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xìn,意思是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誠信實的人,出自《論語·公治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 創作年代:春秋時期
  • 作品出處:《論語·公冶長》
  • 作者:孔子及其弟子
譯文,出處,示例,用法,

譯文

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誠信實的人。指處處都有賢人。
闡明了孔子是一個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認為自己的忠信並不是最突出的,因為在只有10戶人家的小村子裡,就有像他那樣講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學,表明他承認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學來的,並不是“生而知之。”這就從一個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出處

語出《論語·公治長》:“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示例

夫~;三人並行,厥有我師。 ★《漢書·武帝紀》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