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文學理論教程教學參考書》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ISBN是704016111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文學理論教程教學參考書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平裝:328頁
- 開本:16開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4版 (2008年11月1日)
- 叢書名: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 平裝:353頁
- 語種:簡體中文
- 開本:16
- ISBN:9787040247817
- 條形碼:9787040247817
- 商品尺寸:22.6 x 16.8 x 1.8 cm
- 商品重量:440 g
- 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
內容簡介
《文學理論教程教學參考書》每章的主要內容分為五部分:內容提要、概念源流、答題要點、相關知識、參考文獻,是每一個文學愛好者的必讀書籍之一。觀點明確、論證詳實、材料豐富,是中文系師生和廣大文學愛好者必備的參考書。
目錄
第一編導 論
第一章 文學理論的性質和形態1
一、內容提要1
1關於文學理論的性質1
2關於文學理論的形態1
二、概念源流2
文藝學2
三、答題要點3
1試從學科歸屬、對象任務和學科品格三個角度,說明文學理論的性質3
2文學理論有哪幾種基本形態?其劃分的依據是什麼?…3
四、相關知識4
l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與文學理論的發展4
2韋勒克: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和文學史7
3卡岡:對藝術作綜合研究的系統方法18
五、參考文獻25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與中國當代文學理論建設26
一、內容提要26
l關於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基石26
2關於中國當代的文學理論建設26
二、概念源流27
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27
三、答題要點28
1.作為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基石是什麼?試作簡要的說明。 28
2.試概括出馬克思主義對文學的理解的特點。 28
3建設中國當代文學理論應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 29
四、相關知識29
1馬克思論人類的生活活動和按美的規律建造29
2恩格斯論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的互動作用30
3馬克思恩格斯論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30
4馬克思論生產與消費31
5哈貝馬斯論交往行為34
6錢中文論文學是審美意37識形態
五、參考文獻42
第二編文學活動
第三章文學作為活動43
一、內容提要43
1關於文學活動及其構成43
2關於文學活動作為人類活動的性質43
3關於文學括動的發生與發展43
二、概念源流44
1生活活動44
2本質力量的對象化44
3文學活動的“四個要素44
4文學活動的對話性結構44
5文學本體論45
6·勞動說45
7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在發展上的“不平衡關係45
三、答題要點45
1文學活動與生活活動是怎樣的關係?文學活動在生活活動中處在什麼位置?45
2文學活動的四種理論視角各自的理論依據是什麼?請簡述之,並指明它們的
片面性 46
3簡要論述文學起源上的“勞動說”。46
4試辯證說明文學發展的諸種原因。 47
5關於文學活動的整體性以及文學活動與人類生活活動的有機聯繫的問題。48
6關於文學發展動因上的多方面性與終極追溯。 49
四、相關知識49
1艾布拉姆斯的“文學四要素”說49
2“斷竹,續竹,飛土,逐肉”51
3治世之音安以樂51
五、參考文獻52
第四章 文學活動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55
3關於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56
4關於文學的話語蘊藉屬性56
二、概念源流.56
1文學(1iterature)56
2意識形態(ideology)57
3話語(discursive)58
三、答題要點59
1文學有哪兩種含義?現在通行的文學含義是什麼? 59
2怎樣理懈文學的一般意識形態性質? 59
3怎樣理解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59
4什麼是話語蘊藉?怎樣理解文學的話語蘊藉屬性?試結合具體作品加以說明。 59
四、相關知識59
l馮·戴伊克:話語分析方法59
2傑姆遜:意識形態分析的七種模式65
3伊格爾頓:文學與意識形態69
4伊格爾頓:文學、話語實踐和修辭學71
5阿多諾:藝術的雙重性73
