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以來,歷朝歷代之封建君王,皆為竊賊。清初唐甄批判封建專制君主的命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凡為帝王者皆賊
- 提出者:唐甄
- 出自:《潛書·室語》
自秦以來,歷朝歷代之封建君王,皆為竊賊。清初唐甄批判封建專制君主的命題。
自秦以來,歷朝歷代之封建君王,皆為竊賊。清初唐甄批判封建專制君主的命題。語出《潛書·室語》篇:“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唐甄的具體論證是,假若有人負匹布擔斗糧而行於途中,有人暗將其殺掉而盡取其匹布斗粟。那末,我們稱...
帝王皆賊,清初唐甄對封建君主專制主義的揭露。“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潛書·室語》。認為以暴力手段去掠取別人財富的就是賊。皇帝未登基前常常殺人如麻;一旦爬上皇位。就只顧自已享樂不管民眾的死活。“暴骨未收,哭聲未絕”。“服袞冕,乘法駕。坐前殿。受朝賀。廣苑囿。以貴其妻妾。以肥其子孫”(...
周自太祖辛亥歲建國至恭帝庚申凡三代三主共十年。高祖父:信祖睿和皇帝郭璟;高祖母:睿恭皇后張氏;曾祖父:僖祖明憲皇帝郭諶;曾祖母:明孝皇后申氏;祖 父:義祖翼順皇帝郭蘊;祖 母:翼敬皇后韓氏;父 親:慶祖章肅皇帝郭簡;母 親:章德皇后王氏。后妃 皇后:聖穆皇后柴氏(柴皇后)楊淑...
據令狐峘《代宗實錄》及《冊府元龜·卷二·帝王部·誕聖》,李豫生於開元十四年十月十三日(《舊唐書》卷11《代宗紀》作同年十二月十三日,這一文本差異在司馬光修纂《資治通鑑》時已存在,入《考異》;《唐會要·卷一·帝號上》同作十月十三日);據新舊唐書及《資治通鑑》,李豫的即位日期為寶應元年四月己巳(二十...
明年,泥降,遷其豪帥於鹹陽。 9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七》:魏驍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李虎等招諭費也頭之眾,與之共攻靈州,凡四旬,曹泥請降。 10 《冊府元龜·卷一·帝王部》:時有破野頭賊屯聚塞下,太祖遣使諭之,皆來降服,遂征其眾併力攻泥。四旬而克,靈州平。 展開全部...
苻生髮三輔民修治渭橋。金紫光祿大夫程肱勸諫說:“此時修橋,有害農時,如今不應勞民。”反被苻生驅出斬首。不久大風拔起樹木,行人都被颳倒在路上。宮中訛傳有賊自相驚擾,宮門白天也緊緊關閉。五天后,苻生查得造謠數人,皆刳心剖胃。大敗前燕 壽光二年(356年)二月,前燕皇帝慕容儁派部將慕輿長卿等率...
曰:“大清有天下,仁矣。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妻笑曰:“何以謂之賊也?”曰:“今也有負數匹布,或擔數斗粟而行於塗者⁸,或殺之而有其布粟⁹,是賊乎,非賊乎?”曰:“是賊矣。”唐子曰:“殺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猶謂之賊;殺天下之人而盡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謂之賊乎?三...
凡此云云,皆張之洞之誣言。洋文規條、通飭文既非,其餘不待辨矣。若夫自主自立之“立”字,豈作帝王之謂?如言人人有主意,豈亦其人謀反耶?孔子言:己欲立而立人。孟子言:先立其大者。豈亦使人人大者為王、小者為侯耶?如此解文,可為噴飯。英之治香港也,處處中文示諭,皆有英文法律“人人有自主之權...
曹丕以禪代的形式來完成改朝換代向天下人昭示,大魏的政權不是搶來的,而是漢朝皇帝讓給的。儘管漢魏禪代是曹丕逼迫漢獻帝遜位,但仍然符合中國古代的仁政精神和禮治原則。它僅僅以漢代帝王一姓一族權力的終結,這種古代社會最小的成本,來換得政權平穩的交接。相對於湯武革命所帶來的廣泛殺戮而言,流血犧牲無疑要少...
