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儀制

印度佛教儀制是位於印度的佛教制度。來源於釋迦牟尼佛在伽耶城菩提樹下成等正覺後,在鹿野苑度五比丘為最初之僧團,乃依「四依住」生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度佛教儀制
  • 類型:制度
  • 宗教:佛教
  • 位置:印度
一、乞食,二、拾廢布製衣,三、依樹下住、,四、陳棄藥。
第二次度耶輸伽童子,其父迎請供養及「受衣」。當時瓶沙王施行園,僧團始有林園。其次,居士造僧房,施田畝、菓園。僧人並可受錢,土地能租給別人種植而分其成果,但尚有依四依住生活者。僧團的經濟分配,基本上共得共分,別得別受,即所謂「利和同分」。
僧伽團體的規定在犍度(聚)中詳細的說明,是佛涅槃後教團的長老統率教團而定的,其中有重要儀式三種:
一、進具的作法:是僧伽入團受戒的儀式。
二、布薩的儀式:集合區域內的比丘,每月朔望讀誦戒本以資各自反省。
三、安居的行事:在印度降雨期三個月內的特別行事(即雨安居),不出外遊行,專事修行的一種制度。於世尊成道的翌年即開始,每年一次。
又關於大眾的戒律,大致上: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式叉摩那六法戒,沙彌、沙彌尼十戒,優婆塞八齋戒,優婆夷五戒。沙門早晨訪問出家修行者,彼此交換意見,然後化食說法。下午經行坐禪,晚間互相討論佛法後,各自歸房,修禪學道其中有夜坐不眠之不倒單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