6阿爾都塞:藝術與審美和意識形態78
7中國古人滄話語含蘊(四則)78
五、參考文獻79
第五章社會主義時期的文學活動8l
一、內容提要8l
1關於社會主義時期文學活動的基本屬性81
2關於社會主義時期文學活動的價值取向81
3關於社會主義時期文學活動的發展82
二、概念源流82
1社會主義新人形象82
2百花齊放,百家爭鳴83
3推陳出新84
4人民性85
三、答題要點86
I簡述社會主義時期文學活動的基本屬性。 86
2怎樣認識社會主義時期文學活動中的雅與俗的問題? 86
3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傳統對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學的意義。87
4民族文學與世界文學的相互關係。 88
四、相關知識89
1馬克思、恩格斯、毛澤東論經濟、政治、文化的關係89
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91
五、參考文獻93
第三編文學創造
第六章 文學創造作為特殊的精神生產95
一、內容提要95
l關於文學創造作為特殊的生產95
2關於文學創造的主客體96
二、概念源流97
1精神生產97
2藝術生產97
3文學創造的客體97
4文學創造的主體97
5文學創造的客體“主體化98
6文學創造的主體“客體化98
三、答題要點99
1“藝術生產”的概念是怎樣提出來的?文學創造作為一種精神生產與物質生產的關係如何?99
2文學創造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與科學、宗教活動的本質區別是什麼?為什麼說文學創造是一種更加自由、更富於個性的創造?99
3文學話語作為一種“言語”與日常言語、科學言語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說文學言語是一種創造性言語100
4社會生活作為文學創造的客體,它具有什麼特點’為什麼說只有經過作家體驗過的社會生活才是文學創造的現實客體?lOO
5能否說“凡是寫作的作家就是文學創造的主體”?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體驗者、評價者和創造者”?100
6如何理解文學創造中主客體關係的特點?101
7如何理解文學創造中主客體的雙向運動?lOl
8為什麼說文學創造中作為主體的作家始終處於主導性地位?102
9關於文學言語的含蓄、多義、模糊性特徵問題。102
四、相關知識103
l“藝術生產”概念的提出103
2關於弗洛伊德的藝術是“性慾的轉換形式”之說105
3關於榮格的“集庠無意識”、“原始意象”和“原型106
4審美“心理距離”說108
5“移情”說108
五、參考文獻109
第七章 文學創造過程112
一、內容提要112
l關於文學創造的發生階段112
2關於文學創造的構思階段113
3關於文學創造的物化階段116
二、概念源流117
1材料117
2藝術發現120
3創作動機123
三、答題要點 125
J為什麼說文學材料具有主體性特徵?125
2藝術發現的心理特徵是什麼127
3自已是否從事過文學創作?是否發生過靈感?如果有,試述靈感的特點與個人體會,並嘗試與直覺比較。 128
4意識和無意識在文學創造中的意義何在?128
5為什麼說即興不是憑空出現的?128
四、相關知識129
1弗洛伊德等論人的心靈、潛意識及創造活動之奧秘129
2阿恩海姆等論視覺思維(含觀察)、材料積累、藝術發現與創作動機132
3德謨克利特等論靈感與直覺133
4阿瑞提等論想像、意象以及構思134
5薩特等論意象與語詞、心與手的關係135
五、參考文獻136
第八章文學創造的審美價值追求137
一、內容提要137
1關於藝術真實137
2關於情感評價137
3關於形式創造137
二、概念源流138
l藝術真實138
2藝術概括140
3情感評價142
4藝術形式144
三、答題要點146
1怎樣理解“真、善、美”及其統一是文學創造的審美價值追求?在文學創造中“真、善、美”與“藝術真實”、“情感評價”、“形式創造”是什麼關係? 146
2藝術真實有哪些主要特徵7說明藝術真實區別於生活真實及科學真實的原理。146
3詮釋藝術概括的價值意義並對下面魯迅先生的一段話作出評述。146
4怎樣理解情感評價的文學意義。147
5闡明情感評價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與文學尚“善”的審美價值追求之關係;詮釋情感評價的誠摯情態及藝術呈示之含義。147
6為什麼說人文關懷是“善”的終極價值體現?談談你對文學作品中的人文關懷與歷史理性之間關係的理解。147
7為什麼說形式創造對文學審美價值的實現具有“生死攸關”的意義?148
8闡釋“內容形式化”與“形式內容化”的審美創造內涵。 148
9談談你對“有意昧的形式”這一概念的見解。 148
10有人說文學作品是不可轉譯的(包括各民族語言及古今文之間),你認為有道理嗎?為什麼?148
四、相關知識148
l列·斯托洛維奇:詮釋藝術的多方面本性的審美價值論148
2.A.盧那卡爾斯基:審美價值——真善美之合一149
3 F席勒:藝術真實是詩意的真實而有別於歷史的真實150
4黑格爾:藝術的真實是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的協調一致150
5.N.岡察洛夫:藝術真實和現實真實不是同一東西151
6喬治·盧卡契:文學創造中的人的主觀性15l
7高爾基:文學的真實是從同類許多事實中提出來的精粹152
8歌德:藝術的真正生命在於對個別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152
