唐正立

唐正立

唐正立,山東省莒縣人,1966年8月出生,中文本科學歷,高級教師,中共黨員,教師作家,文心雕龍寫作研究專家,是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心雕龍學會會員。

少年時代就受鄉里民風、民間故事的薰陶,並較早接觸我國四大文學名著、唐詩宋詞等,心中種下了文學的種子,20歲開始提筆寫作,主要從事散文、小說創作,作品在全國多家報刊媒體發表。2006年4月出版了散文集專著《跋涉的腳印》(中國作家出版社);近年來專注於劉勰《文心雕龍》的研究和大眾化推廣,2013年5月出版文論專著《〈文心雕龍〉與校園文學創作》(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長篇歷史小說《曠世劉勰》(中國文史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長篇歷史小說《梁武帝大傳》(中國文史出版社)。

兼任多種社會職務,是山東語文教學研究會會員,全國青年教師語文教學研究會會員,山東省寫作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校園文學委員會常務理事,日照市文心雕龍研究會名譽會長, “十一五”教育規劃“新課程改革校園文學研究”課題組主要成員。

曾擔任電大漢語言文學專業《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形式邏輯》等課程輔導教師,是《莒州教苑》執行主編,全國國中教育委員會魯南分會會刊《國中教育》主編,八鬥文學網散文編輯,中國教育文學網主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正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6年8月
  • 畢業院校:曲阜師範大學
  • 職業:作家
  • 主要成就:小說、散文創作、“文心學”套用研究。
  • 出生地:莒縣
  • 代表作品:長篇歷史小說《曠世劉勰》《梁武帝大傳》 
主要成就,作品介紹,出版圖書,

主要成就

先後在新華出版社出版的《21世紀教育改革新探》、《學海導航(中學生學習方法指導)》、《沭畔荷韻》中擔任副主編,編著了《國中作文指導》(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了散文集專著《跋涉的腳印》(作家出版社)。2013年出版了文論專著《〈文心雕龍〉與校園文學創作》(中國文史出版社),這是我國“文心學”研究史上第一部將劉勰文學理論和現代文學創作結合起來的普及性著作。2014年8月出版長篇歷史小說《曠世劉勰》(中國文史出版社),這是我國第一部以我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思想家、偉大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為主人公的長篇歷史小說。2019年9月出版長篇歷史小說《梁武帝大傳》(中國文史出版社)
唐正立
唐正立

作品介紹

一、唐正立在創作上勤于思考,筆耕不輟,實現了“兩個第一”:
(一)《〈文心雕龍〉與校園文學創作》是我國“文心學”研究史上第一部將劉勰文學理論和現代文學創作結合起來的普及性著作。
文論專著《〈文心雕龍〉與校園文學創作》,全書16萬字:
中國新聞出版信息網圖書在版編目中心(CIP)這樣介紹《文心雕龍與校園文學創作》:本書是“文心學”研究史上第一部把《文心雕龍》與現代文學創作緊密聯繫起來的文學理論著作,也是一本文學理論普及讀物。本書介紹了劉勰的生平、思想及《文心雕龍》的成書經過、主要內容和巨大貢獻,圍繞“文學的特質是什麼”、“文學作品寫什麼”、“文學應該怎樣寫”、“創作中的辯證思維”、“作家的修養”幾個話題,結合現代作家文學創作實例和學生校園文學寫作實際,深入淺出地詮釋了《文心雕龍》的基本觀點,是一本指導校園文學創作的好讀物
唐正立
〈文心雕龍〉與校園文學創作
《〈文心雕龍〉與校園文學創作》目錄:
序(朱文民)
第一章 劉勰其人其事
