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少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省寧鄉縣
- 出生日期:1898年11月24日
- 逝世日期:1969年11月12日
- 主要成就: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
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人物生平,主要貢獻,人物紀念,人物評價,家庭成員,
人物生平
1922年從莫斯科回國,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工作。不久到江西省西北部的安源煤礦同李立三等領導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隨後任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代主任,主任。1925年在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上當選為全國總工會副委員長。此後在上海、廣州、武漢參加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和武漢工人民眾收回漢口英租界的鬥爭。
1927年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大革命失敗後,他先後在河北、上海、東北從事黨的秘密工作。
1930年夏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赤色職工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執行局委員,留在赤色職工國際工作。
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當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同年秋回國,任中共中央職工部部長、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 他在長期工作中逐漸認識到黨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工作應該實行深入民眾、長期隱藏、積蓄力量的方針,並曾對當時中共黨內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的“左”傾錯誤進行過某些抵制。
1932年冬進入位於江西省南部和福建省西部的中央革命根據地,領導職工運動,後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
1936年春赴華北,先後任中共中央代表、北方局書記、堅定地執行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政策,並對過去黨的秘密工作中的錯誤——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進行了系統的批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少奇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他在制定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針政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950年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作了《關於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
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並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報告,為新時期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規 定了方向。在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
1959年4月,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六十年代初期,中國的經濟發生了嚴重的困難,劉少奇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參與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使國民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從1963年到1966年,他先後到印度尼西亞、緬甸、柬埔塞、越南、朝鮮、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進行了友好訪問。
主要貢獻
劉少奇同志出生於湖南寧鄉一個農民家庭。在他的青少年時期,由於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欺凌和封建勢力的腐朽統治,中國已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正處在水深火熱的苦難之中,中華民族正處於救亡圖存的關鍵時刻。劉少奇同志從青年時代起就立下拯救民族於危難之中的遠大志向,積極投身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鬥爭,奮起回響五四反帝愛國運動,接受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走上探索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1920年,他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夏,他赴俄進入莫斯科東方大學,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堅信馬克思主義“確實是真理,確能救中國”;同年冬天,他由青年團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成為我們黨最早的黨員之一。從此,劉少奇同志就把畢生精力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他深愛的祖國和人民。
