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市場技能需求與教育供給側改革

勞動力市場技能需求與教育供給側改革

《勞動力市場技能需求與教育供給側改革》是2024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勞動力市場技能需求與教育供給側改革
  • 作者:曹浩文
  • 出版時間:2024年1月
  • 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23503874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本書從勞動力市場對不同水平的技能需求和不同類型的技能需求兩個方面,分析勞動力市場技能需求。研究發現以下內容。就不同水平的技能需求而言,我國就業人口表現出升級趨勢,但是這種升級主要表現為對低技能勞動者的需求減少,對中等技能勞動者的需求增加。勞動力市場對高技能勞動者的需求增加並不明顯。對高技能勞動者的需求增加主要體現在單位負責人、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這3種職業大類內部,以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金融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教育,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等行業門類內部。勞動力市場供求監測數據分析表明,勞動力市場對具有較高技術等級和專業技術職稱(如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技師)的勞動者,需求大於供給。勞動力市場短缺職業集中分布在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生產製造及有關人員等中等技能崗位。已開發國家和國際組織重視通過技能需求預判,為利益相關者提供技能需求信息。它們的技能需求預判實踐進展體現在4個方面:在觀念認識上,將技能需求預判視為重要的公共服務;在組織實施上,注重多主體共同參與技能需求預判過程;在預判方法上,總結了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予以推廣;在結果轉化上,重視為公眾提供便捷好用的技能需求信息。為了克服技能需求預判中的困難,已開發國家和國際組織加強職業技能標準研究,促進技能分類框架的統一;重視開展定量模型預測,加強勞動力市場大數據研究;確保利益相關者參與,建立預判結果轉化的監測與評價機制。就不同類型的技能需求而言,本書沿用已有研究的分類框架,依據信息技術對技能的取代程度,將技能劃分為程式性認知技能、非程式性認知技能、非程式性非認知技能、程式性身體技能和非程式性身體技能五類。研究表明,我國勞動力市場對非程式性認知技能、非程式性非認知技能、程式性認知技能的需求呈上升趨勢,對程式性身體技能、非程式性身體技能的需求呈下降趨勢。未來,隨著人工智慧等新一輪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深化套用,我國勞動力市場對程式性認知技能的需求將會下降,對非程式性技能(包括非程式性非認知技能、非程式性認知技能和非程式性身體技能)的需求將會上升。為了驗證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對不同類型技能需求的影響,本書以社會交往能力為例,分析人工智慧背景下社會交往能力對個體勞動力市場表現的影響。研究表明,在控制受教育年限、認知能力、其他非認知能力的基礎上,社會交往能力對個體勞動力市場表現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在考慮內生性後,這種影響依然穩健。職業的自動化風險對社會交往能力影響工資起到負向調節作用,即職業的自動化風險越低,社會交往能力的回報越高。我國勞動力市場技能需求對教育供給側提出的要求包括:教育供給側主動、科學地收集勞動力市場技能需求信息;重視為社會服務產業培養緊缺人才;重視非標準就業並提供相應的就業服務;重視非程式性技能的培養。為了更好地促進技能供需匹配,本書提出如下對策建議:第一,從觀念認識、組織實施、預判方法和結果轉化4個方面入手,完善技能需求預判體系;第二,支持社會服務產業發展,提高緊缺人才培養質量;第三,加強和改進學生就業指導服務,提高招生、培養與就業的聯動;第四,各級各類教育加強非認知技能和非程式性認知技能培養;第五,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職業教育重視非程式性身體技能培養。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導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意義 1
第二節 概念界定 6
第三節 理論依據 13
第二章 文獻綜述和研究設計 16
第一節 技能的分類和測量 16
第二節 勞動力市場對不同水平技能的需求 32
第三節 勞動力市場對不同類型技能的需求 43
第四節 教育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的匹配研究 51
第五節 已有研究的不足之處 53
第六節 本研究的研究設計 54
第三章 勞動力市場對不同水平技能需求的變化趨勢 58
第一節 數據來源及其說明 58
第二節  勞動力市場對不同水平技能需求的變化趨勢——基於人口
普查數據 61
第三節  勞動力市場對不同水平技能需求的變化趨勢——基於
勞動力市場供求監測數據 81
第四節 本章小結 86
第四章 勞動力市場對不同水平技能需求的預判 90
第一節 技能需求預判的定義和方法 90
第二節 已開發國家和國際組織技能需求預判的實踐進展 101
第三節  已開發國家和國際組織技能需求預判的主要困難和
應對經驗 109