9丹納:藝術的目的就是要把這個特殊表現得彰明較著152
10莫泊桑:藝術真實是運用詩藝創造出來的152
11迪倫馬特:藝術的主觀性153
12胡風:主觀精神和客觀真理的融合153
13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創造是主客體的相互作用153
14恩格斯評論文學創造中的情感評價154
15列寧論托爾斯泰作品裡情感評價的價值取向154
16中國古典詩學論情155
17羅賓·喬治·科林伍德:藝術是表現情感的155
18蘇珊·朗格:藝術品就是情感的形式156
19魯迅論情感評價的品格及其社會功利性156
20《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人文主義157
2l童慶炳:歷史理性與人文關懷之間的張力157
22黑格爾:內容與形式的獨立完整的統一,就是藝術的中心158
23別林斯基:思想與形式融合一體,是不可分的158
24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傳達的內容決定形式的選擇159
25宗白華:藝術家往往傾向以“形式”為藝術的基本159
26克萊夫·貝爾:有意味的形式160
五、參考文獻160
第四編文學作品
第九章 文學作品的類型和體裁163
一、內容提要163
1關於文學作品的類型163
2關於文學作品的體裁164
二、概念源流164
1現實型文學和理想型文學164
2象徵型文學165
三、答題要點167
1如何認識現實型、理想型、象徵型文學與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象徵主義文學的
關係?167
2談談象徵型文學與現實型、理想型文學的區別。167
3運用文學類型理論分析當代文學作品。169
4現代主義文學的類型特徵是什麼,169
5從詩歌基本特徵看其抒情表現的藝術特長。170
6比較散文與報告文學的真實性。 170
7比較小說與副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異同。170
四、相關知識170
1有關現實型文學、理想型文學的論述170
2有關象徵型文學的論述174
五、參考文獻178
第十章文學作品的本文層次和文學形象的理想形態180
一、內容提要180
I關於文學作品的本文層次180
2關於文學形象的理想形態181
二、概念源流182
l典型182
2特徵化184
3意境185
4意象187
三、答題要點19l
1舉例說明文學言語與普通言語的不同。191
2文學形象有哪些特徵?舉例說明之。19l
3文學典型的審美特徵是什麼?典型人物與典型環境的關係是怎樣的?192
4舉例說明文學意境的特徵。193
5審美意象的基本特徵是什麼?193
6審美意象與意象主義的意象觀的區別。194
四、相關知識198
l關於典型概念198
2關於藝術形象的高級形態20l
3關於意象的多種理解201
4關於典型、意境、意象之間的關係203
五、參考文獻204
第十一章文學的敘事205
一、內容提要205
1關於敘事界定205
2關於敘述內容205
3關於敘述話語205
4關於敘述動作206
二、概念源流206
l敘事學206
2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208
3敘述者的聲音209
三、答題要點210
l如何理解敘事的特徵?210
2情節與事件的關係如何?210
3試分析一篇敘事作品的行動序列。210
4試述敘事節奏與時間的關係。210
5敘述角度的變換對於閱讀有何意義?211
6試分析一篇敘事作品中敘述者聲音的特點。211
7試分析《竇娥冤》中的行動序列。211
8試分析《貓》和《沉淪》中敘述者聲音的特點。212
四、相關知識214
1傳統的西方敘事理論214
2傳統的中國敘事理論215
3新敘事學215
五、參考文獻216
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217
一、內容提要217
l關於抒情界定217
2關於抒情性作品的構成…218
3關於抒情方式219
二、概念源流220
l抒情與抒情話語220
2抒情性作品的結構220
3抒情話語的修辭220
三、答題要點221
1文學抒情與敘事有哪些主要區別22l
2抒情話語主要通過哪些方式來突出語言的表現功能?221
3為什麼說“一切景語皆情語”? 221
四、相關知識221
l宗白華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221
2宗白華論詩畫關係225
3高友工論中國抒情美學227
五、參考文獻236
第十三章文學風格238
一、內容提要238
l風格的諸種觀念和理論238
2 、格的定義和內涵239
3.文學風格的類型與價值239
4文學風格與文化240
二、概念源流241
1.風格241
2創作個性242
3風格類型243
三、答題要點243
1如何正確理解“文如其人”與“風格即人”的觀點? 243
2如何理解文學風格的價值?244
3如何理解文學的時代風格?244
四、相關知識245
1.馬克思論風格的多樣性245
2毛澤東論藝術要有特殊的民族風格246
3曹丕論作家的個性和風格246
4陸機論文體風格特徵247
5劉勰論風格247
6方孝孺論風格類乎其人248
7姚鼐論風格之美249
8錢锺書論“文如其人”249
9亞里士多德論風格的追求251
10布封論風格25l
11歌德論作家的風格是他內心生活的準確標誌252
12巴爾特論風格253
13李延壽論南北詞人之得失254
14劉師培論南北文學不同254
15赫拉普欽科論文學流派255
五、參考文獻255
第五編文學消費與接受
