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背景,學科簡介,辦學條件,教育與教學,教學特色,人才培養,師資力量,師資概述,學科帶頭人,授課師資,實習實訓與就業,學團機構,社團簡介,歷史沿革,研究會概要,辦學主體介紹,學校簡介,所獲榮譽,學校領導,校園環境,
專業背景
當前文物藝術品市場造假盛行、假專家泛濫,中國歷史上從未像今天這樣通過文物鑑定理論方法,來規範當前文物藝術品市場的混亂局面。據國家文物局相關部門確認:大量的文物藝術品研究收藏機構、博物館院的湧現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來提供學術支撐,近300家有文物拍賣資質的拍賣企業需要專業人才來提供技術服務,伴隨藝術品金融化而湧現的相關藝術類網站、出版社、電視台等傳媒機構、文物保護與修復機構更是緊缺文物相關專業的高等套用型人才。目前我校畢業的學生深受社會的歡迎,畢業生供不應求。2014年度榮獲北京市政府教委專項經費支持,培養專業人才。
學科簡介
北大資源研修學院文物鑑定專業,是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一所新型學院。本學科是以文物古董本身及仿古藝術品為對象進行多元化研究的新學科。傳授各類文物的歷史學科、科學技術、藝術評定、真偽鑑定及價值評估、藝術品收藏等專業知識,重點培養文物鑑定和文物保護兩大技能。
辦學條件
一、權威性與科學性:以考古學博士劉雄教授為本專業學科帶頭人,依託學術根基深厚北京大學、
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等權威機構的優秀專家顧問授課團隊,確保所傳授文物知識的正確性、權威性與體系性。二、實戰型與套用性:確立以文物辨偽和造假揭秘為核心教學內容,注重套用型技能的培養,創造性的總結了一套科學的文物鑑定學方法論體系,揭示了文物辨偽的客觀規律。三、開創性與成熟性:作為我國歷史上首次創辦的文物鑑定專業,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改變了過去“師徒相授、技不外傳”的局面,以實戰為導向,採用標本實訓教學法、全景式教學法確保學生真實地掌握“文物鑑定”及“文物保護”兩大實戰技能。
教育與教學
教學特色
一、套用標本實訓教學法。以實物標本教學,確保學生能直觀地認知文物藝術品的真偽特徵,並提高學習興趣。二、注重實訓基地教學。北京市、景德鎮、西安、洛陽、鄭州、濟南、成都等地建立多個實訓基地,每兩周組織一次校外實訓基地包括博物館、拍賣公司、古玩藝術品市場、仿古藝術品工廠等地的學習活動。每學年組織一次2至3周的市外實訓基地進行專題實訓。快速跟蹤仿古做舊的最新方法以及及時了解文物藝術品市場狀況。三、採用全景式教學法,以實戰項目驅動教學。每年組織一次大型校園拍賣活動,以學生為主導,全程模擬拍賣公司的運行環節,從徵集到圖錄製作、從拍賣師培養到預展及拍賣結算,全面檢閱所學知識。每年春秋兩季拍賣組織學生參加保利等拍賣公司的實習活動,從入學第一天起做好職業準備。四、北京市教委專項經費支持建立文物保護實訓室及文物鑑定研究室,擁有陶瓷、玉器、銅器、礦物原石、雜項等各類標本2000餘件,滿足日常標本教學法和修復技能實訓。五、一線鑒寶專家雲集。既有來自
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等研究機構的理論功底深厚實戰能力突出的專家學者,又有來自市場成長起來的實力派實訓專家。
人才培養
文物鑑定專業的課堂教學凸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第一學年以理論為主,輔以實習實訓,重點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第二、三學年以實踐為主,結合理論;第四學年以實習實訓為主,培養學生的崗位技能和綜合技能。
學制四年,理論課呈階梯狀遞減,實踐課以階梯狀遞增。
基礎知識模組
主要課程:中國歷史、考古學通論、博物館學及文物法規、文物學概論、文物英語、計算機。
相應能力:1、熟知與文物學習相關的基本歷史知識、博物館學知識及考古學理論;2、Offece軟體操作與套用能力;3,文物的英語翻譯能力。
基本技能模組
主要課程:中國青銅器、中國陶瓷史、中國書畫、雜項鑑定講座、古錢幣研究、古代璽印鑑定、古代銅鏡研究、古代玉器通論、畫像石與畫像磚研究、古文字學、外國文物鑑賞。
相應能力:文物鑑定系統理論知識
崗位技能模組
主要課程:玉器辨偽鑑定、玉料的種類與識別、明清瓷器鑑定、古陶瓷鑑定座、書畫鑑定、書畫訓練、銅器辨偽鑑定
