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布·德納爾,1929年出生在法國小城波爾多,他的父親是一名陸軍下士,叔叔是海員,這使德納爾養成不安分和嗜好冒險的性格。二戰結束後不久,德納爾加入法國海軍陸戰隊。1951年,德納爾隨部隊換防到法屬摩洛哥,次年從軍中退役,之後的八九年間他一直在法屬殖民地當警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博布·德納爾
- 國籍:法國
- 民族:日耳曼和猶太混血
- 出生地:法國小城波爾多
- 出生日期:1929年
- 職業:傭兵之王、殺手之神、政變狂人
- 信仰:法蘭西自由主義
- 主要成就:政變之王
個人介紹,僱傭兵之王,相關事件,社會影響,
個人介紹
1960年,剛果(金)從比利時統治下獨立,不久內戰爆發。當時,在南部礦業大省加丹加宣布獨立的反對派莫伊斯·沖伯,以高薪聘請歐洲僱傭軍助戰,於是比利時種植園主雅克·施拉姆組建了現代非洲歷史上最早的僱傭兵武裝———第10突擊隊。除他之外,原比利時政府軍上校拉·莫林、原法國職業軍人羅傑·福爾奎斯、前英國軍官邁克·霍爾和約翰·彼得斯以及德納爾也是沖伯的得力援手。這六人被史學家稱為非洲僱傭兵集團的“前六傑”。
僱傭兵之王
僱傭兵攪亂非洲
“僱傭兵之王”攪亂非洲大陸動盪的非洲最近充斥著外國僱傭兵的身影,從剛剛落幕的象牙海岸內戰,到風雲變幻的利比亞衝突,無一不是“為錢捐軀”的僱傭兵的舞台。事實上,說起非洲僱傭兵的鼻祖,就不能不提及一名叫博布·德納爾的法國人,這名經歷過多次非洲政權更迭的僱傭兵老手曾說過一句經典的話:“世界或者準確說非洲,就是我的祖國。”
相關事件
“六傑”出山在剛果打內戰
1960年,剛果(金)從比利時統治下獨立,不久內戰爆發。當時,在南部礦業大省加丹加宣布獨立的反對派莫伊斯·沖伯,以高薪聘請歐洲僱傭軍助戰,於是比利時種植園主雅克·施拉姆組建了現代非洲歷史上最早的僱傭兵武裝———第10突擊隊。除他之外,原比利時政府軍上校拉·莫林、原法國職業軍人羅傑·福爾奎斯、前英國軍官邁克·霍爾和約翰·彼得斯以及德納爾也是沖伯的得力援手。這六人被史學家稱為非洲僱傭兵集團的“前六傑”。
僱傭兵們幫助沖伯叛軍屢屢打敗前來進攻的剛果國民軍,並在1961年1月殺害剛果(金)總理盧蒙巴。但在1962年底,由於聯合國武力介入,沖伯被迫流亡國外,德納爾等人退到葡屬安哥拉。1964年,剛果(金)總統卡薩武布將沖伯邀請回國。後者一回國,馬上收攏部下,進攻在西姆巴地區進行“紅色割據”的前總理盧蒙巴的支持者。緊接著,掌握國民軍兵權的蒙博托擔心僱傭軍坐大,於1965年11月趁沖伯出國訪問之機,發動政變廢黜卡薩武布總統,自任獨裁者。在這種情況下,“六傑”中的莫林和霍爾感到力不從心,遂宣布退休並離開非洲,但其他4人決定“以牙還牙”。
1966年7月,勢力最大的施拉姆在加丹加重鎮斯坦利維爾發動“起義”,並陸續得到其他僱傭兵頭目的回響。這時,蒙博托暗中拉攏權力欲最強的德納爾,並委任他為剛果國民軍前線總指揮。經過一番血戰,德納爾嫻熟地運用“金錢利誘,各個擊破”的手法,平定了叛亂,但他的不少手下脫離了他的隊伍(如他的副手夏爾·魯等5人,他們後來並稱非洲僱傭兵的“後五傑”)。
可是僅僅一年後,德納爾便與蒙博托鬧翻,又一場“僱傭兵戰爭”爆發。由於蒙博托實力更強,戰鬥持續到1968年4月,德納爾手下的僱傭兵以免受政府追究為條件放下武器撤走。蒙博托終於徹底清洗了在比屬剛果活躍了10年之久的歐洲僱傭兵力量。
