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

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

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是為加強學科建設,促進人才培養,擴大學校在文化領域的社會影響力,促進該校對外交流與合作,增強師生員工愛校榮校意識,學校於2003年在規劃歷史學科建設的同時,決定籌建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2004年,中國人民大學根據自身學科優勢和建設的需要,在人文學院歷史系建立了“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學科點和學位點,並成立了 “中國人民大學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開始了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的籌備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於2004年開始籌備,以“北國春秋”北方民族文物陳列和校史展為基礎,2008年正式成立,並於2009年經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註冊。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是一所綜合性、高水平大學博物館。京內有中國人民大學(中關村校區)博物館、張自忠路老校區博物館及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博物館(籌建中)三大館址,京外有陝西延安的陝北公學舊址紀念館、河北正定的華北大學舊址展覽館兩大分館,形成了地跨京冀陝的博物館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
  • 類別:歷史博物館
  • 地點: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大街59號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
  • 館藏精品:陳獨秀信札、遼代穿帶瓶
  • 開館時間:2009年3月24日
  • 票價:免費
發展歷史,建築布局,館藏文物,

發展歷史

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學校的前身是1937年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陝北公學,以及後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華北大學。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十一次政務會議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議,通過了《關於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1950年10月3日,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併組建的中國人民大學隆重舉行開學典禮,成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著名教育家吳玉章、成仿吾、袁寶華、黃達、李文海先後擔任校長。現任校長為紀寶成教授,黨委書記為程天權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
作為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著名研究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有著雄厚的綜合實力和豐厚的思想文化積澱,被稱為“新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領域中的一面旗幟”。在教育部學位評估中心2009年公布的新一輪全國學科評估結果中,人民大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社會學、政治學、新聞傳播學七個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一,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位居全國高校首位,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三位。
為加強學科建設,促進人才培養,擴大學校在文化領域的社會影響力,促進該校對外交流與合作,增強師生員工愛校榮校意識,學校於2003年在規劃歷史學科建設的同時,決定籌建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2004年,中國人民大學根據自身學科優勢和建設的需要,在人文學院歷史系建立了“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學科點和學位點,並成立了 “中國人民大學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開始了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的籌備工作。
2004年11月16日 ,中國人民大學向北京市文物局提交了“關於籌建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的函”。 2005年1月27日 ,北京市文物局在復函(京文物[2005]102號檔案)中指出:“中國人民大學是我國乃至國際上享有盛譽的一所國家重點大學,擁有強大的師資力量和優秀的辦學條件,有必要開辦大學博物館”,認為人民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的開辦”、“強大的師資力量”、“一定的藏品量”構成了建立博物館的基本物質基礎。同時又指出“藏品是博物館的基礎”,建議“加大文物徵集力度”,並應允“我局將予以充分配合和鼎力支持”。得到復函後,該校立即著手進行博物館的人員調配、館址選擇、文物徵集等工作。
2004至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投入近100萬元進行文物徵集工作,先後四次赴內蒙古、新疆、河南、山東等地廣泛徵集、調撥文物。在學校相關部門的協調和地方兄弟單位的支持下,館藏文物得到了豐富,在數量和質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藏品數量由原來最初歷史系的262件,已達到5700餘件;藏品年代涵蓋了從舊石器時代到近代中國的各個歷史時期,其中不乏精品文物,這為該校博物館的籌建提供了重要的文物保證。
在內蒙古博物館等兄弟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精選200餘(組)件文物,組織籌辦了“北國春秋”文物陳列,在中國人民大學校慶七十周年之際,於2007年10月29日順利開展。來自故宮博物院、內蒙古博物館、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的考古專家和歷史學者以及中國人民大學領導、師生參加了開展儀式。馮惠玲副校長為該展覽剪彩並講話。這次展覽的舉辦,是中國人民大學大力推進學科基礎建設的重要舉措,為中國人民大學七十周年校慶增添了濃重的一筆。
在北方文物展成功舉辦、館藏日益豐富的基礎上,2008年7月,學校(2007-2008學年[校政字47號]檔案)正式成立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與檔案館一套班子,兩塊牌子。11月6日,任命了博物館領導班子:紀寶成校長任博物館名譽館長,馮惠玲副校長兼任博物館館長,呂小明、潘平、魏堅為副館長。下設展覽陳列部、藏品徵集部、宣傳教育部、保衛部、研究室等五個部室。
2008年12月18日 ,中國人民大學向北京市文物局提交了“關於成立‘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的請示”,申請成為北京市博物館註冊單位。2009年3月13日,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館處負責人李學軍、秘書李陽以及張春祥、杜耀西、崔學諳、鄭廣榮、馬法拉等專家組成的博物館註冊驗收小組,對該校博物館進行了考察。在認真考察並聽取介紹後,專家小組對該校博物館在短短几年時間取得的進展、現有的陳列、一批重要文物藏品的價值及未來規劃給予了高度評價。專家們還分別從博物館的主題定位、館舍改建及對外開放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議,並為該校博物館註冊撰寫了評審意見。2009年3月24日,北京市文物局局長辦公會依據專家評審意見經研究後批覆(京文物[2009]335號檔案)“同意貴單位成立‘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館址位於中國人民大學校內,屬於公立博物館性質”。
2009年4月,新春伊始,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的第一本學術成果——《北國春秋——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館藏文物陳列圖錄》(魏堅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付梓面世。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名譽館長紀寶成教授為圖錄作序,並在扉頁上題寫“下決心辦好人大博物館”,表明了學校領導對博物館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該書選取了該校博物館五千餘件文物藏品中的兩百多件精品,基本上反映了該校博物館目前的館藏文物水平,是中國人民大學增強學科實力、豐富學校形象、推動人文教育及服務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成果。
2013年春天,遷入新址,位於校園中部教學區(原圖書館西館)。以建設全國高校系統一流博物館、全國文博系統特色博物館為發展方向,致力於服務教學科研、服務學科建設,是學校人才培養體系改革路線圖的重要一環,也是校園文化建設、對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築布局

