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開腎造口術

手術名稱,別名,分類,ICD編碼,概述,適應症,術前準備,麻醉體位,手術步驟,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併發症,

手術名稱

切開腎造口術

別名

開放腎造口術

分類

小兒外科/腎臟疾病的手術/腎造口術

ICD編碼

55.03

概述

切開腎造口術用於腎臟疾病的手術治療。 腎位於腰部脊柱兩旁,腹後壁腹膜的後方,緊貼於腹後壁。右腎因肝右葉的影響,比左腎約低1~2cm。腎的位置可因體型、性別和年齡而異,年齡越小,位置越低,新生兒腎的下極可達髂嵴水平。
腎臟的後上部與膈肌相鄰,並借膈肌和胸膜腔的肋膈竇及第11、12肋相鄰。進行腎臟手術時,應注意避免損傷胸膜造成氣胸。兩腎上端都有腎上腺覆蓋。腎的前方左右不同,右腎上部貼肝右葉,下部與結腸右曲相鄰,內側緣與十二指腸降部緊鄰,無腹膜相隔。右腎靜脈短,右腎內側與下腔靜脈相鄰。右側腎臟手術時應注意避免損傷下腔靜脈及十二指腸。左腎上部與胃底及脾相鄰,中部前方有胰尾橫過,下部與空腸及結腸左曲相鄰。
經腰部切口進行腎臟手術,須了解腰背筋膜及其周圍的解剖關係。腰背筋膜分淺、深兩層,淺層較厚,覆蓋骶棘肌的淺面,其後方為下後鋸肌和背闊肌;深層位於骶棘肌深面,腰方肌淺面,其上部增厚,形成腰肋韌帶,剪斷後可使第12肋活動度增加,便於顯露腎臟。腰肋韌帶的深部有胸膜反折,靠內側切開腰肋韌帶時須注意勿傷及胸膜。腰背筋膜深、淺兩層在骶棘肌外側融合,形成腹橫肌和腹內斜肌的肌腱。

適應症

切開腎造口術適用於:
1.腎積水合併嚴重感染或積膿。
2.腎積水嚴重,腎功能不良,在行根治性手術前須先行切開腎造口術改善腎功能者。
3.腎盂或腎盂輸尿管交界狹窄整形術後須引流者。
4.由外傷、炎症、腫瘤或結石造成輸尿管梗阻或閉塞、腎造口可用於暫時緩解腎盂張力。

術前準備

需要腎造口的病兒術前常常有中毒或尿毒症症狀,雖然腎造口可以改善這些症狀,但術前或術後必須注意糾正電解質的不平衡狀況以及控制尿路感染

麻醉體位

病兒取側臥位,患側腰部在上。麻醉多選用連續硬脊膜外腔阻滯或全身麻醉。

手術步驟

1.切口 術中一般無須廣泛遊離腎臟,故皮膚切口宜短小,常取腰部斜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顯露背闊肌及腹外斜肌。
2.將肌肉做鈍性分離,並向兩側牽開,切開腰背筋膜及腎周圍筋膜,顯露腎臟。
3.在腎表面選擇一腎實質較薄處,穿刺抽到尿液後,退出穿刺針,用直蚊式鉗沿穿刺孔戳洞,並擴大洞眼,洞眼接近但最好不要超過造口管的管徑,將12~14號蕈狀或氣囊導尿管插入腎盂,證實尿管引流通暢後用3-0腸線於腎包膜做荷包縫合,固定造口管。也可先在腎盂做一切口,插入一長彎血管鉗,選擇合適部位戳通腎實質,將導尿管引入腎盂,再分別固定造口管和用3-0平制腸線連續縫合關閉腎盂切口。
4.縫合切口,造口管儘量靠前放置並用絲線固定於皮膚。

術中注意要點

在施行切開腎造口時,如果腎實質很厚,往往不易找到進入腎盂的適當途徑,盲目戳破腎實質可能損傷較大的腎血管而造成大出血,此時適合選擇腎盂先做小切口,用長彎鉗經腎盂腎盞向外戳洞拉入腎造口管的方法,也可改行切開腎盂造口術或經輸尿管上段切口腎盂造口術。

術後處理

切開腎造口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保持腎造口管引流通暢,引流裝置應注意無菌,定期更換。
2.一般不做腎盂沖洗,如有出血、血凝塊堵塞或腎盂感染、膿性條狀沉澱物較多影響引流時,可用1∶5000呋喃西林液或生理鹽水沖洗腎盂,但要注意緩慢低壓。
3.須長期留置造口管的病兒,首次更換造口管的時間為術後3~4周,以後每隔2~3周更換一次造口管。在最初幾次更換造口管時,最好預備好另一條無菌造口管,拔出原來管子後立即放入預備好的造口管,避免因瘺道徑路變動而不能插入。

併發症

1.自造口管周圍漏尿
常因造口管堵塞後引流不暢所致,應及時用抗生素溶液沖洗或更換造口管。
2.血尿
常因造口管損傷腎盂表淺血管所引起。病兒應減少活動,適當套用止血藥物,輸液及利尿防止血凝塊形成堵塞造口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