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主義理論

共產主義理論

共產主義(英文:Communism)是一種政治信仰社會狀態,現今的共產主義奉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為基本思想。共產主義主張消滅私有產權,並建立一個沒有階級制度、沒有國家和政府,並且進行集體生產的社會。共產主義構想未來的所有階級社會將最終過渡成為共產主義的無階級社會。共產主義思想的實行上,需要每人有高度發達的團隊精神思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共產主義理論
  • 外文名:Communism
  • 定義:政治信仰或社會狀態
  • 相關人物:馬克思、恩格斯
  • 宗旨:實現無產者的利益
定義,本質,過程,馬克思與恩格斯的主張,宗旨,共產主義原理,實現條件,共產主義社會的歷史條件,共產主義的實踐,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國際,巴黎公社,第二國際,第三國際,理論發展,

定義

共產主義理論
根據恩格斯的《共產主義原理》關於共產主義的解釋是:“關於無產階級解放條件的學說”。因此,共產主義的主體是無產階級。共產主義是透過消滅私有產權,去消除社會隔閡和階級,以把全人類從壓迫和貧困中解放的思想,並建立沒有階級制度、沒有私有產權、沒有政府,以及集體生產、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馬克思充分研究了人類歷史、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發現人類社會是以物質生產為基礎的,現有生產力所決定的分工造成的不同人的經濟地位決定不同人的社會地位,人們之間的經濟關係決定整個社會的形態,法律、道德等上層建築只是由經濟地位決定的人們的社會地位的反映。

本質

事實上,在以前人們出於對共產主義的一種錯誤理解,導致了典型的大鍋飯,乾好乾壞一樣吃飯的錯誤理念。認為似乎只要人的需求足夠小,則物質生產就成為極大豐富,無論什麼飯菜,只要求能填飽肚子;只要求有地方睡覺;吃多少飯,隨便盛,就是各取所需;由於是共產主義,勞動成果是大家的,所以大鍋飯就是共產主義。但是,這種限制個人發展的方式不是共產主義,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自由人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過程

根據馬克思的理論,實現共產主義是會經過數個階段的,第一個階段就是無產階級專政列寧把這個階段稱為社會主義),作用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把人類社會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並阻止資本主義的復辟。在這段時期,商品生產貨幣經濟仍然存在。當社會主義建設完成後,政府、商品生產和貨幣經濟消失。人類社會進入共產主義階段。這個時候,城鄉差異和社會分工消失。人類能以低工作量去滿足生活所需,所有財產歸全人類所有,所有人平等享受社會經濟權利,人們不再把勞動做為謀生手段,勞動成為人們的第一需要。人不會被分工所局限著。達到“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階段。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範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每個社會成員可以按照自己興趣、愛好、意願及社會需要自由選擇職業和變換工作,把從事不同社會職業作為相互交替的活動方式,消除把一個人變成農民、把另一個人變成鞋匠、把第三個人變成工人、把第四個人變成投機者的現象。因此在這種高度豐富的物質基礎、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的社會中,如何發展自我,發展精神文明以實現人生的價值便會成為人們的追求。人們會去爭著勞動,從事更廣泛的工作,沒有人會想在這個社會中當一具行屍走肉。

