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忠烈祠

南嶽忠烈祠

南嶽忠烈祠,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衡山香爐峰下方,距南嶽古鎮4公里處,南嶽忠烈祠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而建,忠烈祠共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墓葬分布四周,莊嚴肅穆,祠內有殿宇、石雕炮彈等景觀。紀念碑形如五顆直指藍天的巨型炮彈,象徵著漢族、滿族、蒙族、回族、藏族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奮起抗戰的決心。

南嶽忠烈祠是中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抗日戰爭紀念地之一,也是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紀念地之一。中華民族陣亡將士的總神位就設立於此。

1996年,南嶽忠烈祠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2016年12月,南嶽忠烈祠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嶽忠烈祠
  • 級別批次: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所在地區:湖南省衡陽市
  • 批准文號:國發〔1996〕47號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編號:239—41
  • 時代:民國
  • 地理位置:南嶽衡山
  • 主要建築:紀念碑、忠烈祠、享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歷史沿革,陵墓格局,文物遺存,主要建築,主要碑文,價值意義,陵園保護,烈士名錄,紀念活動,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中國的開端“七七”事件爆發,一聲蓄謀已久,旨在滅亡中國的侵略戰爭從此全面開始。
南嶽忠烈祠南嶽忠烈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年底,中國軍隊雖頑強抵抗,但廣州和武漢還是相繼失守,處於大後方的湖南省戰略地位異常重要起來,成為武漢之後的又一處抗戰大本營。南嶽衡山公路鐵路水路交通異常便利。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長蔣介石親自主持召開了“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當時還邀請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和八路軍參謀長葉劍英。兩黨以民族大義為重,攜手抗日。在這個會議上,許多將領提到陣亡官兵多“暴屍戰場”,不能掩埋,言者傷心,聽者斂容。蔣介石聽後對此非常痛心,會後把陳誠薛岳兩位將軍叫來,鄭重安排了修公墓的事。後陳誠調任四川,而薛岳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所以建公墓的事基本上由薛岳在主持。由於此期間一直在與日軍交戰,加上勘察、征地、籌款等前期準備工作,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9月10日,南嶽忠烈祠第一期工程正式破土動工。第二期於次年11月5日興工,至1943年6月全部竣工。7月7日,南嶽忠烈祠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大典,主持者薛岳在忠烈神位前恭讀祭文,鄭重宣布“抗戰以來,各忠烈將士,即日入祠,歲時奉祀”,第一批入祠的將領有張自忠郝夢麟佟麟閣趙登禹等三十八名。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南嶽淪陷,南嶽忠烈祠遭日軍破壞。
1953年,建國初期及1966年“文革”中,南嶽忠烈祠也遭到嚴重破壞。
1984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來南嶽瞻仰忠烈祠,當即指出:抗日烈士“為國家、為民族生存而犧牲了,應該重視,應該紀念”。
1987年,全國政協提出修復意見。之後由衡陽市政府全面修復。
南嶽忠烈祠
2012年6月,由湖南省民政廳撥款220萬元對國民革命軍37軍60師在湘北抗戰中2128名陣亡將士的集體公墓進行全面修復。整個修復於2013年8月完工。
2013年,中國抗戰勝利68周年、仁安羌大捷71周年,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紀念抗日陣亡將士陵園——南嶽忠烈祠落成70周年。1月15日,仁安羌大捷的202位陣亡將士總靈位從緬甸迎回祖國,由於當年新38師113團將士以湖湘子弟為主體,因此將士後人希望將總靈位送回家鄉湖南,讓英雄落葉歸根。因此於7月7日舉行安放儀式,以此銘記慘痛歷史,緬懷抗戰忠烈,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輾轉71年後202位湖湘忠烈終於魂歸故里。
2015年,南嶽忠烈祠因年代久遠,風雨侵蝕,忠烈祠內建築和周圍墓葬都受到不同程度損壞,由中宣部、國家文物局、省民政廳撥款1420萬元,對忠烈祠內建築、園內綠化、文物布展陳列、烈士墓葬進行全面維修。