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以歷史文物、藝術作品和學校歷史並舉,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展館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由校史展、館藏專題展、臨時展覽三部分組成。校史展反映了中國人民大學自1937年前身陝北公學發展至今的歷史,館藏專題展現有《北國春秋——北方文物展》、《尺翰之美——中國傳統家書展》、《遙遠的記憶——于闐文書展》、《耕讀傳家——徽州文書展》、《股海遺珍——中國百年股票展》、《沈鵬書法作品展》。臨時展覽曾成功舉辦《館藏康有為、梁啓超、陳獨秀、李大釗、胡適書信展》、《形象的力量——李惠貞捐贈西南少數民族背扇精品展》、《吳玉章:一輩子做好事》等高水平展覽,引起良好反響。

館藏文物

館藏文物近9萬件,人民大學博物館注重深挖自身館藏,積極策劃精品展覽,同時開展多方合作,不斷推出高水平臨展。在紮實推進館藏建設和文物整理研究的基礎上,不斷探索藏品利用的新途徑,提高編研水平和成果數量。
校史展:
校史展緊緊圍繞“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80周年校慶主題,著力實現空間靈動、主客互動、讓觀眾內心感動三個目標。校史展突出黨辦高等教育的紅色主題,運用聲光電等新技術手段,增加實物展示,形成了主題突出、動線明確流暢、空間利用充分的新的展廳布局,在高校校史館中具有獨樹一幟的風格和特色。
北國春秋——北方文物展:
中華北國大地自古就是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農耕民族往來征戰、互動融合的舞台,也造就了源遠流長、色彩紛呈的燦爛古代民族文化。本次陳列展出北部中國出土的部分歷史文物,以小見大,以點聯面,使觀眾從古代中國北方燦爛的民族文化中,了解中原與邊疆的密切關係,了解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過程中的歷史貢獻。
遙遠的記憶——于闐文書展:
展出50件于闐古代文書,時間上主要屬於唐前期和安史之亂以後,以漢文為主,同時包括少量漢文和于闐文雙語的展品。這批珍貴的文書資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唐朝對於闐地區的有效管轄,同時也說明了于闐作為絲綢之路上的一個佛教重鎮,在當時所發揮的宗教文化影響。
耕讀傳家——徽州文書展:
徽州文書被譽為繼漢晉簡帛、甲骨文、敦煌文書、明清檔案之後的“中國歷史文化第五大發現”,並將區域社會經濟文化史學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高潮。本展從館藏30000多份徽州文書中揀選150份,包括土地關係文書、賦役文書、宗族文書、教育文書、商業文書等,真實而細膩地反映了徽州社會、文化發展狀況以及生產、勞動、社會交往、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
尺翰之美——中國傳統家書展:
展覽分為古代家書文化縱覽、明清家書、民國家書、五十年代家書、六七十年代家書、改革開放以來家書、兩岸家書、海外飛鴻、留住家書九個部分,按家書寫作年代為序,以通信人為展覽單元,共展示手寫家書1000封,相關老照片500幀,勾勒出中國傳統家書文化發展演變的歷史軌跡。展品絕大多數是從民間徵集而來,所選家書均為手寫件,其中最早的寫於明代,最晚的寫於2011年,時間跨度達四五百年,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家書展覽。
股海遺珍——中國百年股票展:
股票,作為股份制企業發行和股東最重要的權利憑證,是股份制企業形象而物化的標誌。博物館展出150枚股票,勾勒出中國股份制企業百年滄桑,從一個側面見證了中國近現代經濟發展的歷程。
沈鵬書法作品展:
沈鵬先生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當代著名行草書法大家,亦是著名美術評論家、詩詞作家和編輯出版家。展出的三十五幅書法作品為沈鵬先生慷慨捐贈,皆為其不同時期重要代表作,使廣大書法愛好者不出校門即可觀摩名家珍品。
現在學校是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於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的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之一。學校擁有17名第六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和學科評議組成員,有14名教授入選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人數居全國高校前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