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於堂側階。
晏子入見,
立有間,公曰:“
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
寡人聞命矣。”乃出裘發粟以與饑寒者。 令所睹於塗者,無所問鄉;所睹於里者,無問其家;循國計數,無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歲。孔子聞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本文選自《
晏子春秋●內篇諫上》
譯文
景公在位時,雨雪下了三天沒有轉晴,景公披著用狐狸白毛皮縫製的皮衣,坐在大堂一邊的台階上。
晏子進宮看見,站了一會兒,景公說:“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氣不寒冷。”
晏子回答說:“天氣(難道)不寒冷嗎?”景公笑了。
晏子說:“我聽說古代賢明的君王,自己吃飽了卻知道別人的飢餓,自己穿暖了卻知道別人的寒冷,自己安逸了卻知道別人的勞苦。現在您不知道(這么想)了。”景公說:“好!我願意受您的教誨了。” 於是便命令人發放皮衣和糧食給飢餓寒冷的人,並命令在路上見到的難民,不必問他們是哪鄉的;在里巷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家的;巡視全國統計數字,不必記他們的姓名。士人已任職的發給兩個月的糧食,病困的人發給兩年的糧食。孔子聽到後說:“晏子能闡明他的願望,景公能實行他認識到的德政。”
字詞解釋
雨:作動詞,下。
雨雪:下雪。
霽:雨雪天轉晴。
被:同“披”,身披。
狐白之裘:用狐狸白毛皮縫製的皮衣。
狐白,狐狸腿下部分的白色皮毛,是狐皮最好的部分。
裘,皮衣。
善:意為好。
出
裘發
粟:出:拿出。 發:發放。裘:皮衣。粟:糧食
對:回答。
賢:德才兼備,賢明。
而:然而。
今:現在。
陛:皇宮的台階。
賞析
是的,推己及人,是一種美德。自己溫飽能想到尚未得到溫飽的人,而且能夠想方設法使得那些人也能得到溫飽。有些人能想到,也許還能說上幾句,可是,僅僅停留在想到、說及,僅僅表示同情、憐憫。這還不能稱之為推己及人。推己及人要有行動。晏子是想到了齊國還有人在挨飢挨凍,但是,他
心有餘而力不足,正好找到機會啟發景公來完成救濟饑寒這件善事。只要我們時刻想到目前還有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人們,總會找到幫助他們的辦法。尤其是有些地方遇到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我們應該想到受災害鄉親們的缺衣缺食缺水缺藥,更應該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困難。助人即是助己,受害災區得到援助,恢復生產,減少了國家的負擔,不也在一定意義上,增加了全民的財富。因此,推己及人,也是一種頗識大體的生活美德。
作者
作者簡介
晏嬰是山東省高密市人。春秋後期一位十分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
外交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侯。他愛國憂民,敢於直諫,在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
善於辭令,主張以禮治國,
曾力諫齊景公輕賦省刑,漢代
劉向《
晏子春秋》敘錄,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
管仲相提並論。
晏嬰是
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據說
晏嬰身材不高,其貌不揚。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
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
齊莊公、齊景公三朝,輔政長達40餘年。
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
晏嬰病逝。
孔丘曾贊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補三君而不有,
晏子果君子也!”現存
晏嬰墓在
山東淄博齊都鎮
永順村東南約350米。
晏嬰頭腦機敏,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
齊國的
國格和國威。
司馬遷非常推崇
晏嬰,將其比為
管仲。
作者生平
晏嬰,又稱
晏子,字仲,謚平,春秋時
齊國夷維(
山東高密)人。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500年。歷仕靈公、
莊公、景公三世,是繼
管仲之後,
齊國的名相,也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
外交家。春秋時期,諸侯並起,風雲變幻。晏嬰頭腦機敏,能言善辯,勇義篤禮。他內輔國政,屢諫齊王,竭心盡力拯救內憂外患的
齊國。在對外鬥爭中,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
諸葛亮曾在他的《梁甫吟》中稱讚
晏嬰說:“力能排
南山,文能絕地理。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
齊晏子。”
司馬遷更是對
晏嬰敬佩仰慕有加,他在《史記·管晏列傳》中感慨地說道:“假令
晏子而在,余雖
為之執鞭,所祈慕焉。” 吊莊公大智大勇,晏嬰
