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二史劄記校證》是清代史學家趙翼的一部著名的讀史札記,為史學工作者必讀書之一。《廿二史劄記校證》對各朝正史的編撰得失作了系統的論述,並結合分析考辨訂正了重要的史實。王樹民先生所作“校證”,對其書中引用的資料逐條校核,糾正了不少錯誤。自一九八四年出版後,受到國內學術界的歡迎。這次重印,整理者又對全書的內容作了修訂補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國學文庫:廿二史劄記校證
- 作者:趙翼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13年3月1日
- 頁數:932 頁
- 開本:32 開
- ISBN:9787101091441
- 類型:人文社科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廿二史劄記校證》由中華書局出版。
圖書目錄
卷一 史記 漢書
司馬遷作史年歲
班固作史年歲
各史例目異同
史記編次
褚少孫補史記不止十篇
史記有後人竄入處
史記律書郎兵書
史記變體
漢王父母妻子
五世相韓
過秦論三處引用
史記自相歧互處
史漢不同處
史漢互有得失
卷二 史記 漢書
漢書移置史記文
漢書多載有用之文
漢書增傳
漢書增事跡
漢書書恆山王
漠書武帝紀贊不言武功
漢帝多自立廟
漢初布衣將相之局
漢初諸侯王自置官屬
武帝年號系元狩以後追建
漢儒言災異
漢重日食
漢詔多懼詞
漢時以經義斷事
賢良方正茂材直言多舉現任官
漢時諸王國各自紀年
三老孝悌力田皆鄉官名
漢三公官
災異策免三公
上書無忌諱
上書召見
恥漢武用將
武帝三大將皆由女寵
輿蘇武同出使者
卷三 史記 漢書
漢使立功絕域
武帝時刑罰之濫
兩帝捕盜法不同
呂武不當並稱
漢初妃後多出微賤
婚娶不論行輩
皇子系母姓
漢公主不諱私夫
漢諸王荒亂
上尊養牛
兩漠多鳳凰
漢多黃金
先生或只稱一字
漢外戚輔政
兩漠外戚之禍
兩漢喪服無定製
開長官喪服
王莽之敗
王莽時起兵者皆稱漠後
王莽自殺子孫
王莽引經義以文其奸
卷四 俊漢書
後漢書編次訂正
後漢書問有疏漏處
漢帝多自作詔
光武信讖書
光武多免奴婢
東漢功臣多近儒
東漢四親廟別祭
東漢諸帝多不永年
東漢多母后臨朝外藩入繼
外藩入繼追尊本生
夫在稱太
東漢廢太子皆保全
卷五 俊漢書
累世經學
四世三公
東漢尚名節
曹娥叔先雄
召用不論資格
擅去官者無禁
籍沒財產代民租
倩代文字
黨禁之起
東漢宦官
宦官之害民
漢末諸臣劾治宦官
宦官亦有賢者
卷六 三國志
後漢書三國志書法不同處
三國志書法
三國志多迥護
三國志害事得實處
三國志立傳繁簡不同處
三國志誤處
荀彧傳
荀彧郭嘉二傳附會處
陳壽論諸葛亮
裴松之三國志注
卷七 三國志 罾謇
漢復古九州島
關張之勇
借荊州之非
三國之主用人各不同
禪代
魏晉禪代不同
九錫文
一人二史各傳
晉書
晉書二
王導陶侃二傳褒貶失當
卷八 晉書
八王之亂
晉書所記怪異
東晉多幼主
晉帝多兄終弟及
愍元二帝即位
僭偽諸君有文學
九品中正
六朝清談之習
清談用塵尾
騶虞幡
建業有三城
南朝多以寒人掌機要
相墓
唐人避諱之法
卷九 宋賽梁隙書
宋書多徐爰舊本
宋書書晉宋革易之際
宋書書宋齊革易之際
宋書本紀書法
宋齊書帶敘法
宋書紀魏事多誤
宋書南史俱無沈田子沈林子傳
齊書舊本
齊書缺一卷
齊書書法用意慮
齊書類敘法最善
梁書悉據國史立傳
梁書編
傳失檢處
梁書多載飾終之詔
梁書有止足傳無方伎傳
古文自姚察始
陳書多避諱
蕭子顯姚思廉皆為父作傳人正史
八朝史至宋始行
卷十 宋賽梁隙書並南史
南史仿陳壽三國志體例
南北史子孫附傳之例
南史刪宋書最多
南史過求簡淨之失
南史誤處
南史增齊書處
南史與齊書互異處
南史增刪梁書處
南史刪梁書處
南史增梁書有板系處
卷十一 宋齊梁隙譬並南史
南史增梁書瑣言碎事
梁南二史歧互處
南史於陳書無甚增刪
南史與陳書歧互處
宋齊多荒主
宋世閨門無禮
宋子孫屠戮之慘
卷十二 宋齊梁陳書並南史
人君即位冠白紗帽
齊梁之君多才學
齊明帝殺高武子孫
齊制典簽之權太重
齊朝以射雉為獵
江左世族無功臣
梁武存齊室子孫
陳武帝多用敵將
