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貸學說 國際借貸學說(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出現和盛行於金本位制時期。理論淵源可追溯到14世紀,1861年,英國學者G.I.Goschen較為完整地提出。該學說認為:
匯率 是由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係決定。而外匯供求又源於國際借貸。國際借貸分為
固定借貸 和
流動借貸 兩種。前者指借貸關係已形成,但未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後者指已進入支付階段的借貸。只有流動借貸的變化才會影響外匯的供求。這一理論的缺陷是沒有說清楚哪些因素是具體影響到外匯的供求。
匯率決定理論相關書籍 購買力 歷史 購買力平價學說(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的理論淵源可追溯到16世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金本位制崩潰,各國貨幣發行擺脫羈絆,導致物價飛漲,
匯率 出現劇烈波動。1922年,瑞典學者Cassel出版了《1914年以後的貨幣和外匯》一書,系統地闡述了購買力平價學說。
購買力平價學說 內容 假定t0時期A 國的物價水平為PA0,B國的物價水平為PB0,A 國貨幣的匯率為e0,t1時期A國的物價水平為PA1,B國的物價水平為PB1,A 國貨幣的
匯率 為e1。PA為A國在t1時期以t0時期為基期的
物價指數 ,PB為B國在t1時期以t0為基期的物價指數,則依
相對購買力平價 學說,
購買力平價 相對購買力平價意味著匯率升降是由兩國的
通脹率 決定的。
主要缺陷 購買力平價 學說的缺陷主要有:1)該學說只考慮了可貿易商品,而沒有考慮
不可貿易商品 ,也忽視了貿易成本和
貿易壁壘 。更沒有考慮人所生活的自然環境(如:環保、綠化、基礎設施完善程度),也沒有考慮人所生活的社會環境(如:制度、社會穩定程度、社會文明程度等);2)該學說沒有考慮到越來越龐大的
資本流動 對
匯率 產生的衝擊;3)存在一些技術性問題。一般
物價水平 (
物價指數 )很難計算,其難點在於:選擇何種物價指數,是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CPI),還是
GDP平減指數 ,還是其他指數。即使
指數 選定了,如何選擇樣本商品也是個問題;4)過分強調物價對匯率的作用,但這種作用不是絕對的,匯率變化也會影響物價;5)
相對購買力平價 學說有個前提,即t0時期的匯率e0是
均衡匯率 ,如果t0時期的匯率是不均衡的,那么e1也就不可能是均衡的。
利率 利率平價學說(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的理論淵源可追溯到20世紀下半葉,1923年由
凱恩斯 系統地闡述。
內容 利率平價理論 認為,兩國之間的
即期匯率 與
遠期匯率 的關係與兩國的利率有密切的聯繫。該理論的主要出發點,就是投資者投資於國內所得到的
短期利率 收益應該與按即期匯率折成外匯在國外投資並按遠期匯率買回該國貨幣所得到的短期投資收益相等。一旦出現由於兩國利率之差引起的投資收益的差異,投資者就會進行
套利 活動,其結果是使遠期匯率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均衡水平。同即期匯率相比,利率低的國家的貨幣的遠期匯率會下跌,而利率高的國家的貨幣的遠期匯率會上升。遠期
匯率 同即期匯率的差價約等於兩國間的利率差。利率平價學說可分為套補的利率平價(Covered Interest—Rate Parity)和非套補的
利率平價 (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套補的利率平價。假定iA是A 國貨幣的利率,iB是B國貨幣的利率,p是即期
遠期匯率 的升跌水平。假定投資者採取持有
遠期契約 的套補方式交易時,市場最終會使利率與匯率間形成下列關係:p = iA iB。其經濟含義是:
匯率 的遠期
升貼水 平等於兩國
貨幣利率 之差。在套補
利率平價 成立時,如果A 國利率高於B國利率,則A 國
遠期匯率 必將
升水 ,A國貨幣在遠期市場上將貶值。反之亦然。匯率的變動會抵消兩國間的利率差異,從而使金融市場處於平衡狀態。
利率平價學說 非套補的利率平價。假定投資者根據自己對未來
匯率變動 的預期而計算預期的收益,在承擔一定的
匯率風險 情況下進行
投資活動 。假定,Ep表示預期的
匯率 遠期
變動率 ,則Ep = iA iB。其經濟含義是:遠期的匯率預期變動率等於兩國貨幣利率之差。在非套補利率平價成立時,如果A國利率高於B國利率,則意味著市場預期A國貨幣在遠期將貶值。
評價 利率平價 學說從資金流動的角度指出了
匯率 與利率之間的密切關係,有助於正確認識現實外匯市場上匯率的形成機制,有特別的實踐價值,它主要套用在短期匯率的決定。利率平價學說不是一個獨立的匯率決定理論,與其他匯率決定理論之間是相互補充而不是相互對立的。
缺陷 利率平價 學說的缺陷是:1)忽略了外匯
交易成本 ;2)假定不存在
資本流動 障礙,實際上,資本在國際間流動會受到外
匯率 管制和外匯市場不發達等因素的阻礙;3)假定
套利 資本規模是無限的,現實世界中很難成立;4)人為地提前假定了投資者追求在兩國的短期投資收益相等,現實世界中有大批
熱錢 追求匯率短期波動帶來的巨大超額收益。