第一節 彩雲若錦 第二節 待時而動 第三節 負書乾約第四節 奉時騁績 第五節 《文心雕龍》
第二章 文學的特質是什麼
第一節 自然之道 第二節 隨物宛轉 第三節 銜華佩實 第四節 校園文學
第三章 文學作品寫什麼
第一節 寫物圖貌 第二節 敷寫世情 第三節 為情造文
第四章 文學應該怎樣寫
第一節 神與物游 第二節 情采芬芳 第三節 各師成心 第四節 風清骨峻 第五節 熔意裁詞 第六節 附辭會意 第七節 即體成勢
第五章 創作中的辯證思維
第一節 情以物遷 第二節 情信辭巧 第三節 文質相稱
第六章 作家的修養
第一節 有懿文德 第二節 養氣爽神 第三節 披文入情
夢隨文學而飛揚(後記)
劉勰研究專家、文獻學家朱文民先生在該書《序》中說:
《文心雕龍與校園文學創作》是“文心學”研究史上第一部把《文心雕龍》與現代文學創作緊密聯繫起來的普及性著作,顯得十分可貴。我很高興成為這樣一部新著的第一位讀者。
在已經出版的數百部“文心學”專著中,大都是對《文心雕龍》文本的注釋和理論解讀,鮮有將其與現代文學創作緊密聯繫者。唯見香港學者黃維梁先生用《文心雕龍》的文學理論去評論現代文學現象,他2007年發表的《請劉勰來評論顧彬——〈文心雕龍〉古為今用一例》一文,針對德國漢學家顧彬把中國現當代文學看成是垃圾的評論之語,把劉勰請出來去評判顧彬言論,詼諧、幽默,可說是刀刀見血。在我看來,黃先生這篇文章是把《文心雕龍》的理論與現實結合得最好的文章。再就是台灣學者沈謙先生的《〈文心雕龍〉與現代修辭學》一書,也是把劉勰《文心雕龍》理論與現代修辭學結合的較好一部專著,但也不是寫給青少年看的,唯獨唐正立先生的這部書是寫給青少年的。
《文心雕龍》本來是一部指導青少年學習寫作的書,只不過“這部書的特點是從文藝理論的角度來講文章作法和修辭學,而作者的文藝理論又是從各體文章的寫作和對各體文章代表作家作品的評論當中總結出來的。”很可惜,一千五百多年來一直藏在學者的書齋里。尤其是近六十年來的中國教育,過分注重和強化政治訓導,輕視對祖國傳統文化原典的導讀,大中國小教材的古典文學比重太小,古文閱讀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訓練,一般青少年對於古文望而生畏,致使《文心雕龍》這一部偉大的文章學名著,不為普通百姓所了解,更不為中小學生所知道。加之《文心雕龍》是劉勰用駢體文寫成的,現代人已經遠離了駢體文時代,如果缺少文學史知識,更覺得艱澀。近些年,對《文心雕龍》的研究,雖然新著迭出,但仍然是在高等院校中文系的文藝理論教師圈子內。
文學創作,是青少年最感興趣的事情,凡是喜歡文學的青少年,無不做著自己的文學夢。我在中學時期就做著這個夢,老師教我寫日記練習記事。但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些老師的日記成了自己受批判的資料,嚇得我停止了這種練習。到後來參加工作,當了一名教師,仍然處在這個夢中,30歲了還參加雲南箇舊文藝刊授學習。到後來,雖然小說沒有寫成,但是現在學界不棄,有人也把我忝列在傳記文學作家隊伍中,所以只要努力,夢想就會成真。
文章寫作往往被青少年看成很神秘的事情,其實它一點也不神秘,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寫。這也像一個人走路一樣,越拿架子,走起來越不自然,不自然就不美。文章寫作也是一樣,貴在自然。如果你虛偽做作,故意堆砌辭藻,寫出的文章就沒有美感。劉勰文學思想的根本主張就是文道自然論。這一點,本書的第二章《文學的特質》已經列舉了大量的例子,作了闡釋,讀者朋友可以自己看。
文章寫什麼,怎么寫,這也是青少年最上愁的事情,其實劉勰早就說過:“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人是有思想的,把自己的思想記錄下來,就成了文章,這是自然的事情。關鍵是,你的思想要從哪裡來?毛澤東認為人的思想來自於社會實踐。就是說,你要感悟身邊的事和物,感悟社會上的事和物,感悟歷史上的事和物,感悟世界上的事和物,把你的感悟記下來,就是文章。寫,就要寫真情實感,說真心話,說實話,不要說肚皮外的話。用《文心雕龍·情采》中的話說就是“為情而造文”,而不是“為文而造情”。只有寫出真情實感的作品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才能打動讀者,才有生命力,甚至能超越時空。記得德國作家歌德在《真實和杜撰》中說:“如果歷史值得存在,那么一個能把藏匿於生命深處的感情揭發出來的傳記作家,因為顯示了最真實的過去,他所寫的傳記必定會留存下去。”看來古今中外,莫不如此。關於這方面的道理,本書的第二章和第四章做了很好的闡釋,讀者看了就會明白。
