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劉瑾
- 所處時代:明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陝西興平
- 出生時間:1451年(景泰元年)
- 去世時間:1510年(正德五年)
- 主要成就:入內官監、總督團營
- 本姓:談
- 官職:司禮監掌印太監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劉瑾的時代,屢遭彈劾,欺上瞞下,黨同伐異,權擅天下,納賄自肥,悲慘結局,主要成就,劉瑾變法,具體措施,人物評價,軼事典故,親屬成員,史書記載,藝術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劉瑾,陝西興平人。本姓談,因為依附宦官劉順得以入宮,改劉姓。弘治年間,他犯了罪,依法當被處死,後被赦免,在東宮侍奉武宗。
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後,命劉瑾執掌鐘鼓司,劉瑾與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一起因為舊恩獲得武宗的寵幸,被時人稱為“八虎”,而劉瑾尤為狡猾兇狠。他仰慕王振的為人,每天向皇上進獻鷹犬、歌舞、摔跤等遊戲,引導皇上微服出行。皇上玩得很痛快,漸漸地信任重用劉瑾,將他調進內官監,總督團營。孝宗遺詔要廢除宦官監槍和各城門監局,劉瑾都加以阻止,不予執行。不僅如此,他還勸皇上下令凡是宦官鎮守的地方都要進貢萬金。他又奏請設定皇莊,使皇莊數量增加到三百多所,京畿地區大受干擾。
劉瑾的時代
明孝宗臨崩前,彌留之際,勉力支持,派人把大學士劉健、李東陽、謝遷三人召至乾清宮病榻前,
囑託道:“朕遇病不起,也是天命。朕繼位以來,一直遵守祖宗法度,不敢怠慢荒惰。日後之事,多煩愛卿諸人費心!”
他又拉著劉健的手,託孤道:
“太子年幼,好逸樂,愛卿等當教之讀書,輔導他成為有德明君”。
繼位的明武宗朱厚照,他的“出身”方面講,正的不能再正。其生母乃明孝宗正宮皇后張氏。而且,孝宗與張氏夫婦二人,乃歷史上非常罕見的恩愛夫妻,“帝(孝宗)與張後情好甚篤,終身鮮近嬪御”。明孝宗由於不好色,兒子很少,除朱厚照以外,還有一個兒子朱厚煒,三歲時就病死。所以,明孝宗只有兒子朱厚照一個“根紅苗正”的接班人。知已莫若父,對這個兒子的心性,明孝宗臨崩前一語道明,可見他對少年兒子心中一直懷有憂慮。稍感欣慰的是,正臣在朝,天下不亂,明孝宗覺得兒子繼位後,有大臣們匡正,應該能學好。
但在皇權極其專制的明朝,在根本制度上就只有皇帝大如天的弊病。如果趕上明君或者庸君,一般都不會鬧出太多亂子;但如果趕上明武宗這種青春期繼位的騷動帝王,異想天開,想啥幹啥,國家可就倒了大霉。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初,太監劉瑾被委任為掌管“五千營”的重任。劉瑾,陝西興平人,原姓談,他與王振一樣,屬於成人後自閹入宮。這種人深知世事,壞起來就比一般自幼閹割的宦官壞得多。他在明景帝時代入宮後,認一劉姓太監為義父,故而改姓劉。明武宗當太子時,劉瑾在東宮伏侍,把少爺哄得團團轉,鬥雞玩狗,須臾不得離開這位善解人意的劉公公。所以,明武宗當皇帝後,很快就對劉瑾加以提拔。
