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區四屆人大四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大興區四屆人大四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十八屆中央領導集體全面展開治國理政重大方針,就加強黨的建設、全面深化改革、政府職能轉型等方面提出了更加明確、更加系統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圍繞“四個中心”戰略定位,大尺度謀劃首都新一輪科學發展,對我們進一步強化首都意識和新區責任提出了更高標準。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依法監督和區政協民主監督支持下,區政府團結依靠全區人民,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各項政策措施,堅持“穩中求快進、創新大發展”的總基調,按照“抓落實、建機制、強督查”的工作思路,沉著處置三期疊加的複雜局面,積極應對經濟下行的嚴峻挑戰,主動破解束縛科學發展的系統難題,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埋頭苦幹,狠抓落實,較好完成了區四屆三次人代會確定的各項任務。初步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0%;公共財政收入完成59億元,比上年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266億元,比上年增長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7100元,比上年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830元,比上年增長10.5%;萬元GDP能耗、水耗等節能減排指標均達到市級要求,全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保持健康發展態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興區四屆人大四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 單位:北京市大興區
  • 性質:工作報告
  • 發布時間:2015年
2014年工作回顧
(一)堅持主動有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設順利啟動。
始終把機場建設作為新區“一號工程”,按照“服務新機場、建設新航城”的思路,全面統籌、超前謀劃區域管控、征地拆遷、組織發動、服務保障等工作。持續保持高壓管控態勢,為機場建設創造了良好社會環境。全面做好前期準備工作,高水平完成兩階段環評公參和穩評公參,組織開展拆遷資金成本測算,高標準制定搬遷民眾臨時周轉方案,完成113個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制定剩餘土地利用政策和流轉方案,完成榆垡、禮賢公益墓地建設,周密制定施工期間臨時用水、用電、道路保障方案,明確施工企業各項服務管理職責,天堂河改移工程順利實施,拆遷指揮部建設基本完工,為新機場全面開工奠定堅實基礎。積極謀劃臨空經濟區建設,規劃研究成果上報國家發改委,與東方航空等17個重點項目達成合作意向,與南航等6家航空企業簽訂戰略協定,新航城公司增資15億元,臨空經濟區開發模式、時序、政策等基本確定。經過全區上下不懈努力,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二)圍繞提質增效,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
根據首都新的城市戰略定位和“高端化、服務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新區雙重政策資源優勢,堅持高端引領、進退並舉、集約高效,持續提升產業發展層級。突出高端項目帶動作用,中船創新中心、中國搜尋等總部項目簽約落地,星光影視設備、同仁堂科技等項目開工建設,費卡、藍鯨園等項目竣工,預計新增產值200億元,四大主導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4%,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宜家購物、鴻坤廣場等一批高端商業項目實現開業,京東商城、呷哺呷哺在境外上市,三次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推動電商產業聚集發展,北京電子商務中心區掛牌成立,全市首家專業外貿大數據分析平台和跨境電子商務平台投入使用,電商網路零售額連續3年居各區縣之首。第20屆世界美食美酒圖書大賽和第23屆“星光獎”頒獎典禮取得良好效果。發揮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龍頭帶動作用,設立3億元專項資金,創新使用“撥改投”方式,支持新媒體基地等專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園區低碳綠色發展,采育經濟開發區被納入國家第一批低碳工業園區試點。大力推動區域產業協作,16家企業生產環節轉移至外埠地區。集約高效利用發展空間,騰退盤活低效閒置用地800畝,提高生物醫藥基地容積率,增加126萬平方米建築規模指標,相當於新增1平方公里產業用地,為新區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立足強農富農,三農工作穩步紮實推進。
加快實施“三個一產”建設,不斷深化農村改革、深入調整農業結構、持續提升農民素質,“三農”服務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的綜合能力持續提升。大力發展節水農業,主動調減4萬畝高耗水農作物。積極探索農業專業化、社會化經營,利用流轉土地實現22個農業項目招商,龐各莊現代農業園等一批項目投入生產,農業現代化經營體系進一步完善。強化農產品安全管理,提升50個“三品一標”基地,在全市率先套用質量安全監管系統。堅持“四美三園”標準,推進第一批美麗鄉村建設,完成1萬戶農宅改造,安裝1.3萬台太陽能熱水器,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持續改善。加快推進“新三起來”工程,制定出台農村“三資”管理意見,完成全市農村承包地確權頒證試點,實現集體土地規模化流轉8.9萬畝,農民薪金、股金、租金等收入占比超過70%,低收入戶人均收入增幅達到20%,農民組織化程度達到85%。農業休閒旅遊蓬勃發展,市級旅遊新業態園區達到75家,旅遊總收入實現47億元。完善農業保險機制,擴大政策性保險覆蓋範圍,為“三農”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強化統籌協調,城鎮化進程步伐加快。