劉少奇同志是我們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的著名領袖和主要領導者,是黨的正確路線在白區工作中的傑出代表。建黨初期和大革命時期,他參與領導安源工人運動、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武漢工人奪回英租界的鬥爭。大革命失敗後,劉少奇同志堅持戰鬥在白色恐怖籠罩的上海、北平、天津、哈爾濱等地。他堅持從實際出發,獨立思考,善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同黨內“左”傾錯誤進行堅決鬥爭。他參加了中央紅軍長征,在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上堅定支持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正確主張。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後,黨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並派劉少奇同志前往民族救亡浪潮高漲的華北地區。他領導迅速恢復和發展了黨在華北地區的組織,成功實現黨在白區工作的歷史性轉變,鞏固和發展了黨領導的一二九運動的勝利成果。
劉少奇同志長期擔任我們黨的重要領導職務。1931年,他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43年3月,他任中央書記處書記、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此後20多年,他一直工作在黨中央領導崗位上,成為毛澤東同志的一位主要助手。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劉少奇同志代表黨中央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對毛澤東思想作出科學概括,提出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正是從這次代表大會起,我們黨在黨章中明確規定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在毛澤東同志赴重慶談判期間,主持制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適時作出“讓開大路,占領兩廂”的戰略部署,為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作出了卓越貢獻。解放戰爭時期,他以很大精力參與領導土地改革運動,指引億萬農民徹底擺脫幾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剝削壓迫,為我們黨領導人民奪取全國勝利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力量和民眾基礎。受毛澤東同志委託,劉少奇同志對新中國經濟構成和發展道路進行系統研究,提出比較完整的構想,為黨的七屆二中全會
繪製新中國建設藍圖作了重要理論準備。他領導建立華北人民政府,使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雛形。新中國成立前夕,他率領中共代表團訪問蘇聯,為建立新中國爭取了有力的政治支持和經濟援助。 劉少奇同志是新中國政治和經濟制度的創立者之一。新中國建立初期,他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他主持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悉心指導土地改革運動。他潛心研究合作社經濟問題,大力倡導農民組織供銷合作社,加強城鄉物資交流,對恢復國民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參與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主持起草並在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為新中國憲法制定和實施作出了奠基性貢獻。他是新中國第一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他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一個有偉大功效的制度”,“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統一意志,是人民代表大會和一切國家機關工作的出發點。”他先後主持召開5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體會議和109次常委會會議,用很大精力來建立健全這個嶄新的制度,其中包括建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視察制度,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對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作用,等等。他主持制定一大批重要法律,對新中國法律制度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劉少奇同志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一系列重大決策的制定和實施者之一。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他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他先後擔任黨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在籌備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他召開數十次座談會,為制定八大路線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黨的八大上,劉少奇同志代表黨中央所作的政治報告,科學分析社會主義社會制度基本建立後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明確指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強調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他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條件下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高度重視由分配和物質利益引發的人民內部矛盾,高度重視由官僚主義作風引發的乾群矛盾等問題,進行系統深入的調查研究,提出了許多重要見解。國民經濟調整時期,他回響毛澤東同志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號召,深入農村、工廠開展調查研究。他堅決支持和指導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正確方針,對面臨的困難作出清醒而充分的估計,提出戰勝困難的有力措施,為我國經濟走出困境、進入健康發展
