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

六盤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

六盤山片區覆蓋寧夏西海固地區、陝西橋山西部地區、甘肅中東部地區及青海海東地區61個縣、15.27萬平方公里、2031.8萬人、鄉村人口1837.7萬人,甘肅有40個縣區列入,陝西青海分別有7個縣區列入。寧夏有原州區固原縣)、海原西吉隆德涇源彭陽、同心7個縣區劃入六盤山片區。

2017年1月21日上午,六盤山片區脫貧攻堅部省協調推進會在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召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盤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
  • 地點:六盤山片區
  • 國家:中國
  • 類別:相關辭彙
  • 數量:4省15地級市
  • 面積:15.27平方公里
簡述,基本情況,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發展,貧困狀況與特殊困難,發展機遇,重大意義,總體要求,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功能分區,空間結構,城鎮布局,基礎設施建設,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和信息化,城鎮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農業,工業,旅遊與文化產業,現代服務業,產業化扶貧,範圍,發展歷程,規劃,總體,交通規劃,

簡述

本規劃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基本思路,明確了六盤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總體要求、空間布局、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是指導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的重要依據。
本規劃規劃期為2011-2020年。

基本情況

自然條件

規劃區域國土總面積為16.6萬平方公里,地處黃土高原中西部及其與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地形破碎,溝壑縱橫,山、川、塬並存,溝、峁、墚相間。氣候類型主要為溫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無霜期短,晝夜溫差大,年均降水量176-667毫米。該區域位於黃河流域,黃河幹流及其湟水、洮河、渭河、涇河等重要支流流經本區。植被稀疏,森林覆蓋率18.8%。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豐富,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開發潛力大;鉛鋅礦、石灰岩、岩鹽等礦產資源儲量較大。

經濟社會發展

2010年末,總人口2356.1萬人,其中鄉村人口1968.1萬人,少數民族人口390.1萬人。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9621.8元,人均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328.9元,分別是2001年的3.7倍和3.2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43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3255元,分別是2001年的2.9倍和2.6倍。一二三產業結構由2001年的27:37:36調整為21:45:34;城鎮化率由2001年的17.7%提升到25.5%。引大入秦、寧夏扶貧揚黃等重大水利工程取得明顯效益;隴海、蘭新、包蘭、蘭青、寶中等鐵路,京藏、連霍、青蘭、福銀等國家高速公路貫穿本區域,初步構成交通運輸骨幹網路。
2001至2010年,適齡兒童入學率從87.9%提高到99.2%,青壯年文盲率從5.3%下降到1.3%,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從5.7年增加到7.8年。每萬人科技活動人員數為143人。所有鄉鎮都建立了衛生院,89.4%的村建立了衛生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逐步推廣,2010年參保人數達335.1萬人。農村低保基本做到應保盡保。

貧困狀況與特殊困難

乾旱缺水嚴重,貧困面廣程度深。人均占有水資源367.6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6.7%。會寧、同心、循化等21個縣區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蒸發量超過1500毫米。乾旱缺水是該區域發展的根本矛盾,嚴重製約工農業發展和民眾生活水平提高。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54.7%;1274元扶貧標準以下的農村人口有313.1萬人,貧困發生率為15.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3.1個百分點,比西部地區平均水平高9.8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落後,生產生活條件差。鐵路運輸能力不足,高速公路"斷頭路"多,國省幹線公路技術等級偏低。還有2.4%的鄉鎮和53.4%的行政村不通瀝青(水泥)路,8.8%的行政村不通等級公路。水利設施薄弱,骨幹水利工程支撐城鄉發展的能力明顯不足。城鎮供水保障程度低。39.3%的農戶存在飲水困難,60%的農戶尚未解決飲水安全問題。基本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僅為23.2%。3%的自然村不通電,15.4%的行政村未完成農網改造。部分民眾住房困難。
社會事業發展滯後,人才支撐不足。人均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三項支出僅為1447.6元。教育設施落後,師資力量不足。醫療衛生條件差,婦幼保健力量弱,基層衛生服務不足,有合格醫生的村衛生室僅為88.3%。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健全,農業科技套用水平低。人力資源開發水平低,人均受教育年限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勞動力素質整體偏低,經營管理人才短缺,專業技術人員不足,人才隊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產業發展乏力,縣域經濟薄弱。產業發展基礎差,經營組織形式落後,市場體系不完善,科技、金融、物流、信息等服務保障能力明顯不足,創新能力弱,開放程度低。農業生產力水平低,經營方式落後;工業總量小,結構單一;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商貿流通潛力未能充分發揮。縣域經濟活力不足,主導產業尚未形成,龍頭企業少,城鎮化水平低,中心城鎮集聚產業和人口的能力弱。2010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2.4%;城鎮化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4.2個百分點。
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氣候乾旱,地形破碎,土質疏鬆,植被稀疏,土壤肥力下降。乾旱、冰雹、霜凍、沙塵暴、土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生態環境脆弱、恢復難度大,是我國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區域內水土流失面積達12.9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77.7%,有64個縣屬於全國嚴重水土流失縣。

發展機遇

一是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區域協調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做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為加快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證;二是國家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和《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等檔案,明確了相關支持政策措施,為加快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三是關中-天水經濟區、蘭州-西寧經濟區和寧夏沿黃經濟區的加快建設,為該區域發展營造了良好區域環境;四是國家全力推進西部地區對內對外開放、著力建設陸路開放國際通道,為推動區域內生產力布局調整、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和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

重大意義

加快六盤山片區區域發展步伐,加大扶貧攻堅力度,有利於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貧困民眾脫貧致富,確保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有利於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目標;有利於黃土高原生態修復,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有利於充分發揮歐亞大陸橋紐帶作用,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建設節水型社會為切入點,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基本思路,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夯實發展基礎;著力開發人力資源和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增強內生髮展能力;著力發展循環經濟和強化生態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著力發展社會事業和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推進改革發展成果共享,努力開創又好又快發展新局面。