相應能力:文物藝術品鑑定指標、要領
綜合技能模組
主要課程:畢業論文寫作指導、書畫裝裱研究、銅器修復技術研究、陶瓷修復技術研究、拍賣與行銷
相應能力:1、文物類論文的寫作能力;2、文物藝術品的保護;3、文物藝術品的經營管理。
課程實訓模組
主要課程:玉器標本實訓、銅器標本實訓、陶瓷標本實訓、綜合標本實訓、外出參觀實訓
相應能力:強化崗位技能
師資力量
師資概述
學院文物鑑定專業國家級一線大師雲集,師資力量以
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
故宮博物院、
國家博物館、
北京大學的高級科研人員教授基礎理論課程,保證文物知識的正確性、權威性與體系性,以市場上成長起來的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戰眼力的實力派專家教授標本實訓課程,保證辨偽鑑定技術的實用性,培養真正具有實戰能力的專業人才。
學科帶頭人
劉雄,男,漢族,青年文物鑑定專家,考古學與
博物館學博士。致力於文物科學鑑定體系的研發,2010年起任
北大資源研修學院文物分院院長、文物鑑定學科帶頭人。曾先後參加河南省考古研究所
南水北調工程河南平頂山葉縣文集遺址,河南南陽張崗漢墓遺址的發掘工作,以及北京大學、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周公廟遺址考古發掘報告的編寫工作。長期教學研究2013-2014年度被評為北京市海淀區教育系統青年教師崗位能手,2015年榮獲第八屆北京市教育園丁獎。
主要研究方向青銅器鑑定、古陶鑑定、玉器鑑定、藝術品投資,自2005年任教
北大資源學院文物系以來先後在校講授《中國青銅器》、《中國古代玉器》、《考古學概論》、《中國博物館學概論》等課程。辯證的揚棄和整合坊間的經驗主義,引進
考古類型學的方法論,結合材質學、工藝學、次生變化學、文化學,巨觀入手微觀著眼進行深入的文物鑑定學科建設,創造性的總結了一套系統、科學的
文物鑑定學方法論及學科體系。
兼任北京大學雅集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大學問道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央電視台《傳家寶》欄目學術顧問、北京電視台財經頻道、河南電視台文物寶庫頻道特約專家、全國工商聯文物藝術品商會顧問、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品市場管理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李彥君
名譽院長 文物學院創辦人。畢業於
吉林大學考古與博物館專業,教授,
博士生導師。早年創辦北大資源研修學院文物學院,提出文物全景式教學理念在校設立教學模擬機構“
中華民間藏品鑑定委員會”在產學研套用成果上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多家電視台文物鑑定專家、資深文物藝術品評論家。現任文化部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品市場管理委員會會長。
出版有《 木蘭縣文物志》、《中國藝術品收藏鑑賞百科全書 · 玉器卷》、《
中國玉器投資與鑑藏》、《鑒寶》(六卷本)、《玉器詞典》、《柴窯與耀州》、《十大冷門藝術品鑑賞與投資》等20餘部專著,發表考古及文物研究文章90餘篇。
主要專長:玉器、陶瓷、銅器、
琺瑯、
造像、漆器等。文物修復與保護、博物館策劃、藝術品機構運營、藝術品投資等。
授課師資
陶瓷器物組:
宋寶財:北大資源學院教授、中國古陶瓷研究會秘書長。
陳華莎: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玉石類器物組:
楊震華: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張廣文: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丁 哲:上海交通大學 博士。
珠寶器物組:
郭穎: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副院長、教授。
朱光華: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金屬器物組:
一西平措:瀚海佛像徵集部主任、央視傳家寶專家組成員。
書畫組:
