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鐵路樞紐範圍
樞紐內的主要車站
北京西站,鐵路特等站。主要辦理
京廣鐵路、
京九鐵路、部分京包鐵路以及開往華北、西北、華中、華南、西南地區的絕大部分鐵路幹線的旅客列車到發任務,從北京西站開出的列車通往全國大部分地區。
豐臺西站,鐵路特等站,中國路網性編組站之一。擔負京山、京廣、京秦、京通、京原、京承和豐沙共7條鐵路幹線的車流中轉和北京地區貨流集散任務。該站為雙向三級八場縱列式編組站,上、下行駝峰均為半自動化駝峰。
豐臺站,鐵路
特等站,屬樞紐輔助編組站。擔負北京樞紐小運轉、京山、京廣、豐沙、京原幹線區段列車的改編任務,是中國7大零擔中轉站之一。站型為二級四場,調車場兩端分別設有簡易駝峰。
雙橋站,鐵路
一等站,屬樞紐輔助編組站。擔負著京承、京秦方向及樞紐小運轉列車的解編任務。站型為二級三場,進路控制部分採用駝峰自動集中微機控制。
廣安門站,鐵路一等站。是鐵道部指定的特大型貨櫃辦理站。
石景山南站,鐵路一等站,屬工業編組站。主要擔負首都鋼鐵公司、北京重型機械廠等十幾家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整車到達業務。
百子灣站,鐵路二等站。車站以辦理專用線業務為主,貨場以辦理整車貨物和笨零貨物為主。
樞紐形成歷程
58年來,
北京鐵路局實現了滄桑巨變,從一個建局之初僅有3100公里破舊線路的單位發展成為管轄範圍跨及北京、天津兩市,河北、山東、河南部分地區的,連通
京山鐵路、京廣鐵路等15條主要幹線,延展長度6028.762公里的鐵路交通樞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北京鐵路局成立於1953年,是鐵道部在原平津
鐵路局的基礎上建立的。58年的歷史,北京鐵路局與我國經濟發展同頻,與我國鐵路建設共振,無論是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還是
唐山大地震的危難時期,北京鐵路局都始終沖在前列。
58年間共運送貨物130多億噸。2007年數據顯示,北京鐵路局年貨物傳送量已達22000萬噸,占全路的9.0%。承擔的煤炭運量占北京市總需求的56.7%,而電煤占到總需求量的98%,工業與供熱用煤占到需求量的36%,成品油運量占到需求量的70%,糧食運量占到需求量的19.7%。
眾所周知,首都北京自然資源嚴重匱乏,能源供應主要依靠外部。北京市所需能源的94%需要從外地調入,每年消耗的上千萬噸電煤全部靠鐵路運輸;北京所需成品油近六成也要從外部調入,基本上依靠鐵路運輸。多年來,為了保證北京急需的電煤、成品油等重點物資,北京鐵路局克服運能緊張等困難,對人民民眾生活必需品等重點物資優先運輸,堅持優先審批、優先承運、優先配車、優先裝車、優先掛運。
科學技術創新
近些年鐵路的提速,也帶動了與之配套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創新。
自1983年
北京鐵路局配置12台PDP-11/24計算機開始,企業安全管理在信息化的快車道上“起飛”。調度員只需操控滑鼠和鍵盤,就能通過電腦鋪畫運行圖、網上下達調度命令,靠著一支筆、一把尺子、一塊橡皮的傳統手工作業模式成為歷史。2002年4月,全面投入啟用的車機聯控微機信息管理系統大大提升了安全管理的準確性、時效性,成為確保行車安全的重要手段。
紅外線軸溫探測,為車輛安全管理帶來福音。北京鐵路局紅外線軸溫探測設備已經安裝使用342台,在管內乾、支線覆蓋率達到100%,形成了全程聯網,熱軸跟蹤。
“5T系統”、貨運計量安全檢查監控系統、動檢車綜合檢測系統、LAIS系統(動車組信息)、天氣預報系統、安全信息管理系統、工務車載線路檢查儀系統、電務微機監測系統、機務的運行監控系統和LAIS系統、貨運的危險貨物運輸信息跟蹤管理系統、貨運和客運的視頻監控系統等各個系統不斷完善,在保全全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北京鐵路局已形成了覆蓋各個系統和部門的內部計算機網路,規模位居全路前列。
2007年,北京鐵路局還針對第六次大面積提速帶來的新變化,積極研究開發道岔、路基、橋樑、長大隧道等基礎設備的監測技術和提速線路養護維修技術。圍繞確保提速列車運行安全,研究開發列車脫軌監測技術、旅客列車安全監測技術、貨物裝載狀態監測技術、超限超重貨物運輸安全監測技術、走行部動態無損檢測技術……八大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的全面展開,使職工保全全逐漸向科技保全全轉變,為運輸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