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敵後抗日根據地
- 背景:抗日戰爭
- 時間:1938年
- 國家:中國
- 區域:晉察冀綏 晉冀魯豫陝甘寧蘇浙皖
敵後抗日根據地是指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建立的反抗日本占領軍的統治而建立的根據地。1937年11月聶榮臻在山西五台山創立了中國第一個...
晉西北抗日根據地晉察冀邊區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敵後創建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位於華北北部,包含以山西、察哈爾、河北三省交界地為中心的晉、察、冀、熱、遼...
抗日根據地,指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建立的反抗日本占領軍的統治而建立的根據地。1937年11月聶榮臻在山西五台山創立了中國第一個抗日...
為了鞏固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指示各根據地深入貫徹減租減息政策。黨中央1941年1月28日作出的《關於抗日根據地土地政策的決定》和2月4日發出的《關於如何執行土地...
華南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1938年到1945年間領導華南人民創建的為反抗日本占領軍的統治而建立的根據地。主要由東江、瓊崖兩根據地組成。自1938年至1944年春,兩...
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根據地教育,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進行抗日戰爭,在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所作的...
浙東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抗日根據地之一。位於浙江東部杭州灣兩岸,滬杭甬(寧波)之間,東臨東海,南達東陽、寧波公路一線,西跨浙贛路金蕭線兩側,...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包括太行、太岳、冀魯豫、冀南四個區。1938年5月,一二九師主力進入冀南,徐向前首長親手建立冀南抗日根據地。8月20日...
蘇北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由劉少奇、陳毅、粟裕等將領在淮(陰)海(州)、鹽(城)阜(寧)等地區建立的抗日據點。它是聯結華北八路軍和南方新四軍的重要樞紐。蘇北...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於敵後開創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也是當時各敵後根據地建設的模範。地處同蒲路以東,正太、石德路以北,張家口、多倫、...
從1944年開始,黨領導的各敵後抗日根據地軍民對日、偽軍發起局部反攻。晉西北區軍民在春季、秋季攻勢中先後進攻靜樂、交城、忻縣等地區的日、偽軍,開闢了大片新的...
1937年10月23日,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委員聶榮臻奉命率獨立團、騎兵營及另兩個連約2000人,開創以五台山為中心的敵後抗日根據地。...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之一。1937年10月,聶榮臻率八路軍一一五晉察冀邊區師部分以五台山為中心開闢晉察冀根據地。後發展為包括山西、河北、...
淮南抗日根據地由原皖東抗日根據地演變而來,它位於安徽省東部和江蘇省西部,東起運河,西至淮南路、瓦埠湖,北抵淮河,南瀕長江,津浦路縱貫其間。中淮南抗日根據地...
本書源於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持,由北京電視台《檔案》欄目組特別製作的大型紀錄片《砥柱中流:偉大的敵後抗戰》。通過近兩萬公里的行程,探訪全國18個抗日根據地舊址,...
1938年,陳毅、粟裕率領新四軍進入蘇南敵後,開創了茅山抗日根據地,並使之成為新四軍在華中敵後創建的重要根據地之一。...
共產黨成為敵後游擊戰的重要力量。至1940年7月,共產黨已發展至近40餘萬人,並擁有約1億人口的抗日根據地和近200萬的民兵組織。1940年8月1日,日本政府公布《基本...
以河南省確山縣竹溝地區和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七里坪、應城縣湯池地區為基點,發展黨的組織和抗日武裝,創建了以湖北、河南、安徽三省邊界地區為主要部分的敵後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