圍繞構建新型城鄉關係,堅持高水平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城鄉一體化水平顯著提升。以規劃提升帶動建設提質,結合北京市總體規劃修改,開展新區規劃實施評估,著力增強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城鎮交通網路體系建設,捷運8號線南延全面開工,京台高速大興段、馬西路南延等工程啟動建設,萬壽路南延、西紅門南環路等道路建成通車。完善市政公用設施網路體系,民和、采育等2座變電站投入使用,新增停車位4000個,新建綠地116萬平方米,城市配套設施和服務功能日趨完善。加大綜配區投資建設力度,舊忠路改造、集賢地區拆遷等一批重點工程加快實施。全面啟動魏善莊月季大會核心區、龐各莊中坤商務區項目,新市鎮建設紮實推進。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東辛屯、梨花村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順利實施。深入推進城鄉結合部改造升級,“三場一基地”綜合整治實現重大突破,西紅門、舊宮工業大院拆除騰退170萬平方米,道路、市政、綠化等工程加快實施,新金融基地、電商谷等順利招商,一批總部、研發類高端項目簽約入駐,城鄉結合部整體面貌煥然一新,試點工作已經步入拆除建設全面推進、示範作用加快釋放的嶄新階段。
(五)注重標本兼治,城鄉環境質量持續提升。
以“五項重點基礎工作”為抓手,立足建立責權利相統一的長效機制,推動執法力量整合、下沉,一批城市管理基礎性、根源性問題逐步得到解決。綜合施策,多管齊下,採取“調、提、建、減、推”五項措施,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開展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努力解決人口資源環境矛盾。以大氣污染防治為重點,引導退出污染企業73家,淘汰老舊機動車3.6萬輛,完成499蒸噸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任務,取締關停非法砂場73家,減煤換煤13.3萬噸,PM2.5濃度持續下降。保持拆違高壓態勢,凍結小區違法建設房屋交易247處,拆除違法建設377萬平方米,拆除面積居全市前列。圍繞城市建設、產業發展和民眾生活,高標準實施平原造林6.5萬畝,實施大龍河等29公里河道治理工程,瀛海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新增60輛新能源公車、100輛新能源計程車和7000輛公租腳踏車,覆蓋城鄉的綠色公共出行體系進一步完善,低碳綠色理念融入市民生活。
(六)持續改善民生,社會事業全面推進。
始終致力於解決民眾反映集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面向社會承諾的29件實事全部兌現,民生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達到78%。出台促進就業工作意見,完成勞動力技能培訓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600多人,新增綠色就業崗位1700餘個,城鄉失業率控制在1.4%。開工、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31600套。調整政府運行機制,充分尊重民眾意願,高標準實施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民眾的支持率和滿意度顯著提升,降低了綜合工作成本,提高了社會效益。建立城鄉統一的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城鄉居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12%和15%,新農合人均參保標準提高至1000元,引入“共保聯辦”機制,農民醫保水平進一步提高。教育醫療資源總量持續擴大,大興一中西校區、北大醫院南院區、兒童醫院大興院區等項目順利推進,舊宮中學等學校投入使用,新增學位5040個。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體育中心實現開工,新建、更新健身設施200件套,民眾文化體育活動場所更加完善。高米店、博興、榮華三個街道辦事處組建完成。非緊急救助服務與格線化管理工作實現融合。開展清理低端企業和群租房專項行動,加大人口調控力度,人口結構和布局持續最佳化。健全社會化、立體化、常態化反恐防暴機制,高質量完成國慶65周年、APEC峰會服務保障任務。深化“大安全”格局,健全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加強綜合執法監管,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高度重視民族宗教工作。婦兒、雙擁、助殘、老齡、僑務、對台、外事、檔案、工會、工商聯、共青團、紅十字等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全面建設之年。我們應清醒地看到,巨觀形勢錯綜複雜,經濟運行的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大,調結構、轉方式的任務依然繁重,新區改革發展穩定將面臨更大挑戰。我們更應充滿信心地看到,我國經濟進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的中高速增長階段,增長更趨平穩,動力更為多元;中央經濟工作會進一步明確了全年經濟工作的方向、目標和任務,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新舉措,將釋放出更多制度紅利;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推進,市委、市政府加快“四個中心”建設,將為新區持續快速發展提供更多的要素集聚和更有力的政策支撐;經過多年的拼搏和積澱,開發區創新發展的優勢日益明顯,城鄉結合部改造實現全線突破,三次產業融合發酵步伐加快,特別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全面建設,新區獨有的四大動力更加強勁,更多機遇正在轉化為發展的優勢,我們已經步入轉型崛起、跨越發展的歷史征程!