明武宗從太子東宮帶入皇宮中的近侍宦官,除劉瑾外,還有張永、谷大用、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等七人,合稱“八虎”。這八位太監都是人精,專門會逗十來歲的小皇帝開心,尤以劉瑾最為狡黠,此人頗通古今,心中常慕王振的為人,人生理想就是學習前輩王公公好榜樣。多么荒謬,導致明英宗土木堡之敗的王公公,竟然是後來的劉公公稱羨效仿的目標。
劉瑾為了邀寵,天天進獻鷹犬、歌舞、角牴等戲法、玩藝給小皇帝,又常常引誘明武宗“微服”出宮遊玩,可以說是把皇帝教壞的罪魁禍首。
明武宗朱厚照,當時只是個十五、六歲一個少年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然喜歡身邊這些日夕與自己歡歌玩耍的公公,討厭那幾個終日向自己灌輸仁義道德的大學士。明孝宗遺詔中,有要求罷免宦官出監各城門外任的內容,劉瑾均沮之不行。他還勸明武宗下詔,要那些在外監軍的宦官每人上交“萬金”的“承包費”,導引皇帝大興斂財之念。同時,劉瑾又在京城周邊廣置“皇莊”,達三百多所,奪人土地,侵民害物。
外廷方面,大臣們開始對明武宗從東宮帶至大內的幾個宦官們並未多在意,只以為是幾個人逗皇帝開心在宮內樂樂而已。但是,這些人竄掇皇帝廣置“皇莊”,四處撈錢,擾民侵利,大臣就不能坐觀,大學士劉健、謝遷、李東陽一時進諫,“不報”。
閣臣們累諫不聽,尚書張升、御史王渙以及南京給事御史李光翰等人紛紛上章論諫,亦不聽。直到負責星象觀察的楊源拿“星變”來說事,表示這幾個太監作害已經上乾天譴,明武宗才有所心動。
囑託道:“朕遇病不起,也是天命。朕繼位以來,一直遵守祖宗法度,不敢怠慢荒惰。日後之事,多煩愛卿諸人費心!”
他又拉著劉健的手,託孤道:
“太子年幼,好逸樂,愛卿等當教之讀書,輔導他成為有德明君”。
繼位的明武宗朱厚照,他的“出身”方面講,正的不能再正。其生母乃明孝宗正宮皇后張氏。而且,孝宗與張氏夫婦二人,乃歷史上非常罕見的恩愛夫妻,“帝(孝宗)與張後情好甚篤,終身鮮近嬪御”。明孝宗由於不好色,兒子很少,除朱厚照以外,還有一個兒子朱厚煒,三歲時就病死。所以,明孝宗只有兒子朱厚照一個“根紅苗正”的接班人。知已莫若父,對這個兒子的心性,明孝宗臨崩前一語道明,可見他對少年兒子心中一直懷有憂慮。稍感欣慰的是,正臣在朝,天下不亂,明孝宗覺得兒子繼位後,有大臣們匡正,應該能學好。
