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勝利農場,
黑龍江農墾總局系統國營農場,隸屬
建三江管理局。位於建三江
墾區境東南部,
撓力河北岸。場部距
饒河縣城65公里。勝利農場,建場時以場部附近的勝利屯得名。原為
八五九農場四分場,由鐵道兵8509部隊所建。1964年3月,東北農墾總局將八五九農場劃分為饒河、勝利、八五九3個農場。1968年6月,組建
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將勝利農場編為第三師第二十四團。1969年劃歸新建立的第六師。1976年2月,撤銷生產建設兵團,改為勝利農場,隸屬建三江農場管理局。
勝利農場土壤肥沃,物理結構良好,
黑土層在20厘米以上,土壤有機含量大於4%,年
有效積溫2400度,年降水量590毫米,適宜各類農作物生長,現已建成10萬畝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境內資源豐富,擁有草原7萬畝,森林面積30萬畝,養魚水面2.3萬畝,境內還有30萬畝國家級撓力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是發展畜牧業、養殖業、開發林業產業及
林下經濟的最佳場所。小城鎮建設已具規模,交通便利,信息暢通,政策優惠,具有良好的投資開發環境。
地處環境
勝利農場地處
撓力河下游流入
烏蘇里江的沖積平原地帶,中東部山丘起伏。全場土地面積131.6萬畝,其中耕地面積45萬畝,林地23萬畝,牧地23.8萬畝。以農業為主,多種經營。農業主要種植小麥、大豆,1992年糧食總產量4.33萬噸,商品率占50%以上,農業總產值達5200萬元。場辦工業有農機具修造、建材、糧油加工廠等。1992年末全場總人口1.3萬人。場部聚居人口5749人,已形成農墾小鎮。
勝利農場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
三江平原地區,
饒河縣境內。
地理坐標為:東經133度34分-134度9分,北緯47度13分-47度32分,東以
黑龍江墾區八大名勝景觀
喀爾喀山主峰與
烏蘇里江企業集團毗鄰,南以
撓力河流域國家自然保護區為界與
小佳河鎮、
饒河農場相望,西與
紅衛農場相連,北以東北最大的人工河--
別拉洪河與
洪河農場、
前鋒農場接壤。方圓922平方公里,現有耕地45萬畝,58個行政單位,30個農業
生產隊,2.3萬人口,其中:職工5400餘人。是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為主,工、商、林、牧、副、漁業並舉的大型機械化農墾企業。農場黨政班子年富立強,都具有大學學歷,各自都取得了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待人以誠實信用為本,能夠充分發揮
企業的資源優勢優勢,能夠根據根據市場變化做出企業的發展方向。 經歷了四十多個春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二萬三千勤勞勇敢的勝利人齊心協力、艱苦奮鬥,在昔日荒原沼澤上走出一條各業綜合發展之路。利用東北唯一無污染天然水--撓力河水澆灌的23萬畝水稻連年喜獲豐收,年產14萬噸優質
稻米在全國糧油市場上看好。年工農業產值已逾3億元。國家“九五”種子工程、農業部重點投資的大型種子加工廠現已建成投產。它標誌著農場在種子管理上已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它的建成將為加速地區種子產業化進程,不斷提高作物良種的統供率,加快作物新品種的繁育推廣,為實現質量效益農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沿革
