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

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

匯率的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簡稱為“超調模型”,是由美國經濟學家多恩布希(Dornbusch)於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與貨幣模型相比,這一模型的最大特點在於認為商品市場與資產市場的調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場上的價格水平具有粘性的特點,這使得購買力平價在短期內不能成立,經濟存在著由短期平衡向長期平衡過渡的過程。這裡所說的短期平衡,是指價格還來不及發生變動時的經濟平衡。由於在一段時期後,價格才開始調整,所以長期平衡就是價格充分調整後的經濟的平衡。可以看出,貨幣模型中所得出的結論實際上是超調模型之中長期平衡的情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
  • 外文名:Sticky prices monetary analysis
  • 簡稱超調模型
  • 提出者: Dornbusch
基本假設,基本原理,模型內容,意義,缺陷,

基本假設

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的的基本假設
   在短期內購買力平價不成立,即由於商品市場和資產市場的調整速度不同,商品市場上的價格水平具有粘性,調整是漸進的,而資產市場反應卻極其靈敏,利息率將迅速發生調整,使貨幣市場恢復均衡;
從長期來看,購買力平價能夠成立;
無拋補利率平價始終成立;
以對外開放的小國為考察對象,外國價格和外國利率都可以視為外生變數或假定為常數。

基本原理

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這一理論的基本原理是:多恩布希認為,當市場受到外部衝擊時,貨幣市場和商品市場的調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主要是由於商品市場因其自身的特點和缺乏及時準確的信息。一般情況下,商品市場價格的調整速度較慢,過程較長,呈粘性狀態,稱之為粘性價格。而金融市場的價格調整速度較快,因此,匯率對衝擊的反應較快,幾乎是即刻完成的。匯率對外衝擊做出的過度調整,即匯率預期變動偏離了在價格完全彈性情況下調整到位後的購買力平價匯率,這種現象稱之為匯率超調。由此導致購買力平價短期不能成立。經過一段時間後,當商品市場的價格調整到位後,匯率則從初始均衡水平變化到新的均衡水平。由此長期購買力平價成立。

模型內容

粘性價格貨幣模型內容分析
   粘性價格貨幣模型中解釋的匯率從初始均衡狀態到達新均衡狀態的調節過程如圖所示:
式中A代表初始均衡點,M0為初始貨幣存量,P0為與初始均衡點相對應的商品價格,S0為初始均衡匯率
其調整過程是:當由於某種原因引起了貨幣供給量從M0增加到M1時,由於產生了瞬間的貨幣超額供給,作為資產價格的利率和匯率會作迅速調整。由於價格粘性,在價格水平來不及發生變動的情況下,利率水平下降,同時匯率從S0調整至Sb(本幣貶值),即所謂的匯率超調(匯率超調的程度取決於M線的斜率,M線越陡,匯率超調程度越大)。經過一段時間後(從t0到t1),價格開始做出滯後反應,而此時的利率水平經過短暫的下降之後,會由於國際資本的流入而上升,而貨幣的超額供給導致預期通貨膨脹而使利率上升,相對利率的提高又會引起國際資本的流入。從而使貨幣的超額供給得到緩和。隨著價格的進一步上升,最終使貨幣的超額供給完全消化。這時匯率則從超調狀態B點(P0、Sb和M1的交匯點),到達E點(Pe、Se、M1的交匯點)。在E點上,匯率、利率、價格、貨幣存量和產出重新達到了均衡狀態。此時,購買力平價成立,這既是所謂的長期購買力平價成立的原因。
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與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的區別  粘性價格貨幣模型和國際貨幣主義匯率模式都強調貨幣市場均衡在匯率決定中的作用,同屬匯率的貨幣論。
後者由於假定價格是完全靈活可變的,被稱作彈性價格的貨幣論(flexible-price Monetary Approach),而匯率超調模型修正了其價格完全靈活可變的看法,被稱為粘性價格的貨幣論(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

意義

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的意義
多恩布希的匯率超調模型的顯著特徵是將凱恩斯主義的短期分析與貨幣主義的長期分析結合起來;採用價格粘性這一說法,更切合實際。同時,它具有鮮明的政策含義:表明了貨幣擴張(或緊縮)效應的長期最終結果是導致物價和匯率的同比例上升(或下降)。但在短期內,貨幣擴張(或緊縮)的確對利率、貿易條件和總需求有實際的影響。當政府採取擴張或緊縮性貨幣政策來調節巨觀經濟時,就需要警惕匯率是否會超調,以及超調多少這樣的問題,以避免經濟的不必要波動。
多恩布希的匯率超調模型是國際金融學中對開放經濟進行巨觀分析的最基本的模型;它首次涉及匯率的動態調整問題,開創了從動態角度分析匯率調整的先河,由此創立了匯率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匯率動態學(Exchange Rate Dynamics)。

缺陷

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的缺陷
然而這一理論也存在一些缺陷:
第一,粘性價格模型假定貨幣需求不變,這就意味著貨幣需求不會對匯率產生影響,但在實踐中,常常由於實際匯率的短期波動而影響到經常賬戶,這又會進一步影響到一國的資產總量,從而對貨幣需求產生影響,進而導致匯率的相應變化。但粘性價格模型卻沒有分析這一問題;
第二,粘性價格模型暗含著這樣的假定:資本是完全自由流動的,匯率制度是完全自由浮動的。在這種條件下,匯率的超調引起的外匯市場過度波動必然會給一國經濟乃至全球金融市場帶來衝擊和破壞。為了避免衝擊和破壞,政府必然會對資產的流動和匯率的波動加以管理、干預。因此,上述的假設條件在現實中不能完全實現;
第三,粘性價格模型很難得到實證的驗證。原因之一是這一模型非常複雜,在選擇計量檢驗的方式上存在困難。原因之二是現實中很難確定匯率的變動到底是對哪種外部衝擊做出的反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