基本原則

堅持加快發展與扶貧攻堅相結合。通過加快發展為扶貧攻堅奠定堅實基礎,提高扶貧開發水平,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通過扶貧攻堅重點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民眾的發展能力,為加快發展提供內源動力。
堅持加快發展與生態建設相結合。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前提,最佳化調整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推廣旱作節水農業,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綜合治理水土流失,促進生態修復,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保障可持續發展。
堅持加快發展與改革開放相結合。把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開拓創新作為推動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強大動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增強發展活力;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促進區內外、國內外合作發展,拓展發展空間。
堅持統籌協調與突出重點相結合。著眼長遠目標,全面夯實發展基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針對突出困難和瓶頸制約,著力解決最緊迫問題,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和區域協作發展。
堅持國家支持與自力更生相結合。加強規劃引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財政投入力度,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充分發揮廣大幹部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自強不息,艱苦奮鬥,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戰略定位

現代旱作農業示範區。按照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調整農業結構,最佳化農業布局,增強農業效益,發展優質、高效、生態的現代旱作農業。加強農業科技研發與套用,培育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節水灌溉。探索西北地區現代旱作農業可持續發展新路子。
循環經濟創新區。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以科技和管理創新為支撐,以建設石油化工、煤化工、鹽化工和有色金屬等循環經濟基地為重點,大力推進資源高效利用、循環利用和廢棄物無害化排放技術及管理創新與運用,延長循環經濟產業鏈,形成一批資源優勢明顯、產業基礎堅實、高效循環利用的能源化工、有色金屬、能源等產業集群。加快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和社會體系。
文化旅遊重要目的地。發揮紅色文化和絲路文化、史前文化、始祖文化、河湟文化以及佛道教文化、回教文化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文化主題旅遊。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延伸旅遊產業鏈條,密切區域旅遊協作,提高旅遊綜合效益,推進旅遊業和文化產業協同發展。
國家向西開放重要樞紐。大力弘揚古絲綢之路對外交流傳統,發揮區位優勢,依託歐亞大陸橋建設,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圍繞能源、服務貿易、商貿流通和民族特需產品等產業發展,推進同中亞南亞、西亞北非及歐洲等地區經貿合作,開拓國際市場,加快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
黃河流域生態修復重點區。以綜合治理水土流失為核心加強生態建設,促進黃土高原生態修復。繼續實施"三北"防護林、天然林資源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推進封山育林育草、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封坡禁牧、防風固沙,開展植樹造林、淤地壩建設,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和山、水、林(草)、田、路綜合整治,加強濕地保護與恢復和自然保護區建設,保障黃河流域生態安全。
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進一步弘揚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優良傳統,緊緊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廣泛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促進各民族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發展目標

到2015年,現代旱作節水農業、能源化工業等特色產業加快發展,產業結構得到最佳化,循環經濟發展初見實效,經濟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高;生態建設深入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貧困人口數量減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到2020年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主要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城鄉居民收入和經濟總量同步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發展差距擴大趨勢得到扭轉,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空間布局

功能分區

根據資源環境條件,按照整體保護、點狀開發、集聚發展的原則,將該區域劃分為重點發展區、農業發展區和生態保護區。重點發展區。主要包括地市級城市、縣城等重點城鎮和單獨設立的經濟開發區、項目區。充分利用城鎮空間和產業基礎條件,積極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促進人口集中,加快產業集聚發展,逐步提高綜合承載能力。
農業發展區。主要包括河谷、塬地和低山丘陵地區。以農業生產空間和農村聚居空間為主,大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相協調,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生態保護區。主要包括森林、濕地、草地以及由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組成的各級各類禁止開發區域。以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為主,除適當發展種養業、生態旅遊和必要的科學實驗外,限制其他生產建設活動。結合生態建設和扶貧開發,逐步減少人類活動,有序推進人口易地安置。

空間結構

依託鐵路、高速公路等運輸通道,加快區域內中心城市和產業集聚區建設,增強輻射帶動功能,推進與關中-天水經濟區、蘭州-西寧經濟區、寧夏沿黃經濟區的融合發展,加強與西安、蘭州、西寧、銀川以及寶雞、鹹陽、吳忠、中衛等城市的經濟聯繫,構建"八中心四走廊"經濟發展格局,形成布局合理、聯繫緊密、特色突出、城鎮體系完善的空間結構。
專欄2 "八中心四走廊"空間結構
"八中心":慶陽平涼天水定西白銀臨夏固原海東(樂都)。
"四走廊":
寶雞-天水-定西-蘭州-武威經濟走廊。以國家高速公路G30(連雲港-霍爾果斯)和隴海、蘭新鐵路為依託,重點發展石油化工業、裝備製造業、農產品生產加工業、現代農業。
銀川-白銀-蘭州-西寧、臨夏經濟走廊。以國家高速公路G6(北京-拉薩)和包蘭、蘭青鐵路為依託,重點發展石油化工業、有色冶金業、新能源、現代服務業、設施農業。
慶陽-平涼、固原-定西經濟走廊。以國家高速公路G22(青島-蘭州)和國道309、312為依託,重點發展能源化工業、鹽化工業、煤電鋁業、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產業、旅遊業、旱作節水農業。
西安、寶雞-平涼-固原-銀川經濟走廊。以國家高速公路G70(福州-銀川)和寶中鐵路為依託,重點發展能源化工業、旅遊業、農產品生產加工業、特色農業。