但在皇權極其專制的明朝,在根本制度上就只有皇帝大如天的弊病。如果趕上明君或者庸君,一般都不會鬧出太多亂子;但如果趕上明武宗這種青春期繼位的騷動帝王,異想天開,想啥幹啥,國家可就倒了大霉。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初,太監劉瑾被委任為掌管“五千營”的重任。劉瑾,陝西興平人,原姓談,他與王振一樣,屬於成人後自閹入宮。這種人深知世事,壞起來就比一般自幼閹割的宦官壞得多。他在明景帝時代入宮後,認一劉姓太監為義父,故而改姓劉。明武宗當太子時,劉瑾在東宮伏侍,把少爺哄得團團轉,鬥雞玩狗,須臾不得離開這位善解人意的劉公公。所以,明武宗當皇帝後,很快就對劉瑾加以提拔。
明武宗從太子東宮帶入皇宮中的近侍宦官,除劉瑾外,還有張永、谷大用、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等七人,合稱“八虎”。這八位太監都是人精,專門會逗十來歲的小皇帝開心,尤以劉瑾最為狡黠,此人頗通古今,心中常慕王振的為人,人生理想就是學習前輩王公公好榜樣。多么荒謬,導致明英宗土木堡之敗的王公公,竟然是後來的劉公公稱羨效仿的目標。
劉瑾為了邀寵,天天進獻鷹犬、歌舞、角牴等戲法、玩藝給小皇帝,又常常引誘明武宗“微服”出宮遊玩,可以說是把皇帝教壞的罪魁禍首。
明武宗朱厚照,當時只是個十五、六歲一個少年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然喜歡身邊這些日夕與自己歡歌玩耍的公公,討厭那幾個終日向自己灌輸仁義道德的大學士。明孝宗遺詔中,有要求罷免宦官出監各城門外任的內容,劉瑾均沮之不行。他還勸明武宗下詔,要那些在外監軍的宦官每人上交“萬金”的“承包費”,導引皇帝大興斂財之念。同時,劉瑾又在京城周邊廣置“皇莊”,達三百多所,奪人土地,侵民害物。
外廷方面,大臣們開始對明武宗從東宮帶至大內的幾個宦官們並未多在意,只以為是幾個人逗皇帝開心在宮內樂樂而已。但是,這些人竄掇皇帝廣置“皇莊”,四處撈錢,擾民侵利,大臣就不能坐觀,大學士劉健、謝遷、李東陽一時進諫,“不報”。
閣臣們累諫不聽,尚書張升、御史王渙以及南京給事御史李光翰等人紛紛上章論諫,亦不聽。直到負責星象觀察的楊源拿“星變”來說事,表示這幾個太監作害已經上乾天譴,明武宗才有所心動。
屢遭彈劾
朝廷官員得知這“八虎”引誘皇上遊樂,不顧朝政,內閣大學士劉健、謝遷、李東陽多次進諫,皇上都不聽。尚書張升等各級官員都紛紛上書論諫,皇上也不聽。五官監候楊源借星象有變上書諫言,皇上頗為心動。劉健、謝遷等又連連上書,請求誅殺劉瑾,戶部尚書韓文也率領一幫大臣支持。皇上不得已,便派司禮監太監陳寬、李榮、王岳到內閣,建議將劉瑾遣到南京居住。他們三次往返,劉健等人都不同意,尚書許進說:“做得過激會發生變故。”劉健不聽。王岳為人一向正直,與太監范亨、徐智都憎恨八虎,他將劉健等人的話都轉告了皇上,並且說閣臣的建議為是,劉健等人正在約韓文等九卿大臣到朝廷伏闕面爭,而吏部尚書焦芳趕緊報告了劉瑾。劉瑾非常害怕,連夜率馬永成等人圍著皇上哭泣,拜倒在地,皇上受到感動。劉瑾隨即說:“陷害奴才等人的是王岳,王岳勾結內閣大臣想限制皇上出入,所以先要把他們所忌恨的人除掉,況且飛鷹獵犬何損於國事?如果司禮監任用得人,這幫文官怎敢這樣!”皇上大怒,馬上命劉瑾掌司禮監,馬永成掌東廠,谷大用掌西廠,並連夜收捕王岳和范亨、徐智,發往南京充軍。第二天早上大臣們來朝見,將要伏闕請願,知道事情已變,於是劉健、謝遷、李東陽都請求辭職。皇上唯獨留下李東陽,而令焦芳入內閣。劉瑾又派人追殺王岳、范亨於途中,將徐智手臂打斷。這時是正德元年(1506)十月。
