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機會

創業機會

創業機會主要是指具有較強吸引力的、較為持久的有利於創業的商業機會,創業者據此可以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並同時使創業者自身獲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創業機會
  • 外文名: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 意義:預期能夠產生價值的清晰的目的
  • 特徵數量:4
  • 具體表現:4
  • 意義:指導創業者的思想建設
概念,變化就是機會,把握機會,尋找機會要點,定義,特徵,來源,識別,

概念

個人投資創業要善於抓住好機會,把握住了每個稍縱即逝的投資創業機會,就等於成功了一半。怎樣發現創業的機會。新興行業發展的空間大,為了方便廣大投資者,許多電視欄目也會向大家推薦一些項目,那些被中央電視台展播的行業或者項目優勢都比較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變化就是機會

環境的變化,會給各行各業帶來良機,人們透過這些變化,就會發現新的前景。
變化可以包括:(1)產業結構的變化;(2)科技進步;(3)通信革新;(4)政府放鬆管制;(5)經濟信息化、服務化;(6)價值觀與生活形態化;(7)人口結構變化。以人口因素變化為例,可以舉出以下一些機會:
a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障用品;
b為獨生子女服務的業務項目;
c為年輕女性和上班女性提供的用品;
d為家庭提供文化娛樂用品

把握機會

隨著科技的發展,開發高科技領域是時下熱門的課題,例如美國近年來設立的風險性公司中電腦占25%、醫療和遺傳基因占16%,半導體、電子零件占13%、通信占9%。但是,公司機會並不只屬於“高科技領域”。在運輸、金融、保健、飲食、流通這些所謂的“低科技領域”也有機會,關鍵在於開發。

尋找機會要點

集中盯住某些顧客的需要就會有機會
機會不能從全部顧客身上去找,因為共同需要容易認識,基本上已很難再找到突破口。而實際上每個人的需求都是有差異的,如果我們時常關注某些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就會從中發現某些機會。因此,在尋找機會時,應習慣把顧客分類,如政府職員、菜農、大學講師、雜誌編輯、小學生、單身女性、退休職工等,認真研究各類人員的需求特點,機會自見。

定義

追求“負面”就會找到機會
所謂追求“負面”就是著眼於那些大家“苦惱的事”和“困擾的事”。人們總是迫切希望解決,如果能提供解決的辦法,實際上就是找到機會。例如雙職工家庭,沒有時間照顧小孩,於是有了家庭託兒所,沒有時間買菜,就產生了送菜公司。這些都是從“負面”尋找機會的例子
關於創業機會的幾種定義:
創業機會是可以為購買者或使用者創造或增加價值的產品或服務,它具有吸引力、持久性和適時性;
創業機會是可以引入新產品、新服務、新原材料和新組織方式,並能以高於成本價出售的情況;
創業機會是一種新的“目的-手段(Means-End)”關係,它能為經濟活動引入新產品、新服務、新原材料、新市場或新組織方式;
創業機會主要是指具有較強吸引力的、較為持久的有利於創業的商業機會,創業者據此可以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並同時使創業者自身獲益。

特徵

有的創業者認為自己有很好的想法和點子,對創業充滿信心。有想法有點子固然重要,但是並不是每個大膽的想法和新異的點子都能轉化為創業機會的。許多創業者因為僅僅憑想法去創業而失敗了。那么如何判斷一個好的商業機會呢?《21世紀創業》的作者傑夫里·A·第莫斯教授提出,好的商業機會有以下四個特徵:
第一,它很能吸引顧客;
第二,它能在你的商業環境中行得通;
第三,它必須在機會之窗存在的期間被實施(註:機會之窗是指商業想法推廣到市場上去所花的時間,若競爭者已經有了同樣的思想,並把產品已推向市場,那么機會之窗也就關閉了。)
第四,你必須有資源(人、財、物、信息、時間)和技能才能創立業務。

來源

問題
創業的根本目的是滿足顧客需求。而顧客需求在沒有滿足前就是問題。尋找創業機會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善於去發現和體會自己和他人在需求方面的問題或生活中的難處。比如,上海有一位大學畢業生髮現遠在郊區的本校師生往返市區交通十分不便,創辦了一家客運公司,就是把問題轉化為創業機會的成功案例。
變化
創業的機會大都產生於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環境變化了,市場需求、市場結構必然發生變化。著名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客將創業者定義為那些能“尋找變化,並積極反應,把它當作機會充分利用起來的人”。這種變化主要來自於產業結構的變動、消費結構升級、城市化加速、人口思想觀念的變化、政府改策的變化、人口結構的變化、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全球化趨勢等諸方面。
比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私人轎車的擁有量將不斷增加,這就會派生出汽車銷售、修理、配件、清潔、裝潢、二手車交易、陪駕等諸多創業機會。
創造發明
創造發明提供了新產品、新服務,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同時也帶來了創業機會。比如隨著電腦的誕生,電腦維修、軟體開發、電腦操作的培訓、圖文製作、信息服務、網上開店等等創業機會隨之而來,即使你不發明新的東西,你也能成為銷售和推廣新產品的人,從而給你帶來商機。
競爭
如果你能彌補競爭對手的缺陷和不足,這也將成為你的創業機會。看看你周圍的公司,你能比他們更快、更可靠、更便宜地提供產品或服務嗎?你能做得更好嗎?若能,你也許就找到了機會。
新知識、新技術的產生
例如隨著健康知識的普及和技術的進步,圍繞“水”就帶來了許多創業機會,上海就有不少創業者加盟“都市清泉”而走上了創業之路。

