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蠻北侉
- 外文名:South Man and North Kua
- 詞語屬性:民間俗稱
- 地理範圍:秦嶺-淮河(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
- 針對人群:江淮地區南北居民
- 形成年代:唐宋時期
蠻子與侉子的由來,說法,
蠻子與侉子的由來
“蠻子“除了野蠻,更帶些詭秘。如揚州評話《皮五辣子·親友臨門》中,寫“一位老先生,約有五十來歲,稀稀的老鼠鬍子“,“南方口音,是個蠻子“。他的名字叫野飛熊,職業是相命。他曾對人說“要謹防毒手“,結果此人“果然在當夜三更天發瘋,跳下清風閘淹死了“。
但是這並不等於江淮地區的居民認為北方人就是“侉子”,南方人就是“蠻子”。實際上,“侉子”和“蠻子”,有時間僅憑一些細微的方言差別,即使同屬江淮方言區,也有可能被別人叫做“侉子”或“蠻子”。如信陽人把除信陽以外的河南其它地市統稱為“侉子”,把信陽以南的湖北人稱之為“蠻子”。或如射陽人把鹽城人叫做蠻(mao)子,但實際上,射陽和鹽城均屬江淮方言,只不過有些細微的差別。再如,寶應人把自己以北的都叫“侉子“,不管對方說哪種方言,自己以南的都叫“蠻子”,也不論對方說的是哪種方言。
侉子,指的是口音與本地不同的人,同“紈絝子弟”的所說的侉子,對於自身的一種自戀的稱謂,稱自己是有錢人的意思。
江淮各地,都與此類似,只要方言上稍有差異,就可以作為“侉”“蠻”的依據,而不論對方究竟是屬於哪種方言。實際上這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既不認同南方、也不認同北方的心理表現,這與江淮地區多次處於南北分裂的前線是分不開的。而且,既不“侉”也不“蠻”的地方,僅限於自己那個小區域,連周圍即使都是江淮地區,也要分為“侉子”和“蠻子”,這顯示了長期處於動亂之中的江淮人民的不信任感,只有家鄉人才能給自己以安全感。長久的動亂給了這一地區人民太多的不幸,才形成了今天“南蠻北侉”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