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頂山古墓群

六頂山古墓群

六頂山古墓群位於敦化市區以南5公里處的六頂山旅遊區,為渤海王國早期王族和貴族的陵寢,整個墓群分兩個墓區,共有大小石室墓、石棺墓100餘座。墓群中尤以渤海第三代王文王大欽茂的次女貞惠公主墓最為著名。在這座墓群里出土了墓誌碑、石獅等珍貴文物。

六頂山古墓群位於六頂山旅遊開發區的正覺寺,是亞洲最大的佛教尼羅道場,也是東北最大的佛教寺院。該寺主持釋佛性大法師含辛茹苦,在海內外廣募佛財,重建寺院。該寺院獨特的建築風格和天人合一的建築理念,更具神韻。敖東城遺址坐落在敦化市內東南部,牡丹江的北岸。分內外二城,外城周長約2公里。據認為敖東城是渤海國(公元698-926)早期都城,故有舊國之稱。六頂山古墓群六頂山古墓群,座落於敦化市南5公里的六頂山上。六頂山,從北向南看,東西走向,有連綿起伏的六個山頂,故又稱“六平山”或“牛頂山”。主峰南坡向陽避風的山坳處有80餘座古墓,古籍稱之為珍陵。據認為是渤海早期王族和貴族的陵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六頂山古墓群
  • 地理位置:敦化市區以南5公里處的六頂山旅遊區
  • 景點級別:4
  • 含義亞洲最大的佛教尼羅道場
地理環境,研究意義,墓碑石刻,墓群詳解,綜述,貞惠公主墓,墓群地址,管理及保護,

地理環境

六頂山古墓群,坐落於敦化城南4公里處的六頂山上,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墓群依山北凹而葬,取山地靈氣,墓區綠樹環繞、青草芳茂,在一派肅穆中給人一種歷史的沉重感。六頂山古墓群是渤海國早期王族和貴族的陵寢。是古渤海時期重要文化遺存之一,墓地共有兩個墓區,一百餘座墓葬,第一墓區在西側,以貞惠公主墓為主。第二墓區在東側,是個很規整的椅子形山坳。
六頂山古墓群包括兩個墓區,分布有一百餘座墓葬,這些墓葬中,以貞惠公主墓為主,最為著名。貞惠公主是渤海國第三代王大欽茂的次女,生於公元737年,死於公元777年,終年40歲。去世後曾停柩待葬3年,於780年正式下葬於“珍陵之西原”,即今天的敦化市六頂山上渤海王室貴族墳瑩地內。貞慧公主的陵墓為大型石室封土墓,現存殘高1.5米。發掘出了珍貴的墓碑一方,雄雌石獅各一尊,鎏金圓帽銅釘等文物,貞惠公主的墓誌碑用汗文書寫:“大興寶曆孝感……法王(渤海第三代王大欽茂第二女也)。生於深宮、綽質絕綸、溫如昆峰之片玉……早受女師之教每慕曹家之風。”從公主的碑文中“七年(公元779年)陪葬於珍陵之西原”看,在其附近應有大欽茂之墓葬地,是否如此,尚有待於地下考古挖掘。
公元726年大欽茂不僅晉升為國王,同時唐王朝又授予他相當於宰相的“檢校太尉”之職。這應當是主體墓區,就貞惠公主的碑文中“七年(公元779年)陪葬於珍陵之西原”看,在其附近應有大欽茂之墓葬地,是否如此,尚有待於地下考古挖掘。陵墓為大型石室封土墓,發掘出珍貴的墓碑一方,雄雌石獅各一尊,海流鎏金圓帽等文物。
六頂山古墓群六頂山古墓群

研究意義

墓碑的文體是唐代流行的駢體文字,字型清奇、筆法流暢、文彩綺麗,在書法和文詞方面都堪稱稀世之珍品,墓中石獅造型雄渾生動,一派唐風,反映了那段時期吸收漢民族文化後燦爛的渤海文明。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六頂山古墓群,是六頂山旅遊區的一個重要考古專項旅遊項目,具有極高的歷史現實意義。其中渤海國公主墓及遷移時遺留下的二十四塊石等遺蹟,對研究渤海歷史文化、培育深層次旅遊市場起到重要作用,具有較高的考古研究價值。

墓碑石刻

墓碑石刻是渤海文字資料的第一次發現,文體是唐代流行的駢體文,在文筆和書法方面都不愧為稀世之寶,墓中石獅造型雄渾,栩栩如生。六頂山古墓群及其出土的文物,既反映了渤海王國與唐朝中原的密切關係,又反映了渤海早期社會發展和生活的面貌。六頂山旅遊區是全國二十六大古墓群之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墓群詳解

