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介紹
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於1998年在生物學系基礎上擴建而成,其前身是創建於1904年的
京師大學堂博物學系,並於1923年改為生物系。
辦學歷史
1902年1月10日,清政府下令恢復京師大學堂。管學大臣張百熙(右圖)負責重建事宜。校址設在地安門馬神廟和嘉公主舊第(景山東馬神廟)(左圖)。由於沒有合格的學生來源而國家又急需人才,大學堂決定先開辦預備科和速成科,速成科分仕學館和師範館。12月17日,京師大學堂正式開學。
1904年京師大學堂四類:語文、數理化、史地和博物。博物類有動物、植物、生理、衛生、農學礦物等課程。師範館改為優級師範科。優級師範科第一年學普通課;第二年分科學習,共分四類:語文、數理化、史地和博物。博物類有動物、植物、生理、衛生、農學和礦物等課程。
1912年,民國成立,改訂學制。京師優級師範學堂改稱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設有國文部、英語部、史地部、理化部、數學部和博物部。學校改革課程和專業體系,擴充學科專業,擴大招生,增加研究科,延聘名師,為高師改大奠定了基礎。高師的師生們堅信教育可以興國,他們恪守校訓,關心國事,勤奮攻讀,注意品行,在社會上享有良好的聲譽。學校開始設立附中附小為教育實習場所。
1912-1916年,彭世芳任博物部教務主任。彭世芳畢業於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任職期間兼教博物部的植物、日語課程。1917-1919年,陳映璜任博物部教務主任,1919年冬,高師第一任校長陳寶泉赴歐美考察教育,由陳映璜代理校長。陳映璜畢業於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博物部,任職期間兼教人類、動物、生理、日文等課程。1920-1921年,博物部教務主任未見記載,只記有博物部助理員魏崇浚、雍克昌、張起煥。1921-1923年,王烈代理博物部主任,陸費執兼管博物部生物類課程的教學工作。王烈畢業於德國勿蘭堡大學地質系。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5月,經校務會批准博物系改為生物系(西遷時),系主任郭毓彬。此時,生物系有一級教授武兆發,二級教授汪堃仁,三級教授郭毓彬。
1950-1952,張春霖教授任系主任。1952年,按政務院、教育部決定,進行院系調整。北京輔仁大學生物系和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合併,合併後生物系共有教授4人,副教授1人,講師3人,助教13人。院系調整後汪堃仁教授任系主任。為增強師資力量,開設新教學計畫課程,從北京大學生物系調入董愚得(提升為副教授),從清華大學調入喬曾鑒(提升為講師)。調整後在原輔仁大學生物系原址內進行教學工作,當時設有無脊椎、脊椎、細菌、人體生理、生物化學、組織胚胎、植物形態、植物分類、切片技術等實驗室和動、植物標本室。調整後充實了儀器標本,擁有相當數量的顯微鏡和大型離心機等。此外,還有大量的礦石標本和動植物標本,以及人體解剖模型等。
院系調整後,修訂與調整了教學計畫,當時全面向蘇聯學習,基本上按當時蘇聯土壤生物系的教學計畫進行教學。取消學分制,改為學時制,將公共必修的英文課改為俄文課,增加了米丘林生物學和人體解剖學,取消了比較解剖學,將植物分類、植物形態合併成植物學(一)和植物學(二),將無脊椎動物學和脊椎動物學合併稱動物學(一)和動物學(二),將組織學和胚胎學合併成組織胚胎學,開設植物生理及微生物學、生物教學法、人體及動物生理學等課程,並將動植物標本採集改為野外實習,固定於教學計畫中,一年級到海濱,進行無脊椎動物及低等植物實習;二年級上山,進行脊椎動物及高等植物實習。在學生管理上,實行了兼職輔導員制。
1998年組建成為生命科學學院。 百年的滄桑巨變,世紀的艱苦磨礪,幾代學人的星火傳承,賦予北師大生命科學學院的莘莘學子們誠信、勤勉、嚴謹、注重實踐的學術氛圍。一個世紀以來,北師大生命科學學院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生物學教學與科研人才,其中7人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推動了我國乃至世界生命科學與技術基礎性研究與教育事業的發展。
學術研究
建設成果
"十二五"期間,共發表論文SCI論文249篇,獲得授權的國家發明專利28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2項,其中任海雲教授主持完成的"細胞骨架對植物細胞增殖的調節"項目,榮獲2013年高等學校科學研究自然科學一等獎。
科研平台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生態服務產業規劃與設計北京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細胞增殖及調控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抗性基因資源與分子發育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高等學校蛋白質組學研究院
基因工程藥物及生物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師範大學醫學研究院
學術交流
中國-斯洛伐克植物細胞信號轉導學術交流論壇
師資力量
全院教職工90人。專職教師59人,其中教授 23人、副教授21 人、講師 9人。專職教師中擁有中科院院士2人、長江學者1人、京師學者2人、博士生導師19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2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超過了74%。實驗技術人員18人,其中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10人,初級職稱4人。博士學位1人,碩士學位4人,本科畢業11人。
該院是全國首批“生物學學科博士學位授與權”單位;現有6個博士點學科:生態學、細胞生物學、動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理學;發育生物學。14個碩士點學科: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微生物學、神經生物學、水生生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生態學、發育生物學、課程與教學論、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以及微生物與生化製藥 (生物學);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1996年被評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與人才培養基地。生態學和細胞生物學還是我校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學科。
下設有3個系: 生物科學系、生物化學與生物技術系、生態科學系;3個研究所:生態學研究所、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生物醫學研究所;3個重點實驗室:教育部生物多樣與生態工程重點開放實驗室、教育部細胞增殖和調控生物學重點開放實驗室、北京市基因藥物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重點學科:細胞生物學、生態學;該院還是全國高等學校蛋白質組研究院的主要支撐單位。2002年,該院被國家教育部和國家計畫發展委員會批准為“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婁安如院長
全面負責學院行政工作。
張蘭副院長
負責學院行政、人事、財務管理工作;兼任《生物學通報》編輯部主任。
竇非副院長
負責研究生培養、科研、學科建設、外事等管理工作。
李森副院長
負責本科教學等管理工作。
席超院長助理兼生命科學實驗技術中心主任
負責實驗室安全及實驗設備管理工作
學院黨委領導
黨委書記張雁雲
主持黨委全面工作,負責黨建、思想政治工作。
陳金波黨委副書記
主管學生黨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統籌輔導員隊伍建設、學生就業、安全穩定、資助工作。指導團委、學生會、研究生會、學生社團組織工作。
歷任領導
地圖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新街口外大街19號北京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