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知府衙門

南陽知府衙門

南陽知府衙門,又稱為南陽府署、南陽府衙,地處河南省南陽市區民主街西部北側,始建於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府衙坐北向南,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40米,面積72000平方米。

南陽知府衙門古建築有30多座共140餘間,總體布局然保留了明清時期的格局和風貌。位於中軸線上的照壁、大門、儀門大堂、寅恭門、二堂、內宅門、三堂等主體建築基本完整。南陽知府衙門是中國清代唯一一座保存至今而且布局依然完整的府衙建築,對研究中國古代官署的規劃、形制、發展變遷以及地方官吏的任用及其他政務都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2001年6月25日,南陽知府衙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陽知府衙門
  • 地理位置:河南省南陽市民主街西部北側 
  • 所處時代:清 
  • 占地面積:72000 m
  • 保護級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5-0345-3-151 
  • 別稱:南陽府署、南陽府衙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結構,特點,主要建築,歷史文化,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開始在南陽設府,立知府“掌一府之政,宣風化,平獄訟,均賦役,以教養百姓”,同時在城內西南隅(今民主街西頭北側)建了南陽知府衙門。
南陽知府衙門
南陽府衙
明洪武三年(1370年),同知程本初擴建。
明正統五年(1440年),同知汪重增葺。
到明朝末期,南陽知府門已建成一座典型的府級官署門建築群。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知府佟應琦再次修葺。
清代共進行了四次大規模重修,全部建築占地近百畝,廳堂廊舍達數百間。
民國時期,南陽知府衙門先後成為南陽縣署和河南省第六行政區督察專員所在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陽知府衙門在1949年~1965年成為南陽地區專員公署所在地。專員公署遷出後,大量居民遷入,院內陸續出現許多違章建築。
2001年,南陽市成立了“修復南陽知府衙門指揮部”,由時任市長何東成親任指揮長,正式啟動居民搬遷違章建築拆除和古建築修繕工程。
2002年4月,南陽知府衙門初步對外開放。
2012年,南陽知府衙門被河南省政府命名為“全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建築格局

結構

綜述
《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載:“南陽府治在城內西南,國朝洪武三年(1370年),同知程本初即元故址修建。正統五年(1440年),同知汪重重修,正堂匾日‘公廉’,後掌匾日‘燕思’,左、右列六房,前豎戒石亭,建儀門、大門,後列官宅,東西列吏舍,經歷司附正堂東,照磨所附正堂西,司獄司附儀門西,架閣庫在堂後,申明旌善二亭在府前東,永平庫在府內。”
中軸線建築
自前至後依次是:照壁及其兩側的召父坊、杜母坊,豫南首郡坊;大門及其兩側的榜房;儀門,戒石坊;大堂及其東、西配房;吏、戶、禮、兵、刑、工六曹房;寅恭門;二堂及其東、西廊房,招稿房,書簡房;內宅大門(暖閣);三堂及其東、西配房;架閣庫,府花園等。
東側副線建築
自前至後依次是:申明亭;賓興館和衙神廟;蕭曹廟和龍神廟;稅課司和經歷司;軍廳、糧廳、軍糧二幕外藩以及東花廳包括桃李館、桂香室、虛日軒等。
西側副線建築
自前至後依次是:旌善亭府財神廟;監倉、獄神廟和司獄司;照磨所,理刑廳(李署),以及西花廳包括師竹軒、對月軒、愛蓮堂、槐蔭靜舍等。此外,還有東西官宅、吏舍、牌坊、軍械庫、馬號和各色倉房等。

特點

南陽知府衙門建制受明朝南京皇城及北京皇宮的影響,形成軸線對稱,左文右武、右卑左尊、前堂後寢的庭院式布局,使南陽府衙成為一座典型的封建府級官署衙門。
南陽知府衙門的整個建築在平面上是組群庭院和園林相兼的布局。組群建築布局是以軸線為中心左右均衡對稱,即主體建築分置於中軸線上,兩側建築相輔助,布局排列有序,尊卑有別。從現存建築來看,有追求儒家君臣父子社會秩序按照等級秩序嚴格排列,位於中軸線上用對稱布置體現一種嚴謹規整效果的建築:照壁大門及兩側的八字牆;儀門及兩側生死門;更、戶、禮;兵、刑、工六房;大堂及兩側耳房、廂房;寅恭門及官宅廂房;二堂及兩側耳房,配房、廂房;內宅大門、三堂耳房、配房、廂房。又有追求中國傳統文化中隱遁山林思想富於自然野趣的自由式均衡布局形式的四合院式的花廳院落;附屬的桃李館、桂香室、師竹軒、對月軒、愛蓮堂、愧靜舍、後花園等政余休憩建造。南陽府衙的大門、儀門、寅恭門、內宅門,重門復道布局設定,給人以空間序列感和等級森嚴的權威感,反映了府衙建築無處不在封建禮儀的規範之下。在平面布置上是本著均衡相稱的原則,即左右均分對峙的這一中國建築特徵。對稱建築布局表達的是一種莊重與嚴肅的氣氛,均衡又表現了一種富於變化的平衡美。

