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機專歷史,電專歷史,南京工業學校,南京工程學院,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科建設,交流合作,學術研究,科研機構,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校企合作,校園文化,知名校友,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歷史沿革 機專歷史 歷史沿革
1933年,原同濟醫工學堂(附設機師科)改建同濟高級職業學校;
南京工程學院 1949年,該校解放後劃歸華東工業部領導;
1950年,同濟高級職業學校更名同濟高級工業學校;
1951年,由上海遷往南京;
1953年,同濟高級職業學校在機械科的基礎上組建南京機器製造學校;土木科遷出組建南京建築工程學校(
南京建築工程學院 );
1958年,南京機器製造學校升格為南京機械專科學校;
1959年,南京機械專科學校改建為南京機器製造學校;
1983年,升格為南京機械專科學校;
1998年4月,由國家機械工業部劃轉江蘇省管理;
上海開校
同濟附設機師科(1915~1933)
1933年,原同濟醫工學堂(附設機師科)改建同濟高級職業學校;其全稱是“同濟大學附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該校設機械、土木兩科,招收國中畢業生入學,學制4年,其培養目標是機械和土木中級技術人員,面向全國招生。同濟高工第一任校長為梁鋆,先後擔任校長的還有唐英、祝元青、胡兆瑛、
朱振德 。
同濟高工時期(1933~1953)
1932年,當時正逢“一·二八”事變,位於江浦的勞動大學校區被日寇炸毀,勞大停辦,將其全部房屋、設備及校區附近的房地產劃歸同濟大學接收並令創辦
高級職業學校 。當時學校定名為“國立
同濟大學 附設高級職業學校”,學制三年,招收國中畢業生,暫設機械、土木兩科。
1933年8月招考新生,原定機械、土木兩科各招50人。後因考生多,成績好,學校不忍捨棄優秀生源,最後實收新生機械科54名,土木科50名。
1935年5月,教育部將學制增加一年,四年畢業,將校名改為“國立同濟大學附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為“同濟高工”。全國解放後,1950年該校改由工業部領導,正式命名為“同濟高級工業學校”。
同濟高工自1933年創辦至解放後脫離同濟大學體系,1951年遷至南京止,可分為四個時期敘述:江灣時期;抗戰遷校時期;遷回上海時期;遷南京時期。
遷址江灣
當時校址在上海江灣火車站國立勞動大學工學院原址。學生人數:1933年招收104人,1934、1935、1936年每年秋季各科招50人。四年中專兼職教師主要有唐英、薛祉鎬、項經芳、陳一荻(女,德國)等博士3人、教授10人。據《同濟大學史》記載:“高級教師及教員由留德的同濟畢業生擔任,他們專心致志教學,教學質量較高。高職所用的講義(唐英、薛祉鎬、王壽寶等主編)有些全國職校教科書的藍本。”有些用的則是德國技術學校的
德文 原本,參考手冊也是德文原本。
抗戰遷校
抗戰期間,同濟高工隨同濟大學六次遷校,越過千山萬水,行程幾千里,冒著敵機轟炸掃射,克服重重艱難險阻,堅持在離亂中開展教學工作,有的人還因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遷回上海
抗戰勝利後,同濟高工遷回上海新市區江灣魏德邁路(現為邯鄲路)370號,全校學生在200人左右。這一時期正是解放戰爭時期,也是學生運動風起雲湧的三 年,高工學生匯合於同濟大學愛國學生運動中進行奮勇鬥爭。1949年上海解放後,同濟高工改屬華東工業部領導,正式定名為“同濟高級工業學校”,校長是
朱振德 。
1950年12月,同濟高工與同濟大學分開,隸屬於華東工業部領導。同時調整學校組織機構,設教務、輔導、總務三處,人事、財務兩室,機械、土木兩個專業科和實習工廠。華東工業部任命朱振德教授繼任校長,蔣式良任機械科主任,胡璘任土木科主任,吳忠道任實習工廠廠長。為了適應新中國大規模建設和學校擴大招生的需要,
遷回南京
1951年7月學校遷至南京市中山北路200號原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舊址辦學,1951年9月1日,華東大區撤銷,同濟高工直屬國家機械工業部領導。1953年7月在院校調整中被分建成兩所學校:以機械科為基礎建立了南京機械製造學校;以土木科為基礎建立了南京建築工程學校。上述兩校1955年的畢業生仍持同濟高工畢業證書。1954年,南京機器工業學校改名為南京機器製造學校,新建位於童家山1號的教學樓和學生宿舍落成。此後南京童家山1號(現為江蘇省委黨校學員宿舍)一直是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校址。同濟高工自1933年開始創建至1953年摘牌脫離同濟體系為止,經歷了20年,為祖國培育了大批的優秀人才。同濟高工學生不忘自己是同濟人,仍緬懷和留戀著自己的母校,每逢學校有重大活動時都踴躍參加。2002年彙編了一本《同濟大學附屬高級工業學校校友通訊集》,並呈母校存檔。百年校慶時許多同濟高工畢業生返校同賀為母校慶賀。
同濟高工從1915年籌備至1953年的35年間(其中1930—1932年未招生),土木與機械兩個專業總計畢業學生為1132人。用人單位對該校畢業生非常歡迎。如1949年畢業的學生由紡織廠、兵工署、資源委員會所屬工廠、空軍司令部等處爭相錄用,有時甚至數廠爭用一人。這在當時相對一般學校“畢業即失業”的社會中,是不多見的。同濟高工畢業的學生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經濟建設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校時能“學其所用”,畢業後復能“用其所學”,同濟高工許多學生崗位成才的事績,不僅對老師教學成果的肯定,而且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同濟高工辦學方向的正確。
南京機器製造學校
1951年同濟高級工業學校由上海市遷往南京市鼓樓區中山北路200號。
1953年同濟高級工業學校發展為兩所學校:以土木科為基礎建立的南京建築工程學校,校址仍在南京市中山北路200號,該校1980年升格為
南京建築工程學院 ;以機械科為基礎建立的南京機器製造學校,校址選在南京市鼓樓區童家山1號,該校1958年升格為南京機械專科學校。