陵墓格局

全景圖全景圖
南嶽忠烈祠由祠宇和墓葬區兩大部分組成,祠宇為宮殿式建築,共五進。整座祠宇座北朝南,南北縱深320米,東西寬約70米。中軸線上,按前低後高地形布局分為五進。
第一進為牌坊,一列拱門三孔,琉璃蓋頂,花崗岩方整石牆體,中拱上方,嵌漢白玉豎額,鐫“南嶽忠烈祠”五字,薛岳書。牌坊以內,廣場開闊,綠草翠柏,互為對稱。
第二進為廣場正中稍後“七七”紀念碑,五顆石制巨型炮彈直指藍天,碑座正前方和東西側分別用漢白玉嵌有“七七”二字,寓全民奮起,勿忘國恥,“武力禦侮”之意。
第三進為紀念堂,三開間,明間正中豎巨碑,上刻《南嶽忠烈祠紀念堂碑記》,東西次間為《南嶽與抗戰》陳列展。過紀念堂,為兩道平行縱列石級,分段遞上,共276級,中間草坪用大理石片鑲嵌“民族忠烈千古”六個大字。石級半坡間闢為小廣場。
第四進為廣場中安亭戰役紀念亭。
第五進為亭上方享堂,居祠宇最高處,為整座祠宇的主體建築,也是祭祀活動場所。享堂呈“十”字型,正中堂額“忠烈祠”系蔣介石親書。堂內靠後突出部分為講壇,壇後巨碑如屏,居中豎刻“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兩邊刻二十二次戰役陣亡將士神位。堂內東西兩側用漢白玉碑座形式展出了張自忠佟麟閣等37位陣亡將領的生平事跡、總理遺囑及國民黨要員的題詞。
祠宇周圍為公墓區,占地愈200畝。分布著19座烈士墓葬,其中12座為個人墓,7座為集體墓。葬有抗日戰爭中二十二次正面大型作戰,以及全國總計四萬次戰鬥所犧牲的將士。忠烈祠常年設有《南嶽與抗戰》《抗戰英烈生平事跡》基本陳列展。

文物遺存

主要建築

紀念塔
忠烈祠正門上方鑲嵌的“南嶽忠烈祠”五個鎏金大字,是由原國民政府湖南省主席兼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題寫的。穿過正門,映入眼帘的是巍然矗立的五顆直指藍天的炮彈,這便是風格獨特的“七七”紀念塔。五顆炮彈代表著中國漢、滿、蒙、回、藏等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奮起抗戰、用武力禦敵。在塔的正前方和東西兩側的石碑上,鑲嵌有漢白玉的“七七”兩個字,象徵著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爆發,日本全面的侵華戰爭開始,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掀起了全民抗日的民族怒潮。塔的背面刻著抗日名將薛岳題寫的《七七紀念碑文》寇犯盧溝,大波軒起,捐軀為國,忠勇將士,正氣浩然,彪炳青史,漢族復興,永湔國恥。
紀念塔紀念塔
紀念堂
忠烈祠的第三進紀念堂。正門匾額“紀念堂”三個大字原為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所書,1953年被毀。現在的這塊匾是前民革中央副主席屈武所題寫的。紀念堂的正中豎立著一塊高達6米的漢白玉石碑,碑上刻有薛岳撰寫的《南嶽忠烈祠紀念堂碑記》。碑記介紹了建祠的歷史背景、經過,謳歌了對英烈們捐軀衛國、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紀念堂的兩側為展覽室,陳列著關於南嶽與抗戰及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忠烈祠的一些圖文資料。
紀念堂紀念堂
安亭戰役紀念亭
忠烈祠的第四進叫“安亭戰役紀念亭”,簡稱紀念碑,它是為紀念上海淞滬會戰的最後一次戰役“安亭戰役”中犧牲的將士修建的。因為安亭之戰,為“淞滬會戰”之最後一戰,也是“淞滬會戰”中最為慘烈的一戰。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薛岳親自督師安亭,指揮泰然。交戰雙方都詛咒這裡是“血肉磨坊”,最後國軍犧牲過半,援軍不繼而撤退。在籌建“忠烈祠”時,以薛岳為首主張建亭以紀念安亭戰役中犧牲的將士。亭中紀念碑原刻有安亭戰役史事,現改為無字碑,意思是忠烈們的英勇事跡是無法用文字來表述的,要我們用心去緬懷!在它的左邊有一塊雙面刻著“遊人到此,脫帽致敬”的致敬碑。在碑的兩旁是青松翠柏,意為烈士名垂青史,安息名山。
安亭戰役紀念亭安亭戰役紀念亭
享堂
享堂是忠烈祠最大的建築物,可以容納五百人,地面呈十字形。有堅固雄厚的花崗岩石牆,雙面浮雕三拱的漢白玉石門。正面上部,六根花崗岩石柱穩托著朱紅色歇山式雙檐,中間兩條柱上懸掛著金色的長方形橫匾,其上題字:“忠烈祠”,款署“蔣中正”。在享堂大廳後牆壁上,嵌著三十六塊漢白玉石碑,上面刻著當代著名書法家題寫的歷代愛國志士的詩詞。享堂正廳的後部為講壇,講壇的後面聳立著一塊巨大的漢白玉石碑,碑中間題有“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字樣。
享堂享堂
墓園
在忠烈祠四周蒼松掩映的山頭上,有13痤烈士陵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墳瑩里,埋葬著原國民黨三十七軍六十師師長董煜收集的本師在湘北抗日陣亡將士的遺骸,文史資料記載:國民黨六十師曾在淞滬、浙東、蘇南、贛北、鄂南、湖南等地與日軍浴血奮戰,殲滅日本侵略軍近衛第九師團和第六師團。在戰鬥中,該師不少官兵為保衛中華民族而壯烈捐軀。有鄭作民、孫明瑾將軍等個人墓葬,有74軍、60師、140師等集體公墓3座。墓依祠建,祠因墓顯。
烈士陵墓烈士陵墓
 

