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圍
夫妻在
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1)工資、獎金;
(2)生產、經營的收益;
(3)智慧財產權的收益;
(4)因繼承或贈予所得的財產,但遺囑或贈予契約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除外;
(5)其他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共同財產包括夫妻雙方或者一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取得的勞動收入和其他
合法收入、受贈的財產、繼承的財產等。
(1)婚前財產與
婚後財產無法查清的,或者屬
婚前個人財產,但已結婚多年,由雙方長期共同使用、經營、管理的,均可視為夫妻共同財產;
(2)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復員、轉業軍人所得的復員費、轉業費,離婚時,如夫妻共同生活的時間較長,可按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3)
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從事多種經營和承包責任田的當年收益以及當年無收益的養殖、種殖專業投入的資金;
(4)
結婚登記後,一方或雙方父母贈給的金銀、珠寶以及其他財產。
特徵
1.夫妻共同財產的主體,是具有婚姻關係的夫妻,未形成婚姻關係的男女兩性,如
未婚同居、婚外同居等,以及無效或被撤銷婚姻的男女雙方,不能成為夫妻共同財產的主體。
2.夫妻共同財產,是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取得的財產,婚前財產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婚姻關係存續期間,自合法婚姻締結之日起,至夫妻一方死亡或離婚生效之日止。
3.夫妻共同財產的來源,為夫妻雙方或一方所得的財產,既包括夫妻通過勞動所得的財產,也包括其他非勞動所得的
合法財產,當然,法律直接規定為個人特有財產的和夫妻約定為
個人財產的除外。這裡講的“所得”,是指對財產權利的取得,而不要求對財產實際占有,如果一方在婚前獲得某項財產例如稿費,但並未實際取得,而是在婚後出版社才支付稿費,此時這筆稿費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同理,如果在婚後出版社答應支付一筆稿費,但直到婚姻關係終止前也沒有得到這筆稿費,那么這筆稿費也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4.夫妻對共同財產享有平等的所有權,雙方享有同等的權利,承擔同等的義務。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特別是夫妻一方對共同財產的處分,除另有約定外,應當取得對方的同意。
5.不能證明屬於夫妻一方的財產,推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11月的《
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規定:“對
個人財產還是夫妻共同財產難以確定的,主張權利的一方有責任舉證。當事人舉不出有力證據,人民法院又無法查實的,按夫妻共同財產處理。”此規定即是這一原則在法律上的體現。國外也有類似的規定,
瑞士民法典第226條規定:“凡無證據證明屬於夫妻一方個人財產的財物均視為夫妻共同財產。”
6.分割夫妻共同財產,原則上應當均等分割。根據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財產的來源等情況,由雙方協定處理,協定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7.夫妻一方死亡,如果分割遺產,應當先將夫妻共同財產的一半分歸另一方所有,其餘的財產為死者遺產,按照繼承法處理。
認定
夫妻關係續存期間夫妻共同擁有的財產主要包括法定和約定兩類,在夫妻一方婚後死亡或者離婚後必須對共同財產進行認定,以保護公民合法的財產權益。
法定共同財產
法定夫妻共同財產是指在夫妻雙方婚前或婚後未對夫妻財產作出約定或者約定無效的情況下,直接適用法律規定的
夫妻財產制度。我國
婚姻法對夫妻財產制採取的是
法定財產制與
約定財產制相結合的制度,並明確規定,在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時,才適用法定財產制。法定財產制中又可分為法定
共同財產制和
分別財產制,
剩餘共同財產制,
聯合財產制等。根據我國新婚姻法規定,我國的法定財產制包括了17條規定的法定婚後所得共同制和18條規定的法定特有財產制。
婚姻法第十七條對夫妻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應歸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範圍作出了規定,即夫妻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1)工資、獎金,指在
夫妻關係存續期間一方或雙方的工資、獎金收入及各種福利性政策性收入、補貼;
(2)生產、經營的收益,指的是在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夫妻一方或雙方從事生產、經營的收益;
(3)智慧財產權的收益,指的是在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夫妻一方或雙方擁有的智慧財產權的收益;
(4)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是指在夫妻關係存續期間一方或雙方因繼承遺產和接受贈與所得的財產。對於繼承遺產的所得,指的是財產權利的取得,而不是對財產的實際占有。即使婚姻關係終止前並未實際占有,但只要繼承發生在
夫妻關係存續期間,所繼承的財產也是夫妻共同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5)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第十八條對應為夫妻一方的財產範圍作了規定。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1)一方的婚前財產;
(2)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3)遺囑或