綜述

中國唐代渤海國(698~926)早期王族墓地。在吉林省敦化市南 5公里六頂山西端南坡。墓群在抗日戰爭時期曾被盜掘,1949年發掘貞惠公主墓後,其性質和年代始得到確認。1953年以後吉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博物館曾先後進行多次調查,1964年在此進行了發掘。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群以一南北向的崗梁為界,分東西兩區:西為第一墓區,有墓葬30餘座,封土較高;東為第二墓區,有墓葬50餘座,封土略低平。墓葬有土坑墓、石室墓和石棺墓,後 2種用條石或塊石砌築。石室墓的墓室一般平面呈方形或長方形,門南向,前有甬道和墓道。大型墓葬封土上常見板瓦、筒瓦、瓦當等,證實了靺鞨人有“冢上作屋”習俗的記載。
六頂山古墓群六頂山古墓群

貞惠公主墓

貞惠公主墓位於第一墓區中央,圓丘狀封土堆殘高1.5米。墓室平面方形,南北長2.8~2.94米,東西寬2.66~2.84米,高2.68米。四壁用大小不等的石條相間錯列,逐層平砌,自下而上微向內收,表面塗白灰。墓頂作三重抹角疊澀藻井,上蓋石板。室底鋪一巨大平整石板為棺床。南部有石砌甬道,墓道呈斜坡式,鋪以磚石。出土遺物有貞惠公主墓碑1通,石獅1對和玉璧、陶瓶鎏金銅飾等。墓碑呈圭形,通高90厘米,寬49厘米,厚29厘米(見圖)。碑文正面為漢字楷書,共725字,大部清晰可辨。文載墓主是渤海第三代王大欽茂的次女,葬於780年,“陪葬於珍陵之西原”,據此推知附近應有渤海前期王陵存在。 1961年起建立了文物保護小組;1964和1975年先後設定了保護標誌、說明牌、保護範圍界樁以及墓區、墓號標誌等共 100多個。

墓群地址

簡介
六頂山又名牛頂山。在六頂山上從北向南看,東西走向,連綿起伏的六座山峰呈一字排列,像一道屏風矗立在田野上,主峰南坡有個向陽避風的山坳,這裡便是古墓群之所在。墓區西南7公里處為渤海初期大祚榮建立震國的東牟山城,古墓南3公里為當時的建築遺蹟及居住地——永勝遺址。
渤海國早期遺存
六頂山古墓群是渤海國早期王族和貴族的陵寢,是古渤海時期重要文化遺存之一。墓地是塊風水寶地,墓區前面不遠,有個不高的平崗,像一個書案,它的西邊右側矗立著一座尖形的小山,風水家說:那是一支軍,“宰相筆,案頭出”。是啊,當年靺鞨族首領大祚榮,就在不遠處的東牟山上,擁兵自固,建立了震國。公元726年大欽茂不僅晉升為渤海國王,同時唐王朝又授予他相當於宰相的“檢校太尉”之職。
考古價值
六頂山的百餘座墓葬雖未全部挖掘,然僅貞慧公主出土的典型的渤海時期文物,就為渤海考古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解決了渤海史研究上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證實了牡丹江上游敦化一帶當是渤海舊國都城所在,反映了當時渤海古國與唐朝的密切關係,有力的證明了六頂山古墓群為渤海歷史遺存,而絕非韓國人所說的高句麗遺蹟,具有重要歷史及現實意義。六頂山古墓群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六頂山旅遊區的一個重要考古專項旅遊項目,也必將為進一步研究渤海歷史文化、培育深層次旅遊市場起到重要作用。
六頂山古墓群正在申報世界遺產,保護區面積0.71平方公里。

管理及保護

古墓群泛指人類古代採取一定方式對死者進行埋葬的遺蹟。包括墓穴、葬具、隨葬器物和墓地。中國的古墓葬分布很廣,六頂山古墓群發掘出土了大量歷史價值較高的珍貴文物,這是探討不同時代、地區和社會階層之間埋葬習俗以及所屬時代社會生活狀況的重要實物資料。現已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墓葬有55處,包括六頂山古墓群、帝王陵墓、古墓群和名人墓。史前時代墓葬中國埋葬遺蹟最早見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北京周口店遺址。新石器時代已有了一定的葬制,歷年來,在上百處墓地發掘的
1.3萬餘座墓葬,其中70%以上分布在黃河流域。年代較早的新石器時代墓葬,一般墓坑小而淺,墓葬排列有序,多為單人葬,沒有發現葬具的痕跡;對文物保護單位及其環境的管理目的是保護文物安全,使環境免遭破壞。簡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不久,政務院發布了《古遺址和古墓葬調查發掘暫行辦法》。1956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國務院通知精神公布了一批文物保護單位,開始了對文物保護單位工作的管理。1961年3月4日,國務院頒布了《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規定各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必須進行經常性的文物調查工作,並選擇重要文物,根據其價值大小,報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之後,國務院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縣(市)級人民政府多次公布文物保護單位,使之成為文物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六頂山文物保護單位根據這些條款也積極的對六頂山古墓群進行了重點保護
六頂山古墓群六頂山古墓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