唐正立先生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工作,對於如何指導中學生作文,作過專門研究。他早年曾經出版過《國中作文指導》。後來,雖然走上了學校領導崗位,但一直沒有離開文字工作。在學校管理工作之餘,從事散文創作,並出版散文集《跋涉的腳印》,還兼任中國教育文學網的主編。這種學術歷練和文學實踐,使他對於《文心雕龍》理論的理解更加深刻,《文心雕龍》的理論也更能勾起他的創作體會,所以他把劉勰的文學理論與校園文學創作結合起來,使理論有的放矢,使創作變成理論指導下的創作。馬列主義的一個原則就是: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而理論如果不與實踐相結合,也會成為空中樓閣。
我與唐正立先生的友誼是在文字交流中建立起來的,時間長了,有了一種依賴感。每次寫出文章,總希望他能夠抽出時間給我看一下,並要求他百般挑剔,猛力攻擊,不要怕我臉紅。無論是從觀點上還是語言文字上,讓他從不同的角度找毛病。如果沒有經他看過,總是不放心,這一點我是從顏之推那裡學來的,《顏氏家訓》說:“學為文章,先謀親友,得其評裁,知可施行,然後出手;慎勿師心自任,取笑旁人也。”我之所以舉這個例子,就是我覺得唐先生在語言文字方面有較高的修養。你若是讀了這本書,就會體會到,本書在語言文字方面平實自然,娓娓道來,把舊經典變成了新智慧,把艱澀的古代文論通俗化了,把一向被青少年看成很神秘的文學創作揭去了面紗,使一千五百年前的劉勰所創造的文學理論成為青少年從事校園文學創作的指路明燈。
(二)長篇歷史小說《曠世劉勰》,全書40萬字,是我國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以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思想家、偉大的文學理論批評家為主人公的長篇歷史小說。
唐正立
《曠世劉勰》
《曠世劉勰》主人公原型介紹:
偉大的文學理論批評家
中古時代傑出的思想家
《文心雕龍》中國第一部系統的文學理論專著
《劉子新論》南北朝時期的最後一部子書範本
《曠世劉勰》內容簡介:
劉勰是我國歷史上的傑出的思想家,偉大的文學理論批評家,主要生活在齊梁時期,雖任多種官職,但其名不以官顯,卻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龍》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和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本書以歷史事實為基礎,通過合理的想像和加工,藝術地再現了齊梁時期複雜多變的政治風雲,波譎雲詭的官場生態,完整地展示了劉勰曲折多難而又不懈奮進的一生,全書社會背景廣闊,故事情節曲折,人物形象逼真,是一部具有史詩風格的、可讀性很強的長篇歷史小說。
《曠世劉勰》情節概要
求學路的彩雲與坎坷
皇室內的笑臉與血腥
官場中的明波與暗流
仕途上的鮮花與荊棘
《曠世劉勰》封面文字介紹
雄心濟世 在時代的苦難中成就人生
文心雕龍 在歲月的風霜中磨礪鋒芒
一個以情為心的人,
一個用心雕龍的人。
他在家庭變故中勵精圖治,
他在世事沉浮里審視時代。
一代文家。曠世劉勰。
政治風雲詭秘多變的齊梁。
他走過了坎坷的仕途,他經歷了多舛的人生。
一生歷任多職,其名不以官顯,卻以文彰。
一部《文心雕龍》成就了他的名垂青史,流芳千古。
他的思想、性格注定了他的前途和命運,
他的前途和命運更讓我們看到了歷史。
《曠世劉勰》目錄:
第一章 彩夢 第二章 道歉 第三章 密信 第四章 簽名 第五章 暗器
