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波

李彥波

李彥波,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於湖南衡陽市,曾用名:曜宇。作家、詞人、民間學者、影視編劇、文化策劃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彥波
  • 外文名:li yan bo
  • 別名:曜宇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省衡陽市
  • 職業:作家、詞人、民間學者、影視編劇、文化策劃人
  • 代表作品:《中日史鑑》、《叛逆青春》
個人簡介,主要經歷,主要作品,寫作風格,個人觀念,詞作欣賞,

個人簡介

主要經歷

在為數眾多的文化人隊伍中,李彥波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另類。
李彥波出生在一座因抗戰而聞名世界的城市:衡陽(中國唯一抗戰紀念城)。這座經歷過槍林彈雨、血雨腥風礪煉的城市並沒有賦予他傳統文人的細膩與委婉,倒是給了他如軍人一般剛毅頑強、不屈不饒的意志品質。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南下創業的滾滾人潮,李彥波來到了深圳特區。憑藉著勤奮與刻苦,他開創了自己的公司,業務發展得蒸蒸日上……
對當下的人們來說,物質生活的富裕卻往往帶來了精神世界的空虛,就好比以前挨餓受凍時整天想著吃飽穿暖,可現在吃飽穿暖了,卻有些無所適從。於是一些人追求吃喝玩樂的物慾享受、一些人開始沉迷於黃賭毒而不能自拔。而此時的李彥波,卻開始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他深感中國雖然在經濟建設上突飛猛進,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日益豐富,但人們的精神生活水平並沒有隨之而得到相應提高,信仰的迷失成了當代人普遍存在的現實問題。
2004年仲夏,李彥波遊歷衡山,途徑南嶽忠烈祠(中國大陸紀念抗日陣亡將士的大型烈士陵園),前往拜祭時,卻發現主殿堂之內冷冷清清,連個敬香的台子都沒有,而山上山下求神祈福的人倒是絡繹不絕。李彥波感嘆不已:日本侵略者罪孽深重,死後卻得到後人很好的供奉及祭奠,而中國的抗戰英雄卻沒有多少人能真正記住。我們整天在抗議日本參拜靖國神社,卻對自己的英雄視而不見;我們整天喊著抵制日貨,卻對自己的假冒偽劣習以為常;我們整天控訴日本侵略者的兇殘,卻從來就沒好好反思過,偌大箇中國,為什麼會受到一個小小島國的野蠻入侵?!
李彥波感慨之餘,發心立願,決定棄商從文,並開始撰寫《中日史鑑》。但是,這一步的轉身既不瀟灑、更無華麗,甚至可以說是充滿了荊棘與坎坷。在一個注重經濟利益的年代,你突然出來講什麼社會責任、民族精神、信仰理想,有幾個人能夠真心接受?但是,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及責任感迫使著他將自己的工作繼續。
《中日史鑑》完稿之後,投稿若干家出版社,但都因為題材敏感而不敢承接出版,這本書便沉寂了下來,一等就是八年……
2008年,李彥波舊時的兩位曾在商海輝煌過的好友因為涉案而鋃鐺入獄,第二年各地掀起了打黑風暴,各類黑勢力、壞分子似乎在一夜間浮出水面。這一系列的事情對李彥波觸動不小,也再次激發起他創作的熱情。他決定撰寫長篇小說《叛逆青春》,希望從根源上探究中國式“黑社會”的形成原因,並能給予那些走過彎路的人以正確的精神指引和人文關懷。
李彥波離開燈紅酒綠、喧囂噪雜的大都市,來到了風景如畫的滇西小鎮常住,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創作……經過近兩年的辛勤筆耕,《叛逆青春》的書稿成型,但出版的過程依舊不太順利,幾經周折仍無結果……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過漫長的求索與等待,李彥波終於迎來了自己文化事業的春天!2013年,兩部作品相繼出版,並獲得了讀者朋友的廣泛認可與好評。對於他來說,文字作品的出版僅僅只是第一步,能將《中日史鑑》和《叛逆青春》改編成影視作品,讓更多人理解作品的良苦用心,才是他所期待的。

