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瑞昌剪紙)

剪紙(瑞昌剪紙)

剪紙(瑞昌剪紙),江西省瑞昌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瑞昌剪紙是流傳於江西省瑞昌市民間的傳統美術,其起源於漢代。受楚文化與吳越文化的影響與滲透,經過相互磨合、交融,融匯了南北特點而形成了獨特的個性,既有精巧、秀麗、嚴謹的陰柔之美,又有古樸、堅實、豪放的陽剛之美,陰陽互補,虛實相生,剛柔相濟,別具風神。

2008年6月7日,剪紙(瑞昌剪紙)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Ⅶ-1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剪紙(瑞昌剪紙)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江西省瑞昌市
  • 項目編號:Ⅶ-16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藝術特色,主要題材,表現形式,製作工序,製作用紙,製作工具,製作步驟,傳承保護,社會影響,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瑞昌剪紙源於何時,許多專家、學者曾對此進行過多方面的研究和考證。西晉古墓在瑞昌被發掘後,對推斷這一民間藝術的源流提供了有力證據,古墓磚及陪葬陶器上的許多飾紋圖案與民間剪紙的常用花紋幾乎完全一樣,其手法和風格也如出一轍,因此,比較統一的看法認為,瑞昌剪紙的產生至少可以推到中國漢、晉兩個朝代之間。
瑞昌剪紙發展到唐代、宋代,已根深葉茂,在民間得到了較大的普及和繁榮。
剪紙(瑞昌剪紙)
瑞昌剪紙
明清以後,瑞昌剪紙成為江西各地普遍採用的裝飾紋樣,除用於刺繡、燈彩外,還常用作節日的門箋、送禮的禮箋、婚俗的喜花、喪俗的祭花及巫術的符籙等。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以來,瑞昌民間剪紙得到了各級文化部門的重視,瑞昌剪紙的發展進入了鼎盛時期。
瑞昌剪紙發展到後來,實用功能逐漸淡化,發展成為一種可以獨立欣賞的藝術品。

文化特徵

藝術特色

瑞昌剪紙在剪法上頗具特色。一是表現隨意,瑞昌剪紙在造型上不受真實的限制、時空的限制、解剖的限制以及透視的限制;二是在剪法上既有北方雄勁厚重的特徵,又有南方靈動細膩的特徵;三是在構圖布局上用均衡的單獨紋樣,很少使用對稱圖式;四是有時會採用非鏤空的手法,造成時而模糊時而清晰的藝術效果,使瑞昌剪紙帶上含蓄、隱秀的神韻和朦朧、神秘的色彩。

主要題材

瑞昌剪紙主要的創作題材有:獅、虎、猴、兔等吉祥動物,也有龍、鳳、麒麟等傳統圖騰,還有花、鳥、蟲、魚、神話戲劇人物等。隨著時代的進步,瑞昌剪紙的題材又與時代緊密聯繫,出現了農家樂事、家庭倫理、社會百態、世界前沿等元素,其內涵得以豐滿和擴張。
剪紙(瑞昌剪紙)
瑞昌剪紙
瑞昌剪紙在不同場合選取的題材有所不同:在民間傳統節日及慶祝活動中經常用到的圖案有蓮藕荷花、喜鵲登梅、魚躍龍門、梅蘭竹菊等;在嫁娶中,常用的剪紙圖案有龍鳳呈祥、觀音送子、喜鵲登梅、鴛鴦戲水、榴開百子等;祝壽時的剪紙圖案有麒麟送子、松鶴同春、松鶴延年、不老仙龜、壽比富貴、福壽雙全等;在喪葬儀式中,常用的圖案則有仙鶴遠翔、觀音普渡、地獄諸相、松鶴比立、牛頭馬面等;而在巫術活動中,瑞昌剪紙的圖案則多以鐘馗捉鬼、上山老虎、天花娘娘等圖案為主。

表現形式

瑞昌剪紙的表現形式也是多樣,其常見的品種有:窗花、團花、喜字花飾、燈彩花飾、花邊、戲劇道具、靈屋花圈及帽花、枕頭花、鞋花、圍兜花、背褡花、兒童誕兜花、被面花、帳簾花等,是逢年過節、新婚嫁娶、小孩滿月、生誕壽辰、死亡喪葬等必不可少的工藝品。

製作工序

製作用紙

瑞昌剪紙藝人使用的紙一般沒有特殊規定,也都是因事而求、因時而需,用於刺繡或手工底花的紙多半稍簿,柔韌度好,制刻紙錢則只需粗疏的即可,富殷者可選擇品質高的紙,普通的下層民眾則多用帳本紙。一般的場合多用素色紙,但慶典、祭祀及喪葬等活動則使用有色紙,或黑、或紅、或白、或藍。而那些用於商業銷售的剪紙大都材質較好。

製作工具

瑞昌剪紙工具主要有兩種,即:剪刀與刻刀。女性往往使用普通剪刀,而男性專業扎師多使用圓口刀和三角刀,他們用刀上的鏨子敲打鏤出花樣。也有用刀剪的,先把紙折成數疊,放在鬆軟的物體上,然後慢慢刻劃。藝人一般豎直握刀,根據一定的模型加工成所要的圖案,它的優勢在於一次可以加工成多個圖案。藝人還可能用到的工具是蠟板,對蠟板的要求比較高,要求刀入其中而不澀不夾,不松不散,刻後能碾壓平整,不留刀痕。刻制精緻、細密的圖案可用較硬的蠟板,刻制線條較粗的窗花等圖案,可用較鬆軟的蠟板。

