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決定資產選擇理論

匯率決定資產選擇理論是西方的一種新匯率理論。外匯投資人調整其有價證券和貨幣資產,從而選擇一套收益和風險對比關係的最佳持有外幣的方案的理論。近一二十年來,外幣資產的選擇越發重要,因為各國中央銀行擁有大量外匯儲備,各大金融機構和跨國公司也擁有大量外幣金融資產,如美元、日元、馬克、特別提款權、歐洲貨幣單位等。由於利率、國際收支、通貨膨脹和經濟成長各種因素的關係,貨幣比價經常發生變動,於是保持什麼外幣資產以獲得最大收益,就成高級投資者慎重考慮的問題,於是此理論應運而生。

資產既包括無利息的手頭現金,又包括帶利息的有價證券,而有價證券利益高低不同,風險大小各異,所以投資者根據理性行為準則,不斷調整其資產組合,直至各資產的預期邊際收益率相等為止。最初倡導此理論的為托賓。他於1958年2月發表了《流動偏好作為對待風險的行為》一文,對怎樣通過估量風險和預期收益來決定資產的選擇進行了分析。在談到國際資產流選擇時,他認為各國貨幣的比價決定於各種外幣資產的增減,各種外幣資產的增減是由於投資者調整其外匯資產的比例關係,這種調整往往引起資金在國際間的大量流動,對匯率發生很大的影響。該說的主要代表人物還有: 馬柯維茨、阿羅與赫爾西萊費等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