城鎮布局

中心城市。重點建設慶陽、平涼、天水、定西、白銀、臨夏、固原、海東(樂都)八個中心城市,完善增強城市功能,規範新城新區發展,拓展城市空間,促進人口集中和產業向園區集聚,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提升並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圖1 "八中心四走廊"空間結構示意圖(略)
專欄3 中心城市
慶陽。重點發展能源、化工、商貿物流、特色農產品加工和文化等產業,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
平涼。重點發展能源、特色農產品加工、裝備製造、新型建材、文化與生態旅遊等產業,建設現代商貿物流中心和生態文化名城。
天水。重點發展裝備製造、電工電氣、醫藥食品、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等產業,建成裝備製造業基地、現代物流中心、旅遊和生態城市。
定西。重點發展馬鈴薯等特色農產品加工、生物醫藥、新能源、商貿服務等產業,建設農產品加工基地、農業科技研發推廣中心和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
白銀。重點發展有色金屬、精細化工、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建設循環經濟創新城市。
臨夏。重點發展現代物流、商貿服務、文化旅遊、穆斯林特色產品生產加工等產業,建設面向藏區物流中心、回藏風情旅遊節點城市、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產基地。
固原。重點發展鹽化工、煤電鋁、通用航空、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建材、特色農產品加工、紅色旅遊等產業,建設寧南生態城市。
海東(樂都)。重點發展裝備製造、建材、現代服務、特色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建設生態城市。
重點城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功能,拓展城鎮空間,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提高公共服務和市場服務能力,帶動人口集中和產業集聚,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和農民增收。推動城鎮道路、供排水、生活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運輸、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

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協調發展、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區域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突破水資源和交通瓶頸制約,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扶貧攻堅奠定堅實基礎。

交通

交通運輸主通道。加快推進國家鐵路、國家高速公路等重點項目建設,強化鐵路擴能改造,加強國省幹線公路改擴建,打通公路"斷頭路"。規劃建設"兩縱、兩橫、兩聯"交通運輸主通道。構建天水、固原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加快慶陽等機場改擴建。加強主通道互聯互通與運能提升。形成東引關中-天水經濟區、西融蘭州-西寧經濟區、南達成渝經濟區、北聯寧夏沿黃經濟區的交通運輸大通道。
圖2 "兩縱、兩橫、兩聯"交通運輸主通道示意圖(略)
專欄4 "兩縱、兩橫、兩聯"交通運輸主通道
"兩縱":
中寧-平涼-西安、寶雞通道。增建寶雞-中衛鐵路二線,建設銀川-西安鐵路、西安-平涼鐵路;改造升級國道G211(銀川-西安)甜水鎮-慶陽-鹹陽段。
寶雞-天水-蘭州-武威通道。建設西安-蘭州客運專線;建成國家高速公路G30(連雲港-霍爾果斯)永登-古浪段,升級改造國道G312(上海-霍爾果斯)蘭州-永登段。
"兩橫":
中寧-白銀-蘭州-西寧通道。建設蘭新鐵路第二雙線,擴能改造包蘭鐵路銀川-蘭州;建設國家高速公路G6(北京-西藏)西寧-日月山口段,升級改造國道G109(北京-拉薩)民和-湟源段、劉寨柯(寧甘界)-蘭州段。
慶陽-蘭州-臨夏通道。建設蘭州-合作鐵路,規劃研究西寧-合作-成都鐵路,開展黃陵-慶陽-平涼鐵路、蘭州中川機場鐵路論證工作;建設國家高速公路G22(青島-蘭州)東山坡-毛家溝段,升級改造國道G312(上海-霍爾果斯)永壽-定西-蘭州段及國道G309(榮成-蘭州)慶陽段、寧夏段、白銀段、定西段、蘭州段,規劃建設蘭州-永靖-臨夏高等級公路。
"兩聯":
平涼-天水-隴南武都通道。規劃建設平涼-天水鐵路。
蘭州-臨洮-岷縣通道。建設蘭州-重慶鐵路、蘭州-成都鐵路;建設國家高速公路G75(蘭州-海口)臨洮-岷縣段,升級改造國道G212(蘭州-重慶)蘭州-臨洮-岷縣段。
區域內交通運輸網路。加強與國家公路、鐵路網路聯接,加快省道、專支線鐵路及主通道聯絡線規劃與建設,構建白銀、平涼、定西、慶陽、臨夏、樂都等區域性交通運輸樞紐,加快公共客貨運樞紐場站建設,提高縣際及通縣公路的技術等級,繼續推進農村公路通達工程、通暢工程和行政村通班車工程,完善區域內部連通網路。加強具有航運價值和具備條件的黃河航道整治,提升航運能力。
新建一批通用機場。形成布局科學、乾支結合、結構合理的區域綜合交通運輸網路。
專欄5 交通建設重點項目
鐵路。同心-紅會鐵路、西安-平涼鐵路增建二線、天水-哈達鋪鐵路,規劃研究區域性城際鐵路。
公路。彬縣-麟遊-扶風-眉縣、正寧-寧縣-長武、渭源-武都、靜寧-莊浪、莊浪-張家川-麥積區、調令關(陝甘界)-寧縣、華池-環縣、華池(打扮梁)-慶城、通渭-隴西、會寧-靖遠、古浪大靖-武威豐樂、雙塔-黃羊-金山、臨洮-渭源、臨夏-合作、景泰-中川、白銀-中川機場、彭陽-鎮原(北石窟)-肖金、西吉-靜寧、涇原-六盤山-西吉-須彌山-海原、中川-永登-互助-海晏、臨夏-共和、天祝-樂都-化隆、川口-大河家、湟源-互助-平安-湟中-湟源、日月-化隆-永登、固原-彭陽等國省幹線公路。
航運。黃河等航道整治,規劃建設臨夏、蘭州、白銀碼頭,黃河貴德-李家峽-公伯峽-積石峽-大河家-寺溝峽河段通航設施與配套工程建設。
機場。蘭州中川、西寧曹家堡、慶陽等機場改擴建,天水軍民合用機場遷建,規劃建設一批通用機場。