1953年南京機器製造學校招收300名學生,學制3年,設金屬切削、鍛造和鑄造3個專業。每個專業2個班,每個班約50人。
1954年09月,鍛造專業調整為機車製造專業,鑄造專業調整為車輛製造專業。(專業調整的背景是我國機車車輛工業歸屬的變化。我國的機車車輛工廠,1949年10月至1952年08月歸屬鐵道部廠務局,其中的機車車輛修理工廠於1952年08月至1958年07月,先後歸屬鐵道部機車車輛修理局和鐵道部機車車輛修理工廠管理局,而機車車輛製造工廠則於1952年08月至1953年08月歸屬鐵道部機車車輛製造局,1953年08月至1958年07月劃歸第一機械工業部機車車輛工業管理局。1958年07月,第一機械工業部機車車輛工業管理局及其下屬的機車車輛製造工廠劃歸鐵道部,並與鐵道部機車車輛修理工廠管理局及其下屬的機車車輛修理工廠一起,歸屬鐵道部機車車輛工廠管理總局。)在如此背景下,1954年第一機械工業部在自己所屬的南京機器製造學校開設機車製造和車輛製造專業。學校於1954開始招收機車製造和車輛製造專業新生,為了更早地向機車車輛製造工廠輸送專業人才,就在1953年入學的在校學生中,選調一部分學生從1954年起改學機車製造和車輛製造專業。這樣,南京機器製造學校首屆機車製造和車輛製造專業學生的畢業時間,可提前到1956年,而
上海交通大學 首屆機車車輛製造專業學生畢業時間則是1959年,比南京機器製造學校要晚3年。
1954年南京機器製造學校招收500名新生,學制4年,其中金屬切削專業4個班約200人,機車製造與車輛製造專業各3個班約150人。
1955年學校繼續在南京招收學制為4年的金屬切削、機車製造與車輛製造專業新生。
1957年07月,1954年入學的機車製造和車輛製造專業的學生和老師遷往大連,歸屬大連機器製造學校(現
大連交通大學 )。
1958年04月,1955年入學的機車製造和車輛製造專業的學生和老師也遷往大連,歸屬大連機器製造學校。(大連機器製造學校的前身是1956年01月建立的大連機車車輛製造學校,歸屬第一機械工業部,為機車車輛製造工廠培養中級技術人才。該校1957年07月改名為大連機器製造學校,1958年07月劃鐵道部,歸屬鐵道部機車車輛工廠管理總局,隨後升格為大連鐵道學院,為機車車輛工業培養高級技術人才,1961年01月直屬鐵道部領導。)
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
繼承同濟高工衣缽的兩所院校南京建築工程學校和南京機器製造學校後分別發展為南京建築工程學院與
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 ,後南京建築工程學院於2001年5月與南京化工大學合併組建
南京工業大學 ,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於2000年6月與
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合併組建南京工程學院。2006年8月10日,江蘇省省委黨校正式接管南京工程學院東校區,從此南京工程學院開始了
江寧大學城 新階段。從1954年開始到2006年結束,學校在童家山經歷了光輝的52年歷史。南京工程學院前身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與德國康斯坦茨工業大學建立長期合作,推進學校的改革和現代化建設。並且是全國首創
數控技術專業 的高校,奠定了學校在自動化領域的領先地位,康尼公司就是這一時期誕生的。學校在機械工業部與德國巴——符州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南京數控培訓中心。
電專歷史 歷史沿革
1946年,江蘇省立蘇州工業學校創建(“蘇高工”);
1953年,更名蘇州電力學校;
1954年,更名南京電力學校,校址由蘇州遷往南京;
1986年,南京電力學校升格南京電力專科學校,江蘇電力職工大學創建(合署) ;
1992年,更名為“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南京工程學院 2000年6月,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與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正式合併升格,組建南京工程學院。
學校溯源
1946年9月江蘇省立蘇州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蘇州高工)創建,簡稱“蘇高工”,初設時設立四科,分別為商科、機械科、土木科、電機科。
1949年,蘇州解放,學校更名為“江蘇省蘇州高級工業技術學校”,1950年8月江蘇省立松江高級套用化學職業學校(其前身是創辦於1927年的江蘇省立松江高級套用化學職業學校。)併入蘇高工。許乃辛等先後擔任蘇高工校長。1951年學校由蘇南人民行政公署主管,後來蘇州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更名為蘇南蘇州高級工業技術學校,緊接著1952年學校再次由蘇南蘇州高級工業技術學校更名為江蘇省蘇州高級工業技術學校,隸屬於江蘇省。
調整變革
1952年,全國院系大調整調整,學校很多專業劃出學校參與其他高校的組建。
1952年江蘇省蘇州高級工業技術學校(部分之機械科)參與合併組建南京機器製造學校,後發展成為
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 。
1953年學校接到上級通知,商科停招。
1953年蘇州高級工業技術學校(部分之化工科)參與合併組建重工業部
杭州化學工業學校 ,後發展成為
浙江工業大學 。土木科調至建工部蘇州建築工程學校(現蘇州科技大學)。
一脈相承
1953年江蘇省蘇州高級工業技術學校唯一剩下的電機科改建為蘇州電力學校。同年10月在南京征地233.5畝建設新校區(即原南京工程學院
草場門 西校區),1954年蘇州電力學校(大部分)遷往南京,並改建為南京電力學校,蘇州電力學校(未遷走部分)改建為電力部蘇州建築工程學校,1958年電力部蘇州建築工程學校升格為蘇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並於2003年與其他高校合併組建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南京電力學校
此後南京市
鼓樓區 北京西路 74號一直是南京電力學校的校址所在,與
南京藝術學院 一牆之隔,而後學校積極推進教學改革,
