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南北史補志
- 作者:汪士鐸
- 類別:史書
- 創作年代:清代
《南北史補志》是清汪士鐸等撰史書。三十卷。內容簡介士鐸宇振庵,別字梅村,江寧(今江蘇南京)人。道光舉人。道光二十八年(1848)應童濂約,與劉文淇等合注《南北史》,汪分任南北兩志表,成補志三十卷,表一卷。兵燹稿失,後方浚...
《兩晉南北朝十史補編》是2005年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二十五史補編:兩晉南北朝十史補編,共4冊。本書共收入後人補撰的有關《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北周書》《南史》《北史》《隋書》十部正史的志、表著作60餘種。是研究兩晉南北朝歷史不可或缺的參考...
補陳書藝文志(未完稿)徐仁甫 補魏書藝文志 李正奮 補北齊書藝文志(未完稿)徐仁甫 補周書藝文志 徐仁甫 補南北史藝文志 徐崇 第13卷 隋書經籍志唐·魏徵等 隋書經籍志補 張鵬一 隋書經籍志校補清·汪之昌 隋代藝文志輯證 李正奮 隋代藝文志 李正奮 第14卷 隋書經籍志考證清·章宗源 第15卷 隋書...
中提到的李笠《漢書藝文志匯注箋評》、勞熲《補後漢書藝文志》、褚德懿《補梁書經籍志》、楊守敬《隋書經籍志補證》、王榮蘭《宋史藝文志補遺》、徐鼒《明史藝文志補遺》等,范希曾在《書目答問補正》中提到的杭世駿《補歷代藝文志》、湯洽《補梁書藝文志》和《補陳書藝文志》、汪士鐸《南北史補志》、...
補宋書藝文志清·王仁俊 補宋書藝文志聶崇岐 補南齊書經籍志高桂華陳鴻儒閻枕泉 補南齊書藝文志陳述 補梁書藝文志清·王仁俊 補陳書藝文志(未完稿)徐仁甫 補魏書藝文志李正奮 補北齊書藝文志(未完稿)徐仁甫 補周書藝文志徐仁甫 補南北史藝文志徐崇 第13卷 隋書經籍志唐·魏徵等 隋書經籍志補...
道原《五代長編》,若不費功,計不日即成。若與將沈約、蕭子顯、魏收三志,依《隋志》篇目,刪次補葺,別為一書,與《南北史》、《隋志》並行,則雖正史遺逸,不足患矣。顯然在這兩段文字中,“渠亦當時見眾人所作五代史不快意”與“道原《五代長編》”都是指的前五代而決不可能是後五代無疑,...
《悔翁筆記》 、 《南北史補志》 、 《水經注圖》 等。由後人編纂江士鐸在鹹豐五年乙卯(1855)的隨筆和鹹豐六年丙辰(1856年)的備遺錄而成的《汪悔翁乙丙日記》 ,是歷來議論中國人口問題最多的一部著作。書中集中反映了汪士鐸站在維護清朝反動統治的立場上,仇視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和廣大農民民眾,主張用大規模...
後充鄂撫胡林翼幕賓,謀劃鎮壓太平軍。所撰《乙丙日記》,述太平天國典制,頗具史料價值。晚年授國子監助教銜。學術初以三禮為主,作《禮服記》等。後治輿地,補趙一清、戴震注《水經注》,釋以當時地名。另有《南北史補志》、《漢志志疑》、《江寧府志》、《同治上江二縣誌》及《汪梅村詩文集》等。
三 國志補註跋 三 國志注證遺自序 三 國志證聞跋 三 國疆域志序 三 國職官表序 晉略序 晉略跋 東晉疆域志序 東晉南北朝輿地表序 十 六國疆域志序 校刊華陽國志序(代廖運使寅)校定水經注箋序 水經酈道元注序 書水經注後 書趙校水經注後 合校水經注序 跋南北史 南北史表序 南北史捃華序 南北史補...
之誠年少無學,亦羼其列,與張蔚西相文先生,任民國史纂輯。蔡先生手訂條例,纂通史者綴輯正史名詞,先編詞典,次第始及通史。是後三年間,童、蒯、孫三先生,即從事綴輯《史記》及《兩漢書》,而屠先生則自著其《蒙兀史》,劉先生著《南北史補志》,葉先生著《美術史》,皆未成書。之誠默念編纂通史,...
