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頭·題萬里江山圖

《六州歌頭·題萬里江山圖》是元代詞人盧摯創作的一首詞。此詞題寫萬里長江,從四川岷山、峨眉山寫起,中間寫到三峽一帶勝景,再到洞庭湖、鄂城、天門山一帶,直到江蘇長江入海處的金山、焦山,末尾轉寫到詞人乘槎入海而直上銀河的希望。全詞筆法虛實相見,動靜結合,情景交融,想像奇特,鋪敘有致,氣勢起伏跌宕,雄渾豪健,意境時而幽深,時而瑰奇,時而雄渾,變幻莫測。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六州歌頭·題萬里江山圖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盧摯
  • 作品出處:《天下同文集·卷第四十八》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六州歌頭1·題萬里江山圖2
詩成雪嶺3,畫裡見岷峨4。浮錦水5,歷灩澦6,滅坡陀7,匯江沱8。喚醒高唐殘夢9,動奇思,聞巴唱10,觀楚舞11,邀宋玉12,訪巫娥13。擬賦招魂九辯14,空目斷、雲樹煙蘿15。渺湘靈不見,木落洞庭波16。撫卷長喔17,重摩娑18
問南樓月,痴老子,興不淺,夜如何19?千載後,多少恨,付漁蓑20,醉時歌。日暮天門遠21,愁欲滴,兩青蛾22。曾一舸23,奇絕處,半經過24。萬古金焦偉觀25,鯨鰲背26,盡意婆娑27。更乘槎欲就,織女看飛梭,直到銀河28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六州歌頭:詞牌名,此為變體,雙調,一百四十三字,上片十九句八平韻,下片二十句八平韻。
  2. 題:題詞歌詠。萬里江山圖:當是畫長江及其兩岸景色的長卷,作者不詳。
  3. 雪嶺:即西嶺,在四川成都西,也叫西山。杜甫絕句四首》:“窗含西嶺千秋雪。”《全唐詩·卷二百二十八》於原下註:“西山白雪,四時不消。”
  4. 岷峨(mín é):岷山與峨眉山,古人認為長江江源出自四川境內的岷山與峨山,與現代的科學論證不同。《尚書·禹貢》:“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岷山,在四川省北部,長江、黃河分水嶺,岷江、嘉陵江發源地,為四川境內主脈。峨眉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四川省峨眉縣西南,有山峰相對如蛾眉,故名。
  5. 錦水:即錦江,在四川境內,從灌縣、郫縣流經成都西南而匯入長江的支流岷江中。《三國志·蜀志》:“錦江,織錦濯其中則鮮,故名。”
  6. 灩澦(yàn yù):灩澦堆,亦名猶豫堆,又叫淫澦堆,俗稱燕窩石。原在四川奉節縣西南瞿塘峽口,是橫亘江心的一座大礁石,水漲時淹沒在江中,水枯時露出江面,歷來被看作江上的天險,1958年冬整治長江航道時炸掉。酈道元水經注·江水》:“白帝城西江中有孤石,為灩澦石,冬出水二十餘丈,夏則沒。”李肇唐國史補·下》:“(三峽)大抵峽路峻急,.....四月五月為尤險時,故曰:‘灩澦大如馬,瞿塘不可下,灩澦大如牛,瞿塘不可留;灩澦大如襆,瞿塘不可觸。’”
  7. 滅坡陀(tuó):湍急的流水趨於平緩。坡陀,亦作“陂陀”,傾斜不平的樣子。韓愈《記夢》:“石壇坡陀可坐臥,我手承頦肘拄座。”
  8. 匯江沱(tuó):指匯入長江的支流。匯,一作“雁”。江沱,長江的支流。蘇軾鵲橋仙·七夕和蘇堅韻》:“萬里江沱漢漾。”沱,江水支流的通稱,這裡概指郫江、渠水、巴水、岩水、漢水等;一說指可以停船的水灣。《詩經·召南·江有汜》:“江有沱。”
  9. 高唐:戰國時楚國台館名,在湖北雲夢澤中。殘夢:指楚頃襄王夢巫山神女事。