電網監控技術 等四個專業先後被國家教委批准進行綜合改革試點,逐步形成了鮮明的專科特色和學位特色。該校還被評為全國電力系統雙文明單位。學校於1986年升格為南京電力專科學校。
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1992年南京電力專科學校更名為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1996年順利通過國家教委組織的選評,首批跨入了國家級示範性高等工程專科重點建設學校的行列。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在草場門經歷了跌宕起伏的51年。
南京工業學校 1983年,南京工業學校創建,隸屬於國家核工業部;
2001年3月,併入南京工程學院。
南京工程學院 2000年6月,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與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南京工程學院。
2001年3月,原核工業部直屬南京工業學校併入南京工程學院。
2003年,南京工程學院江寧大學城主校區開工建設。
2005年11月南京工程學院與
南京藝術學院 舉行老校區置換協定簽字儀式,從此南京工程學院
石頭城 下時期結束。
2006年8月10日,江蘇省省委黨校正式接管南京工程學院東校區。
2011年10月,南京工程學院正式獲批為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單位,在機械工程、
電氣工程 兩個領域開展工程碩士招生錄取工作。
2018年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16年8月,學校設有機械工程學院、材料工程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電力工程學院 、自動化學院、通信工程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建築工程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汽車與軌道交通學院、環境工程學院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創新學院、數理部、體育部等18 個二級學院(部)並設有繼續教育學院和民辦二級學院——
康尼學院 。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8月,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5萬多人,其中工程碩士專業研究生近300人。全校教職員工18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1200多人,具有高級職務的教師占比50.9%。學校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6人,江蘇省教學名師4人,江蘇省“333工程”、“青藍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47人;獲批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和“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3個,省高等學校優秀教學團隊1個、學術創新團隊1個,優秀學科梯隊4個。
省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團隊(1個):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
教學建設 截至2016年8月,學校擁有3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 ,9個省級特色專業,16個省級重點專業(建設點),6個專業入選教育部首批“
卓越計畫 ”,兩大類專業入選教育部
CDIO 教育模式改革試點,省級以上重點建設專業占比達42%,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學校已成為國家機電控制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江蘇省機械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學校已建成國家級
精品課程 1門,江蘇省精品(優秀)課程(群)11門,國家級精品教材5部,省部級精品教材13部,主編出版特色系列教材318部,其中國家級規劃教材85部,入選數量在江蘇省高校(含
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排名第三,在全國同類高校排名第一;學校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4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9項。2007 年,學校連續8年獲江蘇省高校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 :自動化、熱能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省級特色專業(9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熱能動力設備與套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
一級學科省重點(培育)學科(2個) :機械工程、電氣工程
一級學科省重點建設學科(5個) :工商管理、軟體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建設點)(16個):
專業類名稱
專業名稱
所在單位
立項時間
機械類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工程學院
2012年
機械電子工程
機械工程學院
2012年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機械工程學院
2012年
車輛工程
車輛工程系
2012年
材料類
材料科學與工程
材料工程學院