欺上瞞下
劉瑾得志後,便藉故將韓文革職,杖罰請求留用劉健、謝遷的給事中呂翀、劉郤和南京給事中戴銑等六人,御史薄彥徽等十五人,守備南京武靖伯趙承慶、府尹陸珩、尚書林瀚,都因傳遞呂翀、劉郤的奏疏而獲罪,陸珩、林瀚被勒令辭職,趙承慶被削去一半俸祿。南京副都御史陳春,御史陳琳、王良臣,主事王守仁,又因救戴銑等人而被貶職或杖打。劉瑾權勢日益囂張,他吹毛求疵地挑官員們的細微過失,四處派出校尉,遠近偵探,還不許別人相救說情,他於是專作威福,把親信宦官派往各邊塞鎮守。在敘大同功時,他提升官校達一千五百六十餘人,還傳聖旨給數百人授予錦衣官。《通鑑纂要》編成,劉瑾誣陷翰林編修官們抄寫不清,使他們都受到了譴責。而後他命文華殿書辦官張駿等人重抄,給予越級升官,張駿由光祿寺卿升為禮部尚書,其他有幾個被授予高級京官,甚至連裝潢工匠雜役之人也得以授官。他創用枷法,給事中吉時,御史王時中,郎中劉繹、張瑋,尚寶卿顧璇,副使姚祥,參議吳廷舉等人,都被抓住小錯,枷到快死了才解下枷鎖,遣去戍邊,其他被枷死的無數。錦衣衛獄中關滿了囚徒。他討厭錦衣衛僉事牟斌善待囚犯,將他杖打並不準他再出來做官,府丞周璽、五官監候楊源被杖打至死。楊源就是當初借星象有變上書諫言,請加罪給劉瑾的那位。劉瑾每次奏事,總是趁皇上正在玩遊戲的時候。皇上心煩他,趕緊揮手讓他走開,說“:我用你乾什麼?別來攪我!”從此劉瑾便獨斷專行,不再匯報皇上。
黨同伐異
二年(1507)三月,劉瑾召集群臣,讓他們都跪到金水橋南,然後宣布奸黨名單。大臣則有大學士劉健、謝遷;尚書則有韓文、楊守隨、張敷華、林瀚;各部屬官則有郎中李夢陽,主事王守仁、王綸、孫磐、黃昭;詞臣則有檢討劉瑞;言官則有給事中湯禮敬、陳霆、徐昂、陶諧、劉郤、艾洪、呂翀、任惠、李光翰、戴銑、徐蕃、牧相、徐暹、任良弼、葛嵩、趙士賢,御史陳琳、貢安甫、史良佐、曹閔、王弘、任諾、李熙、王蕃、葛浩、陸昆、張鳴鳳、蕭乾元、姚學禮、黃昭道、蔣欽、薄彥徽、潘鏜、王良臣、趙佑、何天衢、徐珏、楊璋、熊卓、朱廷聲、劉玉等,都是海內號稱為忠誠正直的人。他又令六科官員寅時入朝工作,酉時退朝下班,使他們得不到休息,藉以懲罰他們,他下令不要動輒便給文臣誥封,對文官要嚴加約束。寧王朱宸濠圖謀不軌,賄賂劉瑾請求重給護衛。劉瑾給了他,使朱宸濠得以實施造反陰謀。劉瑾不學習,每逢批答章奏文書,都拿回自己家中,與妹夫禮部司務孫聰、華亭奸猾之徒張文冕一起商議決定,辭句都很粗俗冗長,之後焦芳為他潤色,而李東陽唯有點頭而已。
權擅天下
劉瑾利用權勢,肆意貪污。他勸武宗下令各省庫藏盡輸京師,從中貪污大量銀兩。他公然受賄索賄,大搞錢權交易。各地官員朝覲至京,都要向他行賄,謂之“見面禮”,動輒白銀千兩,有的高達五千兩。有人為了行賄,只好貸於京師富豪,時人稱為“京債”。凡官員升遷赴任,回京述職,都得給他送禮。此外,他還派親信到地方供職,為其斂財。