第六章 遺囑 第七章 言志 第八章 束修 第九章 七夕 第十章 宮變
第十一章 說情 第十二章盡忠 第十三章 借光 第十四章 納稅 第十五章 蘆荻
第十六章 越制 第十七章 守喪 第十八章 入寺 第十九章冤情 第二十章 黜職
第二十一章 拜師 第二十二章 學佛 第二十三章 獲罪 第二十四章震怒 第二十五章 禮器
第二十六章 驚雷 第二十七章扶手 第二十八章 侍疾 第二十九章死路 第三十章 御酒
第三十一章 超度 第三十二章 誅殺 第三十三章 護經 第三十四章 射僧 第三十五章 興兵
第三十六章 易暴 第三十七章 懲惡 第三十八章 爽約 第三十九章 美色 第四十章 訪舊
第四十一章 納士 第四十二章 獻書 第四十三章 知音 第四十四章 拜官 第四十五章 婚事
第四十六章 出仕 第四十七章 北伐 第四十八章 錢禮 第四十九章 書禮 第五十章 潰敗
第五十一章 崇佛 第五十二章 辯難 第五十三章 士庶 第五十四章 補缺 第五十五章 赴任
第五十六章 下鄉第五十七章 修堤 第五十八章 斷案 第五十九章 隱戶 第六十章 暗箭
第六十一章 斷肉 第六十二章 清績 第六十三章 榮歸 第六十四章 哭靈 第六十五章 塑佛
第六十六章 剪愛 第六十七章 驚駕 第六十八章 上表 第六十九章 王法 第七十章 釋疑
第七十一章 受戒 第七十二章 清音 第七十三章 孽情 第七十四章 死諫第七十五章 齋戒
第七十六章 殺機 第七十七章 見駕 第七十八章 臘鵝 第七十九章 道術 第八十章 立儲
第八十一章 蟬鳴 第八十二章 燔發
作者在該書後記中這樣寫道:
劉勰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思想家,偉大的文學理論批評家,他主要生活在南北朝的齊梁時期,一生歷任多種官職,其名尤以文顯,一部《文心雕龍》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崇高地位。我是通過研究《文心雕龍》,進而結識劉勰的。《文心雕龍》體大慮周,思想深邃,文采弘麗,深深地吸引了我,多少年來手不釋卷,以至朗讀成誦。於是潛心鑽研,並把他的文學理論與現代文學創作有機結合起來,寫成文論專著《文心雕龍與校園文學創作》,使這部流傳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文學珠寶,走出象牙塔,走向社會,走進學校、深入課堂,重新煥發它的生機與活力。但我仍覺得意猶未盡,由對劉勰文學理論的研究,轉入到關注他的生平事跡,走進他的思想天地和內心世界。像這樣的一代文家,他的人生一定是不平凡的,如果把他的人生經歷形象化地介紹出來,也為當今文壇增添一點磚瓦,於是我便產生了創作一部以劉勰為主人公的長篇歷史小說的念頭。
可是,要將劉勰的事跡推演成長篇小說並非易事,主要是關於他的歷史資料太少,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五緣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副會長林其錟先生給朱文民先生《劉勰傳》所做《序》中說:“雖然他在《梁書》、《南史》中均有傳,但是《梁書》本傳僅1116字,除去其中引述《文心雕龍·序志》的777字,而真正記述傳主生平事跡的只有339字。《南史》本傳則更少,全文僅367字,除去其中引述《文心雕龍·序志》118字,記其平生事跡者只有248字。所以,劉勰生平事跡文字遺留下來的真可謂是寥寥無幾。”後人雖然有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門世界性的顯學“龍學”,但多注重版本的考證、文本的譯註和理論本身的闡釋等方面;也有學者對劉勰生平進行了考證,繪製出劉勰年譜,但也很難具體地展示出他的人生軌跡。唯有朱文民先生潛心研究十餘年,一部《劉勰傳》赫然面世,書中的人物生平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補充了一些有力的證據,勾勒出劉勰的人生輪廓,對其人生的重要階段多有描述,成為一部難得的重要參考資料。