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屋村(廣東省東莞市萬江街道滘聯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0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屋村,位於廣東省東莞市萬江街道西北部,距萬江街道中心約5.2千米。相鄰自然村有謝屋村和西田村,西連東鵬學校,北鄰永安消防器材廠。始建於清朝,有劉、胡、蘇3姓聚居,因劉姓人多,故名劉屋村;曾因名人多而名集賢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屋村
  • 地理位置:廣東省東莞市萬江街道
歷史沿革,人口,社會經濟,歷史文化,代表性人物,

歷史沿革

清末,屬東莞縣中堂司。1948年,屬第六區西蘆鄉。1957年,屬中堂區;1959年,屬萬江人民公社滘聯生產大隊;1983年,屬萬江區滘聯鄉;1986年,屬東莞市萬江區街道滘聯管理區;1990年,屬萬江區街道滘聯行政村;2003年,屬萬江街道滘聯社區。
世居村民有劉、胡、蘇3姓,以劉姓為主。

人口

2015年末,戶籍人口211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97人;80歲以上5人,最年長者97歲(女)。外來暫住人口65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3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社會經濟

傳統生產經營以農業為主,主種水稻、香蕉,養殖塘魚,後逐漸轉變為多種經營,養豬、養高產魚。工副業有前進場和立新廠兩大類型:前進場管理林業、豬場、漁塘組;立新廠管理工廠企業,最早的工廠是輕木廠,1957年之後,發展修船廠、草織廠、葵藝廠、磚廠、建築隊等。
1984年,劉屋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發展集體經濟和民營企業,集體企業有磚廠、針織廠、股份制水泥廠與供水廠等。集體廠房出租或被承包。2015年,經營行業涉及服裝輔料、電子、食品、包裝等。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村內有三級古樹水蓊、細葉榕、杧果、龍眼和秋楓共13棵。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龍船飯、粉果、糕點、煎堆、麻糊和冬團等。
20世紀80年代末通電,1993年通自來水,90年代末通電話,2000年初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通網際網路。村中有國小1所。

歷史文化

村內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存有8座。有民國時期建的青磚房,磚木石結構,青磚牆體,正門門框、勒腳以紅砂岩石砌築,紅砂岩門匾。
集賢里,青磚貼瓷片牆體,檐下有彩繪壁畫裝飾,正門上方嵌“集賢里”匾額。村內有副進士碑、恩科碑,分別立於清鹹豐二年(1852年)、清光緒二年(1876年),均保存於集賢里內。通德古橋,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修建,保存完好,仍在使用。劉屋大隊部經過修復,成為博物館。
村內有2座土地廟。

代表性人物

該村代表性人物有秀才劉黎閣、劉瓊訪,副進士劉大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