那時候,劉瑾權傾天下,任意作威作福。有個犯人溺水死了,他便將御史匡翼判罪。他曾向學士吳儼索取賄賂,得不到,又聽信都御史劉宇的讒言,恨御史楊南金,便借考核外官之機上書將兩人中傷,撤了他們的職。授播州土司楊斌為四川按察使,令家奴的夫婿提督山東學政。自公侯勛臣外戚以下,都不敢與他分庭抗禮,每次私下謁見劉瑾,都相繼跪拜。臣民所上的章奏,先具紅皮揭帖投給劉瑾,稱紅本,然後交通政司,稱白本。章奏都稱他為劉太監而不書其名。都察院上奏獄案時,誤寫了劉瑾的名字,劉瑾怒罵他們,都御史屠氵庸率領下屬下跪道歉,這才罷了。他派使者察核邊防倉儲,都御史周南、張鼐、馬中錫、湯全、劉憲,布政使以下官員孫祿、冒政、方矩、華福、金獻民、劉遜、郭緒、張翼,郎中劉繹、王藎等人,被新罪舊罪一起算,逮入獄中,罰補邊糧,劉憲竟死於獄中。他又檢察鹽稅,杖打巡鹽御史王潤,逮捕前鹽運使寧舉、楊奇等人。檢察內甲字型檔時,將尚書王佐以下一百七十三人貶職。他又創罰米法,凡是曾忤逆過他的人,都被罰發米輸邊。原尚書雍泰、馬文升、劉大夏、韓文、許進,都御史楊一清、李進、王忠,侍郎張縉,給事中趙士賢、任良弼,御史張津、陳順、喬恕、聶賢、曹來旬等數十人都被破家,死了的人還要拘押其妻兒。
這年夏天,科道有匿名信詆毀劉瑾的所作所為,劉瑾假傳聖旨召集百官,讓他們跪到奉天門下,劉瑾站在門口左邊責問群臣,到傍晚時將五品以下官員全部投進監獄。第二天,大學士李東陽出面相救,而劉瑾也稍稍聽說這信是宦官寫的,這才釋放了諸臣。但主事何錢、順天府推官周臣、進士陸伸已經中暑死了。那天天氣酷熱,太監李榮給群臣吃冰鎮瓜片,劉瑾很討厭他。太監黃偉非常氣憤,對群臣說:“信上所說的都是為國為民的事,是誰寫的就挺身承認,哪怕死了也不失為好兒男,幹嘛冤枉連累別人!”劉瑾大怒,當天就勒令李榮閒住,將黃偉逐往南京。當時東廠、西廠偵緝人員四出,道路上人心惶惶。劉瑾又設立內行廠,它尤為殘酷,借法律細微之處傷人,被害者沒有能保全的。他又把在京客居和傭工的人全部驅逐出去,令寡婦全部再嫁,停殯還不下葬的將其焚燒掉,以致京城紛擾,幾乎釀出禍亂。都給事中許天錫想彈劾劉瑾,卻不勝恐懼,懷裝奏疏,上吊自殺了。
這時候,內閣焦芳、劉宇,吏部尚書張彩,兵部尚書曹元,錦衣衛指揮楊玉、石文義,都是劉瑾的心腹。他更改舊制,命令天下巡撫入京接受敕令,給他獻賄。延綏巡撫劉宇不到,被逮入獄。宣府巡撫陸完晚到,幾乎得罪,獻賄後,才令他試職理事。都指揮以下請求升遷的,劉瑾片紙書上“某授某官”,交給兵部,兵部即奉命執行,不敢再奏告皇上。邊防將領犯了法,只要獻給賄賂,即可不問,有的反倒獲得升遷。他又派遣黨羽丈量邊塞屯地,責罰和索求都很苛刻。邊防軍不堪忍受,焚燒了公署,鎮守大臣勸解,才平息下來。給事中高淓到滄州丈量,彈劾懲治了六十一人,甚至還彈劾了他的父親高銓來取媚於劉瑾,劉瑾又因謝遷的緣故,命令餘姚人不得授予京官。因占城國使者亞劉謀反一案,便裁減江西鄉試名額五十名,並像餘姚一樣禁止授給京官,原因是焦芳討厭彭華。劉瑾又擅自將陝西鄉試名額培加到一百名,還為焦芳將河南的名額增加到九名,以優待家鄉的讀書人。這年,皇上大赦天下,但劉瑾仍施行嚴刑峻法。刑部尚書劉瞡沒做任何彈劾,劉瑾臭罵他,劉瞡害怕了,便彈劾屬下王尚賓等三人,劉瑾這才高興了。給事中郗夔核實榆林功績,害怕不合劉瑾心意,上吊而死。給事中屈銓、祭酒王雲鳳請求將劉瑾所辦的事編成冊,寫進國家法令。