水利

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根據流域和區域水資源開發現狀和潛力,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用水,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有序調配流域水資源;推進自然降水的收集、儲存;合理分配工農業用水、城鄉用水,嚴格用水總量控制。推進水資源循環利用、高效利用。全面推進水權制度改革,建立水權交易市場,完善節約用水機制。
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堅持全面節水和適度調水相結合,完善甘肅引洮供水二期等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積極推動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設,提高工業能源基地及城鎮用水保障能力,加快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和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完善灌區末級渠系配套,實施渭河、洮河、湟水和涇河等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加強城鎮防洪體系建設和山洪地質災害防治。
加強節水設施建設。大力推廣使用先進節水技術和節水設施,提高水重複使用率和灌溉有效使用率。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推進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建設高效輸配水設施,因地制宜推廣滴灌和渠道襯砌、管道輸水等節水措施。積極建設循環用水系統,加快重點企業節水改造,鼓勵利用再生水。
專欄6 水利建設重點項目
重點水庫工程。規劃建設東莊、普化、馬蓮河、小盤河、三里橋、高窯、盤口、兔里坪、新集、曲溪、楊家、夕昌、西納川、石景河、蔡家溝、石家峽、八隻窯等大中型水庫。
調水、引提水工程。實施引大濟湟調水、引洮供水二期、寧夏中南部地區城鄉飲水安全水源工程等引調水工程。開展白龍江引水、葫蘆河引水、段家峽引水、西吉西部引水等引提水工程和甘寧中部生態移民扶貧開發供水工程、靖會工程甘溝改擴建供水等工程前期工作。
重要河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實施渭河、大通河、洮河、大夏河、湟水河、涇河、祖歷河、千河、莊浪河、清水河、苦水河、葫蘆河、南川河等列入《全國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山洪地質災害防禦和綜合治理規劃》的中小河流治理。
重點灌區工程。實施寶雞峽、段家峽、馮家山、靖會、興電、洮河、三電、和電、劉川、甜水堡、擁憲渠、北塬灌區、渭惠渠、中泉、旱平川、蘆陽紅光、湟水北乾渠及西乾渠、李家峽水庫北乾渠、公伯峽南北乾渠、積石峽水庫北乾渠、固海、鹽環定、寧南山區庫井等灌區及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湟水流域、黃河沿岸土地開發整理及節水灌溉工程。

能源

完善能源供應體系。調整最佳化能源結構,最佳化開發利用水能資源。有序推進黃河、洮河等水電梯級開發。加大石油、煤炭、煤層氣、天然氣、頁岩氣等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加快煤電基地和坑口電廠建設。積極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推進煤層氣資源規模化開發利用。加快城市、重點城鎮和園區氣化步伐,實施重點城市天然氣利用工程與清潔能源改造工程。推進電網和油氣管道建設。加強骨幹電網建設,最佳化電網布局,加快發展送端電網,保障電力供應。加快城鄉電網升級改造,開展電網智慧型化建設,提高區域電力應對自然災害和保障經濟發展的能力。加快石油管道及附屬設施工程建設,加強天然氣管網建設,提高輸送能力,建設城市供氣支線以及輸配站和城市管網工程。
加強農村能源建設。加快推進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和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提高農村生產生活用電保障能力。
專欄7 能源建設重點工程
煤炭。建設寧正、甜水堡等礦區,麟遊園子溝、崔木,長武胡家河、孟村,環縣馬福川、毛家川,寧縣新莊等煤礦;勘探環縣、合水、鎮原、寧縣、華池、靈台、涇川、會寧、古浪、同心韋州、原州炭山等煤炭資源。
石油、天然氣。開發慶陽、涇鎮油田等油氣資源和隴縣、千陽、麟遊、靈台、崇信、合水、正寧、環縣、慶城、寧縣等煤層氣資源;勘探長武、彬縣、涇川、崆峒、崇信、彭陽等油氣資源。
電力。建設鹹陽熱電、寶雞熱電、蘭州熱電、正寧電廠一期、武威熱電、天水熱電、西寧熱電、固原熱電等電站項目;建設亭口水庫高壓電站、靖遠黃河靖南、白馬浪、老龍潭、大河家二級等水電站。
電網。建設蘭州東-天水-寶雞、西寧-湟源-格爾木、互助-永登等750千伏輸變電工程;研究建設隴東-江西±800千伏直流輸變電工程;建設定西、臨夏、平涼、白銀、慶陽、蘭州、古浪、固原、湟中、民和、華電海原曹窪等330千伏輸變電工程。
新能源。建設麟遊、千陽、永壽、古浪、通渭、白銀、固原、華電海原等風力發電廠和隴縣、淳化、慶陽、白銀、定西、同心、彬縣太陽能光伏發電及固原、華電海原風光互補發電。

通信和信息化

加快現代通信網路建設。構建覆蓋城鄉的通信網路,重點建設城鄉寬頻網路、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網際網路、微波通信、衛星通信等信息基礎設施,基本消除已通電20戶以上自然村和交通沿線通信盲區。積極推進城市光纖接入,推動光纖進社區、通行政村。積極推進"三網融合",建設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完善縣、鄉、村三級廣播系統。
提高信息化服務水平。以農業與農村信息化、社會公共服務信息化為重點,不斷延伸經濟社會領域的信息服務,提升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地理信息、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服務能力,大力發展移動電子商務。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務體系。加強網路信息安全和應急網路保障體系建設,增強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通信能力和網路信息監測、預警、管控能力。

城鎮基礎設施

加強城鎮道路建設和改造,建設便捷的城鎮道路系統,實現城際、城鄉間互聯互通,改善城市公交和城鄉客運基礎設施條件。完善中小城鎮給排水、供氣、供熱等公用設施。加快城鎮供水管網改造和中水管網建設,完善公共建築和住宅小區節水配套設施,大力普及生活節水器具。開展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加大城鎮污水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加強城鎮園林綠化。提高城鎮管理水平,加強城鎮防災減災設施建設,建設宜居城鎮。

產業發展

依託優勢資源,堅持市場導向,加快結構調整,最佳化產業布局,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新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承接產業轉移,建設特色明顯、競爭力較強、生態環境友好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區域發展和貧困民眾脫貧致富。

