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徐增南剪紙、漣水剪紙、金湖剪紙)

剪紙(徐增南剪紙、漣水剪紙、金湖剪紙),淮安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擴展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剪紙(徐增南剪紙、漣水剪紙、金湖剪紙)
  • 類別:傳統美術
歷史淵源,題材作品,

歷史淵源

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是20世紀50年代,考古學家在新疆吐魯番盆地高昌遺址附近北朝時期(公元386年—公元581年)的阿斯塔那古墓群中,發現的數幅團花剪紙,採用的是麻料紙,均為摺疊型剪紙,它們的發現為我國剪紙藝術形成的歷史提供了實物佐證。 唐代,剪紙已處於大發展時期,杜甫詩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紙招魂的風俗當時就已流傳於民間。
宋代,造紙業逐漸成熟,紙品名目繁多,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條件。如成為民間禮品的“禮花”,貼於窗上的“窗花”。剪紙的運用範圍逐漸擴大,江西吉州窯將剪紙作為陶瓷的花樣,通過上釉、燒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間還採用剪紙的形式,將驢、牛、馬、羊等動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戲的人物造型。
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逐步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時期。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範圍更為廣泛,舉凡民間燈彩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繡的花樣等等,無一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再加工成的。淮安地區的剪紙亦是從這一時期由外地傳入並生根發芽,流布全市。

題材作品

清河區徐增南的剪紙注重裝飾性,內容涉及動物、人物、民俗風情、十二生肖等系列,尤其是動物題材更是惟妙惟肖,馬的作品尤為突出,其剪法多變,構思新穎。作品有《三馬技》、《竹報平安》、《瑞虎迎春》、《黛玉觀花》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