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崗二村,位於龍崗街道西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千米。相鄰自然村有龍溪村、嚇崗一村、劉屋村。始建於明萬曆後期,李姓先祖從南頭古城遷移至此建村。因位於小山窩頭下面,與“上崗”(邱屋村)相對應而取名嚇崗二村;曾用名田螺村。該村地處丘陵地帶,周邊有八仙嶺山,海拔120米;南約河位於村東;附近有牛坳水庫。現村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原地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嚇崗二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南聯社區
- 地理位置:龍崗街道西部
明清時期,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龍崗公社;1983年7月,屬龍崗區;1986年10月,屬龍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鎮;2004年,屬龍崗街道南聯社區。世居村民主要為李姓,早年由河南經福建上杭大田遷至廣東梅縣下溪南,後遷至今淡水埔仔鎮;輾轉於明萬曆後期由南頭古城遷至此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110人,其中男性43人,女性67人;80歲以上4人,最年長者95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02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40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5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2人,居住在加拿大。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薯類,養豬、鴨、雞等。改革開放後,村集體開始興建廠房,招商引資辦企業。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村集體興建大樓作為集體物業對外出租。村民個人以私宅出租、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糖環、煎堆、圓隴粄,清明節的茶果,冬至的蘿蔔茶果,十月朝的糍粑,還有婚慶食品喜板等。每年清明節,村民做艾粄。將糯米粉和白砂糖倒入盆中待用。艾葉洗淨後,放入鍋中慎軟,趁熱碾碎攪成糊狀,立即倒入糯米粉中。用筷子翻攪將艾糊和糯米粉混勻再加入粘米粉拌成絮狀。取一小團搓圓後捏成薄餅狀,包入餡料(花生、芝麻等),收好口,在蒸鍋中放塊植子樹葉墊底防粘。將包好的艾團放入蒸鍋擺放整齊,冷水入鍋蒸20分鐘左右即可食用。立冬後,村民開始釀香腸。採用豬前腿肉,處理好豬小腸。準備香腸斗、筷子、針、繩子。豬肉絞碎,加五香粉、鹽、燒酒拌勻。拌好料的肉通過香腸斗,用筷子灌入豬小腸,曬乾即成。龍崗路、碧新路、鵬達路、南聯路經過該村。20世紀50年代初通電,1993年通電話,1993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90年代通自來水,90年代末通網際網路。
村中有垃圾轉運站,一天清掃垃圾兩次。居民小組辦公樓中有黨員活動中心。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無存。村中保留有傳統“做年”的習俗。俗語有“年廿八,洗邋遢”,是指臘月二十八村民進行大掃除,包括理髮、洗澡等,以煥然一新的面貌來迎接新年。除夕這一天洗“大吉水”、穿新衣、發紅包,“大吉水”裡面有柚子樹葉、桔子皮、“旺草”等,寓意大吉大利。正月初一忌諱動刀殺生,要吃齋。正月初二稱為“開年”,要用生猛鯉魚祭拜,家家戶戶都對這一天很重視,尤其經商的人家,希望有餘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