農業

特色農業。依據自然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特點,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積極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旱作節水農業,建設一批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基地。圍繞市場需求,按照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要求,推進地域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建設。穩定糧食生產。大力發展馬鈴薯、小雜糧、玉米、中藥材、蘋果、紅棗等地方優勢農產品,加強專用小麥、馬鈴薯和油菜等種子生產基地建設。積極推進高原夏菜、球根花卉、壓砂瓜、啤酒大麥、釀造葡萄和苦水玫瑰等特色農產品生產。有序發展優質牧草業和牛、羊等畜牧業。合理髮展庫區生態漁業和冷水性特色漁業。推動綠色和有機產品認證及國家地理保護標誌的申請和認證。
農產品加工業。依託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因地制宜發展農產品初級加工和深加工,做大做強龍頭企業。進一步發展馬鈴薯精製澱粉、變性澱粉及其衍生物系列產品,提高加工檔次和綜合效益。整合現有牛、羊肉加工企業,培育大型清真牛羊肉加工企業,積極發展牛羊肉細分割和精深加工,大力開拓阿拉伯國家市場。
逐步培育苜蓿草粉、草餅、草顆粒、葉蛋白為主的牧草加工產業,不斷拓展草產品市場。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飲片、製劑、果蔬、魚產品加工等產業,不斷提高農產品加工增值能力。
農業服務體系。完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健全農業科研、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檢測認證、農業環境監測、信息技術、農業執法、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機安全監理等服務體系。健全和完善基層農業技術服務網路,改進農技推廣手段,提高農技社會化服務水平。大力推廣旱作品種,促進旱作農業技術套用。
農業市場體系。大力發展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健全市場體系,規範市場秩序,完善倉儲、物流設施。重點建設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馬鈴薯、蔬果、中藥材、畜產品、水產品等集散中心、專業交易市場和跨區域加工配送中心。開展多種形式的產銷對接,推進農產品網上推介、洽談和交易,開闢農產品流通的綠色通道。完善市場中介服務,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村經銷大戶和農民經紀人參與市場建設。
專欄8 特色農業生產基地
馬鈴薯生產基地。永壽、長武、安定、通渭、渭源、臨洮、漳縣、會寧、榆中、莊浪、古浪、東鄉、互助、樂都、西吉、原州、海原等。
制種基地。扶風、麟遊、安定、通渭、渭源、臨夏、莊浪、靖遠、景泰、和政、湟中、互助、原州、西吉等。
蘋果生產基地。淳化、長武、彬縣、扶風、永壽、千陽、靜寧、涇川、莊浪、崆峒、慶城、西峰、寧縣、鎮原、合水、正寧、甘谷、秦安、麥積、秦州、靈台、民和等。
高原夏菜基地。千陽、隴縣、長武、榆中、永登、皋蘭、平川、隴西、武山、涇川、慶城、臨洮、臨夏、永靖、靖遠、古浪、白銀、清水、樂都、平安、循化、原州、西吉、彭陽等。
花卉苗木生產基地。扶風、彬縣、永壽、淳化、榆中、臨洮、岷縣、麥積、甘谷、涇川、寧縣、正寧、慶城、臨夏、康樂、永登、湟中、民和、樂都、隆德、涇源、原州等。
壓砂瓜生產基地。靖遠、同心、海原、皋蘭、永靖、會寧等。
啤酒大麥生產基地。永登、皋蘭、景泰、臨洮、通渭、渭源、永靖、廣河、臨夏等。
釀造葡萄基地。千陽、淳化、麥積、同心等。
中藥材生產基地。隴縣、麟遊、永壽、彬縣、安定、通渭、隴西、渭源、臨洮、漳縣、岷縣、華亭、甘谷、秦州、會寧、和政、清水、靖遠、康樂、樂都、互助、民和、隆德、彭陽、同心等。
乾果基地。永壽、隴縣、麟遊、長武、彬縣、千陽、永靖、靖遠、甘谷、景泰、平川、華亭、武山、清水、麥積、秦州、慶城、鎮原、樂都、民和、同心、海原、彭陽等。
畜禽產品基地。隴縣、淳化、彬縣、扶風、永壽、千陽、麟遊、臨夏、康樂、廣河、東鄉、靖遠、會寧、安定、隴西、臨洮、岷縣、景泰、白銀、崇信、莊浪、靜寧、崆峒、張家川、清水、秦州、寧縣、正寧、古浪、湟源、湟中、化隆、同心、涇源、彭陽等。

工業

能源化工與鹽化工。加快科技創新和新技術利用,加強企業整合重組,推進隴東、渭北和固原等能源化工和鹽化工集聚發展。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允許的前提下,有序發展煤制天然氣、烯烴、乙二醇、甲醇和煤炭間接液化及其衍生物下游產品等現代煤化工,適度發展石油煉化深加工,大力推進石化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延伸產業鏈,發展高效複合肥、農作物專用肥等農用產品和催化劑、生物化工等下游精細化工產品。加快形成純鹼、燒鹼、聚氯乙烯單體及下游產品的鹽化工產業鏈。
冶金與新型建材。加大礦產資源勘查力度。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加快有色冶金產業發展,重點推進有色金屬產業技術改造和升級,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全面推進清潔生產。有序推進鋁土、鉛鋅、銅等資源開發利用。大力開發節能環保型建築材料,重點發展非粘土類空心製品、混凝土砌塊,加快推進以粉煤灰、煤矸石等工業廢渣為原料的新型牆體材料生產套用。
生物醫藥與加工製造業。依託區域內豐富的當歸、黃芪、黨參、枸杞等中藥材資源,利用現代生物技術,重點發展中藥飲片加工和成藥製劑加工,積極發展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等相關產業。積極發展電工電氣、太陽能光伏材料等產業和礦山機械等裝備製造產業。大力發展民族特需用品生產加工,適度發展製革和皮革製品業。

