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甘肅省地級市)

白銀(甘肅省地級市)

白銀,甘肅省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地處黃土高原和騰格里沙漠過渡地帶,境內絕大部是山區,山地與寬谷平原並存;為中溫帶半乾旱區向乾旱區的過渡地帶。全市總面積21158.7平方千米,下轄2區、3縣;截至2018年末,白銀市常住人口173.4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49萬人。

白銀市地處黃河上游、甘肅中部,位於古絲綢之路與黃河的交匯地帶,北連大漠,南依青藏,東接中原,西通西域,距省會蘭州69千米,距中川機場直線距離46千米,是連線亞大陸橋的戰略通道、通向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交通走廊和能源物流通道。白銀境內有伏羲、女媧的傳說,有大禹治水的遺蹟,有原始文明的彩陶和石器,有見證各民族紛爭和交融的長城,有絲綢之路的渡口,有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的聖地。

2018年,白銀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1.6億元,同比增長6.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銀
  • 外文名稱:Baiyin
  • 別名:銅城
  •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 所屬地區:甘肅省
  • 下轄地區:2區、3縣
  • 政府駐地:白銀區廣場路1號
  • 電話區號:0943
  • 郵政區碼:730900
  • 地理位置中國西北、甘肅省中部
  • 面積:21158.7平方千米
  • 人口:173.42萬(2018年)
  • 方言:蘭銀官話、中原官話
  • 氣候條件:中溫帶半乾旱氣候
  • 著名景點:平川武當山,靖遠古渡,壽鹿山,會寧會師舊址
  • 火車站:白銀西站
  • 車牌代碼:甘D
  • 地區生產總值:449.89億元(2017年)
  • 人均生產總值:26113元(2017年)
  • 行政區劃代碼:620400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動物資源,植物資源,人口,政治,現任領導,友好城市,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綜述,鐵路,公路,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名優特產,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夏、商、西周,境內為羌戎所居。
春秋、戰國時期,境內部分地域為月氏族所居。後匈奴族南下,月氏族西遷,部分地域為匈奴所居。
紅四方面軍強渡黃河紀念碑紅四方面軍強渡黃河紀念碑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蒙恬將數十萬眾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市境黃河以東入秦版圖。
西漢元鼎三年(前114年),置安定郡。設祖厲、鶉陰二縣隸安定郡。是為境內建縣之始。祖歷縣故址在靖遠縣城西紅咀村,鶉陰縣故址在平川區旱坪川西。
元鼎六年(前111年),景泰縣境內置媼圍縣,隸武威郡,故址即景泰縣蘆陽鎮東5華里吊溝故城。