納賄自肥
劉瑾原來急於索賄,凡官員入京朝見、出使,對他都有豐厚的貢獻。給事中周鑰辦事回來,因無金自殺。其黨徒張彩說“:如今天下所饋送給您的,並不都是私財。他們往往先在京師借貸,回去後再拿府庫金錢來償還。您何必斂怨恨而遺下禍患呢?”劉瑾贊同他的意見。正好御史歐陽雲等十餘人照老規矩來獻賄,劉瑾全部揭發了他們,使他們都獲了罪。他於是派給事中、御史十四人分道巡察,有關官員都爭相聚斂錢財來填補府庫。派出的人都迎合劉瑾的心意,專務打擊,他們彈劾尚書顧佐、侶鐘、韓文以下數十人。浙江鹽運使楊奇已死,但還拖欠稅額,其孫女竟被出賣。而給事中安奎、潘希曾,御史趙時中、阮吉、張彧、劉子厲,因沒有提出重大彈劾案而被下獄。安奎、張..被枷到快死了,得李東陽上疏營救,才被釋放為民。潘希曾等人也被杖罰,忤逆者分別受到貶斥。他又假傳聖旨,抄原都御史錢鉞、禮部侍郎黃景、尚書秦紱的家。凡劉瑾所逮捕的,一家犯罪鄰里都被連坐,有的住河岸上的,便以河對岸的居民連坐。他屢興大獄,人民號哭喊冤,遍滿道路。《孝宗實錄》修成,參預纂修的翰林應當升遷,劉瑾厭惡這些翰林官一向對他不敬,便將侍講吳一鵬等十六人調往南京六部。
劉宇剛上任巡撫時,用萬金向劉瑾行賄,使劉瑾喜不自勝。後來劉宇又先後給了劉瑾幾萬兩銀子,結果一直升遷到兵部尚書的位子上。其他的官員多數是害怕劉瑾對自己打擊報復,於是各地官員進京朝拜述職時總是要向劉瑾行賄,叫做“拜見禮”。少的要上千兩,多的則五千兩。考察地方官時,竟有賄賂二萬兩銀子的。如果升官要立即使用重金“謝”劉瑾,叫做“謝禮”。
御史葛浩原來因為冒犯劉瑾,被杖責後貶為平民,劉瑾收下葛浩仇人的賄賂,找藉口又將葛浩押進京城,處杖三十。
悲慘結局
正德五年(1510)四月,武宗派都御史楊一清和八虎之一太監張永去平定安化王的叛亂。楊一清平定叛亂後與前來監軍的張永商討除劉大計。叛亂平定之後,太監張永利用獻俘之機,向武宗揭露了劉瑾的罪狀,揭發了劉瑾的十七條大罪。武宗不禁大吃一驚,命令將劉瑾抓捕審問。在李東陽的幫助下,明武宗最終動了殺心。第二天,武宗親自出馬,去抄劉瑾的家。從其家中查出金銀數百萬兩,並有偽璽、玉帶等違禁物。在劉瑾經常拿著的扇子中也發現了兩把匕首,武宗見狀大怒,終於相信劉瑾謀反的事實,下詔將劉瑾凌遲處死,並廢除劉瑾變法時的一切舉措。
主要成就
劉瑾變法
辛丑,兵科給事中屈拴,請頒行劉謹所定《見行事例》,按六部為序,編集成書,頒布中外,以昭法守。詔‘下廷臣議行。’”據《明史》記載,“廷臣奏瑾所變法,吏部二十四事,戶部三十餘事,兵部十八事,工部十三事,詔悉釐正如舊制。”如此看來,其措施大概涉及四部,包括人事、民事、軍事方面共85項措施。
具體措施
- 降賦稅,減輕農民負擔。“三月,甲辰,振浙江飢又停止本年應解雜款銀六萬兩以寬民力。
- 建立官員不定期考察制度,“己酉,詔吏部考察京宮不必以時。”為避免戰事發生時各鎮守將領擁兵自保或各自為戰。