旅遊與文化產業

壯大文化產業。搶救、整理、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文物保護力度,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申報工作,打造特色鮮明的文化品牌。加大扶持力度,深入發掘始祖文化、絲路文化、河湟文化和紅色文化等文化資源。結合傳統民族節慶,開展多種形式的民族文化活動。推進特色鮮明、內涵豐富文化產業聚集區發展,做大做強以絲路花雨等為代表的歌舞、影視、戲劇文化品牌,開發特色文化藝術精品,構建文化產業體系,形成多層次的文化產業格局。採取政府扶持、社會投入和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多途徑培育壯大文化市場主體。
專欄9 文化產業發展重點
文化活動。包括法門寺佛教文化節、九成宮隋唐文化節、永壽槐花節、彬縣大佛旅遊節、崆峒文化節、伏羲祭祖文化節、塔爾寺曬大佛、夏宗寺六月六花兒會、天水伏羲大典、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農耕文化節、臨夏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兒會、七彩互助花兒會、中國國際藏毯展覽會、國際唐卡藝術與文化遺產博覽會、固原六盤山山花旅遊節、隆德民俗文化節、涇源踏腳舞文化藝術節等。
藝術精品。包括盛世法門、印象九成宮、黃帝問道、西王母樂舞、夢回隴西堂、王駱賓花兒情、青海平弦、天域天堂等。
特色手工藝品。包括洮硯、刻葫蘆、水車模型、剪紙、皮影、香包、磚雕、漆雕、刺繡、紙織畫、泥塑、排燈、布藝、金石、保全腰刀等地方特色藝術精品的創作與生產。發掘旅遊資源。發揮文化資源優勢,以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森林公園、重要歷史文化古蹟、陝甘寧革命舊址等為依託,以六盤山、麥積山、崆峒山、法門寺、塔爾寺、會寧紅軍長征會師舊址等為重點,加大旅遊景區開發力度。突出主題旅遊,大力發展紅色經典、民族風情、佛道教文化、生態休閒旅遊,打造精品旅遊線路,形成特色品牌。加強旅遊資源區域合作和資源共享,增強旅遊產業的整體活力和綜合實力。繼續支持六盤山旅遊扶貧試驗區建設。
專欄10 旅遊組團和精品線路
陝甘寧紅色旅遊組團。長武亭口革命舊址、淳化爺台山革命舊址、彬縣龍高革命舊址、會寧紅軍長征會師舊址、岷縣"岷州會議"紀念館、通渭榜羅鎮革命遺址、蘭州八路軍駐蘭辦事處舊址、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即南梁政府舊址)、環縣山城堡戰役遺址、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界石鋪紀念園、固原六盤山長征紀念館、西吉將台堡一、二方面軍會師紀念碑、西吉興隆單家集紅軍長征遺址、涇源老龍潭革命烈士紀念亭、同心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舊址、彭陽任山河烈士陵園、紅軍西征紀念園、豫旺堡紅軍總指揮部舊址等景區。
精品路線:蘭州-定西-白銀-固原-慶陽-鹹陽;銀川-吳忠-固原-平涼-寶雞。
回藏風情、草原風光旅遊組團。蓮花山、臨夏穆斯林風情園、岷縣洮河-迭藏河風情線、湟源日月山文成公主廟、循化街子撒拉族駱駝泉和十世班禪故居、互助土族風情園、海原民族古鎮、原州同心民族風情街、隆德紅崖老巷子民俗文化村等景區。
精品路線:西寧-湟中-湟源-互助-西寧;西寧-循化-臨夏;蘭州-臨洮-康樂(岷縣)-蘭州;固原-同心-吳忠-銀川;蘭州-臨夏-合作-九寨溝。
著名佛教道教名勝旅遊組團。崆峒山、麥積山、須彌山、南華山、法門寺、塔爾寺、大佛寺、炳靈寺、雲崖寺、昭仁寺、瞿曇寺、夏宗寺、慈善寺、龍門洞、金佛溝等景區。
精品路線:寶雞-天水-平涼-固原-銀川;西寧-湟中-樂都-蘭州-永靖-蘭州。
古絲綢之路旅遊組團。涇川大雲寺-王母宮和北石窟、南石窟、大佛石窟、崆峒山、麥積山石窟、天水伏羲廟、甘谷大象山、武山水簾洞、秦州南郭寺、玉泉觀、隴西李氏祠堂、炳靈寺石窟、須彌山石窟、民和古鄯東溝瀑布群、固原博物館、隴縣大震關和秦漢蕭關、隋唐石門關等景區。
精品路線:蘭州-定西-隴西-甘谷-武山-天水;西寧-民和-永靖-蘭州;鹹陽-彬縣-長武-涇川-平涼-固原-白銀-武威。
歷史文化旅遊組團。麟遊九成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彬縣公劉墓、扶風周原遺址、千陽秦漢帝王行宮遺址、淳化甘泉宮和秦直道遺址、天水伏羲廟、秦安大地灣遺址、秦州三國古戰場、李廣墓、慶陽周祖陵、臨洮馬家窯文化、漳縣汪氏文化、皇甫謐文化園、永登魯土司衙門、榆中青城古鎮、明長城、民和喇家遺址、樂都柳灣彩陶遺址和古南涼遺址、固原戰國秦長城和開城安西王府遺址、彭陽朝那城、隆德宋金古城等景區。
精品路線:寶雞-隴縣-張家川-天水-臨洮-蘭州;鹹陽-淳化-彬縣-慶陽-平涼-固原-銀川;蘭州-永登-民和-樂都-西寧。
生態休閒旅遊組團。淳化涇河大峽谷、彬縣侍郎湖、千陽千河濕地公園、隴縣龍門洞、關山草原、麟遊安舒莊森林公園、榆中興隆山和官灘溝、永靖黃河三峽、和政松鳴岩和古動物化石博覽園、漳縣貴清山、遮陽山、景泰黃河石林和壽鹿山國家森林公園、渭河源國家森林公園、太統山森林公園、子午嶺、靈台荊山森林公園、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涇源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森林公園、隆德白樺林大峽谷等景區。
精品路線:鹹陽-淳化-彬縣-千陽-隴縣-靈台-平涼;蘭州-永登-互助-西寧;天水-武山-漳縣-渭源-臨洮-和政-臨夏;平涼-涇源-固原-中衛-白銀。提高旅遊接待能力。加強重點景區與高速公路、高等級公路聯接線建設,形成以鐵路、公路和航空相結合的旅遊立體交通系統,加強區域內外旅遊線路的銜接。健全景區道路、供水供電、垃圾污水收集處理、通信、景區標識、安全防護設施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服務和管理體系,提高應急救援能力,提升"食、住、行、游、購、娛"等環節整體服務水平。
開發多元化旅遊產品。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養生旅遊、森林旅遊、會展旅遊、戶外運動探險等項目,培育地方品牌旅遊節慶活動。重點開發地域特色突出的文化製品、土特產品、工藝品等旅遊商品,滿足不同消費需求。