2012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工程學院
2012年
焊接技術與工程
材料工程學院
2012年
能源動力類
能源與動力工程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2012年
環境工程
環境工程系
2012年
電氣類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力工程學院
2012年
智慧型電網信息工程
電力工程學院
2012年
自動化類
自動化
自動化學院
2012年
測控技術與儀器
自動化學院
2012年
計算機類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工程學院
2012年
軟體工程
計算機工程學院
2012年
網路工程
計算機工程學院
2012年
教育部首批“卓越計畫”(6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
教育部CDIO教育模式改革試點(2個) :機械類、電氣類專業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 :計算機基礎與套用實驗中心、物理實驗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機電綜合工程基礎訓練中心、先進制造技術與裝備綜合訓練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材料工程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工業自動化技術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 :南京工程學院—中軟國際“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 電子技術基礎(耿蘇燕,2004年)
江蘇省精品(優秀)課程(群)(11門) :
部 門
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
級 別
獲獎時間
材料工程學院
模具設計與製造
賈俐俐
省級優秀課程群
2002年
材料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材料
王章忠
省級一級優秀課程
2002年
計算機工程學院
微機原理
韓志軍
省級二級優秀課程
2002年
計算機工程學院
C 語言
廖 雷
省級二級優秀課程
2002年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熱工過程自動調節
丁軻軻
省級二級優秀課程
2002年
通信工程學院
電子技術基礎
耿蘇燕
省級一級優秀課程
2004年
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
張 傑
省級二級優秀課程
2006年
自動化學院
數控原理與系統
朱曉春
省級二級優秀課程
2006年
經濟管理學院
企業管理
劉秋華
省級二級優秀課程
2006年
自動化學院
微機原理及套用
朱曉春
省級精品課程
2008年
自動化學院
自動控制原理
黃 堅
省級精品課程
2010年
國家級精品教材(6部) :
教材名稱
主編姓名
級 別
獲獎時間
液壓與氣壓傳動(教材)
左建民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1997年
C 語言程式設計
廖 雷
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2002年
數控技術(第二版)
朱曉春
教育部精品教材
2007年
數控技術(第二版)
朱曉春
教育部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書目
2007年
液壓與氣壓傳動
左建民
教育部2008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書目
2008年
數字電子技術(第三版)
楊志忠
教育部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書目
2009年
省級及國家級精品教材
教材名稱
主編姓名
級 別
獲獎時間
液壓與氣壓傳動(教材)
左建民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1997年
C 語言程式設計
廖 雷
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2002年
數控技術(第二版)
朱曉春
教育部精品教材
2007年
數控技術(第二版)
朱曉春
教育部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書目
2007年
液壓與氣壓傳動
左建民
教育部2008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書目
2008年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楊志忠
省級精品教材
2005年
數控原理與系統
汪木蘭
省級精品教材
2005年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胡宴如/耿蘇燕
省級精品教材
2005年
可程式序控制器原理及套用
郁漢琪
普通高等教育優秀教材一等獎
2005年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
劉極峰
省級精品教材
2007年
電機學(第二版)
牛維揚/李祖明
省級精品教材
2007年
C語言程式設計基礎(第二版)
廖 雷
省級精品立項教材
2009年
省級及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成果名稱
主持人
獲獎等級
獲獎時間
電網監控技術專業“兩條線”教學改革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沈金官
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1997年
液壓與氣壓傳動(教材)
左健民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1997年