主要碑文

薛岳(時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中華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我中華民族崛起抗倭之神聖戰爭在總裁領導之下,舉國奮袂,人人效死。我前線將士,莫不忠義奮發,億萬一心,以與強寇相周旋。四載以還,五洲瞠視,三島震駭。最後勝利之必得,已操左券。而我成仁將士,以大無畏之精神,保衛國土,以最寶貴之生命,換取光榮。開創亘古未有之偉績,尤為萬代所崇敬。余忝總戎重,轉戰北東南各戰場,目擊成仁將士,前仆後繼,視死如歸之忠勇,未嘗不肅然動容。而一念及浴血縻骨之壯烈,則又未嘗不愴然出涕,不洧紀念,曷展素誠。乃請準中央,分頒鉅帑。即就南嶽,開地建墓,以安忠骸。而祠堂先後落成,永檔大節,醵也!乃省名山片石,作萬丈之光芒。浩氣雄風,立千秋而不朽。精靈所積,蔚為國魂。仰止之餘,當超頑懦。斯又豈止崇德報功已哉,是為記。
紀念堂碑記紀念堂碑記
居正(時任中華民國司法院院長):“蓋聞屍裹馬革,銅柱銘勛,死重豹皮,鐵槍著節。丁國家多難之日,乃豪傑效命之秋。努力同心負興亡,本匹夫有責;成仁取義死沙場,是男兒善終。宜乎!桓桓多士狂瀾,捍八百里洞庭;耿耿孤忠捐命,救五千年華夏。作上游之保障,壯三楚之聲威。忠魂毅魄,萬古雲霄,鬼雄國殤,千秋俎豆矣!茲者專祠建立,映山水而發幽光;綽楔標題,聞鼓鼙而思猛士。靈自馮而永式,雲台圖列宿之容;勛以懋而彌旌,麟閣繪精忠之象。從此豐碑宛在,群欽民族英雄;碧血長存,氣壯山河顏色。銘曰:巍巍峴首,墮淚刊碑,旗常象魏,萬事巨觀。”
碑文碑文

價值意義

南嶽忠烈祠內烈士無涉黨派主義,但凡抗日英烈,都是中華民族的精英,都是中華民族的英雄。這裡銘刻著中華民族抵禦侵略、奮勇抗爭的歷史以及中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的巨大犧牲和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南嶽忠烈祠南嶽忠烈祠
忠烈祠是中華民族團結禦侮、共赴國難的象徵,是凝聚兩岸情感、促進國家統一的重要紐帶和橋樑。南嶽忠烈祠存在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巍峨衡岳銘忠烈,將軍英氣炳日月。南嶽忠烈祠不僅以如山的鐵證控訴日本侵略者,而且用那鑲嵌著的先烈們英勇事跡激勵中華後代。

