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下的教師文化》是2006年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海玲。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為《基礎教育質的研究叢書》之《制度下的教師文化》。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 文化及教師文化的概念
二 關於方法論的思考
三 本研究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四 親歷研究
第二章 學校:展示教師文化的平台
一 G高中的社會環境
二 G高中的學校發展:今非昔比
三 G高中“學情”:學得很苦
四 “教情”與“211課堂教學模式”
五 學校管理
六 Q中學:另一種平台
七 相關思考
第三章 課堂教學:教師文化的展示
一 教學大綱:主流文化的代表
二 《藥》等的詮釋取向:堅持技術工具性,淡化政治工具性
三 《項鍊》等的詮釋取向:人文價值觀的弘揚,多元理解的失落
第四章 教師交往:教師文化的另一種展示
一 班級內的人際交往
二 同學科教師之間的交往
三 教師與行政人員的交往
四 教師與家長的交往
結語 加強校本培訓提升教師文化
一 教師文化的得與失
二 基於校本培訓的教師合作與和諧交往
參考文獻
文摘
關於方法論的思考
確定了教師文化概念,本文的研究對象——教師文化清晰起來。接下來
的問題是,要選擇何種研究方法。這涉及有關方法論的觀點。關於方法論的
認識有兩種不同的學術傾向:一種強調方法論的普適性。認為方法適合一切
對象;另一種強調方法與對象之間要有適切性。前者主要包括以下三種典型
看法:一是強調從哲學角度看待它,如將方法論作為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
觀,將方法論作為思維的普遍方法,等等;二是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待的,如
認為方法論是關於科學認識活動的體系、形式和方式的原理的學說等;三是
從方法角度來說的,如方法論就是討論方法的理論等觀點。葉瀾教授持第二
種學術觀,要求方法與對象之間要有適切性。“方法論的研究對象不是純方
法,也不是純客觀對象本身,而是兩者的關係,即方法整體與對象特性的適
宜性問題。”前一種方法論觀點突出方法的共性,後一種則強調了方法的個
性或針對性。我認為,選擇普適性的方法還是選擇針對性的方法,要根據具
體的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挖掘教師現實的教育生活,了解教師
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揭示教師生活中的內驅力——教師文化,促進教師改善
教育生活,實現個人意義與社會意義。也就是說,本文不是從角色等共性的
角度來研究教師,而是把教師作為活生生的獨特的人來看待的。因而,關於
教師文化研究的方法論更強調選擇適切性的方法論,而不是普適性的方法論
。本文認為,用敘事方法來研究教師文化具有適切性。那么,何為敘事方法
?用敘事研究方法有沒有科學性,能不能反映真實?有沒有理論性,能不能深
度理解教育事實?具體到教師文化這一研究對象,敘事方法合適嗎?在採用敘
事方法研究教師文化以前,必須回答上述一系列的疑問。 P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