我還深入閱讀了南朝史學家沈約的《宋書》,梁代史學家蕭子顯的《南齊書》,唐代史學家姚思廉的《梁書》,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鑑》等史書,對劉勰所處時代的政治風雲、社會狀況、宮廷生活、官場形態、百姓疾苦等有了具體的認識;南朝時期,佛道鬥爭尖銳,尤其到了梁朝,梁武帝蕭衍舍道事佛,以佛治國,因此,了解佛教理論,熟悉佛教歷史就顯得尤為必要,為此,我又詳細閱讀了梁釋慧皎的《高僧傳》、唐釋道宣的《續高僧傳》等佛教史書,認識到佛教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歷史研究要講究真實,要實有其人,實有其事,通過研究還原歷史真相。歷史小說卻不能僅僅局限於歷史,要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加工,進行創造,而這些加工創造,應當是對整個歷史進行思考、分析、提煉,進而由此及彼,運用我們的藝術思維,創作出藝術作品,而作品中的故事又是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可能發生的,是符合歷史發展和人物性格發展的內在邏輯的。因此,這個加工創造不能任意地“穿越”,隨意地“戲說”,那樣就脫離了歷史現實,要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創造典型的環境,通過典型的故事情節,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揭露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現實,這就是所謂藝術的真實。理想的狀態是把歷史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完美地結合起來,給歷史賦予生命,給人物賦予感情,讓歷史鮮活起來,使人物生動起來,使人們以全新的視角,去感受歷史,審視現實,受到藝術的感染和薰陶。
歷史上的劉勰不僅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文藝理論史上也有重要影響,他的《文心雕龍》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的文學理論專著,《劉子新論》是南北朝時期最後一部子書範本,他的貢獻是卓然超群的,而他的人生命運卻是多舛的。小說中的劉勰也是一個悲劇式的人物,他生活在南北分裂分治的時代,主要活動在南朝齊梁時期,政權更迭頻繁,朝政混亂污濁,士庶對立突出,佛道鬥爭尖銳,作為一介寒士,他的理想,他的追求,他的奮鬥,他的困惑和無奈,無不打上時代的烙印。本書就是以歷史事實為基礎,通過合理的想像,藝術地再現了齊梁時期複雜多變的政治風雲,波譎雲詭的官場形態,紛紜複雜的世態人情,形象地描繪了劉勰曲折多難而又不懈奮進的一生,充分展示了他的思想、命運和性格。魯迅先生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中說過:“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劉勰的人生悲劇,既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它促我們深思,催我們警醒。
劉勰是積極進取的,奮發有為的,雖然歷經艱難困苦,迭宕起伏,但他始終沒有自暴自棄,沒有倒下去,就像一粒種子,風吹到哪裡,就在哪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直至長成參天大樹,即使落入了人生的低谷,被冷落於寺院,他也沒有沉淪下去,而是靜心校經,悉心撰經,又成就了一位佛教文獻學家。在構思和撰寫這部小說的日日夜夜裡,他的遭遇,他的抗爭,我感同身受,他的品行就像一盞明燈,高懸於我的眼前,使我心中鼓著一口氣,身上聚著一股勁,克服來自方方面面的困難和壓力,克服個人思想情緒的波動和困惑,以一位現代文人的心態與中古時期一代文家的心靈進行著交流和交融,來演繹他那不懈追求、努力奮爭的人生,體味他在艱難時世下坎坷人生路上的親情、友情和愛情,感悟他的理想、前途和命運。