揭開開發北大荒的序幕
1954年,鐵道兵司令員
王震將軍,由北京到黑龍江視察從朝鮮歸國的鐵道兵部隊,同時考察了綏化、佳木斯等地部分荒原。
是年6月,王震將軍視察鐵道兵部隊第五師。在師部連以上幹部會議上指出:“要辦部隊農場,為國家挑擔子,解決部隊吃萊、吃肉的問題;你們轉業後,有的同志要去辦國營農場,現在要有準備;你們余副師長先打頭陣,以後要有大發展,要老母雞下蛋”。5日,王震將軍又對集結在師部的復員大隊800餘名準備復員的官兵作了“開發
北大荒,辦國營農場”的動員報告。
余友清副師長(鐵道兵五師、老紅軍),根據王震將軍的指示,將復員大隊800餘名官兵及隨八五0五部隊在伊春施工的勞改支隊5,074人(其中管教、警衛200人),組成八五0五部隊墾荒先遣隊。由余友清副師長、閻彬副政委率領,於1954年11月11日從伊春出發,進駐
虎林建點辦場。從而,揭開了開發建設北大荒的序幕。
老母雞下蛋、老場擴新場
1955年元月1日,八五0農場在
虎林縣成立。
余友清任場長,閻彬任黨委書記。8月11日,王震將軍就開發北大荒,創建八五0農場等問題,向國防部長彭德懷、
毛主席及中央軍委提交了報告,次日即得到批准。
1956年2月25日,余友清場長根據
王震將軍的指示要“老母雞下蛋,幫助擴建新場,開發密(山)、虎(林)、寶(清)、饒(河)遼闊草原”的指示,派出三個調查小組,分赴穆稜河、
寶清、南橫林子、
饒河沿江一帶等十餘處踏勘定點,為創建八五二、八五三、八五四、八五八、八五九……農場打下了基礎。
3月6日,鐵道兵二、三、四、五、六、九、十一等師和軍官預備隊復員的17,430餘人,先後由福建、廈門等地來到八五0農場。6月5日,八五0農場新成立了虎頭大隊、六大隊,八五0五大隊。隨後陸續奔赴寶清、饒河等地擴建新場。
創建八五九農場
虎頭大隊,是由1956年3月從
湯原開到虎頭的鐵道兵九師復轉官兵為主體組建的。下屬八個鐵道兵中隊、四個勞改中隊,計1,800餘人。九師某團副團長孫培軍任大隊長,吳占奎任政治委員,龔伯言任副大隊長。
遵照鐵道兵農墾局黨委指示,虎頭大隊抽調機關幹部八人、拖拉機車長一人、勞改分隊三十人,組成四個踏查小組,由孫培軍大隊長帶領,於9月8日、10月4日先後兩次分別對饒河縣東安一線的和平、二龍、民主、勝利四個點進行荒原勘查工作。經過24天的艱苦跋涉,勘查了這個地區的40,774垧荒原。這些荒原絕大部分屬於、黑鈣土層,草根層8—10厘米,
黑土層厚30—50厘米。土質肥沃,區域遼闊,適於大面積機械化作業和開拓建場。經農墾局批准,虎頭大隊將在虎頭建點的資產移交
八五○農場,於1956年10月底,兵分兩部,水旱兩路奔赴饒河縣
東安鎮建場。
水路沿
烏蘇里江經小木河、
饒河到達東安,旱路經
獨木河、五林洞、饒河一線於11月6日到達東安。
東安位於撓力河口下3.5公里,烏蘇里江岸邊,依山傍水,為我國邊界之重鎮。是當時開發和平、
四平、勝利、西南山一線荒原的物資供應門戶。
農場臨時場部設在東安鎮原商店。首先確定建立兩個分場;一分場建於四平、二龍一帶;二分場於勝利、西南山一帶建點。
1957年3月,以鐵道兵九師代號八五0九命名,正式成立
八五九農場。場部設於
東安鎮,趙明高任場長兼黨委書記,孫培軍任副場長,張鳴山任黨委副書記。
初建八五九農場二分場
進駐老屯
1956年11月3日,虎頭大隊一、二中隊400餘人抵達民主屯。受到了全屯100多戶人家的熱情接待和歡迎。由於屯小,來人多,住處十分困難,一中隊隊長李運昌,指導員趙先鎖;二中隊隊長劉加恩,指導員秦雨生共同帶領大家伐木、割條子、羊草,在當地農民的幫助下,很快搭起了簡易馬架,加上老百姓的天棚、倉庫、苞米樓子等,解決了住房問題。與此同時,七中隊100多人、機耕隊及二分場臨時場部工作人員住進了勝利屯.