製作步驟

瑞昌剪、刻紙的具體製作包括六個步驟:
1.起稿,構思確定後,起稿布局,開始具體描畫以形成黑白效果。若刻對稱紙樣,畫半邊即可。如果技術嫻熟,胸有成稿,則不需描畫。
剪紙(瑞昌剪紙)
瑞昌剪紙
2.剪刻,如用刀刻,須將畫面和紙訂好,將四角固定在蠟盤上。為形象準確,人物要先刻五官,花鳥要先刻細部或關鍵處,再由中心向四周擴散。刀的套用一般是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小到大,由細到粗,由局部到整體,儘量避免復刀。
3.揭離,剪刻完畢後,需要將剪紙一張張揭開,視紙質的不同而注意下手的輕重,揭離前,必須輕輕揉動紙板,使紙張相互脫離,捻著紙角輕輕揭起,可邊揭邊用嘴吹。
4.貼上,揭離後還需把成品貼上起來,便於保存。比如,可以把剪紙平放在托紙上,用毛筆或細木條蘸漿糊由里向外依次粘住,或者把剪紙反過來平放在紙上,用排筆蘸調稀的漿糊,輕輕地平刷,不要起皺,再用手輕輕壓平。
5.修改,剪刻時可能會走刀拉扯,致使剪紙損壞,如果面積小,可補上一塊重新刻劃。
6.複製定樣,複製的方法是將剪紙樣放在白紙上,一起平放在水中,待水浸透紙面時,將刻紙和白紙同時拉出水面,貼在木版上,然後將紙朝下放在能發熱的電器上蒸,但不要離得太近以免燒焦。如果需求量大的話,可採取曬藍圖的方法把原稿和刷好藥液的白紙,粘合在一起,用玻璃夾緊,放在陽光下曬3—4個小時,顯影后用清水洗淨藥液,即可複製。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瑞昌剪紙主要在農村婦女中以家傳方式傳承,較為完整地保留了古老民間傳統剪紙的原汁原味,體現出獨特的歷史和民間藝術研究價值。
傳承狀況
在市場經濟的衝擊和外來文化的影響下,瑞昌傳統民俗逐漸走向衰落,瑞昌剪紙的生存環境發生變異,面臨失傳的危險,如不及時進行搶救,後果堪憂。
傳承人物
劉詩英,女,1937年5月出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剪紙(瑞昌剪紙),江西省瑞昌市申報。
保護措施
1978年,瑞昌市成立了江西省第一個剪紙委員會。在這之後,瑞昌市各鄉鎮場相繼成立民間剪紙委或民間剪紙興趣小組,其數量多達120個。
剪紙(瑞昌剪紙)
瑞昌剪紙
為了更好地保護瑞昌剪紙這一藝術,瑞昌市成立了剪紙藝術專業人才在內的“瑞昌剪紙研究保護辦公室”。
瑞昌市政府每年劃撥10萬元以上的保護經費,出資創辦雙月刊《剪紙風光》,並採取“報酬制”提高創作者的參與性。
瑞昌市文化館建立了剪紙作品展覽廳,經常組織、開展剪紙創作、展覽、培訓學術研究等活動。
瑞昌市在26所國小開設剪紙課,建立剪紙興趣小組,吸納了超過600名學生參與其中。
九江學院聘請專業剪紙藝人作為兼職老師,以教授學生剪紙技藝。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瑞昌市文化館獲得“剪紙(瑞昌剪紙)”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剪紙(瑞昌剪紙)項目保護單位瑞昌市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1986年,瑞昌剪紙被江西省文化廳納入廬山之夏文化藝術博覽會進行專題展出;同年,又被中國剪紙研究會推薦100套剪紙作品在廣交會上展出。
剪紙(瑞昌剪紙)
瑞昌剪紙
1989年,陶俊生等三人的瑞昌剪紙作品參加了全國少兒美術、書法作品展。
1999年,受南昌市民俗博物館的邀請瑞昌剪紙參加了南昌市舉辦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瑞昌剪紙作品展”。
榮譽表彰
1988年,黃志純、張友清等25名作者的41件瑞昌剪紙作品被收入中國15省市《雪花剪紙集》,有多件獲全國一等獎;同年,周少瑞瑞昌剪紙作品參加全國金融系統剪紙展,獲得三等獎。
1989年,瑞昌26位作者的39件剪紙作品被選入北京全國剪紙展覽,周少瑞的《月是故鄉明》《貴妃醉酒》,柯雪英的《入冬》獲得優秀作品獎。
國際影響
1994年,瑞昌剪紙作品在美國、日本展出。
1988年,瑞昌剪紙作品赴美國德克薩斯州展出並被收藏。
衍生作品
1985年以前,總計57件瑞昌剪紙作品在19家報刊雜誌發表,如1977年,吳志純的《廬山會址》刊於《全續版畫》《北京周刊》,《歌唱祖國》刊於《文匯報》。
1985年《江西畫編報》專頁介紹了7件瑞昌剪紙作品。
2004年,為“展現華夏體育奇葩,喝彩北京奧運盛會”,瑞昌剪紙藝人和中國各地剪紙藝術家用兩年的時間創作了圖書《為奧運彩》,書中主要收錄了表現民族民間體育競技遊戲情景的瑞昌剪紙作品。

文化軼事

在宋代有一個關於瑞昌剪紙的神話:南陽鄉有一個剪紙手藝高超、聰明美麗的鄒姓姑娘,一天她正在窗下剪紙,被過路的浴神元福主菩薩看中,菩薩變成一隻蜜蜂飛到姑娘耳旁,向她求婚,姑娘便答應了他,之後姑娘告別了雙親,隨菩薩升天而去,也成了神。鄉人們為了祀奉這位剪紙之神(氏太婆),為她塑了神像,與元福主菩薩供在一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