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興區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北京市大興區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2004年區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以來,區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領導下,在區人大依法監督、區政協民主監督支持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中央大政方針,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工作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全區幹部民眾團結一心,紮實工作,努力拚搏,開拓創新,全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成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市大興區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 單位:北京市大興區
  • 性質:工作報告
  • 發布時間:2006年
基本介紹,其他信息,

基本介紹

過去三年工作回顧
(一)全區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預計2006年比2003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7.9%,達到17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增長36.6%,達到12.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69.2%,達到74.1億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8.9%,達到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33.8%,達到8160元。三年來,立足大興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的定位和“連線一軸、橫跨兩帶、關聯多中心”的優勢,科學謀劃,組織制定“十一五”規劃,確定了未來大興區“中部一體、東西兩翼、產業集群、城鎮組團、生態融合”的發展格局,將現代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都市型現代農業確定為未來重點發展的四大主導產業。2006年作為“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堅持把產業基地建設作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全力抓好規劃實施工作。生物醫藥基地正式納入中關村科技園區,政策體系和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對全區工業經濟發展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確定了“一區三園三中心”的規劃布局,核心區規劃編制工作正在加快推進,星光影視園建設初具形象,基地影響力和知名度進一步提高。大興經濟開發區、北京采育經濟開發區等重點基地在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等方面都取得新的進展,有效促進了現代製造業規模的擴張。著力引進物美、華堂、世紀聯華等大型商業項目和北京銀行等金融業項目,加快推進京南物流基地建設,現代服務業對全區經濟拉動作用初步顯現。大力發展節慶、休閒、觀光旅遊,2006年完成旅遊業收入3.75億元,是2003年的1.8倍。建築業、房地產業健康發展,2006年預計完成建築業總產值70億元,實現商品房銷售收入50億元。
(二)紮實有序推進新農村建設,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按照區委關於新農村建設“五個一”的總體部署和抓好產業設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三大基礎設施的具體要求,堅持從區情、鎮情、村情出發,尊重廣大農民意願,以試點村建設為突破口,以點帶面,紮實有序推進新農村建設。以發展設施農業為重點,強化產業支撐作用。三年來,引導農民新建、改造設施保護地面積4.2萬畝,發展節水農業11.6萬畝,獲得“全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區”稱號。加強農業科技支撐,積極實施“院區合作”,在畜禽種業發展、果品儲藏保鮮、西甜瓜品種更新等方面取得了實效,初步形成了蔬菜、西瓜、果品、花卉、甘薯、畜禽等特色主導產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扶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規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新建市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78個,獲得“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先進單位”稱號,建成西瓜國家級示範區,著力打造“大興農業”品牌,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進一步提高。搭建農業信息技術平台,建立大興農業信息化管理系統。加大農村水、電、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投入3.9億元,重點實施新鳳河、涼鳳灌渠改造工程;加快推進農村安全飲水、農戶改廁、新能源推廣和廣播、有線電視、信息網路“村村通”等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初見成效。大力推進農村教育、文化和衛生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水平進一步提高。加強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建立“村收集、鎮運輸、區處理”的垃圾處理機制,成立鎮、村保潔隊伍,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55%,六環路以南地區垃圾密閉化管理達到80%,農村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低保制度,做到低保全覆蓋。三年來,累計投入5000萬元,大力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工作,200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84.2%,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25%,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
(三)著眼於完善城市功能,城鎮建設與管理成效明顯。堅持規劃先行。高標準編制完成《大興新城規劃》,明確大興新城“戰略發展節點,新興產業基地,京南綠色新城”的定位和“一心六片三組團”的空間發展布局。立足完善路網結構,創造快捷暢通的交通環境,方便民眾出行。三年來累計投入25.9億元,新建、改建道路總長141公里,重點實施了南中軸路、清源西路、新源大街等一批主幹道路和“五路兩橋”改擴建工程,全區道路通行能力進一步提高。下大力量推進北京捷運4號線南延大興線工程前期籌備工作,使工程列入北京市“十一五”規劃開工建設項目。實現大興新城自來水管網與市管網對接併網。完成六回、西黃村兩個“城中村”拆遷工作。圍繞“長效,拆違,疏堵,治亂”,強化城市管理。成立4個地區辦事處,理順辦事處統籌協調和綜合管理的職能,加強社區建設,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逐步提高。加強流動人口管理三級網路建設,探索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加大拆違力度,堅決拆除五環路沿線、北程莊等多處違法建設,2006年拆除違法建設52萬平方米,違法建設蔓延的勢頭進一步得到遏制。完成新城“一橋九口”改造工程,有效緩解了新城交通擁堵狀況。加大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四黑”,規範戶外廣告,城市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初步建立城市統一的應急指揮系統,提高了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四)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社會建設穩步推進。