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宗教》是2021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德] 馬克斯·韋伯。
基本介紹
- 書名:印度的宗教
- 作者:[德] 馬克斯·韋伯
- 譯者:康樂 / 簡惠美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21年1月
- 頁數:544 頁
- 定價:85 元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42670779
- 出品方:理想國
- 叢書: 理想國·韋伯作品集(2021版)
《印度的宗教》是2021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德] 馬克斯·韋伯。
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創立的思想體系,而是在長期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它是廣泛吸收婆羅門教教義以及民間信仰、風俗習慣、哲學思想等的綜合產物。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內所產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在南亞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
印度莫沃爾王朝、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王朝帝國;隨著時代變遷,這些盛極一時的王朝都已成為歷史陳跡,但是,作為世界性宗教的“伊斯蘭教”卻始終沒有隕落;它從一個民族的宗教成為一個帝國的精神源泉,爾後又成為一種宗教、...
在佛教興起前,婆羅門教是印度的主要宗教,婆羅門教思潮占有統治的地位。婆羅門教主張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和婆羅門至上三大綱領。據佛經說這些思潮有“六師”和“九十六種外見”,其中主要的有順世論、耆那教和生活派(又稱邪命外道)等等...
印度教源於古印度韋陀教及婆羅門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它擁有10.5億信徒(1993年統計數),僅次於擁有15億信徒的基督教和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基本介紹 所謂“印度教”是存在於印度本土上的宗教、哲學、文化和社會習俗的綜合稱謂,它...
婆羅門教(Brahmanism),是起源於古印度的宗教,也是現在的印度國教印度教的古代形式,以《吠陀經》為主要經典,以把種姓制度作為核心教義,崇拜三大主神而得名。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4世紀是婆羅門教的鼎盛時期,公元4世紀以後,由於佛教和...
在印度各宗教中,佛教最先發起書寫經典的風氣。依南傳佛教的說法,在西元前一世紀斯里蘭卡國王瓦達伽摩尼時,比丘之間出現異端,由於擔心會失去正法,為了使純正的佛法存續,因而將截至當時為止,口誦傳承下來的三藏聖典與注釋書等,以僧伽羅...
1498年,葡萄牙將拉丁禮天主教帶入印度。15世紀末,葡萄牙迫使當地居民基督教化,建立“保教權”體制,後方濟各會士、耶穌會士至印度,以果阿為總主教駐地,劃分教區,在果阿建立宗教裁判所,天主教傳教區一直延伸到科羅德爾海岸和...
《印度的宗教》是2021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德] 馬克斯·韋伯。內容簡介 本書屬於韋伯在宗教社會學上的第三本主要著作,與《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一起構成“世界諸宗教之經濟倫理”之研究成果,屬於三大卷本的《...
在佛教興起以前,婆羅門教是印度主要的宗教,婆羅門教思潮占有統治的地位。婆羅門教主張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和婆羅門至上三大綱領,但是隨著奴隸制國家的出現和發展,這種思潮已不能完全適應新興的剎帝利貴族的統治需要,出現了自由思想家提倡的沙門...
《印度的宗教》是2010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Max Weber。內容介紹 《印度的宗教:印度教與佛教》內容簡介:這一套《韋伯作品集》是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從台灣遠流出版公司出版的《新橋譯叢》中精選出來的十餘種韋伯論著...
印度基督教組織近年來在國際上活動頻繁。1970年,由美國、日本和印度正式組織"世界宗教和平大會",並在日本、比利時和美國等地召開會議。1976年11月,由世界宗教和平大會中的日本和印度委員會等發起在新加坡召開亞洲宗教和平大會。印度憲法...
大約自10世紀末至11世紀前半葉,建於阿富汗一帶的伊斯蘭教國家對印度給予了沉重的打擊,印度佛教中心隨之逐漸轉移到東方波羅王朝地區。王朝竭力利用宗教,以期共同抵禦外患。在這一背景下,密教也更需要與印度教聯合,共同對敵,這樣也就...
印度擁有眾多的印度教聖地,從而真正實現誘使印度教朝聖者從世界的每一個地區,沿著崎嶇艱難的道路,前往一些在印度的印度教朝聖中心。基本概念 印度教是存在於印度本土上的宗教、哲學、文化和社會習俗的綜合稱謂,它的信仰、哲學、倫理觀點...
《印度的宗教:印度教與佛教Ⅰ》是1985年遠流出版出版的圖書,作者韋伯。 內容介紹 《新橋譯叢》編輯委員會決定編譯瑪克斯.韋伯的經典著作,蓋認為將這些作品譯成中文,對國內人文與社會科學之究,當大有助益。編輯委員會經過多次討論,...
《印度的宗教:印度教與佛教Ⅱ》是1985年遠流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韋伯。內容介紹 原始佛教轉化的一般因素 在印度貴族式的主智主義救世論(Intellektuellensoteriologie) 里,原始佛教如果不是歷史上最後一個,也是其中最堅決也最首尾...
《印度教》一書,向讀者全面闡述印度教的起源與發展、教義與教規、社會與文化,以及它與佛教的相互鬥爭和影響。內容簡介 對於中國人來說,印度似乎是一個神秘的國度,印度教更是一種神秘而奇特的宗教。大多數國人只知道,印度是佛國,...
印度耆那教組織參加了一系列的國際宗教會議,在國內外均有一定的影響。開端 耆那教(英語Jainism;漢語拼音qí nà jiào),是起源於古印度的古老宗教之一,興起於公元前6世紀。該教有獨立的信仰和哲學。相傳該教有24祖之說,其中多數...
錫克教於15世紀末由那納克創立於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地區。它是在莫臥兒王朝時期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交流中萌芽的,由於印度教虔誠派運動的開展,後來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宗教。錫克”是梵文Sikha的音譯,原意為門徒。錫克教奉行祖師崇拜制,視...
濕婆教是宗教的一個類別,濕婆神作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自古以來一直受到印度人民的崇拜。濕婆在印度的宗教、哲學、藝術和文學中都居於顯著地位。濕婆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信仰之一。繁榮於9世紀至12世紀的克什米爾濕婆派在濕婆教各...
"吠陀"用古梵文寫成,是印度宗教﹑哲學及文學之基礎。是婆羅門教和現代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經典。“吠陀”又譯為“韋達”,是“知識”、“啟示”的意思。簡介 印度是個古老的宗教國家,宗教貫穿印度文化的各方面,遍及家庭和社會。...
術語"怛特羅"與正宗印度性力派相關時,它通常主要指一類宗教儀式用書,而更廣泛的,是指一種秘傳的專於女神的靈修方法(sadhana),涉及mantra,yantra,nyasa,mudra和傳統的昆達利尼瑜伽的特定元素,所有修行都在合格的導師的指導下通過...
吠陀教,是古印度宗教之一,一般認為,古婆羅門教的前身是吠陀教。引證解釋 《佛光大辭典》:“【吠陀教】古印度宗教之一。西元前二千年前,由古印度西北部雅利安遊牧部落之信仰演化而成。屬多神教。崇拜種種神化之自然力與祖先、英雄人物...
6世紀扶南改稱為真臘,宗教信仰為大小乘佛教和印度教同時存在,這明顯地反映在宗教儀式和9—12世紀吳哥城的許多宮殿建築上。14世紀中葉後,高棉淪為泰國的屬國,上座部佛教隨之傳入。以後,寮國又從高棉傳入上座部佛教。從5世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