主要作品

1、《中日史鑑》
中日史鑑》,歷史社科類書籍,2013年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
《中日史鑑》是一本以中日兩國重大歷史事件為主軸線,探詢日本強國經驗、反思中國自身弊端、展望兩國關係未來的書籍。本書將以簡單通俗的文字向大家闡明以下幾個問題:
1、日本一個島國憑什麼侵略比它面積大得多、人口多得多的中國;又憑什麼在戰後短短几十年經濟躍居於世界前列?
2、中國這樣一個泱泱大國,為什麼會遭到島國日本的侵犯,中國自身的問題究竟在哪裡?我們要怎樣才能真正做到“以史為鑑”?
3、人類為什麼會有這兩次世界大戰,在生存空間和資源匱乏的壓力之下,世界要如何樣才能真正地擁有和平?
《中日史鑑》文筆樸實、通俗易懂。既有普通讀者感興趣的歷史和軍事,又有高端讀者思考的政治、文化及哲學,涉及的問題關係中華民族之興衰存亡……
2、《叛逆青春》
叛逆青春》,長篇小說,九州出版社出版。
《叛逆青春》講述了一群性格叛逆、桀驁不馴的年輕人,為了追逐名利、實現出人頭地的夢想,從天南地北相聚在了深圳。由於習性相近、氣味相投,他們接成了好朋友、好兄弟。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或多或少有過一些機會,但在面對黃賭毒等諸多誘惑時,卻又不同程度地把持不住自己。當他們在殘酷現實和苦澀命運面前幡然醒悟時,卻發現青春不再,年華已逝……
主人公曾名利在遭受到重大人生挫折之後,開始了漫漫的反思、求索及自我救贖之路,經過了穿行西部的孤寂與迷茫,最終在西崑侖山脈的慕士塔格峰下豁然頓悟,為自己亦為同道中人找到了打開幸福之門的精神密碼。
本劇以生動的事例、真實的人物原型,由淺顯入深刻、由輕鬆入沉重,揭示了黃賭毒對於社會的為害性;凸顯出年輕一代在社會轉型期所面臨的思想困惑及精神迷惘。

寫作風格

用儘可能簡單、通俗的文字闡述深刻的道理。

個人觀念

1、矛盾與和諧之間的辯證關係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和諧”成為了中國套用率極高的一個政治辭彙。但我們如果以唯物辯證法來詮釋“和諧”,就不難發現,所謂的和諧卻是和“矛盾”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和諧的對立面便是矛盾,而絕對的和諧就是沒有矛盾。可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物,而只有相對的事物。這就好比,世間萬物皆有相對立的兩面:陰陽,黑白,好壞,左右,生死,福禍等等,沒有了矛盾,也就沒有這個世界。因此,我們所追求的和諧永遠都只能是相對的和諧,也就是矛盾相對較少的和諧。那么我們“構建和諧社會”,也就是一個不斷解決矛盾、減少矛盾的過程,而迴避矛盾的和諧,那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和諧!
但是,一些人為了營造“和諧”,卻不惜掩飾矛盾、迴避矛盾,把“構建和諧社會”口號化、空洞化。一時間,各式各樣的“和諧”充斥著人們的視線和耳膜,仿佛事情只要掛上和諧這個頭銜,矛盾便不復存在了。這不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又是什麼呢?
2、中國文化的“媚好情結”
中國有著許多文化的怪象:
喜歡聽好話而不喜歡聽實話;
喜歡用庸才而不喜歡用人才;
善於製造歡愉卻難以承受苦難;
好排場講面子,不惜為了面子損傷里子;
喜歡追求極致的享受卻不知道樂極則生悲……
把這些怪象歸納為一,便折射出中國文化最大的劣根性——“媚好情結”。
“媚好情結”從字面意義上解釋,就是諂媚和討好,它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把對美好事物的期待當成一種即成的現實;對於事物只注重好的一面,卻忽視其壞的一面,不能深刻分析事物好與壞的辯證轉換關係;對於事物好的一面的祈求和頌揚到了近乎諂媚的地步。
“媚好情結”的形成、以及儒家成為中華文化的正統,都與中央集權統治和中國適用於農耕的自然環境相關,是中國歷史、中華文明發展的一個必然。“媚好情結”在形成初期也只表現在安於現狀、容易滿足。而其與儒家的等級意識結合之後,又產生如:虛偽面子觀、阿諛奉承、欺上瞞下等等諸多新的內容。可以說,中國文化的總病根,皆在這兩者之上!

