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年
年表
晉
昇平四年(360)正月,
仇池公楊俊卒,其子楊世嗣位。
楊世採取討好秦、晉政策,分別稱臣。晉太和三年(368),晉廷任命
楊世為
秦州刺史,其弟
楊統為武都太守。同年,前秦亦以世為
南秦州刺史。
前秦
甘露二年(360)三月,匈奴人
劉衛辰率部眾遣使降附前秦,並請田種秦境土地,春來秋返;秦王堅許之。至四月,秦
雲中護軍賈雍派兵襲擊衛辰,大獲而還。遭
苻堅痛斥,曰:“朕方以恩信懷戎狄,而汝貪小利以敗之,何也!”遂黜雍。遣使還其所獲,慰撫之。
劉衛辰於是率眾入居塞內,貢獻不斷。同年六月,代王什翼犍之妃慕容氏卒,
劉衛辰於七月至
代國赴喪,並向代求婚,什翼犍以女嫁其為妻。次年正月,
劉衛辰俘掠秦邊民五十餘人進奉
秦王以為奴婢,但遭
苻堅責難,令其退歸所掠。
劉衛辰於是叛秦而專附
代國。至代
建國二十八年(365)初,
劉衛辰又叛代,什翼犍東渡河,擊走之。
謝安字安石,少有重名,為時譽所稱。朝廷屢次
徵辟,安均辭謝不就。寓居會稽(今浙江紹興),以山水、文籍自娛。安雖為布衣,但時人均以宰輔期之。士大夫相謂曰:“安石不出,當如蒼生何!”每游東山,常以妓女自隨,司徒昱說:“安石既與人同樂,亦必與人同憂,召之必至。”時其弟
謝萬因北進失敗,遭到廢黜,安始有仕進之意,時年已四十餘歲。
昇平四年(360)八月,征西大將軍
桓溫請為司馬,
謝安於是赴任,深受桓溫信禮。
前秦
甘露二年(360)十月,烏桓
獨孤部、鮮卑沒奕乾各率部眾數萬人降附前秦。秦王苻堅打算將他們置於塞南,其弟
苻融認為烏桓、鮮卑不可靠,“今處之塞內,彼窺
郡縣虛實,必為邊患”,建議安置在塞外以防未然。
苻堅採納其議,將
獨孤部及沒奕幹部眾安居樂業於塞北地區。
李績字
伯陽,
范陽(今河北
涿縣)人,
後趙幽州刺史
王午闢為主簿。燕人南征,其父李產降燕,後績亦降附,累遷太子中庶子。燕太子
慕容曄死後,燕主俊甚痛惜懷念,
光壽三年(359)初,俊舉宴群臣於
鄴城蒲池。
李績盛讚故太子曄而指出今太子
慕容暐有二闕,暐極不快。暐即位後,
太宰慕容恪欲以
李績為右僕射,遭暐拒絕。曰:“萬機之事,皆委之叔父,
伯陽一人,暐請獨裁”。遂將績出為章武太子。績於
建熙元年(360)十一月以憂卒。
大事
(1)春,正月,癸巳,燕主俊大閱於鄴,欲使
大司馬恪、
司空陽鶩將之入寇;會疾篤,乃召恪、鶩及司徒評、
領軍將軍慕輿根等受遺詔輔政。甲午,卒。戊子,太子即皇帝位。年十一;大赦,
改元建熙。
(1)春季,正月,癸巳(二十日),
前燕國主慕容俊在
鄴城對軍隊進行大檢閱,想讓大司馬
慕容恪、
司空陽鶩統領軍隊進犯東晉。恰好這時病情加重,於是就召來
慕容恪、
陽鶩以及司徒
慕容評、
領軍將軍慕輿根等人,接受遺詔輔佐朝政。甲午(二十一日),慕容俊去世。戊子(疑誤),太子慕容即皇帝位,時年十一歲。實行大赦,改年號為
建熙。
(2)秦王堅分司、隸置
雍州,以河南公雙為都督雍·河·涼三州諸軍事、征西大將軍、雍州剌史,改封趙公,鎮安定。封弟忠為河南公。
(2)前秦王