新莽時期(9-23年),改祖厲縣為鄉禮縣。
東西漢廢除鄉禮縣,仍稱祖厲縣。鶉陰、祖厲、媼圍三縣均隸武威郡。
三國時,市境屬魏之武威郡。
魏晉之際,鮮卑族一支乞伏氏自牽屯(六盤山區)、苑川(榆中境)遷居麥田(即鶉陰)。
晉鹹和四年(329年),後趙石勒滅前趙,盡有關中隴右之地,置隴東郡。祖厲縣南遷,隸隴東郡。
晉太元元年(376年),前秦滅前涼,於鶉陰縣地置平涼郡,是為境內置郡之始。
鮮卑乞伏司繁自麥田遷於度堅(景泰縣與白銀區界地帶)。
晉義熙五年(409年),西秦乞伏乾歸復徙都度堅山,即秦王位。其時,景泰縣境隸西秦秦興郡。平涼郡先後為後秦、南涼、大夏據有。
宋元嘉五年(428年),北魏強大,於安定執夏主赫連昌,赫連定收集大夏餘部奔還平涼(即平涼郡,漢鶉陰縣地),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勝光。
元嘉七年(430年),北魏攻破夏平涼郡,仍置平涼郡,設鶉陰、陰密二縣隸之,郡治鶉陰。仍置隴東郡,祖厲縣隸之。
西魏大統十三年(548年),宇文泰為西魏相西巡,於鶉陰縣地置會州。是為境內有州建置之始。
北周武帝保定二年(562年),移會州州治於鳴沙(今寧夏中衛縣境),改會州為會寧防。次年,周武帝西巡,於祖厲縣故地置烏蘭縣並設烏蘭關。
隋開皇元年(581年),改會寧防為會寧鎮。十六年(596年),會寧鎮改置會寧縣。大業二年(606年),改會寧縣為涼川縣,並置會寧郡,郡治涼川,轄涼川、烏蘭二縣(以上防、鎮、縣均在鶉陰縣地)。
唐武德二年(619年),改會寧郡為西會州。改涼川縣為會寧縣。貞觀六年(632年),廢鳴沙之會州,改西會州為會州(在鶉陰縣地)。八年,以會州倉儲殷實,改為粟州。同年復稱會州,屬關內道,仍轄會寧、烏蘭二縣。開元四年(716年),於祖厲縣故地別置涼川縣,遷會州州治於此。九年(721年)以黃河洪水威脅州城廢除。天寶元年(742年),改會州為會寧郡。乾元元年(758年),改會寧郡為會州。廣德元年(763年)會州陷於吐蕃。
北宋初年,市境仍為吐蕃所據。雍熙二年(985年),党項族李繼遷破會州,焚毀城郭。明道元年(1032年),西夏兵南下,吐蕃敗走,市境悉為西夏屬地。元豐四年(1082年),宋五路大軍攻夏,境內為宋、西夏爭戰的前沿陣地。元符二年(1099年),宋苗履進築會州城(今靖遠縣城址),割安西城以北六寨隸會州。並於西南百里築會州新寨(今會寧郭城驛)名會川城。崇寧三年(1104年),於會州州治置敷文縣,隸涇原路。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會州為金據有。市境黃河以東屬金,黃河以西隸西夏。
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改會州州治敷川縣為保川縣。二十二年(1182年)於西寧城置西寧縣(今會寧翟所鄉西寧城),貞佑四年(1216年),升西寧縣為西寧州。興定四年(1220年)西夏等閒占領會州。元光二年(1223年),金將郭蝦蟆攻取會州。正大四年(1227年)蒙古軍南下滅西夏,破西寧州。蒙古窩闊台汗八年(1236年)蒙古軍破會州城。市境悉為蒙古汗國屬地。
元初,棄新會州,遷州治於西寧縣。至元七年(1270年)並西寧縣入會州,轄市境黃河以東地。河西景泰縣地屬寧夏府路之應理州,後改隸甘肅行省永昌路。至正十二年(1352年)三月,改會州為會寧州。
法泉寺萬佛塔法泉寺萬佛塔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設迭烈遜巡檢司(駐於平川區水泉鄉黃灣),歸固原州管轄。洪武十年(1377年),降會寧州為會寧縣,縣治遷於今址(今會寧縣城),隸鞏昌府。正統二年(1437年),以故會州地置靖虜衛(今靖遠縣城),隸陝西都司。改迭烈遜巡檢司隸靖虜衛。明中葉百餘年,市境黃河以西為蒙古韃靼部所居。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撫臣田樂用兵河西,韃靼各部遠徙。景泰縣境之大、小蘆塘,五佛寺,一條山鎖罕堡等地隸靖虜衛。紅水、永泰、寬溝、鎮虜等地屬臨洮府。