魯力: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書
趙君:解放軍總後書畫院院長
雜項組:
夏更起: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張淑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張德祥:中國古典家具研究會會長。
李彥君: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品市場管理委員會 會長
文物修復與保護
賈文超: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尚力: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呂淑玲:首都博物館研究員
胡一紅: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員
投資運營管理:
李沙:中國典當行業協會秘書長。
楊實:天雅古玩城執行總裁。
實習實訓與就業
實訓條件
目前我校文物學院擁有兩間實驗室即金石陶瓷修復實驗室、書畫裝裱實驗室,一個文物標本博物館,含陶瓷、玉器、銅器、礦物原石、雜項等各類標本2000餘件,滿足日常標本教學法和修復技能實訓。與北京大學雅集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搭建
產學研機制轉化平台在校外博物館、陶瓷燒制基地、文物鑑定檢測科中心構等多家業內機構合作,建設12個實地,提供學上日常標本實訓和實習接待。
學生每兩周會在市內博物館、眾多拍賣公司、古玩市場開展實訓調研、參觀、學習等活動,每學年有一次為期三周的外地的實訓基地的專項能力實訓,實訓地點繁多,山東、河南、陝西、山西、浙江、上海、景德鎮、江蘇、四川、湖南、湖北、福建等,對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訓經驗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實驗室與標本博物館
1、金石、陶瓷修復實驗室:獲2014年北京市教委專項經費支持並成立由故宮博物院修復專家賈文超老師指導負責,並講授《銅器修復研究》、《陶瓷修復研究》等課程,同時兼有實訓標本實訓基地。
2、書畫訓練、裝裱修復實驗室:獲2014年北京市教委專項經費支持並成立由故宮博物院院修復專家尚力老師指導負責,講授《書畫裝裱與修復研究》等課程,同時兼為學生書法繪畫實訓場所。
3、文物標本博物館:由我校文物學院院長劉雄老師負責,目前擁有陶瓷、玉器、銅器、礦物原石、雜項等各類標本2000餘件,集文物標本收藏、保管、教學、研究為一體,成為文物鑑定專業全景式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優秀畢業生
郝媛 06級畢業生 《收藏快報》出版社
王世強 06級畢業生 中拍國際拍賣公司 徵集部經理
李濤 07級畢業生 山東省人文藝術研究院 院長助理
王培龍 08級畢業生 北大資源研修學院 講師
郝龍 09級畢業生 北京中貿聖佳拍賣公司 徵集部主管
孫理通 11級畢業生 中國古陶瓷研究會 副秘書長
學團機構
社團簡介
研究會(中心)本著“學術自由,兼容並包”的理念,北大資源文物研究會(北大雅集文物交流中心)積極地致力於服務學院學科建設的工作,探索文物鑑定教育體系研究和發展,輔助學院編纂教材,辯證歸納民間的文物鑑定經驗和收集探索修復手藝,致力於傳播普及文物知識,摸索建立文物鑑定界的新秩序。為使我國燦爛的歷史文化及傳統美德得到更大保護和發揚做出努力。通過對文物巨觀與微觀的綜合思考觀察,研究發展文物鑑定的新體系。
北大資源文物研究會(北大雅集文物交流中心)作為專業的學術研究交流機構,下設有學術顧問 委員會、公眾研究學會、文物保護與修復委員會等專業機構。研究會廣納尖精學術業務人才,激發社會對探究歷史和保護文物的熱情,整合會員與校友、專業文化藝術機構等社會資源,以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持續科學發展,力爭為我國文物鑑定、教育行業的規範與發展作出卓越的貢獻。
歷史沿革
北大資源文物研究會其前身是北大資源研修學院下設的全景式教學機制的模擬機構中華民間藏品鑑定委員會,委員會全面依託學院的學術力量,為國內外各個層面的文物藝術品愛好者提供服務。2005年北大資源研修學院中華民間藏品鑑定委員會在