詞作欣賞

1、《中國世紀》——《中日史鑑》主題歌
男聲: 松花江畔的哭泣,朝天門前的瘡痍。
那是怎樣的時光啊? 我摯愛的故土。
女聲:雨花台上的血跡,金陵城裡的呻吟。
那是怎樣的歲月啊?我善良的母親。
男聲:血與肉築起的長城,刀與火煉就的魂魄。
女聲:屈辱的日子已成過去,東方巨龍已經站起!
合唱:普天下的炎黃子孫,母親的目光在深情凝望著你。
讓我們一起用汗水和赤誠譜寫中華的振興,
我們已踏上復興的征程,我們將迎來中國的世紀!
女聲:大山壓不彎的脊樑,苦難催不毀的毅志。
男聲: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東方巨龍已巍然屹立!
合唱:普天下的炎黃子孫,母親的目光在深情凝望著你。
讓我們一起用汗水和赤誠譜寫中華的振興,
我們已踏上復興的征程,我們將迎來中國世紀!
迎來中國的世紀,中國世紀!
2、《沁園春.史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
乙酉回眸,烽火故園,鐵馬蕭蕭。
憎倭島賊子,逞顯凶狂;嗜殺魔手,高舉屠刀。
黃河咆哮:保國護土,何懼血灑頭顱拋!
鏊八載,迫強虜繳械,俯首求饒。
百年屈辱盡消。
涌萬丈豪情在今朝!
看神州大地,鵬程待展;繡錦山河,百媚千嬌。
長鑄職責,永銘史鑑,四海炎黃志競高。
逾千古,願時代潮頭,再起宏濤!
(2005乙酉年仲夏抒懷)
3、《水調歌頭.神遊》——神情緬懷一代偉人毛澤東同志
鷗鷺翔湘水, 松柏郁井岡。
昆明池畔喧騰, 故地換新裝。
廣廈層巒千棟, 霓彩流光萬丈,寒士度日難。
同是人間世, 為何兩重天?
三十載, 風雲幻, 悵人寰。
得失功過, 無愧任憑眾生談。
百年強國志願,五洲大同理想, 留待後人圓。
立志謀正道, 豈可畏滄桑 ?!
(2006年9月9日/深圳)
4、 《水調歌頭.中秋》
葉落秋意漸,佳期近始然。
凝光悠遠皎潔,四海盼團圓。
匆匆天涯墨客,歷歷過往騷人,皆賦風雅談。
浩月亘千古,悲喜逾人寰。
去日悵、志未泯,鬢先霜。
平生不羈,自問何日注華章。
南國溫香霓彩,故園月冷風寒,高堂亦安康?
一壺桂花釀,依醉夢還鄉……
(2007年中秋/深圳)
5、《滿江紅 . 甲午決》——祭奠甲午戰爭120周年
.
怒浪狂濤,甲午亂,豐島喋血。
鬼爪惡,海陸並犯、鏖戰慘烈。
旅順滿城屍骸腐,劉公環島龍旗滅。
悲華夏,綿延百年辱,漫長夜……
.
馬關恥,猶未雪;
金陵恨,何時滅?
禍心今又起,釣島欲竊!
劍指東瀛濟滄海,刀揮國賊斬蛇蠍。
人心齊,同奔復興途,驚世界!
.
(甲午年仲夏作於深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