清順治元年(1644年),改靖虜衛為靖遠衛。會寧縣、靖遠衛隸鞏昌府。景泰縣境之大蘆塘等地仍隸靖遠衛,紅水等地改隸蘭州府皋蘭縣。雍正八年(1730年),靖遠衛改稱靖遠縣。乾隆三年(1738年),靖遠縣改屬蘭州府。乾隆四年,皋蘭縣於寬溝設縣丞一員,領寬溝、永泰、紅水、正路四堡。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寬溝縣丞移駐紅水,稱紅水分縣。道光後復駐寬溝。同治十三年(1874年),左宗棠秦設海城分縣於打拉池。
民國元年(1912年),裁撤海城分縣,劃打拉池仍隸靖遠。民國二年(1913年),紅水分縣升為紅水縣,與靖遠、會寧縣並隸蘭山道。民國十六年(1928年),三縣直隸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民國二十二年(1934年),將靖遠縣北區大、小蘆塘及五佛寺、一條山、鎖罕堡、老龍灣等地劃歸紅水縣,成立景泰縣。
1949年8月、9月,會寧、靖遠、景泰三縣相繼解放,成立縣人民政府。會寧、靖遠隸定西專員公署,景泰縣隸武威專員公署。
1956年1月,景泰縣劃歸定西專員公署。6月,成立白銀市(縣級)。
1958年4月,國務院批准白銀由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同時撤銷景泰縣併入皋蘭縣。11月,甘肅省人民委員會委託定西專員公署代管白銀市。12月,撤銷皋蘭縣,石洞寺以北地區歸白銀市。
1960年11月,靖遠縣劃歸白銀市。
1961年12月,恢復皋蘭縣、景泰縣建制,均隸屬於白銀市。
1962年11月,設立白銀市郊區。至此,白銀市共轄三縣一區(靖遠、景泰、皋蘭、白銀市郊區)。
1963年10月23日,撤銷白銀市,靖遠縣劃歸原定西地區,景泰縣仍隸武威地區,白銀區、皋蘭縣隸屬蘭州市。
1985年8月,恢復白銀市建制。由靖遠縣析置平川區。白銀市轄靖遠、會寧、景泰三縣及白銀、平川兩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底,白銀市轄白銀、平川兩區和會寧、靖遠、景泰三縣,共有33個鄉36個鎮,9個街道辦事處,100個社區和703個村民委員會。市人民政府駐地白銀區廣場路1號。
區/縣
面積(平方千米)
郵政編碼
政府駐地
市轄區
1372
730900
天津路
2106
730913
興平路街道
轄縣
5809
730600
6439
730700
5483
730400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白銀市位於黃河上游甘肅省中部乾旱地區,東部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海原、西吉縣接壤,東南部與平涼市靜寧縣相連,南部及西南部與定西市通渭縣、安定區為界,西部與蘭州市榆中、皋蘭、永登縣毗鄰,西北部與武威市天祝、古浪縣相接,北部及東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左旗及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縣連線。地理座標在東徑103°33'-105°34',北緯35°33'-37°38'之間。東西寬147.75千米,南北長249.25千米,總面積21158.7平方千米,占甘肅省總面積4.4%。
白銀市地圖