繼父任為卿(執政的高級長官)時,已是齊靈公末年。當時的
齊國早已不是
管仲為相時的
齊桓公時代,
中原霸主的地位早已易位,國勢也日漸衰微。偏偏這齊靈公又昏庸怪僻,
懦弱無能,還窮兵黷武,屢犯魯境,弄得國弱兵疲,百姓
怨聲載道。儘管
晏嬰屢進忠言,卻很少被
齊靈公採納。
周靈王十七年(公元前555年)十月,
晉國率領諸侯的軍隊攻打
齊國。齊靈公率兵在
平陰(齊地,今
山東平陰縣東北)抵抗,結果兵敗逃亡,第二年就死了。齊靈公死後,
齊莊公繼位。這
齊莊公也是個昏君,他只知崇尚勇力,而不顧道義。他在國內設定了“勇士”爵位,還重用
殖綽、郭最等勇士,用以鼓勵人們的
尚武精神。這樣一來,就使得一些流氓無賴、
地痞惡霸在朝廷內外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弄得家家關門,人人自危。身為相國的
晏嬰眼看著
齊國風氣日下,朝野上下
怨聲載道,心急如焚。他曾多次勸說
齊莊公要用勇力來實行禮義,不要靠
威強立身,本暴力行事。然而
齊莊公就是聽不進去。他見
齊莊公不是一個
從諫如流的人,便輾轉反側,
憂心忡忡。
其實,
齊莊公即位後首先考慮的,就是怎樣對外用兵,建立
武功,以提高自己的威望,鞏固自己的地位。因此,他對
晏嬰的勸導,不但不聽,反而漸生嫌煩之意。
周靈王二十年(公元前552年),
齊莊公不聽
晏嬰勸阻,執意收留了
晉國的下卿
欒盈,還暗中將欒盈及其黨徒送入曲沃(河南
陝縣南曲沃鎮)組織叛亂,並乘機攻打晉國。其後不久,又對
晏嬰的勸阻於不顧,仍然一意孤行,興兵伐魯,終於激怒了
晉國。
晏嬰無奈,只好將家中貴重物品上充國庫,其餘盡散周圍百姓,攜帶妻兒老小到
東海之濱的一個小村,一邊打魚和耕田以維持生活,一邊密切關注著事態的變化。
周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五月,當
晉國聯合眾諸侯意欲大舉伐齊的時候,
齊國朝野上下驚慌萬狀。正巧在這時,
齊莊公和大貴族
崔杼的夫人棠姜私通的事,被崔杼知道了。於是,崔杼決定乘機殺死莊公以向
晉國解說。這天,
齊莊公大擺酒席,招待前來進貢的
莒國國君黎比公,叫大臣們前來坐陪。崔杼稱病未去;
齊莊公不但未加責怪,反而暗自歡喜,他又能去會見棠姜了。席罷人散,
齊莊公以探病為由去崔杼家與棠姜私會,旋即被預先埋伏在宅中的勇土射殺,丟了性命。
晏嬰聽說
齊莊公被崔杼所殺,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帶著隨從前往齊都去弔唁莊公。
晏嬰來到崔杼家門前,他身邊的下人擔心地問他:“您將為國君而死嗎?”晏嬰說:“難道是我一個人的國君,我應該為他而死?”手下人又說:“那么我們何不逃跑呢?”晏嬰說:“難道國君的死是我的罪過,我要逃跑?”“那么我們還是回去吧?”晏嬰說:“國君都死了,我回到哪裡去呢?作為萬民之主,難道只是為了利用他的地位來高跨於百姓之上?應當主持國政,作為君主的臣下,難道只是為了獲取俸祿?應當保衛國家!所以君主為國家而死,那么臣下就應該為他而死;君主為國家而逃亡,臣下就應該跟他逃亡。如果君主只是為自己的私慾而死,為個人的事情而逃亡,不是他寵愛的人,誰敢承擔責任,為他而死,為他而逃亡呢?可是我現在又能回到哪裡去呢?”說罷,
晏嬰逕自闖進崔家,脫掉帽子,捶胸頓足,不顧一切地撲在
齊莊公的屍體上,號啕大哭了一場,然後起身離去;崔杼的左右欲殺掉晏嬰,崔杼對晏嬰也早已恨之入骨,但轉念一想,對身邊的人說:“他是百姓所仰望的人,殺了他,我就會失去民心。”崔杼殺死
齊莊公後;便和另一個大貴族慶封一起,立齊莊公的異母兄弟杵臼為國君,這就是齊景公。為了鞏固權勢;樹立威信,他把滿朝文武大臣都驅趕到太公廟上,派上千名兵馬內外把守,逼迫大家宣誓忠於並服從他。稍有違迕,即被處死。已經殺了七個人,氣氛十分恐怖。輪到
晏子了。大家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注視著
晏子。只見
晏子從容地端起滴過血的酒杯;義憤填膺地對天悲嘆道:“可恨!崔抒無道弒君王。凡為虎作倀、
助紂為虐者均不得好死!”說罷,便一飲而盡,怒目而向崔杼等人。崔杼惱羞成怒,惡狠狠地用劍頂著
晏嬰的胸膛,要他重新發誓。
晏嬰毫不畏懼,厲聲回答:“不管你是用刀砍頭,還是用劍穿胸,我晏嬰決不屈服!”崔杼怒火中燒,眼看就要下手。這時,身邊的一個心腹悄悄地對他說:“千萬使不得!您殺莊公,是因為他無道,國人反應不大,您如果殺了
晏嬰,那可就麻煩了。”崔杼無可奈何,怒視著
晏嬰離去。
人物描寫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這句話是描寫了齊景公的衣著,另一方面也為下文作鋪墊。更暗喻了齊景公的無法體恤民情的一面。)
晏子入見,立有間。(寫出了
晏子的恭敬以及體察民情。)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語言描寫)
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寫出了
晏子的針鋒相對,以及齊景公的不解。)
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飢,溫而知人寒,逸而知人勞。今君不如也。”(語言描寫,巧妙的運用委婉的言辭,以古之賢君的做法來暗示景公,使景公頓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語言描寫,寫出了齊景公對
晏子的看重,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明齊景公是一個賢君。)
要點導引
文中
晏子以“古之
賢君”作當世之君的楷模,“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希望景公做一個關心百姓的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