數控技術套用專業改革試點
眭法川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1年
電氣信息與電子信息類套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與實踐
陳小虎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5年
創建“校企融合”教育模式,培養套用型本科人才
陳小虎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9年
電氣信息類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張惠剛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0年
計算機系列課程改革
胡漢才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0年
面向21世紀電氣信息類實踐性環節教學改革—火電廠生產過程CAI教學軟體
丁軻軻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0年
數控技術套用專業改革試點
工業自動化系
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
2000年
普通高工專機制工藝及設備專業“小範圍、大幅度”改革試點
徐錦康
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0年
液壓與氣壓傳動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王芙蓉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0年
“電氣信息與電子信息類”套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與實踐
陳小虎
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4年
機械類套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以及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熊志卿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4年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主動適用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黃陳蓉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4年
熱能動力類認識實習改革的研究與套用
丁軻軻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4年
數控技術套用專業系列規劃教材建設(教材)
朱曉春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4年
走多元化多樣式校企融合之路創新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陳小虎
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7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特色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賈俐俐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7年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培訓系統的研製和套用
韓念杭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7年
聯合行業辦專業,率先培養電力行銷本科人才
劉秋華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9年
堅持大學物理實驗“六化”建設,提高套用型本科人才創新能力
林長聖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9年
校企合作,創新工程實訓中心建設
郁漢琪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9年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機電控制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 :“全程參與、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
學科建設 截至2016年8月,學校建有省級重點建設學科5個,省級優秀學科梯隊4個。
省級重點建設學科(5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熱能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電力工程及其自動化、軟體工程
交流合作 學校不斷加大對外開放辦學的力度,在加強同國內高校、企業交流合作的同時,積極拓寬渠道加強同國外高校和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建立了與國外高校、企業間多層次的國 際合作交流關係。截至2016年8月,學校先後與德國、英國、
愛爾蘭 、法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的 10 所高校建立了校際間的交流與合作關係。19世紀 80 年代,學校就與德國
康斯坦茨 工業技術大學實現了教師和學生互派。2004年以來,學校又先後與
英國諾森比亞大學 、愛爾蘭
都柏林 格林菲斯學院等高校就學分互認等問題達成一致,按照“2 + 2”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聯合辦學,學校