現代服務業

現代物流業。以中心城市、產業園區為核心,大力推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構建通往中亞、中東,連線西北與內地、覆蓋該區域的綜合性物流網路。重點完善與物流相配套的運輸場站、倉儲、商品配送、信息網路服務等設施,加強物流中心建設。大力發展專業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培養一批服務水平高、競爭力強的大中型物流企業。
商貿服務業。發揮區位優勢,加快構建布局科學、業態多元、運行規範、管理有序、特色突出的商貿服務體系。改造提升傳統商貿服務,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強商貿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批發零售貿易市場,打造特色商業街區和專業市場,推進縣城超市、配送中心和鄉村連鎖農家店流通網路建設,最佳化城鄉商貿服務網點布局。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引導住宿餐飲業規範發展。金融服務業。提高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擴大服務範圍,完善城鄉金融服務體系。積極培育發展地方金融機構,鼓勵股份制銀行在區域內設立分支機構。增加農村金融網點。培育多元化農村金融機構,加快推進村鎮銀行建設,探索發展新型農村資金互助組織,完善小額信貸扶貧到戶形式,拓展扶貧開發融資渠道。開展農業保險和貸款擔保業務。
高技術服務業。圍繞能源、化工、礦產資源、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關鍵技術需求,提升研發設計服務能力,完善科技中介體系,促進國內外科技成果向區域內轉化。以涉農服務為重點,大力加強農業科技研發和生物農業技術的推廣套用。依託農村通信系統,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和農業市場體系,積極發展涉農信息服務。健全農產品檢測服務體系,完善基層服務網路。
第五節 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協作
發展循環經濟。堅持開發與節約並舉、節約優先的原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施節能減排科技示範工程,推廣低碳技術。以能源基地為重點,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示範推廣工程,建設一批循環經濟基地。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嚴格控制高耗水、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堅決淘汰落後產能。用新技術、新工藝改造傳統產業,提高企業水平,加快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
承接產業轉移。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前提,承接東中部較發達地區和周邊大城市相關產業轉移。引進一批就業容量大、技術含量高的企業,採取多種形式合作共建產業園區。把承接產業轉移與調整自身產業結構、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結合起來,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市場競爭力。
促進產業園區集約發展。統籌規劃產業園區,科學確定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大力推進園區整合發展,加強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布局最佳化、產業集聚、用地節約、配套完善、特色突出的產業園區體系。支持有條件的園區適當擴區升級。
建立健全產業協作發展機制。促進產業最佳化布局,重點建設慶陽、定西、白銀、固原、樂都等特色產業聚集區,引導企業集聚發展,形成優勢資源共同開發、產業園區共同建設、發展利益共享的產業協作發展格局。支持異地興辦產業園區,建立健全資源互補、基礎共建、產業共有、利益共享、環保共擔的機制。推進跨省跨區域產業協作。