贈與契約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4)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5)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法定夫妻共同財產特徵
第一,時間的限定性。即從領取結婚證開始,到解除
夫妻關係為止的婚姻關係存續的整個期間的勞動所得、生產經營所得、投資所得、智慧財產權的收益、繼承和贈與所得,以及其它合法所得都是夫妻共同財產。即使雙方未同居、或分居兩地,也不論財產是一方或者雙方分別管理、使用,只要是婚後所得財產,就是夫妻共同財產,如工資,獎金,是最具有時間性的。
第二,僅局限於所有權範疇的財產的歸屬利益。即有形的實物、現金和可預見的收益。
約定共同財產
約定夫妻共同財產是指婚姻當事人通過協定形式,對婚前、
婚後財產的占有、管理、使用、收益、處分以及債務的清償、婚姻關係終止時的財產清算等事項作出約定的一種財產制度。《
婚姻法》第19條第1款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
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或擬結為夫妻的當事人,訂立財產約定要產生法律效力,必須具備一般
民事法律行為成立的有效要件。
第一,當事人雙方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
第三,當事人親自為的行為,不適用代理
情形
第一:《
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入
(三)智慧財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是遺囑或者
贈與契約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除外
第二:《婚姻法》解釋二第十一條規定: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的下列財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二)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則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
(三)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
安置補償費第三:《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規定;
(一)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且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為夫妻共同財產
(二)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為夫妻共同財產
第四:《婚姻法》解釋三第五條規定:夫妻一方
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除
孳息和自認增值外,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第五:《婚姻法》解釋三第七條第二款規定: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出資份額
按份共有。以上五種情形基本上歸納了屬於共同財產的情形,但是現實生活是豐富多變的,不可能全部歸納在上述五種情形,具體的情形還需要仔細的分析歸類。
下面歸納一下哪些情形下屬於個人財產
第一:《婚姻法》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第二:《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規定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個人的贈與,為
個人財產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且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為一方的個人財產
第三:《婚姻法》解釋三第七條的規定: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財產詳解
根據《婚姻法》第十七條,夫妻共同財產包括:
(一) 工資、獎金;應當指出,這裡面的工資包括指工資總額。根據
國家財產局一九九O年第一號令《關於工資總額的組成規定》,工資總額包括:
3、獎金;
4、津貼和補貼;
6、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智慧財產權的收益;是指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實際取得或者已經明確可以取得的財產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這裡不包括明確只屬夫妻一方的贈與或遺贈。什麼意思呢?比如說,男方父親臨終前留下遺囑,特別指明其過世後所留財產只給於男方一人所有,則該部分財產不是夫妻共同財產,女方不能享受權益。呵呵,因此,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可以根據這條法律規定“留一手”喔。贈與也是一樣,如果贈與人明確指明只是夫妻一方享受贈與財物,另一方無權在離婚時要求分割。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這一條款是“
兜底條款”,列舉式的法律條文自然不能包括萬象,總歸怕有遺漏之處,因此,留出個布袋口供法院在實際處理案件時自由裁量。但正因為該條有不明確具體之處,因此,實踐中難以把握。為此,解釋(二)明確了“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財產的範圍:
(1)一方以
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注意了,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為共同財產。這一條看似簡單,實際非常深澳呵。也就是說,婚前財產,如果用於了投資,取得的收益是共同財產。這不是在重複廢話:
首先,什麼是投資?漢語大詞典說,投資(Investment) 投資是指創造新資產的過程。那么,一方婚前購買的房屋,是不是“投資”呢?
一方婚前購買的股票,是不是“投資”呢?
一方婚前的儲蓄,是不是“投資”呢?
