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利)事件

新老殖民主義為分裂剛果(利)[今剛果(金)]並爭奪當地資源而導致P.H.盧蒙巴被害的事件。又稱剛果事件、剛果危機、盧蒙巴被害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剛果(利)事件
  • 外文名:Congo(Libreville)Incident
  • 別名:剛果事件、剛果危機、盧蒙巴被害事件
  • 發生時間:1960年
  • 發生地點:剛果(利)[今剛果(金)]
事件背景,事件經過,事件結果,

事件背景

1960年6月30日,比利時殖民地剛果獨立,定國名為剛果共和國,因首都是利奧波德維爾,簡稱剛果(利)。首任總理盧蒙巴在獨立儀式上打破會議原定議程,針對比利時國王的演講發表演說,譴責比利時的殖民統治,引起比利時的不滿。
7月6日,剛果(利)士兵要求驅逐比利時軍官。
7月8日,比利時藉口保護僑民派兵入侵,並與礦業公司一起策動建立分裂政權加丹加共和國和南開賽獨立礦業國。加丹加省擁有已探明剛果一半以上的礦藏資源,位置十分重要。
7月13日,盧蒙巴請求聯合國派遣維和部隊幫助鎮壓叛亂。
7月14日,聯合國通過143號決議,授權聯合國秘書長達格·哈馬舍爾德向剛果(利)政府提供軍事和技術援助,並要求比利時撤軍。
7月17日,聯合國部隊進駐剛果(利),同時派遣大量文員接管剛果政府的運作。
7月底,盧蒙巴訪問美國請求援助無果而終。由於聯合國拒絕支持剛果政府,盧蒙巴轉向蘇聯政府提出軍事援助的要求,但美國總統德懷特·戴維·艾森豪表示“聯合國可以承認加丹加”,並授權中央情報局除掉盧蒙巴,同時推動由蒙博托將軍領導的軍事政變,啟動暗殺盧蒙巴的絕密計畫。

事件經過

9月初,比利時完成撤軍,但繼續支持加丹加沖伯集團的分裂活動。盧蒙巴總理堅決反對用聯合國占領代替比利時占領,與哈馬舍爾德和剛果總統約瑟夫·卡薩武布在解決加丹加問題上發生分歧。
9月5日,卡薩武布總統宣布解除盧蒙巴的總理職務,盧蒙巴則宣布廢黜總統。
9月14日,剛果(利)陸軍參謀長蒙博托發動政變,接管盧蒙巴政府。盧蒙巴號召剛果人民反抗政變上台的新政府。盧蒙巴受到聯合國的“保護”,後於12月1日遭到當局國民軍綁架。副總理安托萬·基贊加宣布在盧蒙巴被綁架期間代行總理職權,並遷都斯坦利維爾(今基桑加尼市)。
1961年1月,盧蒙巴被送到加丹加,經過數小時折磨後被殺害。
2月14日,聯合國為此組成的調查委員會認定,主謀殺害盧蒙巴的是沖伯和卡薩武布集團。
8月2日,剛果(利)兩派在聯合國斡旋下組成民族和解政府,阿杜拉、基贊加分別出任總理和副總理,但基贊加不久被阿杜拉當局逮捕並拘禁。哈馬舍爾德在穿梭調停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美國推動聯合國軍支持阿杜拉政府統一剛果(利),以武力對付沖伯集團,同比利時等西歐國家產生分歧。
1962年8月20日,聯合國代秘書長吳丹提出剛果(利)民族和解計畫。
1963年,聯合國部隊與蒙博托總司令領導的剛果(利)國民軍共同作戰,打敗了沖伯集團,控制了整個加丹加省,沖伯流亡國外。
1964年6月30日,剛果總理阿杜拉辭職,沖伯得以回國出任總理,並受命組織全國和解政府,聯合國部隊撤出剛果(利)。
9月10日,非洲統一組織在部長理事會第三次特別會議上決定成立剛果問題九國委員會,專門處理剛果(利)問題。成員國包括喀麥隆衣索比亞加納幾內亞奈及利亞索馬里突尼西亞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今埃及)和上沃爾特(今布吉納法索),由肯亞總統喬莫·肯雅塔任主席。理事會通過決議,要求外國停止干涉剛果(利),驅逐僱傭軍
10月30日,剛果(利)愛國武裝力量將包括美國駐斯坦利維市領館全體人員在內的1200名白人扣為人質,要求美國和比利時撤軍。美國要求肯雅塔主席進行干預,同時大力支援沖伯政府鎮壓剛果(利)愛國武裝力量。
11月27日,剛果問題九國委員會特別會議發表公報,強烈譴責和抗議美國、比利時、英國對剛果(利)的軍事干涉,建議立即撤走一切僱傭軍,停止外國干涉,召開剛果(利)各方領導人圓桌會議和在非洲統一組織監督下舉行自由選舉

事件結果

由於愛國武裝力量被鎮壓,美國加強對剛果(利)的控制,剛果問題九國委員會的活動無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