苻堅分司隸之地設定
雍州,任命河南公
苻雙為都督雍、河、涼三州諸軍事,征西大將軍,雍州刺史,並將他改封為趙公,鎮守安定。封弟弟苻忠為河南公。
(4)二月,
前燕人尊可足渾後為皇太后。任命太原王慕容恪為
太宰,總攬朝政;任命上庸王慕容評為
太傅,
陽鶩為太保,
慕輿根為
太師,參與輔佐朝政。
根性木強,自恃先朝勛舊,心不服恪,舉動倨傲。時太后
可足渾氏頗預外事,根欲為亂,乃言於恪曰:“今主上幼沖,母后干政,殿下宜防意外之變,思有以自全。且定天下者,殿下之功也。兄亡弟及,古今成法,俟畢山陵,宜廢主上為王,殿下自踐尊位,以為大燕無窮之福。”恪曰:“公醉邪?何言之悖也!吾與公受先帝遺詔,云何而遽有此議?”根愧謝而退。恪以告
吳王垂,垂勸恪誅之。恪曰:“今新遭大喪,二鄰觀釁,而宰輔自相誅夷,恐乖遠近之望,且可忍之。”
秘書監皇甫真言於恪曰:“根本庸豎,過蒙先帝厚恩,引參顧命。而小人無識,自國哀已來,驕很日甚,將成禍亂。明公現居周公之地,當為社稷深謀,早為之所。”恪不聽。
慕輿根性格質樸倔強,自恃是先朝的有功舊臣,心裡不服
慕容恪,因此行為舉止傲慢。當時太后
可足渾氏經常干預朝政,
慕輿根想要作亂,就對
慕容恪進言說:“如今主上年幼,母后干預政事,殿下應該防範意外的變故,考慮用來自我保全的方法。況且平定天下,是殿下的功勞。兄亡弟及,這是古今的既成之規,等到先帝的陵墓竣工後,就應該將主上黜廢為王,殿下自己登上尊位,從而為大燕帶來無窮之福。”
慕容恪說:“你喝醉了嗎?怎么說這樣的悖逆之言!我和你接受先帝的遺詔,你為什麼突然提出這樣的建議?”
慕輿根面有愧色地謝罪退下去了。
慕容恪把此事告訴了吳王
慕容垂,慕容垂勸慕容恪殺掉他。
慕容恪說:“如今剛剛遭受先帝大喪,晉、秦兩個鄰國都在坐觀災禍,而我們
輔政大臣如果自相殘殺,恐怕有悖於遠近民眾的期望,暫且可以容忍他。”
秘書監皇甫真向
慕容恪進言說:“
慕輿根本來就是庸人豎子,過去蒙受先帝厚重的恩寵,被引用參與輔佐朝政。然而小人沒有見識,自從先帝駕崩以來,驕橫日益嚴重,最終將要製造禍亂。您現在處於
周公的地位,應當為國家深謀遠,及早將他處置。”
慕容恪沒有聽從。
根又言於
可足渾氏及燕主曰:“
太宰、
太傅將謀不軌,臣請帥禁兵以誅之。”
可足渾氏將從亡,曰:“二公,國之親賢,先帝選之,托以孤嫠,必不肯爾;安知非太師欲為亂也!”乃止。根又思戀東土,言於
可足渾氏及曰:“今,天下蕭條,外寇非一,國大憂深,不如還東。”恪聞之,乃與
太傅評謀,密奏根罪狀;使右衛將軍
傅顏就內省誅根,並其妻子、黨與。大赦。是時新遭大喪,誅夷狼籍,內外懼,
太宰恪舉止如常,人不見其有憂色,每出入,一人步從。或說以宜自嚴備,恪曰:“人情方懼,當安重以鎮之,奈何復自驚擾,眾將何仰!”由是人心稍定。
慕輿根又向
可足渾氏及
前燕國主慕容進言說:“
太宰慕容恪、
太傅慕容評將要圖謀不軌,我請求率領宮中衛兵去消滅他們。”
可足渾氏正要同意他的請求,慕容說:“
太宰、
太傅二公,是國家親近而又賢明的人,先帝選擇了他們,將孤兒寡母相托,他們一定不會幹那樣的事情。怎么知道不是
太師你想作亂呢!”於是就沒有同意