地形地貌

白銀市地處隴西黃土高原西北邊緣及祁連山東延余脈向騰格里沙漠過渡地帶。境內絕大部是山區,山地與寬谷平原並存。北部屬沖洪積傾斜平原,中部為低山丘陵,南部呈黃土梁峁殘塬。地勢南北高,中部低,海拔最高3321米,最低1275米。白銀市地貌特徵以基岩山地和山間盆地為主,西北部大地構造屬祁連山脈東延部分,地面基岩裸露,陰坡自然植被。東南部以黃土塬、梁、峁、丘陵和川、坪、溝谷為主,大地構造屬隴中盆地部分,除個別基岩山地外,地面被黃土覆蓋。境內植被在水平分布上自南向北逐漸向草原荒漠過渡,帶間過渡不甚明顯。黃河從白銀區西南水川鄉西峽口人境,呈S形,流經靖遠縣、平川區,至景泰縣東北黑山峽下北長灘烏龍漩口出境,長258千米,流域面積14710平方千米。黃河將境內地形分為西北與東南兩部分,且分別由西北與東南向黃河河谷傾斜。

氣候

白銀市氣候在中國氣候區劃上為中溫帶半乾旱區向乾旱區的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溫6—9℃,年降雨量180—450毫米之間,多集中在7、8、9三個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屬東南季風氣候西北部邊緣區,年蒸發量達1500—1600毫米,是平均降水量的4.5倍。北部景泰縣年蒸發量最高達3390毫米。全市由南向北分三個氣候區,乾燥度華家嶺至會寧縣城間在1.0—1.5之間,屬半乾旱區。靖遠縣城向北至白銀、景泰間,乾燥度由2.0逐漸增大為4.0,屬乾旱區。白銀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自然資源

水資源

白銀市屬黃河流域、河西走廊內陸河石羊河流域、黃河的一級支流渭河流域區域範圍,全市水資源分布總面積20015平方千米。白銀市水資源豐富,黃河流經全市258千米占黃河甘肅段的58%,流域面積14710平方千米。水資源總量387.1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總量386.19億立方米,主要由黃河水系及其支流祖厲河水系構成;地下水0.97億立方米。可利用總水量為329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白銀市的礦產資源分布主要有南北兩條成礦帶,南礦帶由天祝的馬雅雪山向東延伸止於白銀廠礦區,是有色金屬銅、鉛、鋅及其伴生礦產集中的產地,北礦帶由景泰縣的壽鹿山向東延伸沿靖遠縣北部止於屈吳山脈,在平川-靖遠形成靖遠煤礦區,其它主要非金屬礦產分布在此礦帶以北地區。至2005年底,在市轄區內已發現或探明的礦產有45種,礦產地120多處,其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產23種,主要有銅、鉛、鋅、石膏、石灰石、凹凸棒石粘土等。
四龍口四龍口

動物資源

白銀市野生、陸生脊椎動物約有21目47科140種,兩棲類1目3科4種,爬行類2目5科10種,鳥類12目24科24種,哺乳類6目15科47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22種,甘肅省重點保護的33種,其中有益或有重要經濟研究價值的10種;天敵昆蟲資源9目23科57種。家禽主要為豬、羊、牛、馬、驢、駱駝、雞、鴨、鵝、兔等,野生動物主要有鹿、黃羊、狍子、獾豬、狼、狐狸、野兔、野雞等。

植物資源

白銀市樹種資源共有43科78屬310多種,其中主要樹種32科65屬100多種,主要果品樹種150多種。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有胡楊、梭梭、沙冬青3種。天然分布最多的為雲杉、油松、白樺、山楊及杜鵑、丁香、虎榛子、子、錦雞兒、紅柳等灌木。人工栽培的用材防護林樹種主要為楊、柳、榆、杏、沙棗、刺槐、臭椿、國槐、油松、雲杉、落葉松等樹種;薪炭林樹種主要為檸條、毛條、沙棘、紅柳、花棒、梭梭等,經濟林樹種主要為蘋果、梨、杏、棗、桃、葡萄等。植物資源主要為小麥、玉米、水稻、洋芋、扁豆、大豆、黃豆、綠豆、黑豆、谷、糜、高粱、麻、莜麥、蕎麥及十多種油料作物和啤酒大麥等;除此之外,尚有數百種野生植物,其中藥材有39科92屬115種。

人口

截至2018年末,白銀市常住人口173.4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4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7.79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為50.62%(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比重比上年末提高1.3‰。全年出生率為8.72‰,比上年下降1.83‰;死亡率為5.42‰,上升0.0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下降1.85‰。
全市人口以漢族為主,有田、滿、東鄉、藏等少數民族有36個。少數民族人口總數35207人,占全市總人口的2.1%。其中回族30900人,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87.8%,占全市人口的1.8%。

政治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市委常委、市委書記
蘇君
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市長
張旭晨
市委常委、副市長
高志龍(掛職)、李亞斌(掛職)
統計截至2018年12月,參考資料來源