有專家相伴是幸運的,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了劉勰研究專家、文獻學家朱文民先生的熱情幫助,每當創作中遇到疑惑時,他就向我伸出援助之手,他的細心指導化解了我不少重大歷史疑問,拓寬了我的創作思路,他的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一絲不苟地治學態度,使我深受感染,也成為我堅持寫作的動力源。當代作家、校園文學研究專家王世龍先生非常關心本書的寫作,在審稿、編輯、出版等方面給予了實實在在的幫助,使本書得以順利面世,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還要真誠地感謝眾多同事、朋友對我的關懷和支持,一路貴人相伴,前途風光無限。
二、散文集《跋涉的腳印》:
《跋涉者的腳印》,分“父老鄉親”、“感悟生命”、“童年煙雲”和“山水天簌”等九大板快,近50篇文章,洋洋22萬字。著名作家毛志成先生在為該書作序時,稱讚道:作者無論是描述“父老鄉親”“童年煙雲”“師生情深”,還是抒寫“家鄉事物”“山水天簌”,揮筆“透視世態”,都充滿了激情,充滿了一種責任感……而作者本人在《後記》中寫道:我始終認為,作文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寫出好文章來,首先要學會做人,做真人,做性情中人……
著名作家、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專家組成員毛志成為該書寫了序言《傾聽一個跋涉者的聲音》,他在序中寫到:
在當今“教師文學”隊伍里,我漸漸熟悉了一個人的名字,他就是山東莒縣三中的唐正立老師。這緣於我們組建中國教師寫作研究中心,開展“教師文學修養與語文教學”課題研究,他熱情參與,而且還受聘擔任中國教師文學網的主編。於是我們就相相識了。
我了解到,他對文學的執著追求從中學時代就開始了,只是早日沒有發揮的條件,艱辛的生活逼迫他忙碌奔波。後來當了語文教師,和學生一起鼓搗文學社,學生寫,他也寫,打成一片,他把文學的才情都嫁接給了那些學生,自然地,他所教的學生寫作水平都是“高分”的。據說,他所在的學校文學氣氛濃厚,並且從教師到校長都積極參加教師文學課題研究,我想肯定和他有關。如今,他當了副校長,儘管工作依然忙碌,但創作的興趣卻越來越濃了。
就這樣,他這本沉甸甸的書稿《跋涉的腳印》擺在了我的案頭。書名很樸實,似乎沒有吸引人閱讀的欲望。但當我先讀了他的後記,忽然產生了一種閱讀的衝動,他為文為師的許多感悟,喚起了我的共鳴,使我發現了那“跋涉的腳印”里所蘊含的新的人生思考及其不同尋常的意義。因為,他所寫的文章都是描寫自己的真實經歷,並且以文學的眼光去關注生活與人生,所以,這些篇章就不像時下那些炒作的流行文學那樣虛假,而是富有生活的真實內涵與厚重感。
時下的散文創作,可以說異常活躍,在一些有潛力的作家那裡,散文取材範圍不斷得到拓展,散文藝術的張力不斷得到加強,文化散文,新銳散文,女性散文等等,如逐浪潮頭,鋪擁到人們面前。在社會轉型時期,文化多元化、世界虛擬化的背景下,一些大而無當、食古不化、為文造情式的東西也招搖過市,浪費著讀者的時間。真實是藝術的生命,更是散文的生命。散文是述真事,抒真情,言真思的,好的散文應當是抒張性靈,見出思考,如果再加上意蘊深遠,文辭雋永,那當是散文的上品。唐正立這本《跋涉腳印》,不能說已經達到了這么高的藝術境界,就其題材範圍和藝術功力等方面,發展的空間還很大。但總的來看,這些文章篇幅短小,敘事寫人,表情達意,往往一氣呵成,自然暢達,意味深遠,且有一種深深的感情洋溢其中,見出唐老師是一個性情中人,其為文也是性情中文。在唐正立的筆下,著力描寫的是家鄉的人、事、物,就像城市有高樓大廈,鄉村有土樓小屋那樣,他寫父輩的身影,家鄉的棗樹,兒時夥伴的粗野和老師的溫情,因為作者本人就是農村出身,寫這些東西往往信手拈來,在有限的題材和篇幅中開掘著深層的意蘊,傳達著他深深的鄉情和熱愛父老鄉親的感情。這不能不說得力於作者日積月累地提煉和琢磨。他的《父親與橋》《貨郎挑子》《棗魂》等作品被多家報刊和網站轉載,皆緣於文章中所傳達出的真情實感。