全國政協禮堂成立。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原國家文物局局長孫軼青、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史樹青、以及全國文博界、鑑定界、收藏界、文化界數百名代表參加了大會。
歷史沿革:北大資源文物研究會時期(2012-2016)
根據教育部、北京市教委高等學校校辦產業的相關管理規定“北大資源研修學院中華民間藏品鑑定委員會”不再對外開展經營性業務,特對該模擬機構進行改組,保留學術研究、社會公益部門,2012年底原“北大資源研修學院中華民間藏品鑑定委員會”更名為“北大資源文物研究會”,其性質為學生社團。
歷史沿革:雅集文物交流中心時期(2016-今)
由於北大資源文物研究會的性質為學生社團,已經不能更完善的社會作用,2016年原“北大資源文物研究會”正式轉企,由“北京大學雅集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託管,北京地區仍保留“北大資源文物研究會”,外省、港澳台地區組建“北大雅集(地區)文物交流中心”作為開放的學術交流平台公眾學習平台。
研究會概要
組織名稱:北京地區:北大資源文物研究會;外省及港澳台地區:北大雅集(地區)文物交流中心。
性質:北大資源文物研究會由北大資源研修學院文下設的學術科技類學生社團。
本機構宗旨:普及文物知識,提升能力素質,培養研究型人才。
辦學主體介紹
學校簡介
北大資源研修學院成立於1992年5月4日,由
北大青鳥集團舉辦是經北京大學和北京市教委批准、由國家教育部備案設立的全日制
非統招高等教育學院。學校歷經20年的發展,已成為一所社會信譽度高、辦學經驗豐富、教學特色鮮明、專業設定與市場銜接緊密的套用型學校。作為北京大學校辦產業辦學,
北大資源研修學院承擔著高等教育改革的試點實驗功能,探索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先導,將名校教學、科研資源與企業資本進行有機結合,以培養套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新型大學。
所獲榮譽
2010年被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評為“全國民辦教育先進集體”;
2010年被
北京市公安局授予“北京市高校治安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2013年校長羅志良被評為北京教育園丁獎優秀校長獎;
2014年文物學院院長劉雄被評為北京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2014年文物鑑定專業獲得北京市教委專項經費支持。
學校領導
終生名譽校長 曹青陽
校長 羅志良
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碩士研究生、副研究員,中共黨員。曾任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研究生黨支部書記、團委書記,北京大學地產管理處副處長,北京大學資產管理部副部長,
北大科技園副總經理。現任北大青鳥集團副總裁,北大資源研修學院校長。
副校長 呂小明
畢業於
北京大學哲學系,碩士研究生、教授,中共黨員。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招生辦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校產經營管理部部長、
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館長等職,現任北大資源研修學院副校長。
校園環境
學校占地面積餘200畝,擁有國際化的實習實訓基地,包括30餘間多媒體教室、7個現代化專業機房、1個2500餘平方米大型演出禮堂、2間形體房、文物修復實驗室、文物裝裱實驗室、文物標本館、2間標準畫室以及擁有自己的北資電視台、廣播電台。 此外,還有圖書館、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心理諮詢室等,能夠為學生提供完備的教學和實踐場所。 學校體育設施齊全,有標準的體育館、游泳館、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等,為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提供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