“袖珍入侵”催生第一個“僱傭兵國家”
離開剛果(金)後,德納爾相繼捲入辛巴威、奈及利亞、貝寧、加彭、安哥拉等國的內戰。據統計,僅1970-1980年間,至少150起非洲軍事政變、內戰與歐洲僱傭兵有關,他們被稱為“拉斯阿菲魯克斯”,法語意為“恐怖分子”。而德納爾甚至在1978年竊取了一個非洲國家的政權,驚動整個世界。
事情是這樣的,1975年,不甘寂寞的德納爾幫助葛摩軍隊將領阿里·薩利赫推翻總統阿卜杜拉。拿了賞錢回到巴黎的德納爾本想歇息幾年,沒想到被自己搞掉的阿卜杜拉居然找上門,請求他再把自己推上總統寶座。在接觸中,德納爾先是悲天憫人地抱怨“搞不清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可當阿卜杜拉拿出真金白銀後,德納爾便麻利地行動起來。他拿著對方籌措的200萬美元軍費,用三個月時間組建了由29個人組成的“侵略者”,這些都是有著軍事專長的打仗老手。另外,德納爾暗中拉時任葛摩總統薩利赫衛隊長的法國人讓·吉蘇入伙,此人早在1975年曾追隨德納爾推翻阿卜杜拉。
1978年5月14日凌晨,吉蘇通過無線電告訴德納爾,他已經在前晚將薩利赫灌醉,葛摩政府軍主力也事先被調到偏遠島嶼訓練。於是,用木炭抹臉、裝扮成當地黑人的僱傭兵們兵分三路,分別占領國家電台、總統府和兵營。這場“袖珍入侵”只持續三小時就結束了,幾十名亡命徒竟然控制了整個葛摩。薩利赫在兩周后被僱傭兵處決,而回國主政的阿卜杜拉兌現諾言,不僅給予德納爾一夥豐厚的獎賞,還把國家各要害部門(包括國防部和交通部)的大權一併交給僱傭兵,30名歐洲職業軍人還成為總統衛隊的各級主管,尤其是德納爾擔任總統衛隊長。至此,非洲歷史上第一個“僱傭兵國家”誕生了。
不是“靖難”而是“謀殺”
德納爾的“幸福時光”沒能維持太久。儘管他皈依伊斯蘭教,還娶了當地人做老婆,但葛摩人從內心深處無法接受這名“屠夫女婿”。更重要的是,阿卜杜拉總統為維持這個窮國的運轉,千方百計到前宗主國法國“化緣”,而法國開出的條件就是“驅逐德納爾”,原因是德納爾在葛摩建立公開的私人武裝培訓中心,肆意向全球衝突地區派遣僱傭兵,並稱這些行為“符合法國利益”,令法國在國際事務中顏面盡失。
1989年底,主意已定的阿卜杜拉在總統府為德納爾舉行盛大國宴,希望這位“肱股之臣”體諒自己的難處。德納爾表面上迎合阿卜杜拉,內心卻動了殺機。1989年11月27日凌晨,阿卜杜拉在床上被亂槍打死,隨後德納爾以“軍人譁變”為由,動用受自己控制的總統衛隊解除葛摩政府軍的武裝。
這一“靖難”行動很快被揭穿,德納爾的“竊國”行徑激起非洲公憤,在非洲搞“民主化”的法國政府面子上也掛不住了。12月2日,法國外交部發表公告稱:“一批外國武裝人員扮演了同這個國家正常運轉不相稱的行動。”法國政府警告德納爾迅速離開,否則將動用武力。德納爾起初置若罔聞,還向法國提條件,不耐煩的法國政府終於在12月15日發起軍事行動。面對毫無勝算的戰局,德納爾宣布放棄抵抗,天亮後,德納爾帶著家屬和手下,搭乘一架C-130運輸機離開這塊“樂土”。
社會影響
德納爾回到法國後,面臨一系列司法審判。他拿出種種證據為自己辯護,強調他自從離開剛果(金)後,便與法國情報部門保持著聯繫。最終,出於種種原因,德納爾因證據不足被開釋。如今,這名“僱傭兵之王”靠著早年闖蕩非洲掙下的大筆金錢,與兒孫們生活在巴黎郊外的一幢別墅里。每當有多事的記者想挑起僱傭兵往事,德納爾總堅持說,他在非洲所做的一切都沒有錯,一切都是為了“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