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責授官制》是唐代李旦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勘責授官制
- 出處:《全唐文》
- 作者:李旦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勘責授官制》是唐代李旦創作的一篇散文。
《勘責授官制》是唐代李旦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勘責授官制建官惟賢,典誥丕訓,任人以器,先王令圖。蓋欲庶政和平,萬邦祗乂。朕以寡昧,克纘休業,求衣側席,無忘寤寐。頃屬奸回擅權,撓亂綱紀,互相引進,遞為比周,點污清朝,實繇...
中央官制 宰執 宋代的中樞機構,真正握有最高行政權者是“宰執”。所謂“宰執”,即宰相與執政之統稱。宋代的宰相稱中書門下平章事,副職稱參知政事。參知政事也稱為“執政”,這是趙匡胤為牽制宰相而設定的。據李燾《長編》卷5所記,宋太祖登位後,仍留用後周宰臣范質、王溥等為相,及范質等求退之後,...
知府,中國古代官名。宋代委派朝臣為升府之處長官,稱“知(主持)某府事”,簡稱“知府”。元朝廢府設路,只在散府設有“知府”的官職,為“知某府事”簡稱;其後或設府尹或設知府,時府尹亦稱知府。明代始以“知府”為正式名稱,官制正四品,管轄州縣,為府一級行政長官。清沿明制,官制從四品。辛亥革命...
天眷元年(1138)十月,金熙宗推行官制改革的同時,實行封國制。即封授某地國王稱號,不實際任事,形同勳爵。如尚書令完顏宗磐封宋國王。後海陵王削封前朝皇室貴族爵號,國王多降為郡王。戊午讜議 紹興八年(1138)十月,金派張通古為江南詔諭使到宋訂立條約,冊封趙構。訊息傳開,宋廷朝野震動,文武百官紛紛上言...
布政使之職缺出,既無奉旨特簡,又無廷臣推薦時,則由吏部將可任人員開列名單,隨題本奏君主,由君主在名單上選定一人授職,此即“外官督撫藩臬以開列”,即使是候補布政使,也令“人文到部,遇到員缺,與應升人員一併開列具題”,而且“列名在應升官之前”。至於有資格開列者,按清之官制,除候補官員外,...
元豐五年改官制:使、副悉罷。元佑初,復置簽書院事,以樞密直學士充,開禧後,以宰執兼任,遂為永制。使與知院,同知、副使,亦或並除,其簽書、同簽書並為端明殿學士。樞密都承旨、樞密副都承旨、樞密承旨、樞密副承旨“掌承宣旨命”。樞密檢詳官、樞密計議官、樞密編修官。宋初樞密院下設四房:兵、...
其中的賜田主要是皇帝賞賜給官員的,這種情況在漢代也有,都不屬於定製;勛田是針對勛官的,其實也屬於官府授田。由於漢、唐官制不同,從授田上可以看出,自然會有所差異。但就總的方面說,繼承祖業、官府授田和買田,在漢代也是吏民占有土地的主要途徑。首先,田宅的繼承 《二年律令·戶律》規定:不幸死者,令...
浙鹽疲敝,議裁浙江鹽政,歸巡撫兼理,詔責承瀛整頓,疏言:“浙江運庫尚無虧挪,惟多移墊。擬以報存餘價追補,須足額後撥解。至收支數目,務劃清綱款,即有急務,不再以內款墊支。每年加價,應許停輸。向例灑帶鹽引,豫占年額,愈積愈多,請並停止,以紓商力。”又酌改章程十事:定鹽務官制,裁鹽政...
《澠水燕談錄》卷5《官制》概括元豐改制以前三司制度嬗變過程說: 唐末,始分鹽鐵、度支、戶部,專領財賦。唐明宗始號三司,總以一使。本朝或曰判三司,或曰權判,或曰點檢三司。開寶中,以參知政事二人點檢三司,既而更用宰相為提舉。興國中,分二使同判三司,逾年,復析為三使。淳化中,又合為三司,而又以天下...
這樣“外可以省解勘之勞,內可以節虛糜之費” 。第四,法院編制法、法官的選拔和任用章程等方面。以前所有官員的任職和調度都歸吏部管理,現在法部既獨立掌司法行政之權,法官、檢察官等“司法人員與普通行政官吏不同” ,屬於司法系統,而且需要一定的專門的專業知識,官制改革後,其選拔、任免、調度等權漸從吏...
更從右史,進直西垣。”此“右史”即謂同修《起居注》也。五年(1082)更新官制,遂與曾鞏同試中書舍人,越月,兼侍講,試給事中。參見:一、《宋史·本傳》:“元豐定官制,擢中書舍人、給事中。”《宋會要輯稿》職官三之一五,元豐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朝散郎史館修撰判太常寺曾鞏、朝散郎集賢院校理...
倪涷“三等九則”的修造方法過於細碎,導致勘船之時官役容易營私舞弊,耗費錢糧。因此到了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船政主事武之望更定修造等則,稱為“一造十四修”。地方治理 倪涷長期擔任地方官員,歷任安福、同安知縣,撫州、淮安、荊州、瓊州知府,均有德政。其 中瓊州在其繼任前已“缺守八年”,倪涷 ...
正德九年第三甲第五十九名進士,授安慶府推官。太湖險遠,人多避差。有一人至縣,即令賠納,傾家蕩產,民甚苦之。道中至,親詣其所,婉曲曉諭,止令自納,民皆稱便。揚州府知府孫某,為御史張士隆劾奏,髒私巨萬。朝廷差給事中王俊民同清軍御史陳杰會勘,久之,未決。道中一勘即明,科道敬服,連章薦舉。時...