- 邊防方面,“乃請仿王越、秦等故事,仍設文職大臣總制三鎮,鎮、巡以下皆受節制”。
- 修撰典籍,平衡科舉。組織編纂了《通鑑纂要》,調整各省的科舉錄取名額,增加西部地區陝西、河南、山西等地錄取人數,降低了江西錄取人數。
- 不拘禮法,革新風俗。如“令寡婦盡嫁,喪不葬者焚之”等,為時人所側目。
- 打擊官員失職和貪污腐敗,以獨特的“罰米例”,對失職官吏以罰米為單位的俸祿為手段,“丁末,工科給事中吳儀核寧夏、固原等處倉場秋坯虧折之數,劫歷任巡撫都仰史徐廷薄等十六人,侍郎碩佐及管糧郎中、副使、金事徐鍵等十八人,又通判董全等一百八十八人,又以馬價鹽課劫巡撫寧夏全都御史劉憲、巡撫陝西右副都御史楊一清及苑馬寺卿、全事、知府、間知及管屯衛宮十餘人,皆入罰米例,重者五百石,輕者三百石以下,致仕者半之。”又,“辛丑,給事中白思誠、御史儲珊等,復參遼東倉庫自弘治十五年至正德三年前後各任椰移虧折之數,遂及都御史王宗彝及郎中、給事中、御史等凡數十人。除病故者勿追,余俱各罰米輸邊,自一千石以下有差,其中所罰有至再至三者。”
人物評價
-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瑾朝夕與其黨八人者,為狗馬鷹犬、歌舞角斗以娛帝,帝狎焉。八人者: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其一瑾。瑾尤獪給,頗通古今,常慕王振之為人。至是,漸用事。
軼事典故
一日,正德天子親幸劉瑾私第,劉瑾慌忙接駕。天子步入中堂坐下,劉瑾俯伏叩頭,天子親手扶住。因是先帝歷用之人,賜他坐下,談論些時政。說了一會,便踱到書房中,各處閒玩。偶然在書里翻出一篇文字,題目是孝者所以事君也。天子潛心細玩,只覺言言忠良,字字剴切,不覺喜動天顏,及看到結股有一聯道:“一人作孝,萬邦赤子尊親。百職維忠,四誨英賢輔主。”便擊節嘆賞道:“忠臣孝子之言,豪傑丈夫之氣,何物之人,剛正如此。”便問劉瑾道:“此篇文字,誰人所作?”劉瑾跪奏道:“是臣兒子做的。”天子道:“你兒子多少年紀?有此通才,怎不出仕?”劉瑾道:“臣子才一十二歲,因是幼令,恐怕學業未精,不敢應考。”
天子驚道:“朕謂此種文字,定是老成宿學所構,不意得之稚年,豈非神童國瑞。可令他來一見。”劉瑾奏道:“臣子本當迎駕,恐怕童稚儀貌未恭,不敢輕見陛下。今既蒙聖召,便當呼來叩首。”如飛喚出劉化鳳到了面前。劉瑾先跪奏道:“臣子齠齔無知,未諳大體,望乞陛下矜宥。”天子道:“朕實憐才,何暇拘求細節。可速令他來見。”劉瑾便喚兒子叩頭俯伏。天子命他平身,劉化鳳便站起一邊。天子注目而視,見其天姿穎異,安稚不佻,便贊道:“好個名臣氣象。”因問:“這文字是你做的嗎?”劉化鳳跪答道:“果是小臣所構。”天子便問劉瑾道:“你是從小淨身,如何有此幼子,定是螟蛉的了。”劉瑾見兒子在前,跪伏於地,不敢回奏。無奈天子偏生問了又問,必要窮究根源。劉瑾料隱不過,恐觸聖怒,只得應道:“臣子實是螟蛉的。”天子道:“他那裡出身,是誰家之子?”劉瑾道:“臣緣數年之前,奉先皇爺采木而回,在路上拾得此子,攜歸撫養。