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跡[法]是2019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植物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跡[法]
- 外文名:blotting
- 所屬學科:植物學
- 公布時間:2019年
印跡[法]是2019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植物學名詞。
印跡[法]是2019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植物學名詞。定義核酸或蛋白質等樣品經色譜法或電泳等分離後,從載體介質(如凝膠)轉移至另一介質(如濾紙或膜片)的技術。轉移常用毛細管作用或電泳等技術。1公布時間2019...
“諾森”印跡(法)與IINA斑跡法過程類似的技術 方法原理 門錯森”印跡(法】又稱RNA印跡(法)。用於從凝膠中轉移出RNA片段轉移至硝酸纖維素膜,尼龍膜等,並用探針進行雜交(稱“北方”雜交)以顯示目的區段的位置。顯示RNA的大小及豐度。
Western印跡法是將獲得的蛋白質樣品通過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對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質進行分離,然後通過轉移電泳將凝膠上分離到的蛋白質轉印到固相支持物上。簡介 蛋白質經單向電泳後分離後被轉移到硝酸纖維濾膜上,然後用放射性或酶標記的特異抗體來檢測相應抗原的存在。蛋白質印跡技術是1975年Southern建立了Southern...
電印跡法 電印跡法,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術語,將經凝膠電泳分離的蛋白質、DNA或RNA條帶通過電泳按原位轉移到另外的固體支持物上形成印跡的方法。此法比靠毛細管作用的印跡法效率高,速度快。
高分子量DNA用限制性內切酶消化後,經瓊脂糖凝膠電泳,使不同大小的DNA片段分離,並直接在膠上變性,然後利用毛細作用(現常用電轉移技術),將它們轉移到硝酸纖維膜或尼龍纖維膜上,這一過程稱為吸印。膜上的DNA被固定後與核酸探針(DNA或RNA)雜交。同位素探針通過放射自顯影顯示結果,螢光探針雜交的結果以螢光顯示。...
DNA 印跡法 DNA 印跡法是2019年公布的結核病學名詞。定義 將經過凝膠電泳分離的DNA轉移到適當的膜(如硝酸纖維素膜、尼龍膜等)上的技術。可以採用毛細管作用或電泳法轉移,轉移到膜上的DNA再與標記的特異核酸探針雜交等進行分析。出處 《結核病學名詞》。
蛋白印跡法 蛋白印跡法(Western blotting),一種類似於DNA斑跡法,用於從凝膠中轉移蛋白質的技術。轉移到膜上的蛋白質用同位素或酶標記過的抗體顯示目的帶的存在。
類似於索森印跡法。其命名不是創始者的姓名,而是巧用南、北兩個方向命名,將DNA和RNA的分析法區分開來,由索森法引伸出來的名稱。它是將RNA分子用瓊脂糖或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分離再吸印到硝酸纖維膜(或重氮苲甲基;DBM纖維膜)上,因RNA是單鏈分子,所以不用變性,直接與單鏈核酸分子探針雜交。簡介 類似於索森印跡...
免疫印跡法( 以抗原分析為例)基本上可分為抗原分離、抗原印跡和抗原檢定三個步驟。在每一步中因採用的具體實驗方法不同, 可構成多種免疫印跡分析系統。優點 免疫印跡法是一項分析抗原、抗體的技術。它具有下列優點:1 濕的固定化基質膜柔韌, 易於操作;2 固定化的生物大分子可均一的與各種免疫探針接近, ...
《基因表達的測定—蛋白印跡法》(GB/T 38477-2020)是2020年11月19日實施的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歸口於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基因表達的測定—蛋白印跡法》(GB/T 38477-2020)規定了用蛋白印跡(Western blot)法測定基因表達的方法原理、試劑或材料、儀器設備、測定步驟和結果分析。《基因表達的測定—蛋白...
狹線印跡法 狹線印跡法,在雜交膜上點樣的形狀為狹窄的長條的技術。常藉助一種專用的點樣裝置,能提高靈敏度。
配體印跡法 配體印跡法是2008年公布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名詞。定義 受體或配體經電泳或層析等方法分離後,轉移到適宜的薄膜上,再與相應的配體或受體結合,是檢測配體與受體相互作用的技術。出處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名詞》。
1972年,Wulff採用“共價印跡法”成功製備出分子印跡有機聚合物材料,為分子印跡發展奠定了基礎。 1993年,Mosbach課題組開創性地採用“非共價印跡法”成功 製備了分子印跡聚合物材料。1995年,Whitcombe課題組巧妙地將“共價印跡”和“非共價印跡”結合起 來,製備了“半共價”分子印跡聚合物材料。1997年,分子印跡學會...