友好城市

國家/地區城市
中國
泉州市
墨西哥
北下加州蒂華納市
美國
龐卡市
奇姆肯特市

經濟

綜述

2018年,白銀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1.6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9.27億元,增長6.2%;第二產業增加值213.71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228.62億元,增長4.7%。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上年的13.96:38.99:47.04調整為13.54∶41.77:44.6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29542元,增長5.6%。
2018年末,白銀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156072人,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4146人,共有9378名失業人員通過各種渠道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16%。全年組織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28.23萬人,創勞務收入54.18億元。
2018年,白銀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漲1.7%。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2%,消費品價格上漲2.1%。構成居民消費品價格的八大類中,食品菸酒類上漲2.8%、衣著類上漲1.1%、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0.1%、醫療保健類上漲5.1%、居住類上漲4.2%、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2%、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3.0%、交通和通信類下降5.7%。
2018年,白銀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上漲3.1%。其中:輕工業下降0.9%,重工業上漲3.3%;生產資料出廠價格上漲3.3%,生活資料出廠價格下降0.5%;煤炭開採和洗選業上漲7.0%,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上漲4.9%,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上漲1.3%,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上漲5.4%。全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上漲4.1%。
2018年末,白銀市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變價)的農村貧困標準計算,全市農村貧困人口為8.33萬人,比上年末減少6.32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6.52%,比上年下降4.93%。全年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4132元,比上年增長24.42%。
2018年,白銀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0.81%。按三次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下降46.19%;第二產業投資下降37.75%,其中工業投資下降37.75%;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3.53%,其中基礎設施投資下降6.65%。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下降40.97%。五大高耗能行業投資下降37.12%。
2018年,白銀市項目投資比上年下降25.54%。其中,製造業投資下降60.5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下降31.9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增長35.29%,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下降34.95%。
2018年,白銀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70元,同比增長7.3%;全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484.9元,增長17.8%。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57元,比上年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152.2元,增長12.4%。
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城鎮為30.91%,比上年下降1.38%;農村為32.53%,比上年下降4.99%。

第一產業

2018年,白銀市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526.55萬畝,比上年增加5.59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384.17萬畝,比上年減少1.74萬畝。小麥播種面積62.21萬畝,下降13.78%;玉米播種面積160.23萬畝,下降0.92%;薯類播種面積97.27萬畝,下降2.23%;蔬菜種植面積(含菜用瓜)25.24萬畝,增長5.05%;油料種植面積29.08萬畝,增長6.47%。糧食總產量達到94.92萬噸,增長3.49%。其中:夏糧17.91萬噸,增長7.62%;秋糧77.01萬噸,增長2.58%。糧食畝產達到247公斤,較上年增加9.42公斤。蔬菜產量121.05萬噸, 增長7.87%。油料產量3.45萬噸,增長17.65%;瓜類產量90.01萬噸,增長26.89%;水果產量8.43萬噸,下降52.47%。
截至2018年,白銀市大牲畜存欄18.01萬頭(只),其中牛存欄10.68萬頭;牛出欄6.65萬頭。豬存欄62.19萬頭,豬出欄84.15萬頭;羊存欄161.45萬隻,羊出欄164.79萬隻;雞(鴨、鵝)存欄512.41萬隻,雞(鴨、鵝)出欄308.40萬隻。肉類總產量9.72萬噸,鮮蛋產量1.67萬噸,牛奶產量2.65萬噸,水產品產量2013.4噸。 全年全市營造林作業面積33.9萬畝,當年封山育林面積3萬畝,當年幼林撫育作業面積1.4萬畝,當年苗木產量17876萬株,本年出售樹苗4455萬株。
截至2018年,白銀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78.45萬千瓦。水窖41.05萬眼。水平梯田255.6萬畝,其中本年新增5.71萬畝。年末擁有拖拉機76622台,聯合收穫機661台,農用水泵15104台,全年農用化肥施用折純量5.2萬噸。農村用電量5.2億千瓦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59.5萬畝,當年新增2.47萬畝。

