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忠烈祠,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衡山香爐峰下方,距南嶽古鎮4公里處,南嶽忠烈祠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而建,忠烈祠共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墓葬分布四周,莊嚴肅穆,祠內有殿宇、石雕炮彈等景觀。紀念碑形如五顆直指藍天的巨型炮彈,象徵著漢族、滿族、蒙族、回族、藏族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奮起抗戰的決心。
南嶽忠烈祠是中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抗日戰爭紀念地之一,也是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紀念地之一。中華民族陣亡將士的總神位就設立於此。
1996年,南嶽忠烈祠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2016年12月,南嶽忠烈祠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嶽忠烈祠
- 級別批次: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所在地區:湖南省衡陽市
- 批准文號:國發〔1996〕47號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編號:239—41
- 時代:民國
- 地理位置:南嶽衡山
- 主要建築:紀念碑、忠烈祠、享堂
歷史沿革
陵墓格局
文物遺存
主要建築
紀念堂 忠烈祠的第三進紀念堂。正門匾額“紀念堂”三個大字原為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所書,1953年被毀。現在的這塊匾是前民革中央副主席屈武所題寫的。紀念堂的正中豎立著一塊高達6米的漢白玉石碑,碑上刻有薛岳撰寫的《南嶽忠烈祠紀念堂碑記》。碑記介紹了建祠的歷史背景、經過,謳歌了對英烈們捐軀衛國、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紀念堂的兩側為展覽室,陳列著關於南嶽與抗戰及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忠烈祠的一些圖文資料。 |
安亭戰役紀念亭 忠烈祠的第四進叫“安亭戰役紀念亭”,簡稱紀念碑,它是為紀念上海淞滬會戰的最後一次戰役“安亭戰役”中犧牲的將士修建的。因為安亭之戰,為“淞滬會戰”之最後一戰,也是“淞滬會戰”中最為慘烈的一戰。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薛岳親自督師安亭,指揮泰然。交戰雙方都詛咒這裡是“血肉磨坊”,最後國軍犧牲過半,援軍不繼而撤退。在籌建“忠烈祠”時,以薛岳為首主張建亭以紀念安亭戰役中犧牲的將士。亭中紀念碑原刻有安亭戰役史事,現改為無字碑,意思是忠烈們的英勇事跡是無法用文字來表述的,要我們用心去緬懷!在它的左邊有一塊雙面刻著“遊人到此,脫帽致敬”的致敬碑。在碑的兩旁是青松翠柏,意為烈士名垂青史,安息名山。 | |
墓園 在忠烈祠四周蒼松掩映的山頭上,有13痤烈士陵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墳瑩里,埋葬著原國民黨三十七軍六十師師長董煜收集的本師在湘北抗日陣亡將士的遺骸,文史資料記載:國民黨六十師曾在淞滬、浙東、蘇南、贛北、鄂南、湖南等地與日軍浴血奮戰,殲滅日本侵略軍近衛第九師團和第六師團。在戰鬥中,該師不少官兵為保衛中華民族而壯烈捐軀。有鄭作民、孫明瑾將軍等個人墓葬,有74軍、60師、140師等集體公墓3座。墓依祠建,祠因墓顯。 |
主要碑文
薛岳(時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中華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我中華民族崛起抗倭之神聖戰爭在總裁領導之下,舉國奮袂,人人效死。我前線將士,莫不忠義奮發,億萬一心,以與強寇相周旋。四載以還,五洲瞠視,三島震駭。最後勝利之必得,已操左券。而我成仁將士,以大無畏之精神,保衛國土,以最寶貴之生命,換取光榮。開創亘古未有之偉績,尤為萬代所崇敬。余忝總戎重,轉戰北東南各戰場,目擊成仁將士,前仆後繼,視死如歸之忠勇,未嘗不肅然動容。而一念及浴血縻骨之壯烈,則又未嘗不愴然出涕,不洧紀念,曷展素誠。乃請準中央,分頒鉅帑。即就南嶽,開地建墓,以安忠骸。而祠堂先後落成,永檔大節,醵也!乃省名山片石,作萬丈之光芒。浩氣雄風,立千秋而不朽。精靈所積,蔚為國魂。仰止之餘,當超頑懦。斯又豈止崇德報功已哉,是為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