識別

創業機會識別是創業領域的關鍵問題之一。從創業過程角度來說,它是創業的起點。創業過程就是圍繞著機會進行識別、開發、利用的過程。識別正確的創業機會是創業者應當具備的重要技能。
創業機會以不同形式出現。雖然以前的研究中,焦點多集中在產品的市場機會上,但是在生產要素市場上也存在機會,如新的原材料的發現等。許多好的商業機會並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對於“一個有準備的頭腦”的一種“回報”。在機會識別階段,創業者需要弄清楚機會在哪裡和怎樣去尋找。現有的市場機會
對創業者來說,在現有的市場中發現創業機會,是很自然和較經濟的選擇。一方面,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能真實地感覺到市場機會的存在;另一方面,由於總有尚未全部滿足的需求,在現有市場中創業,能減少機會的搜尋成本,降低創業風險,有利於成功創業。現有的創業機會存在於:不完全競爭下的市場空隙、規模經濟下的市場空間、企業集群下的市場空缺等。
不完全競爭下的市場空隙。不完全競爭理論或不完全市場理論認為,企業之間或者產業內部的不完全競爭狀態,導致市場存在各種現實需求,大企業不可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必然使中小企業具有市場生存空間。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互補,滿足市場上不同的需求。大中小企業在競爭中生存,市場對產品差異化的需求是大中小企業並存的理由,細分市場以及系列化生產使得小企業的存在更有價值。
規模經濟下的市場空間。規模經濟理論認為,無論任何行業都存在企業的最佳規模或者最適度規模的問題,超越這個規模,必然帶來效率低下和管理成本的提升。產業不同,企業所需要的最經濟、最優成本的規模也不同,企業從事的不同行業決定了企業的最佳規模,大小企業最終要適應這一規律,發展適合自身的產業。
企業集群下的市場空缺。企業集群主要指地方企業集群,是一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聯繫的公司和關聯的結構,它們同處在一個特定的產業領域,由於具有共性和互補性而聯繫在一起。集群內中小企業彼此間發展高效的競爭與合作關係,形成高度靈活專業化的生產協作網路,具有極強的內生髮展動力,依靠不竭的創新能力保持地方產業的競爭優勢。潛在的市場機會
潛在的創業機會來自於新科技套用和人們需求的多樣化等。成功的創業者能敏銳地感知社會大眾的需求變化,並能夠從中捕捉市場機會。
新科技套用可能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出現新的市場機會。通訊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在家裡辦公成為可能;網際網路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工作、生活、交友的方式;網路遊戲的出現,使成千上萬的人痴迷其中,樂此不疲;網上購物、網路教育的快速發展,使信息的獲取和共享日益重要。
需求的多樣化源自於人的本性,人類的欲望是很難得到滿足的。在細分市場裡,可以發掘尚未滿足的潛在市場機會。一方面,根據消費潮流的變化,捕捉可能出現的市場機會;另一方面,根據消費者的心理,通過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引導需求並滿足需求,從而創造一個全新的市場。衍生的市場機會
衍生的市場機會來自於經濟活動的多樣化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等方面。
首先,經濟活動的多樣化為創業拓展了新途徑。一方面,第三產業的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了非常多的成長點,現代社會人們對信息情報、諮詢、文化教育、金融、服務、修理、運輸、娛樂等行業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從而使社會經濟活動中的第三產業日益發展。由於第三產業一般不需要大規模的設備投資,它的發展為中小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社會需求的易變性、高級化、多樣化和個性化,使產品向優質化、多品種、小批量、更新快等方面發展,也有力地刺激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其次,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國企改革為創業提供了新契機。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推進企業的體制、技術和管理創新。除極少數必須有國家獨資經營的企業外,積極推進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因此,隨著國企改革的推進,民營中小企業除了涉足製造業、商貿餐飲服務業、房地產等傳統業務領域外,將逐步介入中介服務、生物醫藥、大型製造等有更多創業機會的領域。成功的創業機會識別所需的條件
面對具有相同期望值的創業機會,並非所有潛在創業者都能把握。成功的機會識別是創業願望、創業能力和創業環境等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首先,創業的願望是機會識別的前提。創業願望是創業的原動力,它推動創業者去發現和識別市場機會。沒有創業意願,再好的創業機會也會視而不見,或失之交臂。
其次,創業能力是機會識別的基礎。識別創業機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創業者的個人(團隊)能力,這一點在《當代中國社會流動報告》中得到了部分佐證。報告通過對1993年以後私營企業主階層變遷的分析發現,私營企業主的社會來源越來越以各領域精英為主,經濟精英的轉化尤為明顯,而普通百姓轉化為私營企業主的機會越來越少。國內外研究和調查顯示,與創業機會識別相關的能力主要有:遠見與洞察能力、信息獲取能力、技術發展趨勢預測能力、模仿與創新能力、建立各種關係的能力等。
最後,創業環境的支持是機會識別的關鍵。創業環境是創業過程中多種因素的組合,包括政府政策、社會經濟條件、創業和管理技能、創業資金和非資金支持等方面。一般來說,如果社會對創業失敗比較寬容,有濃厚的創業氛圍;國家對個人財富創造比較推崇,有各種渠道的金融支持和完善的創業服務體系;產業有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那就會鼓勵更多的人創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