齊梁台使之害
六朝多以反語作讖
哀策文
南朝陳地最小
卷十三 魏齊周隋書並北史
魏書多曲筆
魏書紀傳互異處
爾朱榮傳
西魏書(附謝蘊山答書)
答謝蘊山藩伯書
北史魏書多以魏收書為本
北史改編各傳
北史全用隋書
南北史兩國交兵不詳載
北史與魏齊周隋書歧互處
北史書法與周隋書不同處
北史紀傳互異處
大業十四年
太上皇帝
卷十四 魏齊周隋書並北史
皇太孫
皇太弟
帝王行三年之喪
女後之賢
南北朝通好以使命為重
後魏追謚之濫
保太后
異姓封王之濫自後魏始
後魏以鑄像卜休咎
後魏百官無祿
後魏刑殺太過
魏以奄人為外吏
魏孝文遷洛
魏孝文帝文學
……
卷十五 魏齊周隋書並北史
卷十六 新舊唐書
卷十七 新舊唐書
卷十八 新舊唐書
卷十九 新舊唐書
卷二十 新舊唐書
卷二十一 五代史
卷二十二 五代史
卷二十三 宋遼金史
卷二十四 宋史
卷二十五 宋史
卷二十六 宋史
卷二十七 遼史金史
卷二十八 金史
卷二十九 元史
卷三十 元史
卷三十一 明史
卷三十二 明史
卷三十三 明史
卷三十四 明史
卷三十五 明史
卷三十六 明史
附補遺
附錄一清代改譯遼金元三史人名官名地名與原譯名對照表
附錄二舊序與題跋
序言
《中華國學文庫》的出版緣起,要從九十年前說起。
1920年,中華書局在創辦人陸費伯鴻先生的主持下,開始編纂《四部備要》。這套匯集三百三十六種典籍的大型叢書,精選經史子集的“最要之書”,校訂成“通行善本”,以精雅的仿宋體鉛字排印。一經推出,即以其選目實用、文字準確、品相精美、價格低廉的鮮明特點,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國人研治學問、閱讀典籍的需要,廣受歡迎。叢書中的許多品種,至今仍為常用之書。
新中國成立之後,黨和國家倡導系統整理中國傳統文獻典籍。六十餘年來,在新的學術理念和新的整理方法的指導下,數千種古籍得到了系統整理,並湧現出許多精校精注整理本,已成為超越前代的新善本,為學界所必備。
同時,隨著中華民族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快速發展,全社會對中國固有的學術文化——國學,也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關注和重視。讓中華文化的優秀成果得到繼承和創新,並在世界範圍內進行傳播和弘揚,普惠全人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當此之時,符合當代國民閱讀需要的權威的國學經典讀本的出現,實為當務之急。於是,《中華國學文庫》應運而生。
《中華國學文庫》是我們追慕前賢、服務當代的產物,因此,它白當具備以下三個基本特點:
一、《文庫》所選均為中國學術文化的“最要之書”。舉凡哲學、歷史、文學、宗教、科學、藝術等各類基本典籍,只要是公認的國學經典,皆在此列。
二、《文庫》所選均為代表當代最新學術水平的“最善之本”,即經過精校精注的最有品質的整理本。其中既有傳統舊注本的點校整理本,如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也有獲得學界定評的新校新注本,如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總之,不以新舊為別,惟以善本是求。
三、《文庫》所選均以新式標點、簡體橫排刊印。中國古籍向以繁體豎排為標準樣式。時至當代,繁體豎排的標準古籍整理方式仍通行於學術界,但絕大多數國人早已習慣於現代通行的簡體橫排的圖書樣式。《文庫》作為服務當代公眾的國學讀本,標準簡體字橫排本自當是恰當的選擇。
《中華國學文庫》將逐年分輯出版,每輯十種,一次推出;期以十年,以畢其功。在此,我們誠摯希望得到學術界、出版界同仁的襄助和廣大讀者的支持。
中華書局自1912年成立,至今已近百歲。我們將《中華國學文庫》當作向中華書局百年誕辰敬獻的一份賀禮,更是向致力於中華民族和平崛起、實現復興大業的全國人民敬獻的一份厚禮。我們自當努力,讓《中華國學文庫》當得起這份重任,這份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