電泳印跡法 電泳印跡法是2010年公布的海峽兩岸遺傳學名詞。 公布時間 2010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海峽兩岸遺傳學名詞。出處 《海峽兩岸遺傳學名詞》。
自1975年建立印跡法以後,套用較成熟的方法有Southern、Northern和Western法,它們分別用於DNA、RNA和蛋白質樣品的分析。用電泳轉移印跡和真空轉移印跡技術可提高印跡效率,縮短印跡轉移時間。具體套用 Alwine等將類似方法用於RNA印跡,被戲稱為Northern印跡,1979年Towbin等設計了將蛋白質從凝膠轉移到硝酸纖維素膜的裝置,將...
菌落印跡法 菌落印跡法是2008年公布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名詞。定義 將固體培養平板上的菌落吸印轉移到濾膜上的技術。出處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名詞》。
蛋白[質]印跡法 蛋白[質]印跡法是2019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物理學名詞。發布時間 2019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物理學名詞》 (第三版)
抗原法是將待測抗原固定在膜上,加特異抗體與其結合、洗膜、顯色、觀察。夾心法是將一抗固定在膜上,加待測抗原、洗膜、加特異二抗、洗膜、顯色、觀察。競爭法是分對照和試驗兩組,對照組將特異抗原固定在膜上,實驗組將待測抗原固定在膜上,都加入特異抗體,顯色、觀察。用於比較抗原的特異性。Northern印跡...
同一配方的單體溶液,可合成出對不同蛋白質均有印跡效果的聚合物,說明“待定模板印跡法”具有廣泛的適應性,有利於處理複雜生物樣品如血清中成千上萬不同濃度的蛋白質。 複雜樣品的印跡過程中,濃度高於某閾值的蛋白質都能在聚合物中形成自身的識別位點,從而可被選擇吸附,而低豐度蛋白質則留在溶液當中,樣品因...
該技術是1975年英國愛丁堡大學的E.M.Southern首創的,Southern印跡雜交故因此而得名。早期的Southern印跡是將凝膠中的DNA變性後,經毛細管的虹吸作用,轉移到硝酸纖維膜上。印跡方法如電轉法、真空轉移法;濾膜發展了尼龍膜、化學活化膜(如APT、ABM纖維素膜)等。利用Southern印跡法可進行克隆基因的酶切、圖譜分析、...
南方墨點法(英語:Southern blot),此方法的命名源自其發明者生物學家Edwin Southern。南方墨點法(墨點或稱印跡)是探測一個DNA樣品中含有特定DNA序列的方法。首先,DNA樣品為凝膠電泳所分離;然後,分離的樣品通過毛細現象被轉移到一張膜上,這一過程被稱為“印跡”。帶有樣品的膜就可以用與目標序列互補的標記的...
因此檢測蛋白質是測定基因表達的主要標誌,檢測蛋白質的方法很多,除ELISA法外,也可用與檢測DNA和RNA相類似的吸印方法。前兩法有“南”和“北”之意,故本法遂被延伸稱為Western(西)印跡法,該法能用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分辨出與專一抗血清結合的專一性蛋白質。將聚丙烯醯胺凝膠上分辨出的蛋白質轉移到硝酸纖維...
colony blotting 菌落印跡法 genomic blotting 基因吸引法 ; 基因組印跡 double blotting 免疫雙印跡 blotting Farwestern 印跡法 dot blotting 點漬法 ; 點印跡 ; 點雜交 ; 斑點印跡雜交 tablet blotting 紙薄用吸墨紙 table blotting 便箋吸墨紙 blotting buffer 緩衝液 ; 轉印緩衝液 單詞例句 1The boy has gaps ...
Eastern blotting是Western blotting的變形,對雙向電泳後蛋白質分子的印跡分析稱為Eastern印跡法.所謂的雙向電泳是先用等電聚焦-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IEF-PAGE)分離蛋白質,然後也是將蛋白質的分離區帶、以電驅動轉移方式進行了印跡。發展歷史 轉印電泳最先是由Southern於1975年發明的。在電流作用下,他成功地將DNA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