馬克思與恩格斯的主張

提到共產主義,就不得不提馬克思和恩格斯。馬克思與恩格斯認為工人階級是沒有任何生產資料的,他們的勞動產物被資產階級所占有,而且只支付比這勞動生產少許多的固定工資,資產階級通過這種行為來謀取利潤。而這種行為,被馬克思所發現,並稱之為剩餘價值。無產階級被大工業生產所集中,所以他們是最具組織性的、最集中的,所以社會的前進的推動力將由無產階級所推動。並且,無產階級是全世界最受剝削,最受壓迫的,等級在社會中是最低的。所以他們的要求是最多的。因此,滿足無產階級的要求,就等於滿足全社會的要求,解放無產階級,就等於解放全人類。所以換句話說,共產主義事實上是關於全人類解放的學說。
在1871年巴黎公社失敗之後。馬克思第一次對自己的理論體系進行修改。他認為巴黎公社的經驗說明,無產階級不能單純的掌握政權,而是通過暴力摧毀全部現存制度。並且第一次闡述後來被列寧主義者和托洛茨基主義者奉為根本立場的無產階級專政學說。這一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跟以往空想社會主義的差別。實現共產主義要通過社會政治運動,由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提出(參見《共產黨宣言》),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只能在發達資本主義社會才能實現並認為其他社會形態不可能進入共產主義。恩格斯在晚年改變《共產黨宣言》中關於暴力革命的想法,認為那是舊的策略,在當時已經不能成為主要手段,他期待的是通過工人階級的合法鬥爭取得政權,保留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根據《共產黨宣言》,要達到共產主義必須經歷長期的發展,而實現共產主義的第一步是通過革命,暴力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用馬克思主義的話說,就是占人口少數的處於統治和剝削地位的資產階級將會被占人口多數且長期處於被剝削、被統治地位的廣大無產階級取代。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中,這個政權稱為是無產階級專政。馬克思主義者相信,資本主義必會滅亡,社會必將發展到社會主義並最終到達共產主義

宗旨

(1)實現同資產者利益相反的無產者的利益;
(2)用消滅私有制而代之以財產公有的手段來實現這一點;
(3)除了進行暴力的民主的革命以外,不承認有實現這些目的的其他手段。

共產主義原理

恩格斯曾經專門論述了共產主義的原理和實現條件,即《共產主義原理》,摘錄如下:“無產階級革命將建立民主的國家制度,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建立無產階級政治統治。在英國可以直接建立,因為那裡的無產者現在已占人民的大多數。在法國和德國可以間接建立,因為這兩個國家的大多數人民不僅是無產者,而且還有小農和小資產者,小農和小資產者正處在轉變為無產階級的過渡階段,他們的一切政治利益的實現都越來越依賴無產階級,因而他們很快就會同意無產階級的要求。這也許還需要第二次鬥爭,但是,這次鬥爭只能以無產階級的勝利而告終。
如果不立即利用民主作為手段實行進一步、直接侵犯私有制和保障無產階級生存的各種措施,那么,這種民主對於無產階級就毫無用處。這些作為現存關係的必然結果現在已經產生出來的最主要的措施如下:
(1)用累進稅、高額遺產稅、取消旁系親屬(兄弟、侄甥等)繼承權、強制公債等來限制私有制。
(2)一部分用國家工業競爭的辦法,一部分直接用紙幣贖買的辦法,逐步剝奪土地所有者、工廠主、鐵路所有者和船主的財產。
(3)沒收一切反對大多數人民的流亡分子和叛亂分子的財產。
(4)在國家農場、工廠和作坊中組織勞動或者讓無產者就業,這樣就會消除工人之間的競爭,並迫使還存在的廠主支付同國家一樣高的工資。
(5)對社會全體成員實行同樣的勞動義務制,直到完全廢除私有制為止。成立產業軍,特別是在農業方面。
(6)通過擁有國家資本的國家銀行,把信貸系統和金融業集中在國家手裡。取消一切私人銀行和銀行家。
(7)隨著國家擁有的資本和工人的增加,增加國家工廠、作坊、鐵路和船舶,開墾一切荒地,改良已墾土地的土壤。
(8)所有的兒童,從能夠離開母親照顧的時候起,都由國家出錢在國家設施中受教育。把教育和生產結合起來。
(9)在國有土地上建築大廈,作為公民公社的公共住宅。公民公社將從事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將把城市和農村生活方式的優點結合起來,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點。
(10)拆毀一切不合衛生條件的、建築得很壞的住宅和市區。
(11)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繼承權
(12)把全部運輸業集中在國家手裡。
(13)有著高度完善的法律機制。