慕輿根的請求。
慕輿根又思念東土龍城,向
可足渾氏及慕容進言就:“如今,天下衰敗凋零,外敵不止一家,國家越大,憂患越深,不如東返龍城。”
慕容恪聽說後,便與太傅
慕容評商量,秘密地奏上
慕輿根的罪行。讓右衛將軍
傅顏在宮內殺掉
慕輿根,連他的妻子、兒子、同黨也一併殺掉。實行大赦。這時
前燕剛剛遭受了大喪,又誅殺了一大批人,宮廷內外都感到震動恐懼。太宰
慕容恪則舉止如常,人們看不到他有憂慮的神色,每當出入宮廷時,只有一個人隨從。有人勸他應該自己嚴加防備,
慕容恪說:“人心正值恐懼,應當泰然自若以使他們鎮定,為什麼還要自我驚擾,那樣民眾將仰仗什麼!”從此人心逐漸穩定了下來。
恪雖綜大任,而朝廷之禮,兢兢嚴謹,每事必與司徒評議之,未嘗專決。虛心待士,諮詢善道,量才授任,人不逾位;官屬、朝臣或有過失,不顯其狀,隨宜他敘,不令失倫,唯以此為貶;時人以為大愧,莫敢犯者。或有小過,自相責曰:“爾復欲望宰公遷官邪!”朝廷初聞燕主俊卒,皆以為中原可圖。
桓溫曰:“慕容恪尚在,憂方大耳。”
慕容恪雖然總攬大權,然而對於朝廷的禮法,小心謹慎,嚴加遵守,每件事情都要和司徒慕容評商議,從來不獨斷專行。虛心對待讀書人,向他們徵求治國良策,根據才能授以
官職,使人們各居其位。官屬、朝臣如果出現過失,也不公開宣布,只是根據情況加以調動,並且不讓他們失去原來的等級次第,僅以此表示貶責。當時的人都以受到這樣的處置為大愧,沒有人敢輕易觸犯。有人出現小過失,也都自己互相責備說:“你又想讓宰公
慕容恪調動你的官職啦!”東晉朝廷開始聽說
前燕國主慕容俊去世,都認為中原可以收復。
桓溫說:“慕容恪尚在,憂患正大著呢!”
三月,己卯,葬燕主俊於龍陵,謚曰景昭皇帝,廟號烈祖。所征郡國兵,以燕朝多難,互相驚動,往往擅自散歸,自鄴以南,道路斷塞。太宰恪以
吳王垂為使持節、
征南將軍、都督河南諸軍事、
兗州牧、荊州刺史,鎮梁國之蠡台,
孫希為并州刺史,
傅顏為
護軍將軍,帥騎二萬,觀兵河南,臨淮而還;境內乃安。希,泳之弟也。
三月,己卯(初六),把
前燕國主慕容俊安葬在龍陵,諡號為景昭皇帝,廟號為烈祖。從各郡國徵調的士兵,因為燕朝多災多難,互相驚擾騷動,往往擅自逃散歸鄉,以至於從
鄴城向南,道路堵塞。太宰
慕容恪任命吳王慕容垂為
使持節、
征南將軍、都督河南諸軍事、
兗州牧、荊州刺史,鎮守梁國的蠡台。任命
孫希為并州刺史,
傅顏為
護軍將軍,率領二萬騎兵,在河南炫耀了一番,到了淮水才返回。於是境內安定了下來。
孫希是孫泳的弟弟。
(5)匈奴
劉衛辰遣使降秦,請田內地,春來秋返;秦王堅許之。夏,四月,雲中護軍賈雍遣司馬徐帥騎襲之,大獲而還。堅怒曰:“朕方以恩信懷戎狄,而汝貪小利以敗之,何也!”黜雍以白衣領職,遣使還其所獲,慰撫之。衛辰於是入居塞內,貢獻相尋。
(5)匈奴
劉衛辰派使者向前秦投降,請求在內地劃給他們農田耕種,春天來秋天走,前秦王苻堅同意了。夏季,四月,雲中護軍賈雍派司馬徐率領騎兵襲擊
劉衛辰,滿載而返。
苻堅憤怒地說:“朕正在以恩信安撫戎狄,而你卻貪圖小利而敗壞了事情,為什麼呢!”於是廢黜賈雍,讓他以布衣百姓的身分兼領職務,派使者將他所掠獲的財物送還了