《龍飛御天歌》(朝鮮語:용비어천가)是朝鮮王朝世宗李祹在位時所著樂章,是第一首朝鮮文詩歌。全書十卷五冊,總計125章。木刻版。它是第一首朝鮮文詩歌,為記錄中國古代帝王和朝鮮王朝建國歷史歷程的長篇敘事詩。簡介 《龍飛御天歌》系朝鮮王朝著名文臣權踶、安止、鄭麟趾等奉朝鮮世宗之命用朝鮮文和...
古代神農教會人們耕田而成為天下帝王,這是因為人們要學習他的智慧。商湯和周武王創造了強大的軍隊而征服一天下諸侯,這是因為諸侯們屈服於他們的強力。現在世人多機巧而且民眾多放蕩,正是仿效商湯和周武王的時候,可是君主們卻做神農當年做的事,順從世俗的禁忌,放棄了法治。所以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國也混亂,這是...
可是進一步探討一下,就知道所引《春秋》一段史實,是春秋列國時國君逝世,諸侯的長子雖然應該繼位,但弒君之賊尚未討伐,心裡不肯承認國君已故的一種說法。若是天下都擁戴的皇帝,為國殉難,宮中的太子,遭到了非常的慘禍,而還拘泥於什麼“不得書即位”的死條文,恰恰喪失了《春秋》“大一統”的主旨。國內紛亂無...
隆上疏,曰:“凡帝王徙都立邑,皆先定天地、社稷之位,敬恭以奉之。將營宮室,則宗廟為先,廢廄庫為次。居室為後。今圜丘、方澤、南北郊、明堂、社稷,神位未定,宗廟之制又未如禮,而崇飾居室,士民失業。外人鹹雲‘宮人之用,與興戎軍國之費,所盡略齊。’民不堪命,皆有怨怒。《書》曰:”天...
志公便立此符經 寶公救世命 若能抄寫吾經符 內注帝王名 遇到乾坤時世亂 江南吳楚漢 不信吾經勿傳揚 恐你遭災瘴 天下人民化作塵 除滅惡人心 百姓得到寅卯春 即是太平辰 若信吾經壽彭祖 數句立成語 天地慢慢殺惡人 來問富與貧 戌年以來知年處 亥年無定程 若見吾符不輕賤 如對志公面 大亂之時子醜...
秦始皇死後,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後為趙高所忌,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於成陽鬧市,並夷三族。 齊桓:春秋時齊國國君,姜姓,名小白。即位後,任用管仲改革,選賢任能,加強武備,發展生產。號召“尊王攘夷”,助燕敗北戎,援救邢、衛,阻止狄族進攻中原,國力強盛。
夏國主諒祚殂,年二十一,國人謚曰昭英皇帝,廟號毅宗,葬安陵;子秉常即位,時年七歲,梁太后攝政。是月,韓琦至永興。初,薛向、郭逵等議欲存綏州,詔琦度其可否,琦奏:“賊今已誘殺楊定等,綏州不可棄也。”及諒祚病死,其子秉常方幼,琦因奏:“當此變故,尤非棄綏之時。”文彥博、呂公弼恥於中變,...
李密:“化及庸懦如此,忽欲圖為帝王,斯乃趙高、劉聖公之流,吾當折杖驅之耳。”孔德紹:“宇文化及與國連姻,父子兄弟受恩隋代,身居不疑之地,而行弒逆之禍,篡隋自代,乃天下之賊也。”李世民:“宇文化及弟智及、司馬德戡、裴虔通、孟景、元禮、楊覽、唐奉義、牛方裕、元敏、薛良、馬舉、元武達...
臣下做為您的心腹,如果能輔佐皇帝,保全國家,即使身死族滅,在所不辭。我豈能懼怕惹禍招災,就不聞不問,讓陛下聽不到切至的忠勸呢?”聽了這話,曹叡為之動容。同年,有彗星在房心尾三宿間顯得特別明亮。高堂隆上疏說:“凡是帝王遷都立城,都首先確定天地社稷的位置,並恭敬侍奉它。凡建宮室,首先應是...
《家訓金言》是2009年4月1日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秉頤。本書講述的是古代家訓,一共有帝王家訓,官宦家訓,文人家訓,家規及家訓四個部分 。內容簡介 古代家訓文化浩如煙海,限於資料有限和見識不足,本書未能對古代家訓精華盡情呈現;由於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千百年一脈相承,加上各個朝代流傳下來的...