《南北史》《五代史》藝文志補 聶崇岐《補宋書藝文志》一卷,陳述《補南齊書藝文志》四卷,徐崇《補南北史藝文志》三卷(恐抄襲)。顧櫰三《補五代史藝文志》一卷。《遼史》《金史》《元史》藝文志補 倪燦《宋史藝文志補》本為黃虞稷所著。王仁俊《西夏藝文志》一卷。厲鶚、楊復吉各有《補...
編有《續吳都文粹》、《靜觀室三蘇文選》等,著有《三國類抄》、《隱逸集》、《南北史摭言》、《長洲志》、《吳中人物誌》、《懸罄室雜錄》、《懸罄室詩》、《蘇州三刺史詩》等。子錢允治,亦酷喜藏書。錢允治(1541~?),字功甫,好書一如其父。錢曾《讀書敏求記》說:"功甫老屋三間,藏書充棟。白曰...
”《二十五史補編·南北史》中,將上邽鎮與上封、平泉、當亭並列為北魏至北周時期隸屬於秦州天水郡的基層建置,可知其相當於縣的建置。對於這一點,我們還可以從另一方面來佐證。在街子改龍山麓,建有一座城隍廟,供奉的城隍為漢忠烈侯紀信(天水城隍即是紀信)。廟內鐵鑄古鐘上銘文署有“大明陝西鞏昌府秦州街子鎮”...
《三國志演義》古版叢刊五種 皇明資治通紀三種 紀錄彙編 世廟識余錄 宋元資治通鑑 皇明經濟文錄 憲章錄 明刻珍本《史學要義》皇明肅皇外史 四鎮三關志 抄本籌邊纂議 南北史合注 《明文海》文淵閣本抽毀余稿 足本按遼疏稿 柳如是詩文集 兩朝憲章錄 東莞志 憲章外史續編 西園聞見錄 旅日高僧隱元中土往來...
《讀漢書人表考補》蔡雲撰。《校正古今人表》翟雲升撰。《漢書人表略校》孫國仁宋王應麟的《漢書藝文志考證》清人的《漢書藝文志拾補》《漢書藝文志條理》清人章宗源的《隋書經籍志考證》、姚振宗的《隋書經籍志考證》等等多得很,其他諸如《三國疆域志》《補晉書經籍志》《補晉書藝文志》二種《南北史補志...
玉台畫史 玉台書史 古史 古三墳 古史考 古列女傳 古史紀年 古今原始 古今廉鑒 古今將略 古今識鑒 古文瑣語 古今長者錄 古今合璧事類備要 左國腴詞 東吳名賢記 【丨】史通 史記蠡測 史通通釋 【�】聖學宗傳 六 畫 【一】考信錄 考古質疑 百將傳 百越先賢志 列仙傳 列女傳 【八】行水金鑒 【丶...
八朝史至宋始行 卷十 宋賽梁隙書並南史 南史仿陳壽三國志體例 南北史子孫附傳之例 南史刪宋書最多 南史過求簡淨之失 南史誤處 南史增齊書處 南史與齊書互異處 南史增刪梁書處 南史刪梁書處 南史增梁書有板系處 卷十一 宋齊梁隙譬並南史 南史增梁書瑣言碎事 梁南二史歧互處 南史於陳書無甚增刪 南史與...
李大師是一位有志於編著南北朝史的學者,但著述之事僅僅進行了兩年左右的時間,他即於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去世了。兒子有李慶孫、李正禮、李利王、李延壽、李安世等人。歷史記載 《北史·卷一百·序傳》記載:(李)大師字君威,幼而爽悟,神情警發,標格嚴峻,人並敬憚之。身長七尺五寸,風儀甚偉。好學...
喜讀十七史,愛南北朝諸史所載文。研精註疏,盡通諸經。好《左氏春秋》,欲著書以申預解,未成。治《轂梁傳》,考其涉於禮者,為《穀梁禮證》。又考漢魏六朝禮儀,貫申三禮,著書數十篇。其餘群經國小,皆有論說。尤深史學,正史外,蒐集群籍,仿裴松之注《三國志》例,為隋以前諸史作注。補撰...