陵園保護

1983年,南嶽忠烈祠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嶽忠烈祠南嶽忠烈祠
1996年,南嶽忠烈祠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南嶽忠烈祠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2011年,南嶽忠烈祠被列入全國重點紅色經典旅遊景區名錄,並作為全國免費開放的紀念場所。
2014年,南嶽忠烈祠被列為首批入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之一。

烈士名錄

南嶽忠烈祠安葬陣亡將士最多的1座集體公墓是國民革命軍37軍60師,在湘北抗戰中有將士2128名陣亡。國民革命軍37軍60師曾在淞滬會戰、徐州會戰以及四次長沙會戰中與日軍浴血奮戰,殲滅日本侵略軍近衛第九師團和第六師團大批官兵,八年抗戰中,該師有萬餘名官兵為保衛中華民族而壯烈捐軀。
鄭作民鄭作民
鄭作民(1902-1940)湖南省新田縣人,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黨陸軍第二軍副軍長兼第九師師長,先後參加淞滬會戰、徐州突圍戰和田家鎮守衛戰。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月,奉命馳援南寧。所部抵廣西崑崙關軍事要地後,即指揮官兵構築工事備戰。後以左翼為日軍包圍,奉命轉移。為阻止日軍追擊,親率一個團進行掩護。後遭日軍重兵包圍。2月3日,指揮部隊反擊突圍,於激戰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中將。1986年,國家民政部頒發烈士證,追認鄭作民為革命烈士
彭士量(1904—1943),號秋湖,湖南瀏陽人,生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8月5日。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七十三軍暫五師中將師長。彭士量於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1月15日在常德會戰時,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壯烈殉國,年僅39歲。是首批入駐南嶽忠烈祠的國軍抗日將領。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孫明瑾(1905-1943年),號玉軒,江蘇省宿遷縣人,抗戰犧牲將領。黃埔軍校第六期、陸軍大學第十四期畢業,隸屬國民革命軍第十軍方先覺筆下,任預備第十師中將師長。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1月底奉命解救被日軍圍困在常德城內的第五十七師,率部參加常德會戰,12月1日,在常德外圍的肖家沖與日軍激戰時身中四彈陣亡。1956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追授孫明瑾將軍“革命烈士”稱號,同年12月19日,孫明瑾烈士家屬獲得了由毛主席親筆簽發的《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2014年9月,孫明瑾被民政部收入第一批國家級著名抗日英烈名錄。
南嶽忠烈祠安葬其他的集體公墓還有有國民黨140師、74軍和16軍53師、14軍、70軍19師、54師及仁安羌大捷的202位陣亡將士等,個人墓葬有陳石經、胡鶴雲廖齡奇羅啟疆、陳炳熾、陳烈浩、趙紹宗等12位烈士。

紀念活動

2005年8月,南嶽忠烈祠舉行了“中華兒女公祭抗戰民族忠烈大典”大型祭祀紀念活動。
紀念活動紀念活動
2011年,12月7日至9日,“辛亥百年忠烈千秋”海峽兩岸專題書畫展將在南嶽忠烈祠舉辦。此次活動海峽兩岸許多一線書畫名家創作的各類作品,以紀念辛亥先驅、抗日忠烈為主題,寄託對先驅英烈的真摯緬懷。
2013年7月7日上午,民革湖南省委在南嶽忠烈祠舉行儀式,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8周年,祭奠抗戰陣亡將士。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鄭建邦,省政協副主席、民革湖南省委主委劉曉以及部分抗戰老兵代表、抗戰將士後裔代表出席。抗戰老兵代表譚榮勝、盧慶貽講述了自己參加戰鬥的親身經歷,緬懷為國捐軀的戰友以及所有抗戰陣亡將士。
2014年4月8日,海峽兩岸的社會各界人士和抗戰烈士後裔300餘人在南嶽忠烈祠隆重舉行祭奠抗戰英烈活動。

旅遊信息

門票價格:免費
交通信息:長沙汽車南站有長途汽車直達南嶽汽車站(在南嶽衡山牌樓斜對面),然後可乘3路免費公交到達南嶽進山門票處。出南嶽大廟北後門,沿東線登山公路北上約四公里便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