……
畢竟,以上各種情況都存在“婚姻關係存續”的期間,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並不簡單吧。
其次,什麼是“收益”?是專指增值部分,還是包含本金?這個問題,也不是查查漢語大詞典就能找到答案的:)
運用好這一條,對於分割處處理夫妻一方的婚前財產至關重要,呵呵,如果操作得好,“不勞而獲”就會變成現實,畢竟,司法解釋不能包攬一切,總能給法官和律師以施展“才華”的餘地吧。
(2)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
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實際取得的住房補貼、
公積金好理解,就是發到手上了或打到戶頭上了。但“應當取得”怎樣理解呢?以什麼為標準進行衡量呢?這要根據案件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和處理。
(3)夫妻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當然也存在什麼是“應當取得”的問題。
協定書
共同財產制契約人_________以下簡稱
甲方,同立契約人_________以下簡稱乙方,因甲方與乙方由_________、_________兩位女士的媒介曾於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締結婚約並擬定於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在_________
公證處舉行公證結婚,茲為甲乙雙方協定結果願意於結婚之前約定夫妻共同財產制,因乙方現為未成年人,故特經請其
法定代理人_________的同意並邀請賽同媒介人兩位為證人,訂立本共同財產契約各應遵守條件如下:
第一條
甲方與乙方約定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結婚時起除法定特有財產外,對於甲乙雙方現有及將來取得的一切動產及不動產,暨精神上及勞力上所得的財產,願意合併為共同共有權登記。
第二條 甲方與乙方約定將來取得的
不動產所有權登記,均套用甲乙雙方的名義為取得共同共有權登記。
第三條 甲乙雙方對於共同財產各不得擅自處分其應有部分。
第四條 關於共同財產的管理使用收益,由甲方任之其所需
管理費用由共同財產負擔。
第五條 甲乙雙方的一方對於共同財產處分時,除屬於純粹管理上所必要的處分外,則須由甲乙雙方共同為處分,或一方應事先徵得他方的同意始得為之。
第六條
甲方對於共同財產管理不善,或有浪費之時,乙方得請求劃分財產,又乙方認為甲方的管理財產不善有使負債超過資產之憂時,得以廢止本
共同財產制。
第七條 甲方對於下列債務由甲方單獨,並就共同財產負清償的責任。
(1) 甲方在結婚前所負的債務。
(2) 甲方在婚姻關係存續中所負的債務。
(3) 乙方因日常家務代理行為而發生的債務。
(4) 除第三款規定外乙方在婚姻關係存續中以共同財產為負擔的債務。
第八條 乙方對於下列債務由乙方個人並就共同財產負清償的責任。
(1) 乙方在結婚前所負的債務。
(2) 乙方因職務或營業所生的債務。
(3) 乙方因繼承財產所負的債務。
(4) 乙方因侵權行為所生的債務。
第九條 乙方對於下列債務應由乙方的特有財產負清償責任。
(1) 乙方就其特有財產設定的債務。
(2) 乙方逾越日常家務代理許可權的行為所生的債務。
第十條 甲乙雙方間的家庭生活費用,除應由共同財產負擔外,如共同財產不足負擔時,須先由
甲方負擔,而甲方無支付能力時,由乙方負擔。
第十一條 甲乙雙方對於共同財產所負的債務,經一方將自己特有財產為清償時,或個人的特有財產所生的債務,由以共同財產為清償的,均得對他方請求補償。
前項補償請求權雖在婚姻關係存續中亦得請求。
第十二條 甲乙雙方如有一方死亡時,對於共同財產應以平均分割取得。即共同財產的半數歸於死亡者的
繼承人,其他半數歸屬於生存的一方。但生存的一方若依法不得為繼承人時,對於共同財產所請求的數額,不得超過離婚時所應得的數額。
第十三條 共同財產關係,因如民法第______條規定的情形,或因廢止本契約以及改用他種
約定財產制,因
甲方與乙方離婚,而消滅對於共同財產的分割,於甲乙雙方各取得共同財產的半數。
第十四條 本共同財產契約,於甲乙雙方在婚姻關係存續中,得隨時以契約廢止或變更,或改用他種約定財產制契約。
第十五條 甲乙雙方訂立本契約後,應依民法第______條的規定,經向所轄法院申請公證,及為夫妻財產契約的登記。
甲方:乙方: 住址:住址: 證人: 住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