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魯東抗日游擊隊第八支隊

八路軍魯東抗日游擊隊第八支隊,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抗日戰爭爆發後,在中共魯東工委的直接領導下,濰坊各地的黨組織和共產黨員,集中力量開展了抗日武裝的組建工作,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第八支隊和第七支隊。七、八支隊和濰坊地區的其他抗日武裝一道,同日偽軍及破壞抗戰的反動勢力進行了殊死的鬥爭,創立了光輝業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路軍魯東抗日游擊隊第八支隊
  • 領導者:中國共產黨
  • 時間:抗日戰爭時期
  • 地點濰縣、昌邑、博興、廣饒等
發展歷程,改革方向,

發展歷程

1937年10月,中共魯東工委一成立,即在濰縣、昌邑、博興、廣饒、壽光、益都等縣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籌建抗日武裝。10月下旬,日寇侵入山東境內,壽光縣委在牛頭鎮召開擴大會議,具體研究了組建人民抗日武裝的問題。決定:第一步以各地黨支部為核心,以黨員為骨幹,收集武器,組織抗日游擊中隊,就地活動;第二步是在日寇大兵壓境,國民黨政權行將崩潰時,再統一集結編隊,宣布起義。12月下旬,日軍占領濟南後沿膠濟路東侵,魯東一帶相繼淪陷,國民黨壽光縣政府一片驚慌。中共魯東工委於12月29日在壽光縣城北牛頭鎮集合武裝舉行起義。起義部隊命名為“八路軍魯東抗日游擊第八支隊”,馬保三任指揮,韓明柱任副指揮,楊滌生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一、三、五、七、九中隊以及特務隊、騎兵連共約700人。
1938年1月中旬,發展到近千人。1月25日,起義部隊在壽光城西南三里莊設伏,擊毀敵汽車1輛,消滅日寇軍官3名、士兵1名,繳獲軍用物資一批。2月中旬,部隊又在三合莊一帶打垮偽華北治安軍散兵一股,繳獲步槍70餘支。起義部隊在戰鬥中不斷壯大,壽光、益都、廣饒等地的小股抗日武裝相繼編入,人數擴大到2000多人。
1938年3月25日,第八支隊在昌邑北部瓦城與王培漢、紀方華領導的八路軍魯東抗日游擊第七支隊會師。4月5日,兩部合編為“八路軍魯東遊擊指揮部”,但原番號和建制不變。該部不久開赴富庶的膠東,與膠東第三軍和掖縣第三支隊一起為蓬黃掖抗日根據地的初步開闢做出了貢獻。在這裡,第七、八支隊的裝備供給大大改善,部隊發展到6000餘人。6月,兩支隊合編成立“八路軍魯東遊擊隊”,原番號和建製取消,但由於習慣,人們仍然對這支部隊沿用“七支”、“八支”的稱呼。7月,省委命該部開赴魯南,全軍西進。9月,與清河第三支隊一起奔襲焦橋(長山縣北部),粉碎王尚志、張景南、周勝芳等11個國民黨土頑司令聯合進攻清河八路軍的陰謀,鞏固、發展了清河以南地區的抗日局面。同年底,八路軍魯東遊擊隊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一支隊”。

改革方向

八支隊由牛頭鎮起義組建。1937年10月,中共魯東工委成立後,工委組織委員張文通受命赴壽光開展抗日武裝的組建工作。在張文通與壽光縣委書記陳少卿組織下,壽光縣委於11月上旬,在大革命時期入黨的共產黨員、牛頭鎮的馬保三家中召開縣委擴大會議,具體部署如何發動武裝起義。會議決定,各地要以黨組織為依託,以黨員為骨幹,大力發動愛國青年參加抗日,秘密組建抗日隊伍,並將起義地點確定為民眾基礎較好的牛頭鎮。根據上級指示,將全縣起義部隊定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魯東游擊隊第八支隊,各地起義軍定為中隊。會議一致推選馬保三為全縣武裝起義的總指揮。各中隊相繼建立後,張文通在牛頭鎮召集黨員骨幹分子會議,宣告成立八支隊軍政委員會,由張文通任主席,馬保三、王雲生、李文、王培漢、王文軒為委員。12月29日,八支隊正式在牛頭鎮舉行武裝起義。隨後,八支隊進行編隊,全支隊共700人,編為一、三、五、七和特務隊5箇中隊。起義後不久,山東省委派紅軍幹部韓明柱到八支隊擔任支隊副指揮,加強了軍事領導力量。此後經過三里莊戰鬥、三合莊收編偽軍一部和傅家莊整編,力量迅速壯大,軍威日漸遠揚,不僅壽光境內的抗日力量向其靠攏,就是附近縣的抗日武裝也前往集結。到1938年3月,八支隊發展到2000餘人,長短槍1000餘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