深入開展公民道德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全面落實奧運行動計畫,全區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獲得“首都文明區”稱號。科技創新取得新進展,三年來,累計實施國家、市級科技項目144項,民營科技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獲得中國馳名商標3個、北京市著名商標25個,有效促進了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在抓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事業發展。三年來,累計投入10.7億元,新建、改建采育中學、龐各莊中學等22所40萬平方米校舍,全區教育硬體設施得到根本改善。被評為北京市“發展社區教育促進學習型城區建設先進區”。建成區醫院病房樓,加快建設中醫院、紅星醫院病房樓,完成21家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榮獲“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區”稱號,農村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體系進一步完善。“文圖兩館”投入使用,影劇院正在加快建設,全區公共服務設施水平明顯提高。著力引進優質教育、衛生資源,北京師範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在我區建立附屬學校(醫院),北京八中、北京國小等10多所市級名校在我區設立分校,為廣大民眾提供了高質量的教育、衛生資源。體育工作取得新突破,在市十二屆運動會上獲得24塊金牌,位居郊區前列。制定積極的就業政策,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加大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力度,農村二、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達到65%。做好農轉居人員社會保險工作,安排1.78億元專項資金,為符合條件的征地農轉居自謀職業人員補繳社會保險,有效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認真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為廣大農村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提供了保障。從人民民眾關注的住房、出行、城市管理、教育、就醫等熱點問題出發,堅持為民眾解難事、辦實事,累計辦理實事100件。加大人民內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度,堅持區領導信訪接待日制度,認真做好民眾來信來訪和政府便民電話反映問題的辦理工作。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積極開展綜合整治工作,加大對各種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的打擊力度,確保社會穩定。大力支持工、青、婦等民眾團體工作,積極落實黨的民族、宗教、僑務和對台政策。加強“雙擁”共建工作,全面落實優撫安置政策,國防動員工作及國防後備力量建設不斷加強。
(五)注重體制機制創新,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著力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完成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體制改革及統計體制改革,調整商務、水務、安全生產等管理體制,成立大興區應急指揮中心。整合資源,組建綜合行政服務中心,為進一步提高政府部門行政效能、方便民眾和節約政府辦公資源做出有益嘗試。完成區、鎮財政體制改革,增強了區級財政綜合調控和轉移支付能力。大力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以清產核資為切入點,完成75家國有集體企業和44家經營性事業單位的清產核資,實施氮肥廠等25家國有企業改革工作,安置職工2500人。基本完成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工作,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建立土地儲備機制,對經營性土地實行招標、拍賣、掛牌,三年來,累計上市土地19宗。推動代建制在區醫院病房樓、大興一職、區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項目建設中的落實,完成天堂河污水處理廠項目法人招投標,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和發展水平。投融資體制改革持續深化,針對建設資金不足這一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廣泛與金融部門開展“銀企”、“銀農”合作,累計爭取金融部門貸款46億元。同時,積極爭取市級政策支持資金40多億元,累計完成政府投資100多億元。創新投資機制,整合資源,在土地儲備和包裝項目等方面進行有益嘗試,定期向社會進行項目推介和信息披露,有效吸引社會投資。

其他信息

今後五年工作構想和2007年工作建議
今後五年,是我區加快發展的黃金時期,更是全區人民物質文化需求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高的五年,是圓滿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全力推進大興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五年,是全區上下團結一心、振奮精神、奮發有為的五年。在這五年中,我們肩負的任務重、責任大。為此,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以上;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分別比“十五”末降低15%和20%左右。
面對這一艱巨的發展任務,面對全區人民的期望和重託,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圍繞“新北京、新奧運”戰略的深入實施,充分發揮我區良好的區位、基礎設施、土地資源等優勢,加快實施“十一五”規劃,推動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為此,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認真落實十六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九屆十二次全會精神,著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在最佳化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基礎上,擴充經濟總量;加快新農村建設,提高城鎮化水平;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增強公共服務能力;積極推進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堅決維護社會穩定;不斷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努力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發展,在建設和諧新大興的進程中邁出更大步伐、實現新的跨越。
今後五年,我們必須緊緊圍繞抓好“十一五”規劃的落實工作,按照和諧社會建設的總體要求,以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加快經濟建設、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經過五年的艱苦努力,把我區建成經濟更加發展、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環境更加優美、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現代化首都城市發展新區。