薛綜上表勸諫說:“帝王之人,乃萬邦元首,天下人以其維繫生命的人。故此他的居住要重置門戶敲擊木柝以戒備意外;他的出行則清灑道路節制車馬速度以形成威嚴氣勢,這就是為了保全萬邦平安的福運,鎮撫四海的民心。從前孔子憎惡時局,託言乘桴浮於海,季由聽說甚為高興,他因才幹無可取之處才受到拒絕。漢元帝打算...
洪走司竹,於是秦雍夷夏皆赴之,遂自稱秦天王,分遣使者,問民疾苦,搜羅俊異,凡趙之苛政不便於民者,皆除之。永和七年,稱皇帝。十年二月,大司馬溫帥師伐秦,自統步騎四萬,發江陵,命司馬勛出子午谷。健遣太子萇帥眾五萬,拒溫於藍田。秦兵大敗,溫進至灞上,三輔郡縣皆來降,爭持牛酒迎勞,男女夾...
1360年(至正二十年,龍鳳六年)正月,關先生克大寧,再犯上都。三月,田豐克保定路、冀寧路。五月,陳友諒弒其主徐壽輝於太平路,遂稱皇帝,國號大漢,改元大義;明玉珍為徐壽輝立廟,稱隴蜀王。八月,田豐假降。1361年(至正二十一年,龍鳳七年)五月,李武、崔德降元。八月,田豐、王士誠刺殺察罕帖木兒。
幾蘧,或謂古帝王之名,然無所考,必竟寓言也。散者,言尋常之人也。自絕跡而下,又別發明,不可粘上段說。卷三.德充符第五 “受命於地,惟松柏獨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於天,惟舜獨也正,幸能正生以正眾生”。以松柏比舜,以舜比王駘,但言其得於天者獨異於眾人,故能正其所生以正眾人之所生。
帝王們或多或少都會幹一些壞事,那些賊臣逆子、淫君亂主,乾的壞事就更多,但是乾歸乾,舉歸舉,要載入史冊,傳之後代,是絕對不允許的。"穢跡彰於一朝,惡名披於千載",有哪一個帝王願意把自己的"穢跡"載入史冊呢?所謂"君舉必書",不過是一句假話。只有在古代史書作為宮廷秘籍,由太史負責的時候,史官有記載...
王肅一生仕宦,為帝王近臣,身居廟堂之高,言路通天,多有奏議,屢屢議政獻策於內廷,為魏政權建設功績頗顯。其治國安邦的一系列政治主張,如“輕徭役”、“安百姓”、“慎刑罰”、“重信用”、“倡節儉”、“簡宮室”等等,既是當時社會狀況所必需,也體現了王肅對孔子思想的繼承,促進了國家的穩定和發展。這些...
公元前2113年,帝禹二年去世,時年106歲,葬於六(lù)地。大禹念及功德,封其後裔於英、六一帶(今安徽省六安市),尊為六安國(蓼國)和偃國始祖以及二十四氏(皋李徐趙、伯益嬴秦、江黃馬舒、裴甄谷利、費廉阮駱、英莒梁寥)的鼻祖。天寶二年(743年),追封“大唐德明皇帝”。人物生平 皋陶(gāo ...
朕又聞桀、紂③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則以為辱;顏、閔④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則以為榮。此亦帝王深恥也。朕每將此事以為鑑戒,常恐不逮。為人所笑。”魏徵對曰:“臣聞魯哀公⑤謂孔子曰:‘有人好忘者,移宅乃忘其妻。’孔子曰:‘又有好忘甚於此者,丘見桀、紂之君乃忘其身。’願陛下每以此為慮,...
夫峻法嚴刑,非帝王之隆業;有罰無恕,非懷遠之弘規也。”權欲遣偏師取夷州及朱崖,皆以諮遜,遜上疏曰:“臣愚以為四海未定,當須民力,以濟時務。今兵興歷年,見眾損減,陛下憂勞聖慮,忘寢與食,將遠規夷州,以定大事,臣反覆思惟,未見其利,萬里襲取,風波難測,民易水土,必致疾疫,今驅見眾,...
對各種事物的界限加以區別沒有比確定名分更重要的了,確定名分沒有比遵循禮法更重要的了,遵循禮法沒有比效法聖明的帝王更重要的了。聖明的帝王有上百個,我們效法哪一個呢?那我就要說:禮儀制度因為年代久遠而湮沒了,音樂的節奏因為年代久遠而失傳了,掌管禮法條文的有關官吏也因與制定禮法的年代相距久遠而使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