中外合作辦學 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開闢了國際合作培養套用型人才的新途徑。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6年8月,學校建有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室2個,首批江蘇高校“2011計畫”
協同創新 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5個。
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室(2個) :先進數控技術江蘇省高校重點建設實驗室、江蘇省先進結構材料與套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首批江蘇高校“2011計畫”協同創新中心(1個) :南京工程學院“配電網智慧型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
省級工程、技術中心(5個) :江蘇省軌道車輛現代化裝備工程研究中心、江蘇電力仿真技術中心、現代製造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先進數控技術實驗室、模具工程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05-2007年,學校共承擔包括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各級各類科研課題495項,科研經費到款1.63億元,2007年,實現科研經費到款5896萬元。2007年,產業銷售總額達到4.5億元。“十五”以來,產業依靠學校的支撐,充分發揮產學合作的優勢和產業園區的科技孵化功能,申請並獲批准專利項目61個,獲國家重點新產品稱號3項,獲江蘇省
高新技術產品 3項,獲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機械工業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截至2015年7月,學校有科技產業7個,其中,中國最大的軌道交通門系統高新技術企業——南京康尼新技術有限公司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並被南京市委、市政府評為優秀企業,另有兩家企業被評為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
2010年,校辦產業銷售總額已超過10億。
2012年,校辦產業銷售總額近12億元,名列全國高校科技產業前15位。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6年8月,
南京工程學院圖書館 館舍面積3.85萬平方米,總閱覽座位2500多席,累計館藏紙質文獻141萬冊,中文現刊1200多種,外文現刊70多種,中外文電子圖書164萬種,中西文全文電子期刊2萬餘種,各類資料庫21個,數字資源量20835GB。
學術刊物
南京工程學院學報 有自然科學版和社會科學版兩種。《南京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為江蘇省一級期刊,獲2009年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
; 社會科學版為省二級期刊,是《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
校企合作 南京工程學院多年來,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十分注重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先後與美國、德國、日本、法國、台灣等國內外著名企業共建了形式多樣的實驗室、實驗中心或培訓中心,以“學以致用”為校訓,形成了優良的辦學傳統和鮮明的產學研合作教育特色,不斷探索與創新套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工程基礎實驗與訓練中心是學校的直屬教學單位,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實驗室、實驗中心。截止2008年,學校先後與八家企業進行九個項目的合作,合作協定總計9730.20萬元。已建成的實驗室有:
GE -Fanuc自動化系統集成實驗室、
三菱 電機自動化實驗室、西門子先進自動化示範實驗中心、博世力士樂機電一體化實驗中心、三菱電機雷射加工機實驗室、威
諾斯 漢數控工具機實習中心、斯沃數控仿真實驗室等,硬軟體設備資產總值約為8840.05萬元。
校園文化 校訓校風 :學以致用
內涵致:使達到。“學以致用”意即學習要注重理論聯繫實際,注重知識與技能並重,注重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學以致用”植根於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將學習、思考、實踐三者緊密結合是中國教育的優秀傳統。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強調知行統一,學以致用。《
論語 》第一句話為“學而時習之”,又說:“傳不習乎”,這裡的“習”字,含有踐履的意思。
孔子 有句名言:“聽其言而觀其行”,這句話亦強調了“行”是檢驗認識的標準,體現了言行統一,學以致用。西漢
揚雄 的《法言·學行》中說:“學:行之,上也。”將能付之實行的學習奉為上等;
王夫之 的“躬行為啟化之源”、
陸游 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強調的都是研究學問要重視親身實踐;明末清初的
顧炎武 ,晚清的
黃炎培 則是近代提倡踏實鑽研、學以致用學風的著名學者。
校歌
2009年9月至11月學校在全校師生員工、校友中開展了校歌歌詞徵集活動,並特邀南京軍區政治部創作室葛遜教授對收集到的作品進行了再創作。
方山腳下鮮花綻放,
天印湖畔白鷺翱翔。
南京工程學院校歌 知識殿堂書卷飄香,
莘莘學子青春飛揚。
知行統一,創業創新,
團結奮進,蓬勃向上。
南工啊南工,騰飛的南工,
托起星辰培育時代棟樑。
春滿校園惠風和暢,
人才搖籃桃李芬芳。
薪火相傳穿越滄桑,
科學發展播種希望。
學以致用,奮發自強;
校企結合,譜寫華章。
南工啊南工,自豪的南工,
奔向未來鑄就新的輝煌!