2007年是新一屆政府任期的第一年,更是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之年、攻堅之年、突破之年。做好2007年各項工作,對於加快實施“十一五”規劃、完成新一屆政府任期目標有著重要意義。我們必須認真落實區三次黨代會工作部署,按照區委“統一思想、堅定信心,綜合統籌、夯實基礎,重點突破、務求實效”的總體要求,著力推進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轉變,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新農村建設,著力解決“三農”問題,加大城鎮建設與管理力度,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保持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
2007年全區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5%;財政收入比上年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0%以上;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8%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長10%。
為圓滿完成各項任務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增收。
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繼續落實北京市現代農業“221行動計畫”,進一步最佳化農業結構,努力拓展農業服務首都市場、提供旅遊資源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功能。圍繞“奧運經濟”,瞄準首都中高檔消費市場,重點發展特色產業,新建設施保護地1萬畝,發展節水配套工程2.4萬畝。全面實施“院區合作”,積極引進與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抓好科技入戶工程,新建市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20個,加大優質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力度,提升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抓住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關鍵環節,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完善和規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產品銷售。充分利用農業資源,拓展農業生態功能,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完善農業信息服務管理體系,積極開展精準農業管理試點工作。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堅持規劃先行,完成80個村村莊規劃。著力抓好試點村建設,重點完成污水處理站、村莊綠化及產業設施建設,為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打好基礎。加大投入,解決農村3萬人飲用水水質和衛生不達標問題。完成8000座農戶廁所改造工程。進一步改善農村地區道路交通狀況,抓好危橋改造。加強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完成201個村莊環境整治任務,全區垃圾密閉化處理率達到100%,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0%,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搞好環境優美鎮建設和生態文明村創建工作。
積極培育新型農民。廣泛開展科普工作,傳播科學知識,增強農民科技意識。全面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加強對農民的“技術、技能、觀念”培訓,完成農民實用技術培訓8萬人次,確保年內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1萬人以上,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發揮文化設施和民間文藝團體作用,豐富農民業餘文化生活,逐步改變農民的思想觀念。
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農村低保制度,提高農村低保標準,做到應保盡保。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鞏固參合率。不斷完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充分調動農民參加養老保險積極性,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
(二)著力培育主導產業,推進產業基地建設和發展,壯大經濟實力。
加快發展現代製造業。重點推進中關村科技園區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建設。完成紫竹街等6條市政道路建設,完善供熱、供電等基礎設施。用足用好中關村有關政策,力爭年內新引進10家知名大企業入區。圍繞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基地國家級生物醫藥研發中心功能。促進天壇生物、協和藥業、紫竹藥業、以嶺藥業等大型企業儘快開工建設,年內確保10家企業竣工投產。強化基地商業配套設施建設,做好標誌性建築群、商貿區土地上市工作。
完成大興經濟開發區金西路等4條市政道路建設,增強對項目的吸附力。進一步加快北京采育經濟開發區、北京國際印刷包裝產業基地、北京精細化工基地等產業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加大項目引進力度,發揮聚集產業作用,增強產業基地對全區經濟發展的貢獻率。
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按照擴大規模、提升檔次、完善功能的總體思路,認真落實“十一五”商業發展規劃,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商品大世界項目加快建設。實施京南物流基地市政道路建設;狠抓項目引進工作,年內引進2個以上項目入區。進一步完善商業布局,著力引進金融保險、商務會展、大型家居建材等業態。大力推動農村商業發展,年內發展農村連鎖便民店100家。繼續辦好西瓜節、“春華秋實”等節慶旅遊活動,積極發展鄉村旅遊、休閒旅遊,確保年內實現旅遊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2%。
著力培育文化創意產業。儘快研究制定南中軸路沿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抓好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規劃建設工作,編制完成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加快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年內完成10條市政道路和基地動漫產業孵化平台建設,力爭引進2-3家項目入區。加快星光影視園二期建設,儘快投入使用。推進北大軟體學院和北京高級技師學院項目建設,力爭儘快開工。整合資源,發揮文圖兩館、影劇院等文化設施和區內重點印刷包裝企業的優勢,帶動全區文化創意產業及相關產業加快發展。
推進建築業、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繼續發揮建築業、房地產業在全區經濟成長中的支柱作用。建築業年內完成開復工面積440萬平方米。房地產業堅持理性有序發展,統籌規劃開發,最佳化開發主體,年內完成開復工面積410萬平方米。
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拓寬利用外資領域,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推動出口貿易持續增長,確保年內實際利用外資實現5100萬美元,外貿出口額比上年增長10%。
(三)堅持建管並舉,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推進城鎮化進程。
完善城鎮規劃。年內完成新城西區、核心區和各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報批工作,做好區、鎮兩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新城綜合交通規劃等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按照組團發展的思路,完成各鎮鎮域規劃的編制調整和報批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