實現條件

自然,所有這一切措施不能一下子都實行起來,但是它們將一個跟著一個實行,只要向私有制一發起猛烈的進攻,無產階級就要被迫繼續向前邁進,把全部資本、全部農業、全部工業、全部運輸業和全部交換都越來越多集中在國家手裡。上述一切措施都是為了這個目的。科學技術革命的洗禮,無產階級的勞動使國家的生產力大大增長,隨著這種增長,這些措施實現的可能性和由此而來的集中化程度也會相應增長。當全部資本、全部生產和全部交換都集中在國家手裡時,私有制會自行滅亡,金錢也會變成無用之物,生產也會大大增加,人也會大大改變,以致連舊社會最後的各種交往形式也都消失。
共產主義革命不可能單獨在一個國家發生,單是大工業建立世界市場這一點,就把全球各國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國家的人民,彼此緊緊聯繫起來,以致每一國家的人民都受到另一國家發生的事情的影響。此外,大工業使所有文明國家的社會發展大致相同,以致在所有這些國家,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成社會上兩個起決定作用的階級,它們之間的鬥爭成當前的主要鬥爭。因此,共產主義革命不是一個國家的革命,而是在一切文明國家裡,至少在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同時發生的革命,在這些國家的每一個國家中,共產主義革命發展的快慢要看這個國家是否有較發達的工業,較多的財富和比較大量的生產力。因此,在德國實現共產主義革命最慢最困難,在英國最快最容易。共產主義革命也會大大影響世界上其他國家,會改變並大大加速它們原來的發展進程。它是世界性的革命,所以有世界性的活動場所。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解放實現,人類社會的史前時期告終,人類從支配自己生產和生活命運的異己力量中解脫出來,實現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躍遷,開始自覺創造人類自己歷史的真正人的歷史。人與自然關係之間高度和諧,通過尊重自然界的客觀發展規律、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界來實現。

共產主義社會的歷史條件

1.人們科學文化素質,思想覺悟極大提高,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科技極度發達,勞動生產率空前提高,勞動時間大大縮短,社會產品極大豐富。
2.一切私人勞動和小規模生產都被社會化大生產取代,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商品和貨幣消亡。
3.消滅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差別。
4.由於生產方式的改變,舊的社會分工消亡,使每個社會成員獲得自由全面發展。
5.整個社會有計畫的按照不同人的需要進行大規模定製生產。
6.實行各盡其能、按需分配原則。(這裡指的是“以人的需要作為勞動產品分配的唯一根據”而不是能隨意滿足所有人的任何欲望)
7.階級差別消失,“對人的奴役”被“對物的管理”取代,國家機器自行消亡。
8.隨著經濟上的一切壓迫和奴役制度消亡,階級社會的一切不平等的道德觀念和宗教等也隨之消亡。
9.個體家庭消亡,男女關係成純粹私事而社會無需干涉,未成年人的撫養和教育完全成為社會的公共事業。(家庭本質上是一種個體經濟單位,在農業社會中既是生活單位又是生產單位,負擔著教育、養老等多種職能,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其職能逐步被各種社會機構和公共服務取代,因而現代家庭規模變小、並且越來越不穩定,最終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徹底消亡)

共產主義的實踐

共產主義者同盟 共產主義同盟是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第一次提出口號:“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馬克思、恩格斯致力於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工人運動實踐相結合。1846年初,在布魯塞爾建立的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從思想上和組織上為建立無產階級革命政党進行準備。1847年6月在倫敦由正義者同盟改組成立的以德國工人為主體,吸收英、法、比利時等國工人參加的共產主義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個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標誌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誕生。1848年2月發表的《共產黨宣言》提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戰鬥口號,使無產階級革命政黨有一個明確的理論和實踐的綱領,指導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勝利前進。

共產主義者同盟

1848年歐洲許多國家掀起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在階級鬥爭特別尖銳的法國,無產階級充當推翻金融貴族專政的七月王朝的主力軍,武裝反抗資產階級,謀求自身的解放。1848年巴黎工人6月起義是現代社會中兩大對抗階級間的第一次戰鬥。共產主義者同盟的盟員積極參加歐洲1848年革命。在普魯士反動政府策劃的1852年10~11月科隆共產黨人審判案之後,根據馬克思的提議,共產主義者同盟於1852年11月解散。