  10. 巴唱:巴人唱的民歌,這裡指巴東一帶的民歌,據說歌聲愴側感人。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巴,四川有三巴,即巴郡、巴東、巴西,相當於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東的大部。
  11. 楚舞:湖湘一帶的舞蹈。春秋戰國時,湖南一帶屬楚國,故稱。
  12. 宋玉:戰國後期楚國辭賦作家,晚於屈原,曾任楚頃襄王大夫。
  13. 巫娥:神話傳說中的巫山神女,傳說楚襄王游高唐時曾夢見巫山神女。
  14. 擬賦:準備吟誦。招魂九辯:《招魂》和《九辯》,王逸楚辭章句》以為兩篇都是宋玉所作,但一般認為《招魂》是屈原所作。
  15. 目斷:望斷,視線到達最遠處,不能斷續延伸。雲樹煙蘿:湘水岸邊樹木和藤蘿被雲煙籠罩著。
  16. 渺(miǎo)湘靈不見,木落洞庭波:屈原《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清,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渺,遼遠。湘靈,湘水之神,屈原《遠遊》:“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馬融廣成頌》:“湘靈下,漢女游。”洞庭,即洞庭湖,在湖省。
  17. 撫卷:撫摸畫卷,即撫摸《萬里江山圖》。長喔(é):長長地吟喔嘆息。喔,吟喔。
  18. 重摩挲(suō):一再撫摸。摩挲,用手撫摩。
  19. 問南樓月,痴老子,興(xìng)不淺,夜如何:《晉書·庾亮傳》:“在武昌,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樓。俄而不覺亮至,諸人將起避之,亮徐曰:‘諸君少住,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南樓,在鄂城南,也叫玩月樓。夜,一作“意”。
  20. 付漁蓑(suō):愁悶只有當聽到江中打漁人的謳歌方能消解。
  21. 天門:指天門山,在安徽當塗縣西南。安徽當塗縣城西南15公里處的博望山(又名東梁山)與和縣城南30公里處的西梁山夾長江對峙,形如天門,故名。李白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22. 兩青蛾:指博望山和西梁山兩山對峙,如青黛蛾眉。青蛾,青色的蛾眉。蛾,一作“娥”。
  23. 舸(gě):大船,一說指小船。杜牧杜秋娘詩》:“西子下姑蘇,一舸逐鴟夷。”
  24. 半經過(guō):飛舟神速,舟中人來不及左顧右盼,故只能領略到一半的風光之妙。
  25. 金焦:金山和焦山,在江蘇鎮江附近。偉觀:極為峻拔壯觀。
  26. 鯨鰲(jīng áo)背:騎鯨鰲,古人有騎鯨鰲遊仙的說法。陸游《長歌行》:“醉入東海騎長鯨。”鯨鰲,傳說中的大龜。
  27. 婆娑(suō):盤旋,這裡指邀游,閒散逸樂的樣子。
  28. 更乘槎(chá)欲就,織女看飛梭,直到銀河:這是按音律斷句,按意義斷句應為“更乘槎,欲就織女,看飛梭,直到銀河。”中國古代神話中海通天河,曾有一位居住在海邊的人嘗見每年八月海上有木筏來,他就登上木槎,竟到達天河,見到牛郎織女。張華博物志·雜說》:“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槎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官中多織婦。”乘槎,乘駕筏子。槎,同“楂”,竹木編成的筏。織女,織女星,在銀河西,與河東牽牛星相對,《春秋元命苞》(《初學記·卷二十七》引)、《淮南子·俶真訓》開始稱織女為女神,之後逐漸形成牛郎和織女七夕相會的民間故事。飛梭,指織作。銀河,天河。