第二產業

2018年,白銀市實現工業增加值155.51億元,同比增長9.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29.03億元,增長10.2%。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21.1%,股份制企業增長8.5%,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28%,其他經濟類型企業下降46.3%。分隸屬關係看,中央企業增長25.6%,省屬企業增長6.1%,縣區屬企業增長10.1%。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7.4%,重工業增長10.3%。從主導行業看,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2.2%,煤炭行業增長1%,有色行業增長1.2%,化工行業下降0.1%。
2018年,白銀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594.62億元,同比增長15.8%,產銷率為99.52%。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05.77億元,增長3.6%;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8.19億元,比上年下降7.4%。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利潤總額4.8億元,增長18.1%。稅金總額18.99億元,下降2.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93.17元,比上年降低1.53元。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6.8%。
2018年,白銀市建築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77個,比上年末增加18個。
2018年,白銀市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開工6128戶,開工率100%;基本建成任務1065戶(套)已全部完成。爭取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2.97億元。完成投資13.44億元。農村危房改造3515戶,其中農村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1075戶。

第三產業

2018年,白銀市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增長4.4%,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4.9%,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9%,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長4.8%。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下降0.68%。
2018年,白銀市完成電信業務總量51.55億元,同比增長170%;郵政業務總量1.41億元,增長14.48%。郵政業完成郵政函件業務9.23萬件,包裹業務3.4萬件,快遞業務量310.24萬件,增長4.82%。快遞業務收入0.71億元,增長18.66%。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達到24.25萬戶,其中:城市用戶達16.87萬戶,農話用戶達到7.38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達到168.77萬戶,其中,3G移動用戶12.64萬戶,4G移動用戶122.01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111部/百人。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44.65萬戶。
2018年,白銀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19.51億元,同比增長7.3%。按經營地統計,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73億元,增長7.42%;鄉村35.78億元,增長6.69%。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實現31.4億元,增長7.89%;商品零售實現188.12億元,增長7.2%。全年限額以上商品類值中煤炭及製品類、建築及裝潢材料類、石油及製品類、中西藥品類增速分別為37.6%、24.1%、18.9%、12.4%。
2018年,白銀市完成進出口總額46.75億元,同比下降13.95%。其中:出口6.19億元,增長57.85%;進口40.57億元,下降19.53%。
2018年,白銀市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6.45%,其中住宅投資增長3.89%。房地產開發施工面積362萬平方米,增長17.15%,其中住宅施工面積231萬平方米,增長20%。在房地產開發施工面積中,房地產開發新開工面積108.58萬平方米,增長15%,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76.08萬平方米,增長42.45%。房地產開發竣工面積65.01萬平方米,增長55.05%,其中住宅竣工面積49.3萬平方米,增長63.24%。商品房銷售面積56.74萬平方米,下降4.2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53.44萬平方米,增長8.02%。
2018年,白銀市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64.54億元,同比增長9.8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1.07億元,增長3.77%。其中:市級收入10.61億元,增長3.38%;縣區收入20.47億元,增長3.9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2.26億元,增長5.75%。其中,與民生相關的十類支出完成135.91億元,同口徑增長4.46%,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83.76%。扶貧支出17.25億元,增長97.93%。
截至2018年,白銀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739.16億元,同比增長4.71%。其中:住戶存款餘額478.82億元,增長7.65%;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166.23億元,增長7.04%。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655.13億元,增長3.84%。其中:短期貸款餘額259.58億元,增長0.84%;中長期貸款餘額383.55億元,增長4.39%。
截至2018年,白銀市共有保險公司24家。其中:財產保險公司13家,人身保險公司11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27.59億元,同比增長3.64%。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7.65億元,增長11.19%;人身險保費收入19.94億元,增長1.01%。全年賠付支出 4.31億元。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8年,白銀市全年專利申請受理1239件,同比增長17.78%;專利授權801件,比去年增加407件。發明專利申請受理203件,比去年增加44件;發明專利授權49件。截止年底,全市有效發明專利354件;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2.05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底,白銀市共有普通中學高中學校(含完全中學)26所,在校學生39282人,專任教師4496人;普通中學國中學校(含九年一貫制)116所,在校學生50696人,專任教師6924人;國小637所(含教學點263個),在校學生110883人,專任教師10515人;幼稚園305所,在園幼兒57786人,專任教師2721人。全市中等職業學校13所。其中: 職業高中4所,調整後中等職業學校5所,成人中專1所,中等技術學校2所,中等師範學校1所,中職在校學生11771人,專任教師1340人。全市特殊教育學校3所,在校生313人,專任教師75人。學前3年毛入園率94.44%,國中入學率10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5.28%。2018年全市普通高等學校錄取人數(包含三校生)達到21410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底,白銀市
共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2個,民間藝術表演團體670個,文化館5個,民眾藝術館1個,公共圖書館6個,博物館9個,紀念館5個,文化廣場12個,文化站78個,農家書屋737家。各類文物保護單位1064處(包含文物保護點)。全市現有廣播電視台5座,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97.6%,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9.8%。
全年接待旅遊人數1337.01萬人次,同比增長27.84%;實現旅遊綜合收入83.18億元,增長29.56%,旅遊業新增直接就業人數4689人,增長22.14%。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底,白銀市共擁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91個,其中:醫院24個,鄉鎮衛生院7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49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338個,村衛生室717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7個,婦幼保健院(所)6家,衛生監督所(中心)6個,采供血機構1家,計畫生育技術服務機構164家,醫學在職培訓機構1家。衛生床位數8719張,衛生技術人員9418人。其中:執業醫師2896人,執業助理醫師707人,註冊護士3854人。