時值嚴冬,天特別寒冷,大雪頻降,朔風怒吼,“大煙炮”一場接一場,風雪過後,道路堵塞,住房被掩埋,從屋裡往外挖洞方可通行。初建的草房,四面透風,早晨起床,被子上結了一層冰霜硬蓋……。
1957年2月,二分場場長兼黨總支書記姜斌到任。臨時分場部設在勝利屯。
勝利屯位於大孤山西麓,建於偽滿“
康德”五年(1938年),全村46戶,240餘人。
2月15日,場長姜斌到達民主屯,動員一、二中隊的復轉官兵做好踏查建點準備工作。
2月17日,一、二中隊復轉官兵,在姜斌的帶領下,開始了開拓西南山的建點踏查工作。當天風雪較大,打在臉上火辣辣的,連眼睛都不敢睜。經過三天的奮戰,踏出了一條民主屯通往西南山20多里長的雪路。同時,勝利屯的人員在人事幹事夏元周的帶領下,也踏出了一條通往翠屏山的4公里長的雪道。
開拓西南山與翠屏山
二分場計畫當年建四個生產連隊。一中隊200餘人在西南山北坡上建一連隊(現八連後山),李運昌任連長,趙先鎖任指導員。二中隊200餘人,在西南山(現八連豬房處)建二連,劉加恩任連長,秦雨生任指導員。七中隊120餘人在明山屯建三連,陳喜發任連長,師守禮任指導員。新成立的四中隊100餘人在翠屏山東南麓(現加工廠以東)建四連,任顯華任連長,陳志勤任指導員。二個勞改中隊300餘人(由總場直屬),在管教與警衛人員的指揮下,於翠屏山腳下(現場部)建設二分場場部和修築勝利屯至翠屏山之道路。
西南山與翠屏山下,房無一間,地無一壟,路無一條,僅有大片尚待開墾的荒原沃野。廣大開拓者們,借來老鄉的斧頭和大鋸,就地取材,伐木割草,建造農場第一代房屋——簡易馬架子。
建造馬架子,先用楊木桿支起數排人字形支架,高約2米,再用若干橫桿連線支架成為一體,鋪上樹枝與條子,苫上羊草便成。多建於背風向陽處。由於四處漏風,又不敢燃火取暖,宿其內,如露天野營一般,只好合衣戴帽而臥。早晨起來,帽子、被頭結上了一層冰霜。
過了3月,天氣漸漸回暖,冰雪開始融化,在雪地里工作一天,棉鞋濕透,棉褲濕到膝蓋,傍晚天氣變冷,濕了的棉鞋、棉褲凍得硬梆梆的,又涼又蹩扭。只得每天於室外燃起火堆烘烤,直至將鞋襪、棉褲烤乾,方能入睡。可謂“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的野營露宿之生活。
至4月中旬,四個中隊分別建起了一批草泥房,職工、家屬先後搬進了“新居”。
技術骨幹來場
1957年春,鐵道兵農墾局先後從各技校、
墾區老農場分配、調入本分場一批機務技術人員,共120餘人。其中分配來場的技校學員;
九三技校45人、紅星技校10餘人、寧安技校10餘人、王崗技校2人。外場調入技術骨幹:
查哈陽農場37人、鐵力十一農場8人、
伏爾基河農場4人、通北農場5人、筆架山農場1人、
二龍山農場1人。技術人員來場後,分別擔任車長、駕駛員,充分加強了機務技術力量。從而與復轉官兵中的坦克兵和其它機務技術人員組成了200餘人的第一代機務隊伍。他們多在20歲左右,是一支年輕、勇敢、朝氣蓬勃的墾荒先鋒隊。
當時,有各種型號拖拉機48台。其中蘇聯產C—80型21台、西德產K—55型19台、羅馬尼亞產DT—413型7台、匈牙利產KS—07型1台(主要用於物資運輸)。分別組成四個開荒隊。開荒隊的機務隊長分別由
王國富、王奎章、
劉廣瑞、孫瑞生擔任。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保證開荒生產順利進行,分場組織全分場機務力量及部分人力,於開荒前從東安、小佳河搶運油料、農機具、種子、口糧及各種所需物資。大家在齊腰深的冰水中搬運物資,在沒膝深的泥濘中排出機車故障,把陷進泥潭的機車拽出來,齊心協力,戰勝困難,把各種物資源源運到各新建點,為開荒生產提供了物資保證。
勘察、開墾荒原
在大規模開荒之前,場長姜斌帶領各連連長、機務連長、指導員及分場農業技術員趙叢寬、機務技術員權勇祥及部分車長共17人,組成勘荒隊。於1957年4月中旬至下旬,沿翠屏山南麓(四隊、五隊)經西南山麓(現六連、七連、八連)、老遲山(現九連)至
