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高郢的先祖自渤海徙衛州,遂為衛州人。九歲通《
春秋》,能屬文。
天寶末,盜據京邑,父高伯祥先為
好畤尉,
安祿山陷京師,抵賊禁,加極刑。高郢時年十五,被發解衣,請代其父,賊黨義之,乃俱釋。後舉進士擢第,應制舉,登茂才異行科,授華陰尉。
嘗以魯不合用天子禮樂,乃引《
公羊傳》,著《魯議》,見稱於時,由是授鹹陽尉。
郭子儀節制朔方,闢為掌書記。
郭子儀嘗怒從事張曇,奏殺之;高郢極言爭救,忤子儀旨,奏貶
猗氏丞。
李懷光節制邠寧,奏為從事,累轉副元帥判官、檢校禮部郎中。李懷光背叛,將歸河中,郢言:“西迎大駕,豈非忠乎!”李懷光忿而不聽。及歸鎮,又欲悉眾而西。時
渾瑊軍孤,群帥未集,高郢與
李鄘誓死駐之。屬懷光長子李琟候郢,郢乃諭以逆順曰:“人臣所宜效順。且自
天寶以來阻兵者,今復誰在?況國家自有天命,非獨人力。今若恃眾西向,自絕於天,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安知三軍不有奔潰者乎?”李琟震懼,流淚氣索。明年春,高郢與都知兵馬使呂鳴岳、都虞候
張延英同謀間道上表;及受密詔,事泄,二將立死。李懷光乃大集將卒,白刃盈庭,引郢詰之。郢挺然抗辭,無所慚隱,憤氣感發,觀者淚下,懷光慚沮而止。
唐德宗還京,命諫議大夫
孔巢父、中人啖守盈赴河中宣慰懷光,授以
太保;而懷光怒,激其親兵詬詈,殺守盈及巢父。巢父之被刃也,委於地,郢就而撫之。乃懷光被誅,
馬燧辟郢為掌書記。
未幾,征拜主客員外,遷刑部郎中,改
中書舍人。凡九歲,拜禮部侍郎。時應進士舉者,多務朋游,馳逐聲名;每歲冬,州府薦送後,唯追奉宴集,罕肄其業。郢性剛正,尤嫉其風,既領職,拒絕請託,雖同列通熟,無敢言者。志在經藝,專考程試。凡掌貢部三歲,進幽獨,抑浮華,朋濫之風,翕然一變,拜太常卿。
貞元十九年冬,進位銀青光祿大夫、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唐順宗即位,轉刑部尚書,為
韋執誼等所憚。尋罷知政事,以本官判吏部尚書事。明年,出鎮
華州。
元和元年冬,復拜太常卿,尋除
御史大夫。數月,轉兵部尚書。逾月,再表乞骸,不許。又上言曰:“臣聞勞生佚老,天理自然,蠕動翾飛,日入皆息。自非貢禹之守經據古,趙喜之正身匪懈,
韓暨之志節高潔,
山濤之道德模表,縱過常期,詎為貪冒。其有當仁不讓,急病忘身,豈止君命,猶宜身舉。臣郢不才,久辱高位,無任由衷瀝懇之至。”乃授尚書右僕射致仕。六年七月卒,年七十二。贈太子太保,謚曰貞。
人物評價
劉昫:①黃裳以道致君,持誠奉主;辨懷光之詐,罷全義之徵。討賊辟之凶,舉無遺算;葬執誼之柩,豈曰不仁。郢天縱之性,總丱之年,代父命於臨刑,孝也;懷光之亂,王人被傷,撫巢父於賊庭,義也;抑浮濫之流,考藝文之士,盡搜幽滯,大變時風,正也;保止足之名,辭榮辱之路,高避世利,遐躅昔賢,智也。忠孝全矣,仁智備矣!此二子者,皆臨大節而不可奪也。②貞公壯節,臨難奮發。言行無玷,斯為明哲。
宋祁:王叔文雖內連姏尹,外倚奸回,以攘天權。然是時太子已長,朝無嫌罅,若珣瑜、郢與杜佑等毅然引東宮監國,執退叔文輩,其力不難。顧循嘿苟安,所謂焉用彼相者矣。珣瑜一忿臥第,與郢、佑固位,二者亦不足相輕重雲。
李慈銘:高貞公初節,忠孝備著,及晚為相,以不敢忤王慨文,獲譏於世。夫當安祿山陷京師,毅然解衣,請代父死,時方童駿耳。至第進士,則極諫代宗營章敬寺;為郭子儀掌書記,則力救判官張曇;佐李懷光府,則力抗凶焰,圓反正,謀泄引詰,正辭不撓。而後乃依違於一書史幸臣,既不能執正其罪,復不能潔身去位,其所謂爵祿盛而忠孝衰耶!……嗚呼,若二公(高郢、賈耽)者,皆一代之傑,而晚節少刷,名德遂減,史冊蒙議,千載合然,可不戒哉!……而其始以賈高二公之宿德,鄭文獻杜文簡之重望,同時在位,皆僥顏承順,得非叔文之才,固有以異人,而其任八司馬,所行多善政,諸公亦心服之耶!
個人作品
高郢曾著《語默賦》,今已佚。《
全唐文》收錄有其文二十三篇,作品如下:
賦 | 《西王母獻白玉琯賦》、《曹劌請從魯公一戰賦》、《律筒賦》、《獻凱樂賦》、《吳公子聽樂賦》、《無聲樂賦》、《水木有本源賦》、《佝僂丈人承蜩賦》、《沙洲獨鳥賦》 |
---|
文 | 《方處嵩進秩制》、《謝太常卿並舉官自代表》、《謝再除太常卿充禮儀使表》、《謝恩賜錦彩綾銀器等表》、《請致仕表》、《第二表》、《第三表》、《為盧相公謝恩並請罷官養疾表》、《為蕭少師謝致仕表》、《諫造章敬寺書》、《再上諫造章敬寺書》 |
---|
其它 | 《魯議》、《子游麻衰議》、《姜嫄原公劉廟記》 |
---|
(高郢作品參考資料)
家族成員
京兆高氏,與
北齊皇室同祖,最初居家文安,後遷居京兆。
第一代 | 第二代 | 第三代 | 第四代 | 第五代 |
---|
高卿(遂城令) | 高質(滄州長史) | | 高郢
| 高定(京兆府參軍) |
(表格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七·列傳第九十七》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五·列傳第九十》
《欽定續通志·卷二百六十一·列傳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