《貨郎挑子》成為歷史的背景,我小時候在北京大興的生活,也同樣經歷過。作者以細緻的描寫刻畫了上個世紀70年代前一個社會底層的生意人形象,貨郎挑子爺爺慈愛、善良,在少年心中留下了美好的記憶。而這份“記憶”卻是我們在物慾橫流的今天難以再尋覓到。還有《石磨》時期的生活情景,“似從洪荒的遠古走來”,但已在今天畫上了句號,留給我們後代的是勞動人民在艱辛中所磨練出來的優秀品質。《父親與橋》《棗魂》《石磨》《心中的鄉井》等篇什,無不是在追尋著優秀的民族美德。那個時代已遠去,就像今天也同樣遠去,而這些文字留下了傳承的精神。
唐正立的歷史情散文,不是在陳說歷史,而是融入作者的思考和創造,在敘述人物命運的同時,表達出作者的見解和好惡。他的遊歷性文字也不是為寫景而寫景,而是在寫景中融入了作者的感悟和體會。他的一些懷念親人友人描繪人物的文字,也多截取生活中的一些片斷,注重刻畫出人物形象和性格,通過對人物命運的終極關懷,表達出對社會和人生的看法,他的一些小品文,多是針砭時弊,字裡行間呈現出一個思索者的形象。面對當前豐盛的散文大餐,唐正立的作品就像一桌家常小宴,色香味都有,值得咀嚼和回味。
作者無論是描述“父老鄉親”“童年煙雲”“師友情深”,還是抒寫“家鄉物事”“山水天籟”,揮筆“透視世態”,都充滿了激情,充滿了一種責任感。這可能在就是做教師的特點,總是以教育者的姿態去看待事物。因而在文章中就突出了文學的“德育”含量,體現出來了做一個教師最優秀的品質,在更高層次上走進了為人師表的真義。在這裡,對他的文章我不再一一評判,這樣容易犯“霸權”話語的錯誤,還是留給讀者去品讀罷。我相信,每個都會有自己的不同感受和收穫。
我必須要說的是,他是一位教師,在一度遭受壓迫與教育體制束縛的情況下,能堅持寫作,並且寫出這么多優秀篇章,實在是難能可貴的。我曾在王世龍老師主編的《綠太陽文學系列叢書》(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3出版)所寫的序言《喜讀為師者文》中發表過的一些意見,我始終倡導教師文學創作,特別是語文教師,如果連自己都不會作文,那怎么會教好學生?現在,新課程改革已很關注了,中語會抓住機遇立項了這方面的課題研究,我相信會給更多的教師提供展示才華的空間。“我敬重為師之業,尤喜為師之文。為師,就要有見識、有感情、有表達能力,非此便不足以為師;那么有邏輯性的直白語言、古板語言、公式化語言,也不會成為有魅力的語言。也就是說,文學是文化的特殊升華和發揮。能用藝術性的語言文字來演示教師的工作、生活、情感的教師,才是生動的教師、有魄力的教師。”(引自《喜讀為師者文》)
今天我讀唐正立的作品,又頗生許多感慨,我想借他的例證,為我們的教師文學說話。我們希望教師具有較高的文學造詣,希望他們能拿起筆來舞文弄墨,可能會有人說這太浪漫,搞文學創作談何容易!我們從唐正立的《後記》里就可了解一個人喜歡寫作的緣由,也可以成為我們去搞文學創作的理由,這絲毫沒有功利思想,而純粹是為了一種生活的樂趣,一種精神高貴的追求!
“我一路走,一路寫,記述有關生死的見聞和感受,敘寫生活的艱難、困頓和希冀……但還是堅持下來了”,就這樣,他克服重重困難,一路走來,留下了堅實的腳印,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形神兼備的教師形象。
讀他的文學,我仿佛傾聽到一個跋涉者邁著鏗鏘的腳步從昨天走來,又充滿信心地走向明天!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唐正立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9年10月
《梁武帝大傳》講述南齊雍州刺史蕭衍為雪父兄冤死之仇,誅除昏君,以梁代齊。他注重矯革流弊,興利除害,安民興邦,但也暴露出不少弱點。作品展現了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再現了蕭衍得天下、治天下、失天下起伏跌宕的歷史波瀾,展示了梁王朝興起、發展、衰落的歷史悲劇,成功塑造了蕭衍、沈約、朱異、蕭寶卷、侯景等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