軌道付出了大量心血。劉少奇同志對改革經濟管理體制提出許多指導意見,大力倡導試辦托拉斯,提出實行兩種教育制度和兩種勞動制度、改革物資管理流通體制,這些重要意見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前瞻性,反映了他的遠見卓識。 劉少奇同志是我們黨卓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黨的建設等領域作出許多理論建樹,留下數百萬字的著作,深入總結和提煉我們黨治黨治國的重要經驗,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大理論貢獻。在劉少奇同志的理論貢獻中,尤為突出的是關於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
劉少奇同志十分重視黨的建設,是黨內公認的黨建理論家。他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論黨》、《論黨內鬥爭》等都是黨建理論的重要著作。他指出:“任何一個政黨,任何一個政府,必須取得絕大多數人的擁護、贊成,才能鞏固。”“我們要信任民眾,民眾才會信任我們。”“一切工作都要走民眾路線,都要有民眾觀點。”他認為:“嚴格地按照民主集中制辦事,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方法,是一種執行民眾路線的工作方法”,“黨的集中制是建立在民主基礎上的”,“只要我們堅持民主集中制,我們就有可能少犯錯誤”。他強調,中國共產黨要求自己的黨員緊密結合黨的階級性質、最高理想、當前任務,在革命的實踐中努力加強個人的思想、品德、作風修養,努力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自覺地改造主觀世界,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同中華民族的優良思想道德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一個人要求得進步,就必須下苦功夫,鄭重其事地去進行自我修養”,“而這種修養和鍛鍊的唯一目的又是為了人民,為了革命的實踐”。他還強調:“共產黨員的黨性鍛鍊和修養,是黨員本質的改造。”“一切黨員必須執行黨的政策和決議,積極參加黨所領導的革命運動,嚴格地遵守黨的紀律,對於黨內黨外一切損害黨的利益的現象必須進行鬥爭。”這些重要思想,對於今天我們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仍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劉少奇同志對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他強調,我們應該學會自己走路,應該根據中國的特點,採取適合中國情況的方法來進行建設。他強調,經濟建設是國家和人民的中心任務;“社會主義經濟既有計畫性,又有靈活性、多樣性,豐富多彩”;要用經濟的辦法來管理經濟,黨和政府“管計畫、平衡、仲裁、監督、思想政治工作。生產由公司、工廠去經營”;生產資料可以作為商品進行流通,要充分利用自由市場,利用價值規律來調節生產。他認為,“以農業為基礎來發展我國國民經濟,是我們的一個根本方針”;農村生產和分配的單位不能太大,如果生產關係跑到生產力的前頭就會破壞生產力,主張在農業生產中實行同產量聯繫起來的責任制。他指出:“科學上的真理是愈辯愈明的,藝術上的風格是必須兼容並包的。”“文化、教育、科學、衛生事業的發展,必須同經濟建設的發展相適應。”劉少奇同志在探索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形成的這些思想理論觀點,是非常寶貴的財富,至今仍然有著重要啟示意義。
不幸的是,劉少奇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殘酷迫害,不幸蒙冤致死。在最艱難的時刻,他仍然以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度責任感,向中央建議“儘早結束‘文化大革命’,使國家少受損失”,並堅信“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為劉少奇同志平反昭雪,並高度評價了他的光輝一生。劉少奇同志的英名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緊密相連。
人物紀念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是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劉少奇而修建的。位於劉少奇故鄉湖南省寧鄉縣花明樓鄉。1984年籌建,1988年開放。館內有8個展室、1個聲像廳和2個懷念亭,主體建築3100平方米,陳列面積約為900平方米。有藏品3000多件,其中劉少奇生前使用過的遺物近800件,另有反映劉少奇生平業績的照片1000餘張。
百科數字博物館
2012年5月,劉少奇同志紀念館進行了數位化建設,與中文百科合作共建了百科數字博物館中的劉少奇同志紀念館。該數字博物館將可以線上體驗劉少奇同志紀念館的36件一級文物和93件二級文物,如劉少奇的黑色毛料制服、劉少奇用過的放大鏡、劉少奇用過的棕黃色牛皮箱、劉少奇用過的望遠鏡、劉少奇用過的地球儀等。
人物評價
劉少奇同志幾十年如一日,為黨的鞏固和發展,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勝利,為反帝反殖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展,進行了不懈的鬥爭,建立了不朽的功績,贏得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愛戴和尊敬。
劉少奇同志是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他一貫重視理論和實踐的統一,勤於調查研究和總結經驗,並且善於把實踐經驗提到理論高度。他對我們黨的建設,對我國工人運動和黨在白區的工作,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有重要的建樹。他在這幾方面提出的理論觀點和思想原則,是黨和人民幾十年英勇奮鬥的經驗結晶,是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組成部分。
劉少奇同志為把我們黨建設成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黨,為捍衛黨在思想上和組織上的純潔,為鞏固和發展黨的隊伍,為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為確立黨的生活的基本準則,為加強黨和民眾的聯繫,付出了畢生的精力。他首先提出“毛澤東思想”的概念,並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進行了有力的宣傳。他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書和其他關於黨的建設的著作,教育了全黨的廣大黨員,是我們黨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劉少奇同志長期以來,是我國工人運動的主要領導者和組織者之一。他善於把黨的政治任務同工人民眾的切身利益緊密結合起來,組織民眾進行有成效的鬥爭。