第四節 我國技能需求預判的現狀與改進建議 113
第五章 勞動力市場對不同類型技能需求的變化趨勢 117
第一節 數據來源和計算方法 118
第二節 我國勞動力市場對5種不同類型技能需求的變化趨勢 122
第三節 國內外勞動力市場對不同類型技能需求的趨勢對比 126
第四節 本章小結 127
第六章 人工智慧背景下社會交往能力的勞動力市場價值 129
第一節 理論分析與文獻綜述 130
第二節 模型設定、數據來源與描述統計 135
第三節 實證結果 138
第四節 本章小結 147
第七章 勞動力市場技能需求對教育供給的啟示 150
第一節 勞動力市場技能需求與教育供給的關係 150
第二節 勞動力市場技能需求對教育供給提出的要求 153
第三節 研究結論和對策建議 163
第四節 研究不足與展望 170
附 錄 173
後 記 176
參考文獻 178
圖表目錄
圖1-1 技能需求的影響因素 11
圖2-1 研究內容框架 55
圖3-1 我國就業人口的職業大類分布(2010年) 66
圖3-2  用人需求對勞動者的技術等級或專業技術職稱有明確要求
的比例 82
圖3-3 勞動力市場總體求人倍率和高級工程師求人倍率 82
圖3-4 勞動力市場總體求人倍率和高級技師求人倍率 83
圖3-5 勞動力市場總體求人倍率和技師求人倍率 84
圖4-1 定量模型預測實施步驟 96
圖4-2 美國勞動統計局的組織結構 105
圖5-1 我國勞動力市場對不同類型技能需求的變化趨勢 124
圖7-1 技能需求與教育供給關係的分析框架 151
表1-1 已開發國家或國際組織發布的技能報告 10
表2-1 技能的不同分類方法 18
表2-2  國際標準職業分類(2008)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
大典(1999)的對比 20
表2-3 我國職業技能等級劃分標準 22
表2-4 已有關於非認知技能的實證研究常使用的數據來源 25
表2-5 按照技能的程式性對技能類型的劃分 26
表2-6 3種技能調查的優缺點比較 27
表2-7 PIAAC測試與STEP測試的比較 28
表2-8 STEP測試的內容框架 30
表2-9 已開發國家勞動力市場技能升級的描述性分析 34
表2-10 驗證技能偏向型技術進步是技能升級的主要原因的研究 35
表2-11 已開發國家勞動力市場技能極化的描述性分析 38
表2-12 認知技能的勞動力市場回報(研究舉例) 48
表2-13 非認知技能的勞動力市場回報(研究舉例) 49
表2-14 認知技能和非認知技能的勞動力市場回報(研究舉例) 50
表3-1 就業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變化(1990—2010年) 62
表3-2 就業人口的職業大類構成變化(1990—2010年) 63
表3-3 不同職業大類從業者的技能水平 65
表3-4 單位負責人的受教育程度變化(1990—2010年) 66
表3-5 專業技術人員的受教育程度變化(1990—2010年) 67
表3-6 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的受教育程度變化(1990—2010年) 68
表3-7 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變化(1990—2010年) 68
表3-8  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的受教育程度變化
(1990—2010年) 69
表3-9  農林牧漁和水利業生產人員的受教育程度變化
(1990—2010年) 70
表3-10  職業大類組間變化和組內變化對就業人口受教育程度總體
變化的貢獻度 72
表3-11  就業人口比重增長最多的10個職業中類
(2000—2010年) 73
表3-12  就業人口比重減少最多的10個職業中類
(2000—2010年) 73
表3-13 就業人員的行業構成(2010年) 76
表3-14 行業門類內部受教育程度的變化(2002—2010年) 78
表3-15  行業門類組間變化和組內變化對城鎮單位就業人口
受教育程度總體變化的貢獻度 80
表3-16 全國招聘求職100 個短缺職業中職業大類分布 85
表3-17 全國招聘求職短缺排行前十的職業 86
表4-1 技能需求識別方法的優缺點比較 100
表4-2 我國已有的技能需求預判實踐舉例 114
表5-1 美國職業信息網路數據集對職業的描述 119
表5-2 中美兩國職業大類的對應方法 120
表5-3 不同職業大類對5種類型技能的需求 123
表5-4 不同類型技能的工資回報 125
表5-5 勞動力市場對不同類型技能需求的研究結論對比 127
表6-1 主要變數的描述性統計 137
表6-2 基準回歸估計結果 139
表6-3 穩健性檢驗 140
表6-4 考慮內生性的估計結果 142
表6-5 職業自動化風險的調節作用 143
表6-6 職業篩選效應分析 145
表6-7 教育邊際效應分析 146
表6-8 社會資本效應分析 147
表7-1 中美兩國就業人員的行業結構比較(2010年) 156
表7-2 中美兩國就業人員的職業結構比較(2010年) 157
表7-3 上海在PISA 2012獨立解決問題能力測試中的表現 160
表7-4 中國四省市在PISA 2015合作解決問題能力測試中的表現 161
附表1 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我國3次產業構成 173
附表2  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我國各職業大類的平均受教育
年限 173
附表3 2001—2010年不同類型法人單位所占比重 174
附表 4  分行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受教育程度的變化
(2002—2010年) 17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