因非過繼承宗,故不知他蹤跡。”天子道:“豈有此理!大凡人家遺棄兒女,必因饑寒所迫,或因災禍逃亡,天性之情,不得已而拋棄。孰不冀有相見之日,自然詳寫姓名居址生年月日,藏之於身,再泯形跡,斷絕他日後歸宗之路。況且他若不知自己家世,雖兄妹為婚,父子相聞,亦有何辨,豈不至於綱常廢弛,恩誼斷絕。誠非細故,何可秘而不言?”劉瑾見天子見識如此明進,說話如此精嚴,嚇得戰戰兢兢,汗流夾背,那裡還敢不說。只得奏道:“當初有一件汗衫,上留血書字跡,臣因一時遺忘。今陛下問及,方才想起。但穢污之物,不敢瀆呈聖目。”天子道:“這須不妨,可速取來觀看。”劉瑾怎敢違拗,只得領命去取了。有詩為證:接木移花根本差,一般培植費年華。總然結子難為種,抵轉春來幾度花。——《炎涼岸》
天子驚道:“朕謂此種文字,定是老成宿學所構,不意得之稚年,豈非神童國瑞。可令他來一見。”劉瑾奏道:“臣子本當迎駕,恐怕童稚儀貌未恭,不敢輕見陛下。今既蒙聖召,便當呼來叩首。”如飛喚出劉化鳳到了面前。劉瑾先跪奏道:“臣子齠齔無知,未諳大體,望乞陛下矜宥。”天子道:“朕實憐才,何暇拘求細節。可速令他來見。”劉瑾便喚兒子叩頭俯伏。天子命他平身,劉化鳳便站起一邊。天子注目而視,見其天姿穎異,安稚不佻,便贊道:“好個名臣氣象。”因問:“這文字是你做的嗎?”劉化鳳跪答道:“果是小臣所構。”天子便問劉瑾道:“你是從小淨身,如何有此幼子,定是螟蛉的了。”劉瑾見兒子在前,跪伏於地,不敢回奏。無奈天子偏生問了又問,必要窮究根源。劉瑾料隱不過,恐觸聖怒,只得應道:“臣子實是螟蛉的。”天子道:“他那裡出身,是誰家之子?”劉瑾道:“臣緣數年之前,奉先皇爺采木而回,在路上拾得此子,攜歸撫養。因非過繼承宗,故不知他蹤跡。”天子道:“豈有此理!大凡人家遺棄兒女,必因饑寒所迫,或因災禍逃亡,天性之情,不得已而拋棄。孰不冀有相見之日,自然詳寫姓名居址生年月日,藏之於身,再泯形跡,斷絕他日後歸宗之路。況且他若不知自己家世,雖兄妹為婚,父子相聞,亦有何辨,豈不至於綱常廢弛,恩誼斷絕。誠非細故,何可秘而不言?”劉瑾見天子見識如此明進,說話如此精嚴,嚇得戰戰兢兢,汗流夾背,那裡還敢不說。只得奏道:“當初有一件汗衫,上留血書字跡,臣因一時遺忘。今陛下問及,方才想起。但穢污之物,不敢瀆呈聖目。”天子道:“這須不妨,可速取來觀看。”劉瑾怎敢違拗,只得領命去取了。有詩為證:接木移花根本差,一般培植費年華。總然結子難為種,抵轉春來幾度花。——《炎涼岸》
劉瑾雖貪婪專權,但頗有政治才能,也從未將國事當做兒戲。史載,劉瑾將奏章帶回私第後,都與他的妹婿禮部司務孫聰及華亭人張文冕商量參決,再由大學士焦芳潤色,內閣李東陽審核之後頒發,還是頗為慎重的。用事期間,他針對時弊,對政治制度作了不少改動,推行過一些新法。即所謂“劉瑾變法”。一說劉瑾於正德三年八月創罰米法,“自是忤瑾者,悉誣以舊事,入之罰米例中,中外文武無寧日矣”
親屬成員
養父:劉順
養子:劉化鳳
史書記載
《明史·卷三百十四·列傳第一百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