第十四章文學消費與接受的性質251
一、內容提要257
1.關於文學消費與一般消費257
2關於文學接受的文化價值257
二、概念源流258
l文學消費258
2文學傳播260
3高雅文學26l
4文學接受262
5文學交流263
三、答題要點264
l文學消費與文學生產有什麼關係?264
2文學傳播方式對文學的生產與消費有何影響?265
3文化市場對文學生產與文學消費有什麼影響?265
4為什麼文學消費既是一般商品消費,又是特殊的精神產品消費? 265
5怎樣理解文學消費與接受的意識形態性質?265
6文學消費與文學接受有什麼區別和聯繫?265
7如何理解文學接受的審美價值?266
8如何理船文學接受的認識價值?266
9如何理解文學接受的闡釋價值?266
lO如何理解文學接受的交流價值?267
ll如何理解文學作品的藝術生命力與其商業價值並無必然聯繫?267
12如何理解商品經濟條件下文學出版業的複雜性?268
13如何理解文學創作與金錢的關係?268
14如何理解文學交流的典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復調小說與巴赫金的“對話批評”?269
四、相關知識270
l馬克思論作家決不應為了掙錢而寫作270
2馬克思、恩格斯論資產階級將詩人和藝術家變成它的僱傭勞動者271
3馬克思論藝術生產作為生產性勞動與非生產性勞動的區分271
4馬克思論同一種勞動可以是生產勞動,也可以是非生產勞動272
5馬克思論藝術生產本質上是非經濟意義上的生產272
6馬克思論物質產品的使用價值、商業價值和審美價值273
7馬克思論精神產品的勞動量和價值量難以精確計算273
8馬克思論精神產品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273
9馬克思論精神生產是人類生產的一種特殊形式273
10馬克思論藝術生產一定要與物質生產的一定形式相聯繫274
ll馬克思論精神消費比物質消費更高尚274
12馬克思論精神產品的兩種存在形式274
13馬克思論生產與消費的互動關係275
14馬克思論精神生產的發展與世界市場的形成276
15馬克思論精神生產作為僱傭勞動是巨大的進步276
16布瓦洛論文學是神聖的事業,不應成為惟利是圖的手段277
17貝爾論藝術家與宗教狂277
18埃斯卡爾皮論不閱讀的文學消費(“炫耀式”的文學消費)278
19瓦特論小說的興起與讀者大眾的關係278
20魯迅論文學創作與讀者的關係279
21馬克斯’韋伯論技術的進步不~定帶來藝術品審美價值的提高279
22班傑明論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的美學特徵280
23班傑明論藝術品的兩種價值及其兩種接受方式281
24本燕明論文藝與消費大眾的關係281
25薩特論文學的商品化及文學的價值282
26桑切斯’瓦斯克斯論大眾文化的意識形態屬性283
27霍克海默和阿多諾論文化工業(大眾文化)283
28班傑明論資本主義文化市場中的作家及其作品284
29馬克思論小說作品的認識價值285
30恩格斯論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認識價值285
31葛蘭西論通俗文學的認識價值、娛樂價值和文化闡釋價值285
32薩特論文學接受的交流價值286
33伽達默爾論闡釋學經驗的對話交往性質286
34姚斯(又譯作“耀斯”)論藝術審美接受的互動與認同模式286
35姚斯論生活世界是一個互為主體的世界287
36巴赫金論文學接受的交往與對話價值287
37哈貝馬斯論主體問性、自我認同與交往對話的關係288
38哈貝馬斯論話語交往行為的規範性基礎288
五、參考文獻288
第十五章 文學接受過程290
一、內容提要290
1關於文學接受的發生290
2關於文學接受的發展290
3關於文學接受的高潮291
二、概念源流“29l
l期待視野291
2隱含的讀者292
3共鳴293
4淨化295
三、答題要點296
l讀者的閱讀期待視野是怎樣形成的?296
2文學接受的主要動機是什麼?296
3如何理解接受心境與接受效果之間的關係?296
4隱含的讀者是怎樣形成的’297
5文學接受為什麼需要“填空”、“對話”與“興味”?298
6文學接受活動中為什麼會產生異變?298
7如何看待文學接受過程中的誤解?299
8試述期待遇挫與藝術魅力的關係。299
9文學接受高潮中的共鳴、淨化與領悟之間有什麼區別? 30l
lO延留在文學接受活動中有什麼意義?301
四、相關知識301
l孔子與“詩可以興”301
2鐘嶸與“滋味”說.302
3司空圖與“超以象外”、“味外之旨”303
4伽達默爾與文藝解釋學304
5姚斯、伊瑟爾與接受美學305
五、參考文獻308
第十六章 文學批評309
一、內容提要309
1文學批評的價值取向309
2 學批評的模式310
3文學批評的實踐311
二、概念源流312
l文學批評312
2文學批評的標準314
3文化批評317
三、答題要點318
l怎樣理解文學批評的意識形態性質318
2為什麼說美學的觀點和歷史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批評的總原則和方法論319
3怎樣理解思想標準和藝術標準的具體內涵及兩者關係?320
4選擇兩種批評模式進行比較,說明傳統批評模式與現代批評模式的區別。 32l
5立足中國的社會歷史語境.簡析文化批評出現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322
四、相關知識323
l方法、方法論與文學批評的方法323
2文學批評的文體326
五、參考文獻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