他在我國早期職工運動中竭力倡導的重視工會組織作用、提高職工民眾覺悟、關心廣大工人切身利益的思想,至今仍然具有指導意義。
劉少奇同志主張在民眾工作中儘可能地利用公開合法手段,利用敵人內部矛盾,爭取同盟者,並且注意根據民眾的覺悟程度,採取適當的鬥爭方式,以保存和發展黨在白區的革命力量。他的這些正確主張當時雖然受到壓制和詆毀,但是抗日戰爭前夕他關於白區工作的經驗總結,卻受到了全黨的重視,並且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白區工作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劉少奇同志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內幾次重大政治路線鬥爭中,堅持了正確的立場。
同任何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都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錯誤一樣,劉少奇同志在工作中也有某些缺點和錯誤,但他總是忠實地執行黨中央制定的路線和對內對外的政策,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民眾路線和民主集中制。
劉少奇同志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共產黨員。
劉少奇同志一貫重視研究馬列主義理論。他善於根據理論原則,聯繫實際,周密考察、具體分析問題,具有政治上的遠見卓識。我們要學習他這種理論和實踐統一的科學態度。
劉少奇同志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他強調國家主席是人民的勤務員,革命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任何崗位上都應該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對於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他總是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勇於糾正,勇於承擔責任。在遭受林彪、江青一夥殘酷迫害、處境異常艱難的時候,他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革命信念。我們要學習他這種對黨對人民無限信任的革命品質。
劉少奇同志言行一致。他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對廣大黨員提出的黨性鍛鍊的要求,自己都以身作則地實踐了。他不隱瞞自己的觀點,敢于堅持真理,抵制錯誤。他從來都把自己放在組織之中,尊重集體領導,服從組織決定。我們要學習他這種堅持原則、嚴守紀律的革命風格。
劉少奇同志在對敵鬥爭中機智沉著,立場堅定。他兩次被反動統治階級逮捕,都堅貞不屈。在革命緊急關頭,他總是不避艱險,到最困難的地方去,挑最重的擔子。
家庭成員
劉少奇一生共養育了9個子女。其中何葆貞烈士留下二男一女,即長子劉允斌、長女劉愛琴、次子劉允若;王前留下一男一女,即次女劉濤、三子劉允真;王光美生育有一男三女,即三女劉平平(王晴)、四子劉源、四女劉亭亭、五女劉瀟瀟。右圖為1949年8月,劉少奇在莫斯科同劉允斌(右一)、劉愛琴(左一)及朱德的女兒朱敏(右二)合影。
劉允斌,劉少奇長子。1924年生於江西萍鄉安源煤礦,原籍湖南寧鄉。在湖南寧鄉炭子沖老家長大。1938年,被接到延安,進入延安保育國小就讀。1939年,和妹妹劉愛琴一起赴蘇聯,進入莫斯科莫尼諾國際兒童院學習。1940年入蘇聯十年制中學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夏,考入莫斯科鋼鐵學院學習。1946年,考入莫斯科大學化學系,學習核放射化學專業。其間擔任中國留蘇大學生同鄉會會長。右圖為劉允斌舊照。 | |
1949年夏,與受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委託秘密出訪蘇聯的父親劉少奇相逢。1952年,考取莫斯科大學化學系研究生,繼續攻讀核放化專業。同年,與俄羅斯的瑪拉-費拉托娃結婚。1955年,獲得副博士學位。此時接到劉少奇的來信,信中說“祖國和人民民等待著你的歸來。在個人利益和黨的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我相信你一定能無條件地犧牲個人的利益而服從黨和國家的利益。”後進入莫斯科大學化學研究所擔任高級研究員。左起:長子劉允斌、兄長劉雲庭、劉少奇、女兒劉愛琴、劉雲庭的兒子。 | |
1957年10月,回到北京。在國家二機部所屬中國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62年,調到內蒙古包頭市郊外的202廠,組建中國原子能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並擔任主任,負責新型熱核材料的研製工作。右圖為劉允斌與妻子瑪拉·費拉托娃及兩個孩子的合影。 | |
文化大革命中受父親牽連,被誣蘇聯間諜受迫害。1967年11月21日被批鬥,實在不能忍受精神和肉體的殘酷折磨,當晚9時左右在包頭臥軌自殺。1978年得以平反,恢復了中共黨員和核化學專家的名譽。右圖為劉允斌與劉少奇合影。 | |
劉愛琴,劉少奇長女。1927年生於湖北漢口,女,原籍湖南寧鄉。出生後即交給漢口一工人家庭撫養,曾當過童養媳。1938年由黨組織找回延安,與父親團聚。1939年和哥哥劉允斌一起赴蘇聯,進入莫斯科莫尼諾國際兒童院學習。1940年,進入蘇聯十年制學校讀書。圖為劉少奇與兒子劉允斌,女兒劉愛琴在一起。 | |
劉愛琴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文化大革命中,父親受到迫害致死,哥哥被污衊為裡通外國的特務,受到批鬥和殘酷折磨,逼迫臥軌自殺,弟弟也被捕入獄,她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押往農村勞動改造,丈夫逼迫與她離婚。1979年得以平反。先後在河北師範大學、北京中國人民警官大學擔任俄語教師、副教授。曾獲全國婦聯授予的“三八紅旗手”光榮稱號以及公安部授予的人民警察一級金盾榮譽獎章。圖為老年劉愛琴。 | |