知名校友 姓名
職務
姓名
職務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書記
華東電網公司總經理
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北京仁創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夏義寶
成都成量工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施小兵
上海寶鋼包裝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楊 植
王功尤
廈門銀華機械有限公司任黨委書記、總經理
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胡文龍
江蘇省電力建設第一工程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卓洪樹
石延森
大唐集團江蘇分公司副總經理
原江蘇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
李樹青
華能集團華東分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
羅超
國華電力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顧乾
華電江蘇分公司黨組書記
陳建社
國電江蘇分公司紀委書記
施炎
歐少明
牛汝濤
王國才
浙江廣立鋼結構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慶寒
孫守林
深圳南山熱電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許杏桃
黃敖根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顧精彩
河北邯鄲恆山公司總工程師
張存亮
南京日上自動化設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張剛
南陽防爆電氣研究所副所長
郁漢琪
南京工程學院工程基礎實驗與訓練中心主任
周關華
杭州市電力局信息技術中心主任
周永南
南京汽車鍛造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胥傳普
上海電力公司副總經理
沈國民
國電江蘇分公司副總經理
錢大阜
華電江蘇分公司副總工程師
吳志明
華潤常熟發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崔少銀
國信連雲港新海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強
南京國電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吉立東
李憲強
國信淮陰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
童希平
江蘇省燃料總公司副總經理
孫志宏
華電揚州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國平
華能武漢陽邏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國慶
中電投清河電廠黨委書記
胡文龍
江蘇省電建一公司黨委書記
張展和
南京工程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常務)
范新軍
國電諫壁發電有限公司紀委書記
朱永超
朱培富
薛巨勇
魯 超
華能瑞金髮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吳 瑛
梁存敬
施 聰
江蘇巨力鋼繩有限公司董事長
石萬里
董德華
江蘇省電力通訊公司黨委書記
丁萬奎
江蘇省電力試驗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陳慶
方天科技公司總經理
馬奇勝
江蘇省送變電公司黨委書記兼副總經理
鄒建忠
南京供電公司工會主席
周志剛
無錫供電公司總經理
馬愛傑
揚州供電公司黨委書記
宋建華
泰州供電公司總經理
張紹賓
鹽城供電公司總經理
孔珍寶
淮安供電公司總經理
溫瑞華
連雲港供電公司總經理
梁少華
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申泉
國電南自電力自動化公司總經理,兼國電南自總經理特別助理
蔡信
杭州市電力局 副局長/正處
王加兵
淮陰發電廠紀委書記
張真林
朱承志
常熟市供電公司副總經理
馬燦明
鄭建華
顧海林
魏義昌
藺華
邳州市供電公司副總經理
李慶寶
戚正強
宜興市供電公司副總經理
儲政偉
沈建朝
張雲
周震
封志宏
褚鑫
郭金根
田平
朱建寶
陳仲興
包重華
唐雲
單小明
陳躍光
成志明
袁航
濱海縣供電公司黨委書記
王耀東
夏振華
張曉冬
李廣玉
朱維成
李勝利
張洪濤
鄭倫先
殷開龍
東海縣供電公司黨委書記
文益佃
孫濤
張會斌
王金躍
許永明
浙江省嘉興市海寧供電局副局長
劉振華
浙江省麗水市遂昌電力局副書記
王土福
浙江省麗水市雲和縣電力工業局局長
胡振等
溫州電業局甌海供電分局局長
吳棟發
史磊
吳天明
上海申瑞電力設備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吳佑順
揚州北辰電器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黨委領導
學校領導
院長:史金飛
副院長:鄭鋒
歷任領導 並校之前
機專黨委書記
年份
機專校長
年份
張文心
1953
1949.04-1952.07
石流
1954-1964
王蓉孫
1953
印群
1965-1968
林鎧
1953-1954
1979-1983.09
石流
1954-1964
黃錫森
1983.9-1991.9
賈其銳
1965-1968
陳行毅
1991.10-1992.12
曹志超
1979-1980
趙小東
1993.9-1996.7
袁友忠
1981-1983.9
張義為
1996.8-2000.9
1983.9-1991.9
——
——
1991.10-1996.07
——
——
1996.08-2000.09
電專黨委書記
年份
電專校長
年份
徐鹹震(學生)
1952.09-1953.01
俞遒章
1954.05-1954.12
李冶
1953.02-1954.02
1956.03-1964.05
席文彤
1954.03-1954.07
韓麗雲(主任)
1969.05-1970.04
葉景舟
1954.08-1956.07
洪百川(主任)
1974.02-1974.08
韓麗雲
1956.08-1970.04
張正予
1979.07-1981.11
洪百川
1974.02-1976.03
1981.12-1983.05
張正予
1979.07-1983.06
1983.06-1986.05
徐忠
1984.10-1986.06
1986.06-1992.10
林叔明
1987.02-1997.11
1992.11-2000.9
1997.12-1999.09
——
——
並校之後
黨委書記
年份
校長
年份
2002.01-2007.01
2000.10-2010.04
2007.01-2016.09
2010.04-2018.03
2016.09-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