劉衛辰,並對他加以撫慰。
劉衛辰從此進入關內定居,經常向前秦進獻貢奉。
夏,六月,代王什翼犍妃慕容氏卒。秋,七月,
劉衛辰如代會葬,因求婚,什翼犍以女妻之。
(6)八月,辛丑朔,日有食之,既。
(6)八月,辛丑朔(初一),出現日全食。
(7)
謝安少有重名,前後
徵辟,皆不就;寓居會稽,以山水、文籍自娛。雖為布衣,時人皆以公輔期之,士大夫至相謂曰:“安石不出,當如蒼生何!”安每游東山,常以妓女自隨。司徒昱聞之,曰“安石既與人同樂,必不得不與人同憂,召之必至。”安妻,劉之妹也,見家門貴盛而安獨靜退,謂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及弟萬廢黜,安始有仕進之志,時已年四十餘。征西大將軍桓溫請為司馬,安乃赴召,溫大喜,深禮重之。
(7)
謝安從小就名重一時,朝廷前後多次徵召,他都不就任。閒居在
會稽,以山水、文獻典籍自以為樂。雖然身為布衣百姓,但時人都對他寄予三公和相輔的期望,士大夫們在一起議論說:“
謝安不出山,叫百姓該怎么辦!”謝安每次遊覽東山,總是讓歌舞女伎跟隨。司徒司馬昱聽說後說:“
謝安既然能夠與人同樂,就一定不會不與人同憂,徵召他一定會就任。”
謝安的妻子,是劉的妹妹。她看到謝家門庭顯盛,而
謝安卻自甘寂寞不思進取,就對謝安說:“大丈夫不應該如此。”謝安手掩鼻子回答說:“我怕難以逃脫兄弟們的命運。”等到弟弟
謝萬被廢黜以後,謝安才有了進身仕途的志向,當時已經四十多歲了。征西大將軍
桓溫向朝廷請求讓他做司馬,
謝安就應招就任,桓溫十分高興,以禮相待,十分看重他。
(8)冬,十月,烏桓獨孤部、鮮卑沒奕乾各帥眾數萬降秦,秦王堅處之塞南。陽平公融諫曰:”戎狄人面獸心,不知仁義。其稽顙內附,實貪地利,非懷德也;不敢犯邊,實憚兵威,非感恩也。今處之塞內,與民雜居,彼窺
郡縣虛實,必為邊患,不如徙之塞外以防未然。”堅從之。
(8)冬季,十月,烏桓的
獨孤部、鮮卑的沒奕乾各自率領數萬部眾投降了前秦,前秦王苻堅把他們安置在塞南地區。陽平公
苻融勸苻堅說:“戎狄人面獸心,不懂仁義。他們叩首歸附,實際上是貪圖地利,並不是嚮往仁德;他們不敢侵犯邊境,實際上是害怕軍隊的威勢,並不是感激恩情。如今把他們安排在塞內地區與我們的百姓混住雜居,等窺探清郡縣的虛實後,一定會成為邊境之地的禍患,不如把他們遷徙到塞外,以防患於未然。”
苻堅聽從了這一勸告。
(9)十一月,封
桓溫為南郡公,溫弟沖為豐城縣公,子濟為臨賀縣公。
(9)十一月,東晉封
桓溫為南郡公,封桓溫的弟弟
桓沖為豐城縣公,桓溫的兒子桓濟為臨賀縣公。
(10)燕太宰恪欲以
李績為右僕射,燕主不許。恪屢以為請,曰:“萬機之事,皆委之叔父;
伯陽一人,請獨載。”出為章武太守,以憂卒。
(10)
前燕太宰
慕容恪想任命
李績為右僕射,前燕國主慕容不同意。
慕容恪多次請求,慕容說:“國家各種事務,全都交給叔父處理,只有
李績一人的事情,我請求獨自裁斷。”於是把
李績調出朝廷,任章武太守,李績憂鬱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