體育事業

2018年,白銀市成功舉辦各類民眾體育活動1100餘場次,直接參與民眾近55萬人次。榮獲12個國家級比賽獎牌。代表國家參加塞爾維亞桌球公開賽獲得兩枚金牌。在第十四屆省運會上,奪得34枚金牌,20枚銀牌、17枚銅牌。
全年體彩銷量達到1.95億元,同比增長35%。

社會保障

2018年,白銀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100.68萬人,其中: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4.9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79.21萬人,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6.5萬人。共征繳基本養老保險費11.02億元,其中:征繳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9.42億元,征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1.3億元,征繳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費2915萬元。征繳失業保險費6162萬元,基本醫療保險費90017萬元。
2018年,白銀市共有21489戶、54630名城鎮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濟,發放保障金28996萬元;49835戶、177341名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濟,發放保障金29960萬元。4105人享受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
2018年,白銀市共有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779個。其中,社區服務指導中心69個,社區服務站121個,社區養老機構和設施82個(包括日間照料中心),社區互助型養老設施507個(包括農村幸福互助院),其他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256個。

交通運輸

綜述

京藏高速橫貫白銀全境,白銀西出口改擴建工程全面建成並投入使用。截至2017年底,國省道里程達2209千米,其中,國道1101千米,省道1108千米。國道109線白銀至蘭州段公路改建工程試驗段已完成駐地建設、水穩拌和站及瀝青拌合站建設;國道247線靖遠至會寧段公路改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征地拆遷工作,正在進行路面水穩層鋪築;國道312線會寧至靜寧公路改造工程已完成52千米。截至2017年年底,農村公路里程達10245千米,其中,縣道424千米、鄉道615千米、村道9044千米、專用道162千米。
截至2018年,白銀市完成公路客運量1855.56萬人,客運周轉量12.13億人公里;公路貨運量8743.72萬噸,貨運周轉量153.97億噸公里。
截至2018年,白銀市民用汽車保有量40.4萬輛,比上年末增長2.4%,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37.2萬輛,增長2.3%。民用小微客車保有量14.5萬輛,增長11.1%。

鐵路

白銀南連省會蘭州,東、北面與寧夏、內蒙古接壤,是西北地區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白銀境內有包蘭、白包等幹線鐵路縱橫穿越,位於市區西北部工農路附近的火車站已開通了前往北京、蘭州、西寧、銀川、成都、呼和浩特等地的客運列車。境內有車站和停靠點29個。