劉允若,劉少奇次子。1930年生於上海,原籍湖南寧鄉。1933年冬,母親何葆貞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義後,開始流浪。1946年回到劉少奇身邊,進入延安保育國小和延安中學學習。1947年先後入賀龍中學和邊區聯合中學學習。1949年入北平101中學。1954年畢業於北京四中,1965年跟隨劉少奇秘書劉振德一同到河北農村參加四清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67年1月被捕入獄,關押在北京市半步橋監獄。1974年12月釋放。1977年因病在北京逝世。圖為1950年7月,劉少奇同兒子劉允若在北京玉泉山留影。 | |
劉濤,劉少奇女兒。1944年10月生於延安,1959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女附中。1962年考入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196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文化大革命中參加造反運動,在江青的威逼下,根據生母王前的口述和弟弟劉丁一起寫了一份所謂“揭露”父親劉少奇的大字報。1968年以“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身份被分配到北京鐵道分局承德車輛段當工人。1972年10月調到北京車輛段工作。1979年以後,曾以“清子”署名在報刊上發表詩作,並以《涅磐》為書名結集出版。現退休居北京。圖左起:亭亭,劉愛琴,王光美,劉濤。 | |
劉丁,劉少奇兒子。又名劉允真。1946年7月生於延安。原籍湖南寧鄉。1949年隨父親進入北京,從小受到父親的嚴格教育。父親劉少奇曾叮囑:“你們不能以高級幹部子女的身份自居,不能搞特殊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先想自己做得對不對。”1962年從北京101中學畢業,1966年下放到北京郊外的八達嶺延慶山區教書。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回到北京,在國家科學技術協會工作。改革開放後,曾到廣西等地從事經濟管理工作。1996年回到湖南長沙,擔任長沙市商業銀行北區支行副行長,直到退休。右圖為劉丁近照。 | |
劉平平,劉少奇女兒。又名王晴。1949年5月生於北京,原籍湖南寧鄉。幼年入北京實驗國小、北京師大女附中學習。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關進少管所。後被發配到解放軍濟南軍區軍馬場,在醬油坊做醬油。期間自學大學課程,以及與食品工業有關的科學知識。後到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工作。1980年,赴紐約大學深造。1984年獲理學學士學位。1985年獲營養科學碩士學位。右圖為1990年代中期,劉平平(王晴)在上海拍的照片。 | |
後考入哥倫比亞大學並獲營養教育碩士和博士學位。期間在美國《人類生態》等雜誌上發表《中國城市母奶餵養下降趨勢分析》、《經濟社會發展與缺奶綜合症》等論文,其中後文獲得1985年全美婦女農業與園藝優秀論文獎。1986年底回國,擔任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副所長。1988年,晉升為副研究員,北京市食品研究所所長。後榮獲“北京市勞動模範”和“三八紅旗手”的光榮稱號。右圖為劉平平在家中留影。 | |
1991年調國家商業部(後來的國內貿易部、商務部)任科技質量司副司長。1995年任該司司長。並當選為北京市人大代表。同時,兼任中國營養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烹飪學會理事。圖為劉平平和王光美在廣州。左二為劉平平。 | |
右圖為王光美與劉平平合影。 | |
劉源,劉少奇兒子。1951年生於北京,原籍湖南寧鄉。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13歲進入中南海警衛部隊當列兵。後晉升為上等兵,並獲“特等射手”和“五好戰士”的光榮稱號。1968年插隊到山西省山陰縣白坊村參加農業生產勞動。1975年回到北京,在北京起重機廠當鉚工。1977年考入北京師範學院歷史系。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到河南省新鄉縣七里營公社(鄉),任公社管委會副主任。1983年任新鄉縣副縣長、縣長。1985年到中共中央黨校學習,結業後任鄭州市副市長,主管城市建設和工業交通。右圖為青年劉源舊照。 | |
1988年任河南省副省長。1992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水電指揮部政委。同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7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總部副政委。2000年晉升中將軍銜。第十七屆中央委員。2003年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政委。2009年7月20日,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向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政委劉源頒發晉升上將軍銜命令狀。2011年1月19日起任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右圖為劉源上將與剛晉升為少將的毛新宇合影。 | |
劉亭亭,1952年生於北京,女,原籍湖南寧鄉。劉少奇女兒。曾入北京實驗第二國小、北京師範大學女子附中就讀。1968年到北京維尼倫廠當工人。1971年調到北京儀器儀表廠。1977年調到外交部所屬的世界知識出版社當編輯。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外文系。1981年赴美國波士頓大學國際關係系學習。畢業後考入哈佛大學商學院,1985年獲哈佛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又入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深造。1985年就職於美國洛克菲勒公司。1989年回國。1991年起,先後創辦“香港聯亞集團有限公司”和“中貿聖佳國際拍賣公司”,並擔任董事。 | |
劉瀟瀟,劉少奇小女兒。又名小小。1960年生於北京,女,原籍湖南寧鄉。曾入北京北長街國小、北京161中學學習。1967年因文化大革命被託付給阿姨,離開中南海,與父親永別。劉源回憶:文化大革命中父親和母親受到最慘烈的批鬥時,“爸爸不得不作最壞的準備。唯一使他放心不下的一件的家事,就是最小的女兒小小。常念叨著:小小該上學了,該上學了。”1979年考入北京大學生物學系。1980年考入上海同濟大學留德班學習。1981年進入德國波恩大學和卡樂斯堡工學院攻讀生物遺傳工程學。1987年獲生物工程碩士學位。 | |
十年動亂伊始,劉少奇夫婦最放心不下6歲的小小。右圖為1966年秋,劉少奇、王光美和女兒小小在中南海福祿居。 | |
右圖為劉少奇與小女兒小小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