八朝史至宋始行 卷十 宋賽梁隙書並南史 南史仿陳壽三國志體例 南北史子孫附傳之例 南史刪宋書最多 南史過求簡淨之失 南史誤處 南史增齊書處 南史與齊書互異處 南史增刪梁書處 南史刪梁書處 南史增梁書有板系處 卷十一 宋齊梁隙譬並南史 南史增梁書瑣言碎事 梁南二史歧互處 南史於陳書無甚增刪 南史與...
”祖禹承其志,撰讀史方輿紀要一百三十卷,凡職方、廣輿諸書,承譌襲謬,皆為駁正。詳於山川險易,及古今戰守成敗之跡,而景物名勝皆在所略。創稿時年二十九,及成書,年五十矣。寧都魏禧見之,嘆曰:“此數千百年絕無僅有之書也!”以其書與梅文鼎歷算全書、李清南北史合鈔稱三大奇書。祖禹與禧為金石...
晁公武《讀書志》作上黨人。蓋誤讀虞炎序中“本上黨人”之語。“照”或作“昭”,蓋唐人避武后諱所改。韋莊詩有“欲將張翰松江雨,畫作屏風寄鮑昭”句,押入平聲,殊失其實。(案宋《禮部貢舉條式》,“齊桓”違諱,作“齊威”,可用於句中,不可押入微韻。)沈約《宋書》、李延壽《南北史》作於武后...
兩晉南北史合纂四十卷 ……… 四三 帝鑒圖說不分卷 ……… 四四 宋朱晦庵先生名臣言行錄前集十卷後集十四卷續集八卷別集二十六 卷外集十七卷 ……… 四五 廣理學備考不分卷 ……… 四六 朱子年譜四卷考異四卷附錄二卷 ……… 四七 甘肅鄉試朱卷雕版 ……… 四九 詞林典故八卷 ………...
陳書多避諱 蕭子顯姚思廉皆為父作傳入正史 八朝史至宋始行 廿二史劄記卷十宋齊梁陳書並南史 南史仿陳壽三國志體例 南北史子孫附傳之例 南史刪宋書最多 南史過求簡浄之失 南史誤處 南史增齊書處 南史與齊書互異處 南史增刪梁書處 7南史刪梁書處 南史增梁書有關係處 廿二史劄記卷十一宋齊梁陳書並南史 ...
一、講史演義編創觀念與方式的轉變 二、講史與艷情的合流:《隋煬帝艷史》三、講史演義的英雄傳奇化:《隋史遺文》四、革故鼎新的《新列國志》五、講史演義的分支:時事小說 第三節 講史演義的衰蛻 一、講史演義的衰蛻跡象 二、“集腋成裘”的《隋唐演義》三、“補古來演義之闕”的《南北史演義》第二...
著有《宗維訓錄》10卷、《重修南北史》117卷,今皆不傳。惟《秋崖小稿》83卷行世。岳詩與劉克莊齊名,頗受楊萬里、范成大影響。詩文四六,不用古律,以意為之,語或天出。亦能作詞,風格近於蘇(東坡)辛(棄疾),吐語清曠,不避俚俗。汪克寬 汪克寬(1304——1372),字德輔,一字仲裕,元末明初人。居...
民國元年(1912),國民政府擬任其為河南省提學使,秦樹生不應,移居北京,清史館聘為《地理志》總纂,直到成書。家鄉有關其逸聞頗多,唯有他在全國最先引進兩部印刷機,最值得一提,一部交商務印書館,另一部則贈送家鄉固始。著作 秦樹生著有《南北史》《唐書》《刑法會要》《乘庵文錄》《清地理志》《...
善後會議代表井陘礦務局總辦。1928年後賦閒。1951年7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59年3月3日病故,終年76歲。邢端長於山志掌故,精書法,工楷、行書。著有《黃山遊記》、《齊魯訪碑記》、《於鐘岳別傳》、《黔人館選題名》、《讀南北史劄記》、《續魏書宗室傳補》、《山游日記》、《貴州方誌提要》等。
性素「9」好古「10」,博捃「11」眾賢遺英「12」;賦秉「13」強志「14」,載「15」追幼敏歐陽「16」。雅編野卷「17」,不絕於手,諸子百家,爛熟於襟「18」,蔚「19」乎鴻儒「20」之學,何慚“書囊”「21」之譽。而其結志塵表「22」,搖盪箕潁之情「23」;匿跡鄉曲「24」,長絕仕進之事「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