產業化扶貧

扶持特色優勢產業。立足資源特點、市場和勞動力條件,重點支持馬鈴薯、草畜、果蔬、經濟林、中藥材和旅遊等覆蓋面大、帶動力強、比較優勢突出、扶貧效益明顯的產業發展。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強化基地建設,促進加工轉化。加強對貧困農戶的技術指導和資金扶持。
創新產業組織形式。按照產業化扶貧要求,重點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和扶貧龍頭企業、小微企業等能夠直接帶動貧困農戶增收的產業組織發展。鼓勵社會企業等新型產業組織發展。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建立健全扶貧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產業組織與貧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支持農戶積極參與產業化全過程並分享收益,促進企業和貧困農戶形成穩定利益關係,實現共同發展。支持扶貧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有效對接。鼓勵企業在區域內建立產業基地,帶動貧困農戶增收。支持企業優先吸納安置貧困地區富餘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積極探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新形式。
第六章 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
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科學規劃城鎮布局,加快小城鎮與村莊建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夯實農業發展基礎,不斷改善生活環境和發展條件。
第一節 小城鎮與村莊建設
小城鎮建設。加強小城鎮建設規劃,重點建設一批商貿流通、加工製造、民族文化、旅遊度假等特色城鎮,支持一批交通區位優、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城鎮發展成為中心鎮。加大小城鎮道路、電力、供水、供氣、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體系和設施建設,完善城鎮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小城鎮人口集聚能力,引導農村人口向小城鎮適度集中。
專欄11 重點建設小城鎮
商貿流通。潤鎮、東南、召公、常寧、兩亭、草碧、車塢、洪家,驛馬、和平、中川、康家崖、河畔、巉口、文峰、首陽、會川、甘泉、龍山、灘歌、南湖、威戎、四十里舖、和盛、永和、達板、三甲集、三岔、土橋、甘溝驛、東灣、大河家、青城、石洞、上沙窩、內官營、菜子、郭城,多巴、攔隆口、城關、峽門、李二堡、碾伯、丹麻、五十、巴燕、扎巴、積石,三營、開城、三河、張易、聯財、沙塘、興仁、新營、將台、古城、寨科等。
加工製造。亭口、絳帳、相公、崔木、水溝、東風,連城、大靖、新窯、肖金、折橋、金集、東華、策底、榆林子、喜泉,上新莊、甘河灘、川口、壽樂、雨潤、威遠、甘都,頭營、王窪、白陽、吉強、太陽山、樹台等。
民族文化。固關、磐安、蓮花、朝那、安口、平泉、紅水、隴城、什字、河灘,古鄯、高廟、加定、群科,海城、豫海、西安、興隆等。
旅遊度假。法門、九成宮、永平、溫水、方里,什川、土門、榜羅、閭井、新添、洮陽、松鳴、麥積、洛門、悅樂、太白、曲子、鹽鍋峽、蓮麓、四龍、董志、水川、中泉、界石鋪,魯沙爾、官亭、瞿壇、南門峽,六盤山、涇河源、香水、預旺、下馬關、平峰等。
村莊建設。結合新農村建設,科學編制村莊規劃。適度集中建設居民住房,免費為村民提供經濟安全適用、節地節能節材的住宅設計圖樣,並提供建設指導。加強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以交通沿線等人口聚集區為重點,建設一批中心村。
第二節 農業生產條件
農田水利建設。積極實施集雨補灌工程。改善公路、場院、荒山坡面和人工防滲集流面收集雨水的效果,提高水窖、旱井和水池蓄水能力,充分利用天然雨水抗旱補灌、保苗增收。加強以節水灌溉設施為主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縣開展小農水重點縣建設。
土地整治與農田改造。推進土地整治工作,加快災毀耕地復墾。加大山區、高塬區和丘陵區坡改梯建設力度,提高川地、緩坡地基本農田建設水平。推進中低產田改造,實施鹽鹼地改良、移土培肥、土地有機質提升等工程,逐步提高耕地質量。加強農業生產田間路建設。
鄉村道路建設。進一步實施鄉村通達、通暢工程,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推進村級道路向村民小組、居民點延伸。提高道路管理養護水平。加強便民橋建設。
第三節 農村生活條件
積極實施水、電、路、氣、房和環境改善"六到農家"工程。繼續建設和完善集雨設施,解決農村飲水困難。支持重點村鎮實現集中供水和配套排水,鼓勵城鎮區域供水設施向農村延伸。加快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實現城鄉同網同價。加強村內道路橋樑建設,逐步實現村內道路硬化,改善人行便道路況。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實現農村客運公交化。積極推廣套用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推進省柴節煤爐灶炕升級換代,加強技術服務。改進農村沼氣建設,完善沼氣技術服務。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重點解決貧困農戶住房安全問題。綜合整治村莊環境,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控制面源污染,綠化美化村莊,改善人居環境。
專欄12 農村危房改造
D級危房翻建,C級危房修繕加固,戶均面積為40-60平方米。對於扶貧對象,專項扶貧資金還可給予適當補助。
第四節 整村推進與扶貧搬遷
整村推進。科學編制貧困村整村推進規劃。加大專項扶貧投入,統籌各類涉農資金和社會幫扶資源,圍繞改善生計、增強自我發展能力,重點支持特色產業發展和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貧困村整體脫貧致富。
扶貧搬遷。堅持自願原則,積極引導生存環境惡劣和缺乏發展條件的民眾通過有土安置、勞務轉移等形式實施扶貧搬遷。完善相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配套公共服務設施,支持後續產業發展,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

範圍

省份
地市名
縣名
寧夏回族自治區
原州區、海原縣、西吉縣、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

青海省
樂都區、民和縣、互助縣、化隆縣、循化縣
甘肅省
安定區、通渭縣、隴縣、渭源縣、臨兆縣、漳縣、岷縣
慶城縣、環縣、華池縣、正寧縣、寧縣、鎮原縣
崆峒區、靈台縣、莊浪縣、靜寧縣、涇川縣
靖遠縣、會寧縣、景泰縣
古浪縣
清水縣、秦安縣、甘谷縣、武山縣、張家川縣、麥積區
永登縣、皋蘭縣、榆中縣
陝西省
扶風縣、隴縣、千陽縣、麟遊縣
永壽縣、長武縣、淳化縣

發展歷程

1982年開始實施的“三西”(河西、定西、西海固)地區扶貧開發,是我國扶貧開發史上第一個有計畫、有組織、大規模的開發式扶貧行動。
六盤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
2012年8月23日電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23日在甘肅定西市召開六盤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啟動會。
2013年5月13日,交通運輸部在固原市召開了六盤山片區扶貧攻堅部省協調推進會。

規劃

總體

《規劃》提出,要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基本思路,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規劃》明確,六盤山片區的戰略定位是“現代旱作農業示範區、循環經濟創新區、文化旅遊重要目的地、國家向西開放重要樞紐、黃河流域生態修復重點區和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規劃》提出了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一是到2015年,現代旱作節水農業、能源化工等特色產業加快發展,產業結構得到最佳化,循環經濟發展初見成效,經濟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高;生態建設深入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貧困人口數量減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二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發展差距擴大趨勢得到扭轉,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規劃》還明確了六個方面的建設任務和基本要求。一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加快產業發展,三是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四是促進就業與加強農村人力資源開發,五是推進社會事業發展與公共服務均等化,六是加強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同時,《規劃》還從改革創新、政策支持和組織實施三個方面明確了規劃實施的保障體系。
六盤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

交通規劃

一是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到2020年實現片區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瀝青(水泥)路。其中“十二五”將建設700公里通鄉瀝青(水泥)路、2.5萬公里通村瀝青(水泥)路,同時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資源路、旅遊路的建設和改造。
二是強化國省幹線公路改造,到2020年實現片區所有縣城通二級及以上公路。其中“十二五”將新改建國省幹線公路2100公里,實現區域內聯通。
三是加快農村客運發展,到2020年實現片區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班車。其中“十二五”將改造建設40個老舊縣城客運站,新改建339個鄉鎮等級客運站和8021個建制村汽車停靠點、招呼站或候車亭(牌)。
四是完善交通安保設施,到2020年實現片區公路服務水平和防災抗災能力明顯提高,交通安全和應急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五是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進一步提高片區普通公路建設的補助標準。其中“十二五”計畫用於片區交通建設的車購稅資金將超過400億元,普通國道、省道升級改造補助標準分別提高近40%和30%,通鄉鎮和建制村瀝青(水泥)路建設補助標準分別提高30%和40%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