白話譯文

畫卷的落筆處,是詩情盎然的雪山,以及畫意難盡的岷山和峨嵋山。讓觀畫之人如臨其境,仿佛能浮舟錦江,在經過險惡的灩澦堆後,看見長江湍急的流水趨於平緩,以及匯入長江的支流。記憶中兩千多年前楚王夢遇神女的故事也被喚起,不禁神遊九天,聽著巴地的民歌,看著楚地的舞蹈,邀請宋玉同游,一起去拜訪巫山神女。但準備吟誦《招魂》和《九辯》之時,卻發現只有湘水岸邊被雲煙籠罩著的樹木和藤蘿漸漸淡出視線。湘水之神遙不可見,只見樹葉落到洞庭湖水面而激起的陣陣漣漪。讓人不禁撫著畫卷長嘆,且重複撫弄著。
試問南樓上的明月,當初的痴老漢庾亮,說興趣也不淺時,當夜過得如何?千年以後,當年的多少悲恨,都只能寄托在蓑衣斗笠的隱者身上,在他們醉飲長歌之中。暮色下的天門山顯得分外遙遠,隔江對峙的兩峰就像濃愁欲滴的青黛蛾眉。想起曾經乘船,經歷過風景奇絕的東西梁山,因飛舟神速而只能領略一半風光。轉瞬間,金山和焦山亘古不變的峻拔壯觀景象撲入眼帘,登上兩山便如騎鯨鰲,可以婆娑起舞。於是想像自己改乘竹木編成的筏,像那個住在海邊的人一樣見到牛郎織女,看筏子像飛梭般穿行,直飛織女星所在的銀河。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盧摯任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期間,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詞題為“題萬里江山圖”,表面上是歌詠《萬里江山圖》的作品,實則是詞人觀看《萬里江山圖》後,聯想到了長江的發源地和經過的地區而創作的詠萬里長江之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詞著眼於長江的奇山秀水以及沿岸的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傳說。詞人為畫中描繪的長江景色所陶醉,恍若置身畫中,暢遊萬里長江,並展開想像的翅膀,峰筆浪墨,一路寫來,筆觸有如長江之水,雄渾有力,一氣呵成,化去了筆墨痕跡。
上片寫畫中長江上游的風物和人情。開篇二句化用杜甫詩句“東郭滄江合,西山白雪高”的詩意寫雪山、岷山和峨嵋山,接著寫到錦江、灩澦堆,以及各個支流的匯合,一路山水奇絕,或險峻,或浩渺,或遼遠,均歷歷在目。繼而神思激盪,遐想聯翩,聯想楚王夢遇神女的故事,還有優美的巴東民歌、楚地的舞蹈、宋玉賦中所描繪的圖景、巫山神女的傳說,以及《招魂》和《九辯》中所點染的風物、湘水洞庭的水神,豐富多姿的江山、風物、人情,讓人應接不暇,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下片寫畫中長江中下游的景物並浮想聯翩。開端四句運用庾信曾乘興夜遊將筆觸放到武昌、南昌,並通過設問的方式流露出詞人高雅的情趣;緊接著四句抒寫詞人的感慨;再接著四句寫到奇絕的當塗天門山;之後三句寫到更為壯觀的金山、焦山,並聯想到古人騎鯨入東海的傳說;最後三句順勢寫到詞人希望自己乘浮槎,直向織女星所在的銀河飛去,遨遊一番。或“痴”,或“愁”,或“恨”,情寄其中。
全詞娓娓道來,描繪了萬里長江的壯麗景觀和令人鼓舞的氣勢,夾雜呼神女、聞巴唱、觀楚舞、邀宋玉、訪巫娥、想湘靈、騎鯨背、訪織女等插筆,並點綴雲樹煙蘿、洞庭波浪,最後由實入虛寫到乘槎入海、直上銀河,自然奇觀與文化“偉觀”縱橫交織,從神話人物、歷史人物到現實人物,從神仙世界到世俗世界,虛虛實實,古往今來,神幻迭出,內涵飽滿,使得意境時而幽深,時而瑰奇,時而雄渾,變幻莫測;筆法虛實相見,動靜結合,情景交融,想像奇特,鋪敘有致,筆致靈動,舒捲自如;氣勢起伏跌宕,雄渾豪健,構成一幅壯麗輝煌的完整畫面。