收支 國際收支學說通過說明影響國際收支的主要因素,進而分析了這些因素如何通過國際收支作用到匯率上。假定Y、Y'分別是該國及外國的國民收入,P、P'分別表示該國及外國的一般
物價水平 ,i、i'分別是該國及外國的利率,e是該國的
匯率 ,Eef是預期匯率。假定國際收支僅包括
經常帳戶 (CA)和資本與
金融帳戶 (K),所以有BP=CA+K=0。CA由該國的進出口決定,主要由Y、Y'、P、P'、e決定。因此,CA = f1(Y,Y',P,P',e)。K主要由i,i',e,Eef決定。因此K = f2(i,i',e,Eef)。所以BP=CA+K=f1(Y、Y 、P、P'、e)+f2(i、i'、e、Eef)=f(Y、Y'、P、P'、i、i'、e、Eef)=0
如果將除
匯率 以外的其他變數均視為已經給定的
外生變數 ,則匯率將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變化到某一水平,從而起到平衡
國際收支 的作用,即:
e = g(Y,Y',P,P',i,i',Eef)
國際收支說 指出了匯率與國際收支之間存在的密切關係,有利於全面分析短期內匯率的變動和決定。國際收支說並沒有對影響國際收支的眾多變數之間的關係,及其與匯率之間的關係進行深入分析,並得出具有明確因果關係的結論。國際收支學說是關於匯率決定的流量理論。
資產市場 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
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假定所有商品的價格是完全彈性的,這樣,只需考慮貨幣市場的均衡的。其基本模型是:
lne=(InMs-InMs')+a(1ny'-lny)+ b(1ni'-lni) a、b> 0
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
1976年,Dornbuseh提出
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 ,也即所謂
超調模型 (overshooting mode1)。他認為商品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調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場上的價格水平具有粘性的特點,這使得購買力平價在短期內不能成立,經濟存在著由短期平衡向長期平衡的過渡過程。在超調模型中,由於商品市場價格粘性的存在,當
貨幣供給 一次性增加以後,
本幣 的瞬時貶值程度大於其長期貶值程度,這一現象被稱為
匯率 的超調。
資產組合分析方法
1977年,Branson提出了
匯率 的資產組合分析方法。與貨幣分析方法相比,這一理論的特點是假定
本幣 資產與
外幣 資產是不完全的替代物,風險等因素使非套補的
利率平價 不成立,從而需要對本幣資產與
外匯資產 的供求平衡在兩個獨立的市場上進行考察。二是將該國資產總量直接引入了模型。該國資產總量直接制約著對各種資產的持有量,而
經常帳戶 的變動會對這一資產總量造成影響。這樣,這一模型將流量因素與存量因素結合了起來。
假定該國居民持有三種資產,該國貨幣M,該國政府發行的以本幣為面值的債券B,外國發行的以外幣為面值的債券F,一國資產總量為W=M+B+e'F。一國資產總量是分布在該國貨幣、該國債券、
外國債券 之中的。從貨幣市場來看,
貨幣供給 是由政府控制的,
貨幣需求 是該國利率、外國利率的減函式,是資產總量的增函式。從該國債券市場來看,該國債券供給同樣是由政府控制的,該國債券的需求是該國利率的增函式,外國利率的減函式,是資產總量的增函式。從外國債券市場來看,外國債券的供給是通過
經常帳戶 的盈餘獲得的,在短期內也是固定的。對外國債券的需求是該國利率的減函式,外國利率的增函式,是資產總量的增函式。
在以上三個市場中,不同資產供求的不平衡都會帶來相應的變數(主要是該國利率與
匯率 )的調整。只有當三個市場都處於平衡狀態時,該國的資產市場整體上才處於平衡狀態。這樣,在短期內,由於各種資產的供給量是既定的,資產市場的平衡會確定該國的利率與匯率水平。在長期內,對於既定的
貨幣供給 與該國
債券 供給,經常帳戶的失衡會帶來該國持有的
外國債券 總量變動,這一變動又會引起資產市場的調整。因此,在長期內,該國資產市場的平衡還要求經常帳戶處於平衡狀態。
最新進展 匯率決定理論博大精深,本文主要介紹了
國際借貸 學說、
購買力平價 學說、
利率平價 學說、
國際收支 學說、資產市場學說。它們分別從貨幣因素、巨觀基本面因素、實際市場因素、存量因素和流量因素等不同的角度對
匯率 的決定和變動進行了研究。這些理論都有優點,但也都有不足。一種理論只能針對匯率決定的某一方面進行深入詳盡的闡述。同一種理論在不同時期的解釋能力也是不同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全能的匯率決定理論。但是已有的匯率決定理論是相互補充、相互替代的,它們一起構成了多姿多彩的匯率決定理論體系。
匯率決定理論示意圖 固定匯率制 下
匯率理論 的新發展主要體現在把匯率調整融入到政府政策最佳化分析的框架中進行研究。浮動
匯率 制下匯率理論的新發展主要體現在將
現代經濟學 的最新發展套用到匯率決定理論研究中,如將預期、
不完全信息 、博弈論、
有效市場理論 、GARCH模型、行為金融學及微觀市場結構理論等引入到匯率決定理論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