為此,2015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快進、創新大發展,緊抓歷史機遇,聚焦機場建設,科學謀劃藍圖,加快轉型發展,全力推動改革創新,全面推進依法治區,不斷鞏固擴大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堅持不懈抓落實、建機制、強督查,努力在推動“一體化、高端化、國際化”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和諧新區上取得新突破!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2015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9%;財政收入比上年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7.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長8.2%;萬元GDP能耗及用水總量控制均達到市級要求。
為圓滿完成各項任務目標,重點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服務保障機場建設,立足長遠謀劃臨空經濟,努力推動新區跨越發展實現新突破。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關係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承載著“四個中心”的首都功能,更寄託著新區百萬民眾的熱切期盼。我們的思想必須進一步聚焦,工作必須進一步聚力,共同將南部地區多年積聚的後發優勢轉化為快速崛起的勝勢。
依靠民眾,發動民眾,紮實做好征地拆遷和民眾安置工作。以維護民眾合法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依法拆遷、陽光操作,確保公開、公平、公正,真正做到“不讓老實人吃虧”。充分調動民眾積極性,總結環評、穩評公參經驗,高標準組織實施入戶清登、資產評估、房屋拆除等工作,按照機場建設需求實現供地。尊重民眾意願,高水平實施集體土地流轉,確保全置房在動遷前具備選房條件,統籌解決搬遷民眾周轉期間各類實際問題,讓民眾放心拆遷、安心周轉、舒心生活。
以我為主,強化服務,努力為機場建設創造良好外部環境。立足靠前指揮、現場協調、一線調度,確保臨水、臨電、臨路施工保障到位,安全穩定、生活供應、行政審批服務到位。加大協同配合力度,全力支持場站和配套設施建設,天堂河改移工程汛前具備通水條件。加大行政司法保障力度,組建服務搬遷民眾的律師服務團,加強公安、城管等部門執法力量,為機場建設營造良好環境。認真執行“決策留痕、結果查究”機制,全過程實施跟蹤審計,堅決打造陽光工程。強化機場周邊村莊社區化管理,發揮村民自治力量,嚴防人口、產業無序湧入村莊,實現機場建設安全有序、村莊秩序和諧穩定。
立足長遠,超前謀劃,高水平推進新航城地區長遠發展。按照“港城共建、產城互促”的思路,堅持“現代、高效、綠色”標準,紮實開展新航城規劃研究,加快推進新航城綜合指標體系落地,努力體現北京水平。積極跟進國家臨空經濟區規劃,爭取更多體現新區利益。做好臨空產業和空間規劃,先行啟動起步區詳規編制,夯實新航城公司平台作用,充分做好各項前期準備工作。
統籌協調,整合資源,著力推動機場周邊地區整體發展。積極培育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鼓勵引導村集體全面有序參與機場服務、建設、運營,讓民眾充分享受機場建設帶來的實惠。高度重視周邊地區發展和民眾生產生活問題,整合各類政策、資金、項目,實施一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讓廣大民眾體會到機場建設帶來的變化,兌現“抓限控就是抓發展”的承諾!
(二)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平台,努力促進融合發展取得新成效。
按照產業布局發展與首都戰略定位相適應、相一致原則,充分發揮開發區帶動作用,積極推動三次產業結構最佳化與融合,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不斷健全充滿創新活力、富有新區特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體系。
堅持進退並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堅決疏解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產業,大力引進高技術企業和高附加值環節,提升產業發展層級。聚焦總部經濟,推動同仁堂健康、賽升藥業等項目開工建設,實現中芯國際二期、雙鷺等項目竣工投產,構建銜接有序、梯度推進的轉型升級格局。加快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推動會展創意、航空食品等產業集聚,提升都市型現代農業水平。大力發展現代旅遊業,促進旅遊產業與農業、工業深度融合。加大“騰籠換鳥”力度,鼓勵企業通過資本運作和產業創新提高競爭能力。深化區域合作,完善園區共建、利益共享機制,通過深層次產業鏈合作,提高產業協同發展水平。
堅持提質增效,著力提升三產比重。實施現代服務業發展戰略,制定三年行動計畫,加大規劃、政策指導力度,推動金融服務、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以興華大街、榮華路沿線為重點,整合商務樓宇資源,著力吸引資本運作、投資管理等金融機構,打造樓宇經濟帶。加快北京電子商務中心區建設,促進電商企業集聚發展。圍繞新媒體研發、運營、服務等新興業態,推動威克多時尚創意園、興開國際廣場等項目落地,提升新區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和品牌優勢。
堅持創新驅動,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優勢,深化與中關村合作對接,加快企業研發中心、工程實驗室等載體建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和知名品牌。加大人才引進和服務力度,著力引進一批行業領軍人才和核心團隊。完善科技創新政策,集中力量支持重大科技項目。依託國家級智慧財產權試點城市功能定位,全面提升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的綜合實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