名家點評

解放軍報總編輯楊子才:此闋景象宏偉奇麗,宛如長江萬里重遊。(《古今五百家詞鈔》)
瀋陽師範大學教授劉繼才:這首詞順著畫中長江的流向寫起,經三峽,洞庭、武昌、天門山,直至金、焦山入海,然後又上寫天河,其間描述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將畫中景物與詞人的奇麗想像交錯呈現,歷史與現實,古人與今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營造出一片夢幻般的境界。其深厚的文化意蘊,在古代題畫詩詞中極為少見。特別是作者感情充沛,意氣風發。其豪宕之勢。頗有辛棄疾之遺風。(《中國題畫詩發展史》)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王學泰:全詞如其小題,意欲隱括“萬里江山”。上自“雪嶺”、“岷峨”(岷山、峨嵋),下至鎮江之“金焦”二山,寫到成都的錦江、瞿唐的灩澦,巫峽的高唐、洞庭湖的波浪、武昌南樓的風月;天門山的青蛾,中間穿插“巴唱”、“楚舞”,宋玉的詞賦,湘靈的神話,士大夫的風流韻事;隱者的醉後高歌,最後以欲乘槎上溯到銀河訪織女作結。縱橫萬里,上下千年,寫得既有次序,又富於變化,這是難能可貴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第16冊)》)
四川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周子瑜、四川師院中文系古典文學教授何承桂:盧摯此詞,雖為題畫,並未局限於畫中,而只不過以畫為引,喚起他對萬里長江水情山形的記憶及想像,並用語言將它生動地描繪出來。因此,此詞決不是畫卷的簡單解說,而是詞人新的藝術再創造。從藝術表現看,此詞依長江源流,順次描述,顯得視野廣闊,豪邁清逸,開闔有致。讀來,直覺到有如晉·陸機《文賦》所說:“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函綿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不盡長江滾滾來——歌詠長江詩詞選注》)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嘯虎:元初傑出詩人盧摯的《六州歌頭·題萬里江山圖》,寫長江萬里的山川形勢,不僅畫圖壯麗,而且筆勢雄渾。從寫上游入題:“詩成雪嶺,畫裡見岷峨,浮錦水,歷灩澦,滅陂陀,匯江沱。喚醒高唐殘夢,動奇思,聞巴唱,觀楚舞,邀宋玉,訪巫娥。擬賦招魂九辯,空目斷雲樹煙蘿。渺湘靈不見,木落洞庭波。撫卷長喔,重摩挲。”詩和畫,山水和人物,神話和歷史,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幅洋溢著浪漫色彩的瑰麗畫圖。下片一直寫到江流入海,最後湧現優美的想像:“更乘槎,欲就織女看飛棱,直到銀河。”全詞格凋健壯,筆勢飛動,讀來如揚帆而下,飽覽萬里江山勝色,緬懷千古風流人物,激起對偉大祖國的無限情思。盧摯約公元1279年前後在世。此詞的氣派和風格,是同元初開國建基的時代精神相呼應的。(《中國政論文學史稿》)

作者簡介

盧摯(生卒時間不詳),字處道,一字莘老,號疏齋,涿州(今河北涿縣)人。至元間,累遷河南路總管。大德初,授集賢學士,為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召為翰林學士,進承旨。盧摯博洽有文思,詩與劉因齊名,文與姚燧並稱,散曲“媚嫵如仙女尋春,自然笑傲”(貫雲石《陽春白雪序》),詞亦似之。有《疏齋集》和《疏齋後集》,皆佚。趙萬里輯有《疏齋詞》一卷,錄其詞17首,周泳先據《永樂大典》補1首,《全金元詞》又據《永樂大典》增4首,凡22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