第一國際

第一國際 19世紀60年代,歐洲工人運動重新高漲。無產階級的第一個國際聯合組織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於1864年9月28日在倫敦成立。馬克思是第一國際的創始人之一和它的實際領袖。各國無產階級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實現聯合,共產主義運動的影響從西歐擴展到東歐、美洲的十幾個國家。第一國際奠定國際無產階級爭取社會主義鬥爭的基礎。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各種錯誤思潮和派別。在同蒲魯東主義巴枯寧主義兩個主要機會主義派別的鬥爭中,及在對英國工聯派、法國布朗基派、德國拉薩爾派的錯誤觀點和傾向的批評過程中,馬克思主義贏得越來越多的工人民眾和社會主義者的擁護,並逐步在國際工人運動中確立主導地位。它的精神產兒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1792~1794)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創立新型民主國家、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1865年第一國際總部遷往美國紐約。第一國際共召開過5次代表大會和兩次代表會議。巴黎公社革命失敗以後,國際工人運動面臨著各國反動勢力的迫害和內部М.А.巴枯寧分子的破壞,處於非常困難的境地,第一國際的組織形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根據馬克思的建議,於1876年7月在美國費城代表會議期間宣告解散。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巴黎工人和其他勞動人民1871年3月18日革命後建立的無產階級政權。世界歷史上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最終被資產階級政府絞殺。失敗後,政府軍對巴黎人民實行血腥大屠殺,據統計共有29804人遭殘殺,72941人在作戰中犧牲,60971人被投入監獄或流放。巴黎公社表明這樣的主張,即“自由在於把國家由一個高踞社會之上的機關變成完全服從這個社會的機關”(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表明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原則,即——分權、自治、人民監督、思想自由。公社實行普選權和委員會制度、設立公社議會、改造專政機關、廢除官僚制度;公社在所有制、分配、管理和勞動立法方面實施某些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成立工人合作社、實行勞動保障、減免債務;宣布政教分離、開展教育改革、發動女權運動;大量建立起非政府組織,實行公民自治。

第二國際

第二國際 19世紀70年代以後,世界形勢和國際工人運動發生巨大變化。資本主義經過一段時間的和平發展從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各國無產階級在新的歷史時期的任務是建立獨立的無產階級政黨,積聚和訓練本階級的力量,準備迎接未來的社會主義革命。1889年7月14日,在恩格斯倡導下,有22個國家的393名代表參加的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巴黎召開,創立無產階級新的國際組織第二國際。第二國際,特別是它的前期(1889~1900)在組織、積聚革命力量,團結教育工人階級;積累議會鬥爭經驗,開展反對資本主義和軍國主義鬥爭;傳播馬克思主義,清除無政府主義影響;加強國際主義團結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推動了國際工人運動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第三國際

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1919年3月在列寧領導下成立,總部設於莫斯科。第三國際成立於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的,那時俄國無產階級已經革命成功,建立蘇維埃政府。第三國際本名“共產國際”,以別於第二國際底本名“工人國際”。第三國際初成立時各國支部差不多都是從第二國際原有的支部分裂出來的,即是說第二國際中的革命派發展為第三國際,正式拋棄改良主義,而號召世界革命。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二大決定參加共產國際,成為它的一個支部,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第三國際成了中共的實際領導者,中共也從第三國際獲取援助。1925年與1926年中國國民黨兩次申請加入共產國際,但都被拒絕。1943年5月15日,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團為適應反法西斯戰爭的發展,並考慮各國鬥爭情況的複雜,需要各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地處理面臨的問題,作出《關於提議解散共產國際的決定》。同年5月22日,向全世界公布了這個決定。同年6月10日,鑒於共產國際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反對協約國而創,而美國此時成為蘇聯拉攏以反對法西斯德國的非常重要對象,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決定共產國際正式宣告解散。

理論發展

兩極世界理論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綜合運用唯物辯證法、地緣經濟、地緣政治和社會形態學視角研究分析世界歷史結構基礎上,對社會主義運動方向和共產主義實現途徑作了理論預測。“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從很多角度印證了兩極世界理論的理論預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