主要建築

照壁
南陽知府衙門的照壁呈凹形,高5米,寬22.5米,用青磚砌成,磚上有“南陽府城”、“南陽府”磚銘。
南陽知府衙門
南陽知府衙門照壁附近的父母官雕塑
大門
大門是拱券式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一間,長16.6米,寬7.2米單檐硬山頂,大門上方砌長方框。
南陽知府衙門
南陽知府衙門大門
儀門
儀門又有“塞門”之稱。據記載,此門平時不啟,只逢府治喜慶大典、皇帝臨幸、宣讀詔旨或舉行重大祭祀禮儀時,才鳴禮炮十三響後啟開。儀門形制同大門,唯前坡內側檐部採用木構卷棚。儀門為禮儀之門,凡新官到任,至儀門前下馬,由迎接官員迎入儀門內。
南陽知府衙門
南陽知府衙門儀門
大堂
大堂坐落在石質台地上,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長21.5米寬9.8米。它是中軸線上主體建築,也是第三進院落。檐下置斗拱,斗拱疏朗,梁架奇巧,明亮寬敞。大堂是知府開讀詔書、接見官吏、舉行重要儀式的地方。堂正中設公案,兩側列“肅靜”“迴避”及其他儀仗等。
南陽知府衙門
南陽知府衙門大堂
寅恭門
寅恭門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長18.4米,寬7.2米,是單檐硬山頂,前坡內結構同儀門。寅,敬也;恭,恭敬之意。寅恭門當為恭敬迎接賓客的大門。
二堂
二堂,又稱“思補堂”,舊稱“後廳”該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長18.8米,寬12.4米,也系單檐硬山頂。思,考慮;補,補助。思補堂,有深思熟慮,助其不足之意,是地方長官處理一般公務的地方。
南陽知府衙門
南陽知府衙門二堂
內宅大門
內宅大門,也叫“暖閣”。內宅大門面闊五間,進深一間,長18.4米,寬3.6米,牌樓式結構。
三堂
三堂舊稱“退廳”,是知府大人處理內務的地方。三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通面寬18.8米,進深11米;單檐硬山頂;出廊,廊深1.7米;明、次稍間規整分明。三堂與知府眷屬住的房子全有走廊相連。
南陽知府衙門
府衙三堂
府衙花園
府衙花園位於堂後為知府及家眷的休憩場所。
南陽知府衙門
府衙花園

歷史文化

“羊續懸魚”典故
在南陽知府衙門三堂門口掛著一條木魚。這是有特別的含義的,“羊續懸魚”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東漢時,南陽太守羊續為人廉潔、生活樸素,穿破舊衣服,蓋有補丁的被子,乘坐破舊馬車,吃粗茶淡飯。府丞焦儉是他的下級,為人也很正派,他看自己的上級生活太清苦了,又聽說羊續喜歡吃生魚,就買一條魚送給羊續。等焦儉走後,羊續便把這條魚掛在室外,再也不去碰它。第二年,焦儉又買了一條魚送到羊續府上,剛說明來意,羊續便指著那條枯乾了的魚,說:“你去年送的還在這裡呢!”焦儉愣住了,搖搖頭嘆口氣,帶著活魚走了。除了“羊續懸魚”之外,“父母官”、“召父杜母”等詞語也源於南陽府衙。
南陽知府衙門
羊續懸魚的典故,南陽知府衙門內宅門懸掛者一條木魚

文物價值

南陽府衙對於研究中國元至清代府衙的規制、變遷以及地方官吏的襲封、宗族、屬員、訴訟、租賦、祀典、政事、財務、文書、庶務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它是清代215個府中,唯一保存完整、規制完備的府級官署衙門建築群,有著歷史、藝術和科學等多方面價值。
南陽知府衙門布局嚴謹、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是秦始皇設定郡縣制以來,留下的一個完整的郡級實物標本。現存建築就是一個歷史檔案館,它既是北京故宮的縮影,又是南陽歷史文化名城的象徵,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研究、建築藝術價值

保護措施

2001年6月25日,南陽知府衙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南陽知府衙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萬里茶道”申遺項目遺產點。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南陽知府衙門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區民主街西部北側。
南陽知府衙門博物館

交通信息

公共運輸:①南陽市內乘坐K6路/6路/14路/34路公車到南陽府衙站下車,步行220米;②南陽市內搭乘26/K26路/28路B線/28路A線到中州大道人民路口西站下車,步行570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