將應升人員,奏請補授。其小伯克密喇卜等,為六七品,俟缺出揀選補授。其餘各城俱一體辦理。……此等回人,雖承辦公事有官職大小之殊,皆系朕之臣僕。將來如阿奇木等大伯克,或令其輪班入覲,酌給官俸。其小伯克等,或所定租賦內,通融支給亦可。此後數年中,清廷對原有的伯克官制進行改革,“勘酌定議,...
學習精良,書寫端正者,酌量授給官職。蕃學的建立實際上是仿照宋朝的科舉授官制,並藉以推動夏國文化的發展。元昊反對儒學而又譯讀《孝經》,顯然是為了適應氏族部落制的傳統習俗的緣故。社會 住房 党項族住房有獨特的習慣,一般平民百姓建造的房屋以石頭砌房基,以黃土夯為牆,又以土蓋其頂,或者用牛尾及羊毛編織...
責帥制 監司制 廣西轉運使制 蜀轉運判官制 轉運使制 陝西轉運使制 提舉常平制(一)提舉常平制(二)知州制 知河陽制 知軍制 通判制 罷館職加官制 賞功制(一)賞功制(二)團練使駙馬都尉制 磨勘轉官制(一)磨勘轉官制(二)軍功制(一)軍功制(二)軍功制(三)新及第授官制 責將制 堂後官轉官制 ...
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作為全面改革官制措施之一,是銓注之法全歸吏部,撤銷審官東院而改為吏部尚書左選、主管寄祿官在京朝官和職任非中書除授的文臣;撤銷流內銓而改為吏部侍郎左選,主管從初任到選人的文臣;撤銷審官西院而改為吏部尚書右選,主管升朝官以上和職任非樞密院除授的武臣;撤銷三班院...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魏晉以後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於戰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後即廢除。【參知政事】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軍機...
乾隆五年(1740)六月,左都御史陳世倌上疏彈劾山東巡撫碩色奏報沂州歉收失實,阿里袞奉命與僉都御史朱必堦詳勘,上疏進言:“蘭山、郯城遭遇水災最為嚴重,請緩徵新、舊賦,而以官帑購買糧食補充社倉”。十月,調任戶部侍郎。十一月,署任兩江總督楊超曾彈劾江西巡撫岳濬與知府董文煒、劉永錫循情納賄,阿里袞奉命與...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制仿照唐制進行官制改革對於大夫以上的貴族賜予食封以下的給予布帛作為俸祿。還從軍事制度和司法制度上進行了改革。大化革新是在日本歷史上發生的一次重大變革運動日本由此進入封建社會。 但是革新派與守舊勢力的鬥爭卻在一直繼續著。公元645年9月古人大兄皇子謀反被鎮壓大化5年(649)中大兄迫使石川麻呂...
清代官制以文制武,非文途出身者難至督撫,武途出身積功一般只至提鎮,難以再往上升至節制一方的總督、巡撫之位。劉銘傳軍功卓著,但因武將出身,官至提督後一直未能上升,最後清廷因迫於其保衛台灣,且逢台灣建省,才得以授其台灣巡撫之職的,這已是光緒十年(1884年)了。淮軍將領中進士出身的劉秉璋 、潘鼎新...
三、元豐官制改革 第二章 “銓選為奉行文書之地”——有關選任的部門與條例 一、負責文官選任的部門 二、有關選任的條與例 三、掌管選任的官與吏 第三章 “循名責實”與“歲月序遷”——考課法在宋代的施行 一、宋以前考課制度述略 二、以務實為特色的宋代考課制度 三、考課法在宋代的實施狀況 四、宋代...
王堯臣後來升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對於西北邊事更加關注。他在如何統一節制、改革帥臣官制問題提出了許多建議,又對如何嚴格訓練士兵,實行營田、充實給養以及加強軍事裝備等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辦法。個人作品 王堯臣著有目錄學史的重要著述《崇文總目》。另有文集數十卷,今已不傳。人物評價 歐陽修:公為人純質...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為趙將……拜為上卿。”【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如漢高祖以韓信為大將軍,漢武帝以衛青為大將軍。魏晉以後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於戰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後即廢除。《張衡傳...
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正式改為內閣,只是沿襲明代官制,並不是加強內閣職權,相反卻降低大學士的品級(正五品),減少了它的職官人數,其權勢反而低於內三院。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再改回內三院,大學士品級又同於六部。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恢復內閣,大學士兼尚書。康熙親政後,軍國機要,始終歸內閣。
官制行,改正議大夫。今上即位,遷光祿大夫。初,英宗即位,?仁宗主而遷僖祖。及神宗即位,復還僖祖而遷順祖。公上言:“太祖起宋州有天下,與漢高祖同,僖祖不當復還。乞下百官議。”不報。及上即位,公又言乞遷僖祖,正太祖東向之位。時年幾八十矣。韓維上言:公“在仁宗朝,首開建儲之議,其後大臣...
清代官制規定:按察使“掌振揚風紀,澄清吏治。所至錄囚徒,勘辭狀,大者會藩司議,以聽於部、院。兼領闔省驛傳。三年大比充監試官,大計充考察官,秋審充主稿官”。具體職掌如下:(一)司法職能 ⑴審轉民刑案件是按察使最重要、最為經常性的工作,包括:覆審全省刑案。清代各省徒刑及徒刑以上刑案,經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