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斯的赤字財政理論

凱恩斯的赤字財政理論是凱恩斯財政學說的主要內容,赤字財政理論產生的歷史背景是資本主義社會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特別是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赤字財政理論的理論基礎是凱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學說。凱恩斯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由於消費傾向遞減規律的作用,造成有效需求中的消費不足;由於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利息率的相互作用,造成有效需求中的另一因素——投資不足,消費不足和投資不足合二而一,構成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有效需求不足,使社會總供給大於社會總需求,因而爆發經濟危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凱恩斯的赤字財政理論
  • 外文名:Keynes's deficit fiscal theory
觀點
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危機對國家財政的直接影響,一方面是工商企業倒閉,經濟蕭條,造成稅收等國家財政收入銳減;另一方面是失業工人增加,社會動亂增加,需要國家財政大量增加救濟和鎮壓動亂的財政支出,從而引發財政危機
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派解決財政危機的對策是:增加稅收等財政收入,壓縮財政支出,以保持財政收支的平衡,凱恩斯認為,古典學派財政政策,無異給有效需求不足“火上加油”,會加劇經濟危機,正確的對策應是實行赤字財政政策,用國家干預經濟的方法,即增加財政支出中的投資支出消費支出,以彌補有效需求不足的缺口;由此出現的財政赤字,用國債財政發行來彌補,把原來從經濟運動中,“漏出”的、呆滯的財富,重新用於生產和消費,從而實現供需平衡,保證經濟均衡穩定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