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英語系

北京大學英語系

北京大學英語系的前身為成立於1862 年的京師同文館,後者是專門為清政府培養外語人才的。1902年清政府下令恢復京師大學堂時,決定將同文館併入大學堂。次年5月,大學堂又議定將同文館改為譯學館,在北河沿購置房舍,於8月正式招生開學,分設英、俄、法、德、日五國語言文字專科,學制五年畢業。1999年6月22日,北京大學英語系同東方學系、西語系、和俄語系合併而成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下設東語系、日語系、阿拉伯語系、法語系、德語系、西班牙語系、英語系、俄語系等八個系以及東方學研究院、世界文學中心三個研究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
  • 創辦時間:1862年 
  • 院系設定:屬於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
基本簡介,學術研究,專著與教材,期刊,

基本簡介

此外,1903年6月的《奏定大學堂章程》中又在文科中設立了英國文學門。 1912年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校。1919年廢科改系,北京大學分為14個系,由年輕的留美教授胡適擔任英國文學系主任。胡適與英文系的另一位著名教授辜鴻銘分別代表了當時新文化運動中的新舊兩派。在二十年代中,英文系群賢畢至,集中了陳源、楊蔭慶、溫源寧林語堂徐志摩郁達夫羅昌潘家洵、張欣海、楊宗翰王文顯吳宓劉振民等著名學者。溫源寧、楊蔭慶和凌子平等曾先後出任過系主任。 1932年,北京大學的英、法、德文系合併為西洋文學系,後改稱外國文學系。在30年代中來外文系任教的著名英語學者有梁實秋、朱光潛、葉公超、趙詔熊等。英語專業課和選修課的開設當時均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梁實秋和葉公超曾分別先後擔任外文系主任兼英語組主任。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經長沙遷移到雲南,合併成立了西南聯合大學,直到1946年抗戰結束後才重新分開。在艱苦的歲月里,西南聯大的外語系的英語教學卻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除燕卜孫、溫德等外教,在此執教的還有陳福田、潘家洵、錢鐘書、陳嘉、葉公超、袁家驊、吳宓、卞之琳、李賦寧和楊周翰等人。
1946年,北京大學遷回北京之後,朱光潛出任了外語系主任。1952年,新中國實行了院系調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燕京大學的外語系合併為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卞之琳、聞家駟和馮至等曾先後出任西語系主任。
多年來,由俞大絪、朱光潛、楊周翰、李賦寧、趙蘿蕤等老一輩學者所創立的人文傳統在英語系不斷得到發揚光大。經數代人的不斷努力創新,使教學科研事業後繼有人、蓬勃發展。北大英語專業教育的特色是 : 立足於聽、說、讀、寫等最基本的實用技能,詳悉最細碎的語言現象,同時汲取千百年來西方文明長河中沉積下來的人文養分,以多重的視角和高超的境界觀察和走入現代社會。語言與文化並舉,技能與思想聯姻。這便是北大英語系的教育方針和教學實踐。得益於綜合性大學各學科交叉互補的教育環境,北大英語系所培養的不僅僅是工具型的優秀外語人才,而且是具有高度人文素養、對人類文化和世界文明有較深造詣的“北大人”。
英語系的課程設定正是上述方針的體現。我系開設英語精讀、視聽訓練、口譯筆譯、商業英語及計算機等課程,同時也有一整套文化、文學、語言學、思想史及電影與戲劇等方面的課程。本科生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修一門輔修專業,或攻讀雙學位課程。本科生中優秀者可在三年級時直接攻讀碩士,或在畢業時免試直攻碩士甚至博士學位。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英語語言文學專業是我國最早的英語語言文學碩士點和博士點之一,也是國家教育部確定的全國四個英語重點學科點之一。近年來,又成為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的博士後流動站。
北大英語系有一支年輕化、高學歷的教師隊伍。隨著教師隊伍進一步年輕化,具有博士學位和國際化教育背景的教師人數將穩步增加。另有多名英美教師任教,並有國際學者頻繁蒞臨講學。
英語系現任主任為丁宏為,副主任李淑靜(主管大學英語教研室工作), 蘇耕欣(主管英語專業教研室本科生工作)、和毛亮(主管英語專業研究生工作)。

學術研究

專著與教材

△ 胡家巒:《歷史的星空--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詩歌與西方傳統宇宙論》
△ 丁宏為:《理念與悲曲》
周小儀:《唯美主義與消費文化》
△ 高一虹:《“1+1>2”外語學習模式》
△ 劉意青等編寫:《歐洲文學史》
△ 劉意青主編 :《英國十八世紀文學史》
△ 申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文學文體學與小說翻譯》
△ 齊小新:《美國文化研究導論》
△ 錢軍:《結構功能語言學:布拉格學派》
△ 錢軍:《句法語義學》
△ 劉意青:《〈聖經〉的文學闡釋》

期刊

△《國外文學》外國語學院季刊:100871 北京大學《國外文學》編輯部,聯繫人 劉軍
△《北京大學學報》(外國語言文學專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