黑菜營、大孤山一帶進行了
詳細勘察。每到一處,都要踏進荊棘叢生、莽莽草原的深處,刨開
凍土,檢查土層、土質情況,鑑定土地開發價值,記錄各項有益資料。勘察期間,人們的衣服、手腳,時常被盤根錯節的榛柴、
苕條、
野玫瑰、山
楊樹等劃破。被驚動的一群群狍子張惶地奔逃,一對對山雞突然飛起……。
在二分場1,253.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經勘察表明,大孤山(勝利屯)一帶有荒原11,834垧,西南山一帶有荒原11,059垧。其
黑土層較厚,
土壤結構良好,
有機質含量較高,自然土質肥沃,適於農作物生長,是一片急待開墾的萬頃沃野。
4月底,饒河縣農工部批准二分場燒荒,派姚中晉來分場與姜斌一道於老遲山、西南山一帶,檢查防火道及燒荒防範情況。爾後,分場組織人力進行了大面積燒荒,共燒荒13,000垧。
5月10日,四個開荒大隊全部投入開荒作業。一台台機車轟鳴駛過,後面便留下一條條、一片片、亮晶晶、黑油油的土地,從而喚醒了沉睡千年的處女地。
墾荒隊員的生活異常艱苦。飲草甸水、食粗冷飯、宿草架棚、蚊蟲叮咬、群狼嚎叫、蛇鑽被窩、狗熊擋道、烈日炎烤、小咬、瞎虻、蚊子“三班倒”,隊員們以苦為榮,風餐露宿,三班作業,日夜奮戰,直至11月初,開墾荒地95,449畝。當年人工點播大豆1,432.5畝,為
農場的生產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分場場部遷移翠屏山
1957年秋,二分場場部於翠屏山落成。當年興建房屋11棟,其中,
機關辦公室一棟,建築面積為60平方米(草木結構);民用住房8棟,建築面積為1,142.5平方米(草木結構);馬架子2棟,面積為16.64平方米。
10月7日,二分場場部由勝利屯正式遷移翠屏山。分場機關未設科室,設核算組(於永理為組長);農業、機務、組織、保衛、人事等專項業務均配專人(幹事或助理員)管理.這時,姜斌仍為場長兼黨總支書記,趙得全為副書記,劉富春為副場長。
以分場擴分場
1958年1月,在二分場基礎上擴建為兩個分場(畜牧分場、新二分場),原二分場場部(
翠屏山)為畜牧分場場部,新二分場場部遷移西南山(現八隊)。
二分場轄六個生產連隊。原二分場一隊、二隊為新二分場所屬一、二隊;新建三隊設在別拉音(現九隊);新建四隊設在鸛雲(現七隊);新建五隊設在西陵(觀西陵林場);六隊設在天門(現六隊)。姜斌任場長兼黨總支書記,劉富春任副場長,翟義和任副書記。分場未設科室,設成本會計、財務會計、統計、出納各一人,青年、保衛幹事一人、組織、宣傳幹事一人、農業技術員一人、勞資、工會幹事一人、施工員一人、文書一人。
畜牧分場轄七個生產隊,一個獸醫站。原二分場三隊為畜牧分場一隊(畜牧隊)、原四隊為二隊、新建三隊設在
翠屏山南麓(現場部)、新建四隊設在南屏(現四隊)、新建五隊設在平頂山北麓(現五隊)、新點六隊設在通饒(現二十,四連)至鴉林(現三十四連)之間、七隊設在鹿宛(現十二連)、獸醫站設在場部。於水河任場長,呂濟民任黨總支書記,吳樹綿任機務副場長,鞠振全任畜牧副場長。下設黨委辦公室、行政辦公室。黨委辦公室內設組織、宣傳、保衛、青年、婦女、乾檢幹事各一人,文書一人;行政辦公室內設農業技術員二人、畜牧技術員、機務技術員、施工員、衛生所負責人、管理員、勞資幹事各一人。核算組設成本會計、財務會計、材料會計、統計、出納各一人。
獸醫站設獸醫三人、司藥一人、馬匹人工授精技術員一人、助理員一人。
大批轉業官兵來場
1958年3月至5月間,北京、南京、瀋陽、濟南、浙江等軍區各兵種十萬餘名轉業官兵,回響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提出的“上山下鄉,加強農墾戰線”的號召,滿懷“向地球開戰,開發
北大荒”的雄心壯志,高唱“一顆紅心交給黨,英雄解甲重上戰場”的戰歌,氣勢磅礴地奔赴北大荒。