公路

白銀公路交通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主要幹線公路有國道109線、312線、309線和省道靖天公路、營蘭公路、海古公路及15條縣級公路。白銀距省會蘭州69千米,白蘭高速公路已全線貫通,正式通車。
主要高速公路
序號
路線
路段
1
G30
武威—黃羊
2
G30
老寺廟—張掖
3
G30
橋灣—西雙塔
4
G30
蘭州北—忠和
5
G30
石門—麥積
6
G6
蘭州西站附近
7
G30
天水過境段
8
G30
白家溝大橋

歷史文化

白銀境內有伏羲、女媧的傳說,有大禹治水的遺蹟,有原始文明的彩陶和石器,有見證各民族紛爭和交融的長城,有絲綢之路的渡口,有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的聖地,有震驚世界的露天礦大爆破,有傳統工業發展的輝煌,有恢復建市後新一輪發展的轉折和崛起,這一切共同構成了一道道絢麗風景,形成了白銀豐富的文化內涵。
長期的民族大融合,使地區民眾的生產、生活習慣具備各民族兼容並包的鮮明特徵。農業和牧業可以在一個家庭同時出現;繼承和發展蒙古族、回族飲食習慣形成了餐飲名牌靖遠羊羔肉;居室既有按中原習慣建造的瓦房,也有按陝北模式構築的窯洞,還有遊牧民族帳篷的痕跡。在人的性格上也同時具備善良厚道、吃苦耐勞、剽悍勇猛、友善謙讓等多民族散雜居地區的特點。

風景名勝

黃河石林為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靖遠縣黃河流經段,距甘肅省會蘭州市130千米。2004年1月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2007年11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4A級旅遊景區。《大敦煌》、《神話》、《天下糧倉》、《驚天傳奇》等電影、電視劇曾在此拍攝,更使黃河石林名揚天下。景區生成於21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早更新世,由於地殼運動、風化、雨蝕等地質作用,形成了以黃色砂礫岩為主,造型千姿百態的石林地貌奇觀。
黃河石林黃河石林
雪山寺位於靖遠縣永新鄉,距離白銀市140千米,距平川50千米,距靖遠縣城80千米。在哈思山主峰海拔3017米大峁槐山的東側,形似騰飛的鳳凰聳立中央,四面山環水繞,是名貫古今的佛教聖地,因山頂積雪深厚,常年不消,遠遠望去,銀光閃爍,蔚為壯觀,有“雪嶺堆銀”的美稱,為靖遠古八景之一。
白銀(甘肅省地級市)
水川濕地公園
水川濕地公園為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水川鎮黃河濕地保護區內,東至樺皮川村大泵提灌站取水口,南靠濱河路,西接動力廠公路,北連金鋒——蔣家灣鄉村公路,規劃總面積3000餘畝。作為天然濕地,該地區原為黃河多年衝擊形成,屬於典型的河口濕地,東西長1440米,南北寬920米,平均水深2米,比黃河河面高出1.8米,該地渠系縱橫,蘆葦密布,是高原魚類和水禽的理想棲息場所,每年都能吸引大量珍貴鳥類在這裡棲息,已形成一個和諧的自然生態圈。
白銀(甘肅省地級市)
壽鹿山
壽鹿山位於甘、蒙、寧三省(區)交界處,總面積574公頃,為國家森林公園、AAA級旅遊景區。公園地處騰格里沙漠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周圍被荒漠所包圍,公園內有青海雲杉、祁連圓柏天然林和油松、落葉松、青楊人工混交林以及由祁連杜鴿、錦雞兒、臘梅、高山柳等組成的天然灌木林。
白銀(甘肅省地級市)

名優特產

截至2017年底,會寧胡麻籽油、馬鈴薯,靖遠拘豐己、羊羔肉、小口大棗、黑瓜子、文冠果油、旱砂西瓜、大廟香水梨,景泰拘豐己、條山梨、龍彎蘋果,平川山羊肉、甜瓜等14個農產品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

城市榮譽

2017年11月,獲評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區)。
2018年4月,入選“2018暢遊中國100城”。
2018年11月,列入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
2018年12月7日,入選2018《魅力中國城》文化旅遊魅力榜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