3月20日,
郭沫若寫了“向地球開戰”一詩,為十萬官兵壯行。
4月初,轉業官兵從祖國各地,匯集到鐵道兵農墾局所在地——
密山縣城。頓時,頭戴大蓋帽、身著
肩章服的軍人,比比皆是。在站前廣場召開的萬人大會上,王震身著將軍服,佩戴將軍銜,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並揮毫重寫了1956年底贈給鐵道兵轉業官兵的一幅對聯:密虎寶饒千里沃野變良田,
完達山下英雄建國立家園。橫批:艱苦創業。
5月中旬,分配到
八五九農場的(3475名)轉業官兵,從佳木斯乘船陸續到達東安,受到總場機關幹部、職工的熱烈歡迎。
現今情況
本月,八五九總場召開“熱烈歡迎十萬轉業官兵來
北大荒”的大會,場長趙明高致歡迎詞。會後,600餘名轉業官兵分配到二分場;500餘名分配到畜牧分場。
為了迎接大批轉業官兵的到來,總場在二分場的基礎上擴建了畜牧分場。並新建八個“新點”。轉業官兵由東安徒步30多公里,到達各“新建點”。
所謂新建點,只是指地為營,劃點為隊而已.有的點上搭一座草棚做臨時宿舍,有的點上房無一間,地無一壟。轉業官兵到達後,立即著手割條子、羊草、搭窩棚、蓋馬架,解決住宿。安好“家”之後,便開始築路搭橋、排水開荒;在新開墾的土地上人工撒播小麥,在垡片上用小木棍點播大豆……,在各條戰線上發揚我軍光榮傳統,為開發北大荒、
建設農場譜寫著新的英雄詩篇。
建設
由
世界銀行貸款開發建設的兩個大型項目生產
連隊,10萬畝耕地
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物理結構良好,已列入生態農業管理行列。66千伏高壓輸電線路,是三江東部地區最大的中心樞紐,源源不斷地輸往邊遠地區。場內260千米10千伏配電線路暢通無阻地為生產生活輸送電力,可保證建設項目的電力供應。通信裝機容量6500線,國內、外的各種信息,晝夜不停地通過數字程控電話、光纖電視、網際網路傳遞到農場的千家萬戶。
撫饒(
撫遠—
饒河)、勝七(
建三江—勝利)公路交叉通過場部地區,農場已成為建三江東部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小城鎮建設已具規模。
資源
勝利農場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境內有斯莫勒山、
喀爾喀山、大孤山、
小孤山等20多座山巒把農場所轄區域環抱,山間盛產柞、楊、樺、椴、黃鳳梨、
水曲柳、
落葉松等樹種,林中有黑熊、
棕熊、
狍子、野豬、
馬鹿、梅花鹿等四十餘種野生動物。有名貴的猴頭、木耳、蘑菇、黃花、
蕨菜等山珍和五加參、
黨參、沙參等百餘種名貴中草藥。是理想的旅遊勝地,境內全長45公里的撓力河流域總控制面積30餘萬畝,,是
三江平原最大的自然保護區。
撓力河、
烏拉草河、
別拉洪河、別拉音等河流水域寬闊,勝產紅腹
鯽魚、
鰲花、邊花、吉花、鯉等近三十多種名貴魚種。沿河岸邊的泡沼之中棲息著天鵝、
白鸛、
灰鶴、水鴨、鴛鴦等珍貴鳥類,是一個天然的動植物園。
勝利農場土壤肥沃,一般
黑土層30厘米左右,物理結構良好,適於農作物生長。農場資源豐富,有天然次森林20餘萬畝,林木蓄積量79萬立方米,可供開發荒山10萬畝,養魚水面2.3萬畝,草地7.5萬畝。房地產開發方興未艾,糧油食品加工業,農業機械製造業擴建改造工程已全面完工。具有發展農、林、牧、副、漁、房地產開發、農業機械製造、糧油食品加工等資源和投資市場。時至新世紀到來之際,農場將以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優惠的政策,良好的投資環境,巨大的發展潛力,竭誠歡迎國內外各界有識之士到勝利觀光、考察、投資開發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